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5452/web/◆ 聯合報社論/漠視校園菁英歧視,就是對社會墮落稱降
◆ 聯合報黑白集/葛來儀柯文哲對錯嘴
◆ 經濟日報社論/顧民生、拚經濟是政府的責任
經濟日報社論/顧民生、拚經濟是政府的責任
2023-05-29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主計總處公布今年4月出口成長率為-13.3%,前四個月合計出口衰退17.7%。圖為高雄港貨櫃碼頭。記者劉學聖/攝影
主計總處公布今年4月的出口成長率為-13.3%,前四個月合計出口衰退17.7%;預估出口要恢復正成長最快也要等到第4季,也就是說,今年全年的出口成長率很可能會變成負的。在出口不順的情況下,主計總處公布我國第1季的經濟成長率為-2.87%,全年勉強保2。如果出口仍無起色,今年經濟成長率要保2挑戰很大。
「經濟與民生」是人民每日生活其中,最為敏感。而政府的存在,就應該提供人民一個富庶的民生與繁榮的經濟環境;反過來說,如果政府讓人民過的「民不聊生」,那麼這個政府勢必會被換掉。所以「顧民生、拚經濟」當然是每一個政府都必須努力的方向。但是,現在政府對於「顧民生、拚經濟」似乎做得不是很夠,造成目前國內經濟處在非常低迷的情況。
首先,在民眾最在意的通膨方面,從2021年開始到今年為止,我國將會出現連續三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超過2%的情況,這是過去20年不曾出現過的現象。若再細分其中的食品價格,或是每個月都會購買商品,價格上漲幅度更是達到4%以上,因此民眾對於物價上漲的感覺絕對會超過政府公布CPI的上漲幅度。其中最離譜的是雞蛋價格,先是民眾突然買不到雞蛋,同時又價格大漲,而且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雖然買雞蛋是小事,但是充分顯示出政府對於民生大事無法有效處理,民眾的不滿是很容易理解的。
其次是關於房價的問題,過去這幾年不但物價飛漲,房價漲更凶,依政府公布的住宅價格指數來看,過去三年來,全體台灣的房價指數大約上漲了22.4%,遠遠超過物價上漲的幅度,當然更是超過民眾所得增加的幅度。去年第4季全台灣的房價所得比已經上升到9.8倍的歷史新高紀錄,民眾買房的能力也愈來愈低。依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來35歲以下新增房貸的占比少了5.5%,而40歲以上購屋房貸者則增加5.1%,購屋民眾的年齡明顯延後就是最好的證明。
第三,在供電方面,由於執政黨堅持「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依照既定的時程停止核電廠運作,預計明年就會出現全面停止核電的供應。問題是,「2025非核家園」目標是在2025年達到綠電20%的比率,但是國內綠電供應的比率由2015年的4.5%,增加到目前的8%左右,明年要達到20%根本就不可能。綠電供應不足,而核電又減少供應,只好努力增加用煤和天燃氣發電,造成PM2.5和CO2排放大量增加,和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完全衝突。因此,努力增加綠電的供應當然應該持續下去,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核電可以提供一個安定的轉換過程,也就是說,「以核養綠,穩健減核」,應該才是更妥當的能源政策。
最後就是企業長期關心的「五缺」問題,包括水電、土地、人力與技術等,政府一直無法有效解決。現在又增加缺蛋、缺藥、缺疫苗,以及缺少穩定的兩岸關係。對於企業而言,良好而穩定的投資環境是決定是否投資的最重要因素,現在台灣五缺的問題這麼嚴重,國內外企業是否會繼續選擇在台灣投資,可能頗有疑問。如果企業不願意在台灣投資,未來年輕人不但找工作會很困難,更不必提增加薪資了。
總而言之,過去這些年,台灣的物價持續上升,房價飆漲,但是薪資上升卻十分有限,完全趕不上物價和房價上漲的速度,因此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我們認為一個有為的政府就應該在民生與經濟方面,多多努力;維持穩定的物價和房價,提供一些更高薪的工作,讓民眾生活在一個「均富、繁榮」的環境中,這應該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聯合報黑白集/葛來儀柯文哲對錯嘴
2023-05-29 00:2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華府兩岸專家葛來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華府兩岸專家葛來儀比較各黨總統候選人說,賴清德的台獨發言讓北京緊張,北京對侯友宜較不熟悉,可能把他與李登輝聯想;相較之下,對岸可能比較願意支持柯文哲。柯文哲尾巴馬上翹高高,說葛來儀的話意思是:他是最能與美、中溝通的人。
這下,輪到葛來儀不高興了。她指責柯文哲扭曲她的談話,是「不道德」的。她強調,自己不是在為柯背書,也未暗示他最能與中國溝通。葛來儀無法不惱怒,她的話經過柯文哲「接龍」詮釋,再用什麼洗潔劑也洗不掉了;現在大家都會記得,她曾幫柯文哲「美言」。
問題在,葛來儀自己的談話,也有很大的破洞。北京對李登輝當然很感冒,但柯文哲和侯友宜誰比較像李登輝,葛來儀根本就連錯了線。且看,柯文哲的國政軍師是前台聯主席蘇進強,柯P國政建言就是蘇進強擔綱;蘇不僅自稱是「李登輝學校值日生」,還擔任過陳水扁的國安諮詢委員。
柯文哲最近的造勢會,陳昭姿、許忠信等深綠人士均現身,顯示他正積極經營深綠區塊,挖賴清德牆腳。葛來儀認為,北京可能因李登輝的本土色彩而忌憚侯友宜;但她沒看出,柯文哲路線更像李登輝,也太粗心。
華府專家看走眼就罷了,北京也會這麼離譜嗎?尤其柯文哲利用葛來儀的誤判抬舉自己,真的是機靈過度。
聯合報社論/漠視校園菁英歧視,就是對社會墮落稱降
2023-05-29 00:2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說,黃仁勳的背景值得學生借鏡,尊重不同族群、彼此協調達成和諧狀態,也是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記者曾原信/攝影
身價逾兆的輝達執行長暨創辦人黃仁勳應邀擔任台大畢業典禮致詞嘉賓,受到外界矚目。他勉勵畢業生「奔跑吧,別緩行!」台大校長陳文章則表示,黃仁勳幼時到美國求學,養成善於溝通、和不同族群相處的態度,能尊重不同族群彼此協調,是其成功因素之一,值得學生借鏡。
陳文章或許意有所指。因為台大和中一中最近連續出現族群、性別等歧視事件,卅多年來民主化歷程所追尋的平等普世價值、平權措施,都被學生正面挑戰,引發軒然大波。台大社會系畢業生更拒絕出席畢業典禮,抗議校方的消極回應。從校園師生反應可知歧視行為並非個案,而社群平台裡類似的霸凌社團更在年輕人之間相傳。歧視不只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必須面對的沉痾。
校園歧視事件之一是,台大經濟系學生會會長選舉,一組候選人政見充滿對女性、多元性別認同和原住民、軍人等族群,以及身材容貌的歧視。另一起是台大學生舉行言論自由月,學生意見布條出現「火冒4.05丈」言論,批判原民升學加分卅五%的制度,說明欄寫明「原住民特權是政府對平地人的暴政」,引起原民學生抗議。還有一起發生在台中一中園遊會,學生以「烯環鈉」作為擺攤主題,取自台語「死番仔」諧音,販賣食品與原民無關,卻多以「番」字包裝品名,遭批歧視原住民。
一○八課綱號稱歷來「最重視人文素養」,強調尊重多元、同理心及為弱勢發聲,性別平權更早已列入公民教育。然而光靠課綱道德喊話,顯然無助養成包容多元與尊重歧異的公民。若教育的競爭設計未能達到培育卓越,反而愈趨遠離良善人性,這難道不是社會的危機?歧視雖來自菁英學生,其實問題根源在於:我們的現實政治和社會文化真的在乎尊重與包容?
尊重多元價值以及自由人權,是台灣民主過程核心目標。當中壯世代正感嘆執政者忘卻追求民主的初心,校園裡出生於多元社會享受自由空氣的年輕世代,卻正在以歧視與偏見挑戰這些得之不易的社會共識與平權措施,只因自認不是受益者,或是藉機排異維持高人一等。這個價值錯亂的時代裡,菁英學生蔑視群己和諧與社會責任,以利己與否判斷公平。人文教育尚未增強孩子們的脊梁,他們卻已長出社會的墮落模樣。
菁英學生不會在升學考卷或學期報告中狂言歧視,卻藉此在同儕中引人目光自命不凡。如此偽善言行雙標,正如執政者說得一口民主自由,其實無時不在打壓異己。學生以為歧視言論是說真話獨立思考,反諷話術就是對抗威權,言論自由可以不負責任,這不都是向網紅級政客學來的本事?政治菁英言行不一,又不時向校園召喚年輕人,學生鼓掌肯定政客,無形中便是否決教科書中的理想價值。
台灣是政治過度動員的社會,民風敗壞和政治風氣有絕對關聯。民主淪為贏者全拿,消滅異己,凡事先問顏色,以親疏異同決定是非及資源分配,生存法則不講共好融合,有如蠻荒叢林。網軍側翼等各種霸凌行為橫行公共領域,不過是近幾年的事,社會便已充斥戾氣,各式暴力不斷。當我們無法從沉淪社會奮力向上之際,菁英學生的歧視生態怎不令人憂懼?
台大學生可能會看到輝達的成就,也注意到黃仁勳的身價,但是否會關注其學習溝通與尊重不同族群的成長背景?精英學生一直都奔跑在同儕前頭,他們也將領導未來社會,倘若沒有同理心,還能期待社會以公平正義維繫和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