◆ 誹謗罪判合憲 恐傷#MeToo
◆ 星期透視/去風險與避險的世界
◆ 大屋頂下/解剖賴清德的務實台獨③ 反共不反中
◆ 阻陸生來台如擋疫苗
◆ 名家縱論/政治網球化?網球政治化?
◆ 過動藥管制 應查是否鬆動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政治網球化?網球政治化?
2023-06-11 00:55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烏克蘭的女網選手柯絲堤雅克克。 法新社
每年五月底、六月初是大滿貫法網公開賽舉行的時間,但今年在開打第一周尚未結束,就已出現濃濃的政治味。先有來自烏克蘭的女網選手柯絲堤雅克,拒絕在賽後依慣例與對手握手;儘管後者是前一個大滿貫澳網公開賽的冠軍、世界排名第二莎芭蓮卡,只因她來自俄羅斯的「幫兇」白俄羅斯。
另一位曾經世界排名第三、但因懷孕生產一度掉到五百名以外的烏克蘭網球一姐史維托莉娜,一星期前在史特拉斯堡的國際賽奪下復出後首座冠軍,同樣拒絕與來自俄羅斯的對手布林柯娃握手。不到一星期兩人再次在法網對決,史維托莉娜同樣取得勝利,仍然拒絕這項基本禮儀。
曾奪下廿三座大滿貫賽事的球王-塞爾維亞的喬科維奇,則是法網第一輪過關後,在賽後於攝影機鏡頭上寫著「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核心,停止暴力」的政治表達。儘管喬帥明知這樣的言論一定會引發爭議,但仍然如過去幾年一樣,不願意隱藏自己對敏感議題的看法。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一向以道德掛帥的西方世界,除了在聯合國通過譴責俄羅斯的決議案,提供烏克蘭軍事、經濟及人道的援助,以及對俄羅斯採取不同層面的制裁外,國際體育組織也做出回應,特別是職業網球界。去年的法網賽,就禁止出現俄羅斯國旗和播放國歌,接著的溫布頓大滿貫賽乾脆禁止俄羅斯及白俄羅斯選手參與。不過,許多體育界人士認為這些規定有些不合情理,因為網球是個人(或是雙人)而非團體項目,不應禁止個別選手參賽;最終這項呼籲獲得各個主辦單位正面回應,俄羅斯及白俄羅斯選手出賽未受影響,只是沒有國旗在名字旁邊,因此若是不熟悉網球的觀眾,可能不知道這些「無旗幟選手」究竟來自俄羅斯還是白俄羅斯。
「政治網球化」後,網球選手也開始將參與的比賽當成政治表態的場域。過去一年多,我們經常看到烏克蘭的女網選手穿著該國黃藍兩色的球衣在球場上奔馳;儘管大部分球衣顏色與國旗上下對調,但政治意涵相當明顯。史維托莉娜和柯絲堤雅克兩位,就經常穿這款球衣出賽。
當柯絲堤雅克拒絕和莎芭蓮卡握手後,輿論界譴責的聲浪不小,或許因為後者目前排名第二,若是法網奪冠就會成為球后,或許是因為莎芭蓮卡來自白俄羅斯而非俄羅斯,又或許是因為許多球迷認為她真的和烏克蘭戰爭無關,因此不同意柯絲堤雅克的做法。
不過,同樣不願意與敵國選手握手的史維托莉娜一開始並未受到譴責,或許是因為她曾經世界排名第三,又或許她產後剛復出即拿下冠軍,球迷喜歡這類暖心的故事;當然也有可能因為她是法國媳婦,在兩年前嫁給該國網球好手蒙菲爾斯,因此地主國球迷縱容她的行為。最後,史維托莉娜將她在史特拉斯堡奪冠的獎金,全數捐給烏克蘭戰火中受波及的孩童,這項善舉讓外界不方便再說三道四。不過,她在法網第三輪賽事結束時再次拒絕和布林柯娃握手後,還是受到一些非議。
至於喬科維奇的政治言論,乃是衝著北科索沃的爭議而來,因為這個地區大部分居民屬於塞爾維亞裔,他們並不願意接受十五年前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後的領土安排;情況有點類似烏東地區多數居民為俄羅斯裔的情形,想要重返塞爾維亞。最近這個地區的居民因有阿爾巴尼亞裔當選市長而群起抗議,和北約的維和部隊發生衝突。喬科維奇力挺塞爾維亞,引發負面批判,但他根本不在乎,因為他就是在爭議中贏得廿三座大滿貫金盃的「喬帥」,批判反而成為他奪冠的動力。
星期透視/去風險與避險的世界
2023-06-11 01:03 聯合報/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傳出可能最快於下周訪問中國。(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傳出可能最快於下周訪問中國,他在日前表示,美國沒有要求任何國家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其實這足以顯示美中兩大強權溝通的必要性,以及美國已經無法主導非西方世界的走向,要求這些國家選邊站。
美國在對大陸進行經濟脫鉤(de-coupling)幾年後,發現大陸並未因此挫敗,加上雙方關係連結密切,脫鉤已不可行,而改稱要致力於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所提的去風險(de-risking)。
脫鉤既不可行,就必須進行交往與合作,更重要的是要避免交往過於深入帶來風險。這其實也是一種既聯合又鬥爭的策略,聯合可以處理對人類共同威脅的問題,例如氣候變遷、自然保護、流行病的防治、限制核武擴散以及全球金融穩定等。鬥爭則需要提升自己的實力以及盟邦合作,整體看來,鬥爭的成分更多。
去風險並非是一般理解的避險策略,避險是在強權鬥爭中避免選邊站的困境,更理想的還可以左右逢源。俄烏戰爭之後,除了美國與西方國家聯合對俄國實施制裁之外,其他發展中國家,例如印度、巴西、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等,則是務實的避免捲入中俄與美國西歐兩大集團的對抗,同時近乎投機的與中俄交往,從避險中獲利又進行去風險化,這些國家與兩大強權維持非敵非友的關係,最大程度的追求國家利益。
近兩年來海峽兩岸是否會發生戰爭的議題,已經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也逐漸成為台灣人民的夢魘,而西方智庫不知做了多少次的兵推,預測了多少機艦損失的數量以及死傷的人數,殘酷的戰爭就只剩一堆冷冰冰的數字,悲天憫人、生靈塗炭的呼籲與警示被一堆數字與對抗口號淹沒,去風險化也許能為兩岸帶來一絲的春風。
最近賴清德被問到最想和哪個國家領袖共進晚餐,他立即回答「最希望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起,這種回答一聽就知道缺乏「誠意」,更帶有調侃的意味,這就是當前民進黨政府大陸政策的態度,無意經營,更談不上建設性。
國民黨在處理兩岸議題上一向具有優勢,「九二共識」作為兩岸發展的基礎,促進了兩岸交流與和平,現在「九二共識」被對手汙名化,部分國民黨人因而退卻,又拿不出一個新的替代共識,自陷困境。事實證明「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的和解發揮了重大作用,更何況它是寫在國民黨的「政策綱領」當中,每個黨員都應對它有足夠信心,並且努力實踐。
兩岸在接觸合作中應當注意降低風險,兩岸經貿關係密切,去年我對大陸貿易順差達到一千五百億美元,戰爭的代價相對升高,是兩岸緩和的潤滑劑。目前更需要推動兩岸青年的交流,兩岸青年都有各自價值的堅持,但是他們也有相互探索的高度興趣與快速的交流方式,開放與深化兩岸青年交流,一定會開創兩岸關係新的局面,更具前瞻性與去風險化。
大屋頂下/解剖賴清德的務實台獨③ 反共不反中
2023-06-11 01:00 聯合報/黃年
近來賴清德傳出兩岸路線將強化「反共不反中」的態度,爭取更多中間選民支持,結果遭柯文哲批評「雙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系列文字在解剖賴清德的「務實台獨」,並探討整個台獨議題的政治因果。
本文是連載系列③。
續論「務實台獨」的幾個主要面向:
三、反共不反中:「反中共/不反中國」,這是川普政府出台的戰略語言,由國務卿龐培歐提出。至拜登政府,眾議院以壓倒性的票數成立了由共和黨倡議的「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這個古怪的名稱亦在標榜「中共非中國」。
其實,最早提出「中共非中國/反共不反中」的應是一九八○年代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未料此語如今非但成為美國的「國策」,甚至成了「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的政治標語。
賴清德的警覺是對的。因為,他欲以「務實台獨」實現「和平保台」,這不只是民進黨與中共之間的問題,也是「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問題,他必須面對五千年歷史文化積澱的中國;更也是「大陸十四億中國人」與「兩千三百萬主要源自中國的台灣人」之間的問題,他必須面對十四億中國人的回應。亦即,他必須面對中共,也必須面對中國。
台獨的最大盲點就在以為只要對付中共,卻不知必須更加在意經歷五千年歷史文化滄桑的中國,尤一向漠視十四億中國人在民族意識上的自卑與自尊。台獨不止衝撞中共,更直接挑釁了五千年的中國,與十四億中國人。
系列①引述了賴清德「務實台獨」的內涵。「台灣國家的名稱叫中華民國/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台灣與中國互不相屬/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等等。請問:這些算是反中共?還是反中國?
台獨的最大表徵,就是與五千年中國歷史及十四億中國人為敵。論者有謂:回思三十多年前解嚴,大陸人民大多仰視台灣,後來漸漸平視,然後俯視,近幾年已轉為輕視甚至仇視。理由無他,就是台獨。
賴清德說反共不反中,以示好中國與中國人。但如今的現實卻是:如果不是中共壓制,大陸十四億中國人對台灣的仇視必定更為嚴重,皆因台獨。
台獨說,我們不是中國人,但十四億中國人不會放過你是數典忘祖的中國人;賴清德說,我不反中,十四億中國人卻說,我們反台獨。
其實,賴清德與其主張「反共不反中」,不如先做到「反國民黨不反中華民國」。民進黨擊敗國民黨而取得中華民國政權,這是民主運作;但取得政權後,卻操弄借殼台獨,掏空中華民國,卻是革命造反的行徑。
莫以為玩弄借殼台獨只是台灣自己的事。歷史課綱把中國史併入「東亞」,把台灣「南島民族化」,這些將「中華民國外來政權化」的動作,在中共及十四億中國人眼中皆是「去中國化/台獨化」。
賴清德只因一個嘉南大圳,三不五時就在八田與一銅像前打卡屈膝行禮,但對在台灣興建近百座水庫的蔣介石、蔣經國卻不能公平評價。這是來自偏頗的台獨史觀,而絕非出自全方位開放的中華民國史觀及中國史觀及世界史觀。
賴清德若真的不反中,首先不要反中華民國,不要搞借殼台獨。
台獨,是反共反中也反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才是反共不反中。
四、由務實台獨到和平保台:我搞台獨,但我不反中;我搞「借殼台獨」,但我要「和平保台」。這不是笑話,而是賴清德的戰略思想,台灣政壇過去尚未見過如此自相矛盾的頂層政治論述。
「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正因賴清德要搞「務實台獨」,所以民間憂慮不能「和平保台」,反而「引戰禍台」。
台獨不是備戰或避戰,而是引戰。這已是略知台海皮毛者的常識。
兩岸兵凶戰危。台灣要做的是建立正確的「政治戰略」,止戰於境外。而絕不是操弄台獨,祭出巷戰刺蝟的「軍事戰略」,引戰於境內。
政治戰略應當先於並高於軍事戰略。堅守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就是最佳的「政治戰略」,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就是最佳的國防,這是止戰於境外。
台獨則是最壞的「政治戰略」,台獨也是最壞的國防。台獨只會引戰於境內。去台獨,才能「去風險化」。
昔稱「七分政治/三分軍事」,是在討論政治戰略與軍事戰略的對應關係。
以兩岸關係論,台灣的「政治戰略」必須要有「和平止戰」的作用;軍事戰略則當然必須備戰,但亦應有「和平避戰」的作用,不可引戰。
但是,如今賴清德卻以「務實台獨」為「政治戰略」,這是「引戰」;而又以不斷軍備競賽並宣示以刺蝟巷戰為「軍事戰略」,這更是草螟弄雞公的「引戰」,愈備戰只會愈增加開戰後的慘烈殘酷。
一切的軍事戰略,皆必須服務於一個頂層的政治戰略。賴清德以務實台獨為頂層政治戰略,他的軍事戰略就必須能夠一路掩護務實台獨的進行,並在因此引戰後,確定在戰後可以實現台獨。但是,如果他的「政治戰略/軍事戰略」不能維持這樣的相互支撐,亦即「務實台獨」終究不能「保住台獨」,這樣的「政治戰略/軍事戰略」即不能立足。
例如,系列②所論「九二共識」就是攸關「政治戰略」的課題。如果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當然不能接受為政治戰略;但若九二共識維持了一中各表,就是值得維持的政治戰略。
賴清德說,接受九二共識就是投降主義,喪失主權,那要看如何定義九二共識。民進黨也曾說,接受「中華台北」就是投降主義,喪失主權。但張忠謀以蔡英文的代表在APEC發言,口口聲聲自稱「中華台北」,這是不是投降主義?這是不是喪失主權?難道這是「中華台北能/九二共識不能」?
民進黨過去說,「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沒有中華民國的空間」,所以不能接受九二共識。這是正確的政治戰略。
但如今在歷經波折後,馬英九此行印證了「一中各表」已有回來的可能,並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賴清德竟然故意漠視這個轉折,仍硬要把九二共識綁在一國兩制上,堅拒將九二共識轉回「一中各表/求同存異」的原型。這樣的「政治戰略」,究竟是深厚還是淺薄?
全民都應嚴肅思考政治戰略與軍事戰略的對應結構。賴清德的主張是以「務實台獨」來實現「和平保台獨」。但另一種思維則是,以「中華民國」來實現「和平保中華民國」。和平止戰,保住了中華民國,就能和平保住台灣。
中華民國是杯,台灣是水;杯在水在,杯破水覆。(明日續)
誹謗罪判合憲 恐傷#MeToo
2023-06-11 00:43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所教授兼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新北市)
男子朱長生認為刑法第310條與司法院釋字第509號解釋違憲,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宣告合憲。記者王宏舜/攝影
憲法法庭針對誹謗罪,以無違反言論自由保障及比例原則,宣告合憲。如此的判決,是否會對目前性騷擾被害人出面舉發產生影響,實應嚴肅面對。
依刑法第三一條第三項,若能證明所誹謗之事為真,就可阻卻誹謗罪的成立。唯此真實到底為何、要查證到何等程度等,卻留有相當大的解釋空間。如就記者來說,若要確定到絕對真實,恐無任何事件可報導,媒體監督的功能必將因此喪失。
故在二○○○年,大法官釋字第五○九號解釋就採取善意傾向原則,即行為人雖無法證明所述之事為真,但只要其有相當理由確信所根據的資料為真,即是基於善意,就算此資料被證明為假亦不成立誹謗罪,算是在言論自由權與個人名譽權保障間取得平衡。
唯如此的解釋仍留有諸多疑問,尤其誹謗罪的法定刑最多為兩年有期徒刑,且於現實面,多以緩起訴、不起訴或易科罰金了結,屬典型的以刑逼民訴訟型態,就一直有除罪化的呼聲,致得由憲法法庭為最終判決。
此次憲法判決,考量個人名譽權與言論自由權,皆屬憲法所保障,就無何種權利較高問題,致得由個案為利益衡量,故誹謗罪的存在,並未違憲。同時,還補充大法官釋字第五○九號解釋,認為行為人對不實證據的引用,若屬明知或有重大輕率即屬惡意,並不能阻卻誹謗罪之責任。看似在明確所謂善意與否的解釋,卻因明知,尤其是重大輕率的模糊性,反會限縮言論自由權的保障,更可能阻礙到性騷擾或性侵被害人出面舉發的勇氣。
如以目前的#MeToo運動來看 ,加害人與被害人間往往存有權力不對等關係,致不會在剛發生時舉發。因性騷擾罪屬告訴乃論,當被害人鼓起勇氣說出真相,恐已過六個月告訴期間。刑事訴訟法第二三七條第一項關於告訴期間六個月,乃從得為告訴人知悉犯人起算,卻無期間停止進行的規定,無疑是對被害人訴訟權的侵害。
而在被害人因告訴期間已過無法提起性騷擾罪告訴下,只能選擇在媒體公開或為性平申訴。唯因性騷擾事件往往具有隱密性,被害人有時很難舉證,若再加以其所指稱的加害者具有一定權勢,就可能反告被害人加重誹謗罪,竟使被害人變成加害人,實顯得諷刺與悲哀。
更糟的是,被告為證明所述為真,就不可能保持緘默,得自證清白。但此等事件既乏目擊者,亦難留有跡證,就存有證明真實的困境,所謂善意與否,即是否明知或有重大輕率,恐取決於司法者的內在意志。就算最終認定誹謗罪不成立,卻已對被害人造成二次傷害。如何強化法制面的保障,必是當務之急。
阻陸生來台如擋疫苗
2023-06-11 00:55 聯合報/ 方復權/國際貿易(台中市)
前總統馬英九擬申請大陸學生來台訪問,私下溝通時遭到陸委會稱「別送件、不會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媒體報導,前總統馬英九邀請中國大陸學生來台訪問與台灣青年學子交流。馬英九基金會和陸委會先行溝通時,陸委會卻表示沒重要、迫切性,甚至希望基金會不要送件,因為「不會過」。
這番話,彷彿二○二一年全國缺疫苗之時,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等數個民間團體想購買BNT疫苗,回贈政府、拯救國人生命,卻遭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大酸「我幾乎敢這樣講,現在就是買不到。」
邀請陸生來台,絕對是逐步建立兩岸和平的超前部署;說不定未來的中國國家主席或高階層領導人,就是曾經來台的陸生。換言之,兩岸兵戎相見的機率,會大幅減少。陸委會不應該大潑冷水,否則形同虛設。
同樣的,衛福部應竭盡一切努力,協助民間疫苗採購,照顧人民。之後三個民間團體共進口一千五百萬劑BNT疫苗,對照「我幾乎敢這樣講,現在就是買不到」這句話,陳時中當時應立刻辭去部長,以謝國人。結果硬撐到參選台北市長,可解讀為利用國家機器,為政治生涯鋪路。
無論哪個執政黨,都應以兩岸和平與國人健康為優先。冷血無情的政客,凡走過必留下足跡。
過動藥管制 應查是否鬆動
2023-06-11 00:45 聯合報/ 李基福/教育工作者(嘉義市)
新北板橋一所知名連鎖幼兒園發生疑似餵藥「巴比妥」事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市板橋區幼兒園爆出幼兒遭教師餵藥案,因幼童體內驗出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藥物,社會譁然。但案情至今眾說紛紜,仍待檢警調查。若說幼兒園老師因受不了幼兒吵鬧而採用這種手段,著實令人不齒;若僅係單純幫餵感冒藥,也應盡早釐清。
然而在教育現場,近來確也有聽聞某些家長因嫌孩子在家太過吵鬧又制止不聽,在自認無計可施下便直接帶孩子就醫,請醫生開立抑制過動藥物讓孩子服用,就只為圖自身耳根清淨,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可能只是需要多一點的活動來釋放過剩的精力,並非真的是過動需要服藥。
在過往,要拿到這類的藥物給小孩子服用限制較為嚴格,甚至還得要有親、師填寫的觀察紀錄表,醫生看過表格進行評估後才會開藥;但近年來,疑似過動的孩子比比皆是,是否有可能只要家長認為小孩過動,部分醫生在不好違逆家長的狀況下開立藥物,以致這類藥物的取得相對容易?
果若如此,雖然孩子服藥後可能變得安靜,但也可能導致慢性毒害,元兇正是家長本身而不自知。因此,相關部會是否也該調查一下,醫療單位一年究竟開立出多少巴比妥之類的藥物,是否有小孩子現下正在服用這些藥物?是否真有需要?抑或是這些小孩子只是需要多一點的活動量罷了!
如果藥物取得如此輕易,那便不只是新北市單一個案,有必要好好的從藥物源頭管制起。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回,若因為藥物造成腦部終身的受損,未來要承受此代價的便是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