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離岸風機前景未明 小心複合災難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5108/web/ 

◆  台灣高教掉入貧窮陷阱
◆  教育部請當就學的靠山
◆  AI新時代 到底誰該學外語?
◆  照顧人力荒 危及社會安定
◆  侯郭之爭 請講明遊戲規則
◆  行人地獄 從交通工程改善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離岸風機前景未明 小心複合災難
◆  台經濟成長倒數 全因地緣政治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離岸風機前景未明 小心複合災難


2023-05-16 00:15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台灣大學地質系退休教授)
截至2021年底止,我國離岸風電累計的裝置容量,只達成原來預設目標約百分之九。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審計部去年七月底指出,截至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底止,我國離岸風電累計裝置容量二三七百萬瓦,只達成原來預設目標二,六七四百萬瓦約百分之九進度嚴重落後能源局回應時仍一派樂觀,指出大彰化風場、彰芳風場、海能風場、允能風場等正積極施工,預估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底離岸風機累計設置可達兩百座以上風機

餘音繞樑,言猶在耳,本月六日最新報載,因疫情、戰爭影響供應鏈,以及「個別廠商興建問題」,共有四座離岸風場能源局申請展延;能源局證實,其中,允能風場、海能風場因展延期限不足,將執行扣除履約保證金

所謂「個別廠商興建問題」指的是什麼?我相信是數起「滑樁」意外。根據網路部落格「東尼能源小教室」描述的去年允能風場在雲林外海的滑樁意外:「七月十一日,他們正在打單樁式水下基礎時,據說剛立起來在海床上,整根一千多噸的單樁就這樣陷入海底消失不見!」而這樣的滑樁意外並非孤立事件連續三年每年一次。「滑機」除了造成工程落後,也燒出財務危機;今年三月,這堪稱「亞洲最大風場」的允能有可能破產,在風力圈、金融圈投下震撼彈。

回想五十年前我在台大修習海洋地質學時,陳汝勤教授提到:「台灣海峽,尤其雲彰海脊一帶,有許多冰河時期留下來的遺留沙relict sands)」。這種「遺留沙」在海床上堆積,形成「砂脊」,大型的厚達數十公尺,延綿數十公里,並且會因海流而移動換位。我一直以為這是基本常識,然而,台灣的離岸風能開發似乎沒有預期到這個風險,三起滑樁意外可能就是因海底漂沙而致,監察院是否應介入調查?畢竟,田秋堇委員曾經就台電因核四廠興建時未尊重地質調查為由經濟部提出糾正

民進黨政府堅持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廢核,承諾發電缺口將由綠能承擔,經濟部對於離岸風電寄以厚望,然因一再跳票前景未明。另方面,台灣是一個天然災害頻仍複合性災難多發地區陸上風機就曾經因颱風來襲而斷葉、折腰、拔根;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蘇迪勒颱風來襲高美溼地斷了七支風機,損失近八億新台幣。離岸風機除了怕颱風,也怕暴雨洪患帶來的海底土石流,更擔心地震造成土壤液化。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二月六日美濃大地震造成台南市永康區維冠大樓倒塌一百一十五人罹難,原因就是大樓地基發生土壤液化。我認為,雲彰海脊漂沙地質應該不如台南永康地基離岸風機風險不小,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前市長應有所感。「沉沙鐵未銷,且將磨洗問前朝」!  










台灣高教掉入貧窮陷阱


2023-05-16 00:13  聯合報/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前教育部長黃榮村認為,高等教育攸關國力,應將大學比照重大基礎建設來發展。本報系資料照


據內政部公布的數據,台灣民眾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全球僅次於加拿大,與日本並列第二。但的增加不代表的進步,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台大跌至一八七名,QS世界大學排名也下降到七十七名。雖說大學排名只是表象,卻敲響台灣高等教育的警鐘,也代表未來我們整體的人才競爭力將遠落後於其他國家,不能不慎。

台灣的高等教育從教改廣設大學開始,就逐漸朝著平庸化方向沉淪資源不足是很大原因。高教財務主要來自學雜費收入及政府經費補助,然而學費從民國九十三年起就凍漲,即使廿來物價指數累計已增加近二成,但學雜費調幅卻極為有限,遠跟不上通膨速度。政府經費也有限,每年僅約千億台幣。就以台大而言,年度經費預算不到二百億,對比中國大陸的清華大學,同年度經費預算就有一千八百多億台幣。即使加上民間產學合作和捐贈,換算下來台灣一位大學生每年經費只有十至廿萬元,甚至比私立幼兒園生一年十五萬元還少,對比亞洲及世界先進國家有顯著落差

學生分配到的教育經費不足,大學教授也普遍薪資低落。根據台大人事室資料,第一年助理教授的月薪換算其工作時數,時薪不足三百元,不少教授出走企業或國外;這樣的薪資更難以吸引國際優秀師資來台灣任教或做研究。長此以往,台灣與國際頂級大學的差距將愈來愈大,影響優質人才培育及國家競爭力。

前段大學面臨國際競爭力不足的危機,但台灣更多的大學面臨的是生存挑戰及退場問題過去廣設大學,如今負面效應已現,生源不足導致註冊率下降,佷多私立大學受傷極重,去年就有十九所大學已達招生不足六成的淹水線,面臨退場命運。本地學生不足,境外生源就非常重要,其中又以陸生為主要來源;但政府對陸生卻不甚友善,設有諸多限制。兩岸急凍後,陸生人數大幅減少;而新南向國家因為語言關係,來台學生也不多。對於經營困難的學校,政府尚未有明確退場機制,將來勢必又引起混亂,後患無窮。

少子化固然帶來影響,但台灣高教問題關鍵其實不僅是少子化,而是國家願意挹注多少資源來厚植師資及培育學生合理調漲學雜費是方法之一,但要有照顧弱勢配套措施。過去我也曾提及,中研院一年有約一百卅億預算,其實是搶食了有限資源大餅;若能維持中研院士的崇高名譽及無給職,但將旗下研究機構「解甲歸田」併入各大學,不但可以使高等教育每年增加百億以上研究經費,這些學者也可增加各校研究實力

另外,政府也可透過抵稅減稅方式鼓勵企業捐款給大學。美國知名大學來自校友及企業捐款的基金總額驚人,造就了美國一流大學的競爭力。有了充足財源,大學院校不論在聘用教授或招生方面,都可吸收到全球頂尖人才。

教育百年大計影響深遠高等教育重要性更無可言喻。因為政策不當,台灣高教已陷入貧窮陷阱,如不積極匡正,只會更加惡性循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財源有限情況下,難以培育產業所需的高階人才,更無法與國際競爭,盼政府正視危機。












教育部請當就學的靠山


2023-05-16 00:06  聯合報/ 鄭胤宏/大學生(新竹市)
這學期過了一半,卻有同學反應才拿到這學期的就學貸款。本報資料照片


這個學期過了一半,卻有同學反應,現在才拿到這個學期的就學貸款,這是怎麼回事?

就學貸款是政府協助學生繳納書籍費、住宿費及生活費等的貸款。照理來說,這筆貸款應該要在註冊前後及時發放,學生才不會捉襟見肘無法順利註冊;但現行《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就學貸款辦法》,沒有政府或學校在貸款撥款前先代墊費用的規定,結果很多孩子要到期中考後,才能拿到就學貸款。註冊怎麼辦?請你自己想辦法。

教育部於一○四年意識到這樣的窘境,曾以行政指導的方式「建請」各校於學期初幫忙墊付就學貸款,卻並無強制力,學生還是得再去借錢等待就學貸款;有的學生只好先跟老師借錢,老師還不一定收得到還款。所幸家扶中心民間團體發放助學金即時伸出援手,也是學生的靠山。

可惜教育部不是學生的靠山!想讀書的孩子,學期初沒有就學貸款,難道能找教育部的長官借錢嗎?當然不能。但教育部只要修法,讓法律更貼近我們這些學生,就能提供最大的幫助。教育部無視物價連年上漲就學貸款申請門檻十五年沒調整;即使申請成功,還要等待數月才能撥款。

寫得這麼明白,教育部仍有可能置若罔聞。已經有人發起自救,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邀請大家連署修正就學貸款辦法》。

請教育部盡快召開諮詢會研議修法,救救孩子!












AI新時代 到底誰該學外語?


2023-05-16 00:10  聯合報/ 廖咸浩/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外文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我在媒體發表「無需學外語的AI新時代」之後,被部分「雙語政策」的狂熱支持者扭曲為「完全不需要學外語」。事實上,外語學習仍然會在未來的教育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且會比很多現在的熱門學科都還歷久彌新,甚至於成為新寵。

先舉個真實的歷史事例佐證外語的重要性。明萬曆年間日本入侵朝鮮,勢如破竹直逼平壤,朝鮮遂求救於明,明雖國事如麻但仍出兵助朝,並且經過十三年苦戰之後把日本打到了釜山,並且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然而明廷卻沒有一個人懂日文,最後找了一個在日本混過無賴參與談判,結果此人兩面糊弄,等於出賣了明朝,但明朝竟是在兩年後才發現真相。由此可知外語的重要性。

但我的重點則是,在AI翻譯科技如此發達的情況下,是否需要如現在一般,人人都要花許多時間學英語?更遑論以英語取代中文成為教學語言。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破除兩個常見的迷思。

首先,並不是人人都有語言天分語言能力一如數學、音樂、繪畫、體育等能力,並非一種普遍性能力。因此,過度語言能力評斷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或專業能力,對多數孩子都是不公平的。而且,每個人的學習能量是有限的,多花時間學外國語言,必然少花時間學本國語言外國語言進入專業科目學習必然稀釋授課內容

因此,過度學習外語必然造成中外語言皆平庸的結果,同時知識吸收分量大減,最終傷害到下一代真正的競爭力,也就是學習、思考與創造等三種能力,因為三者都需要專精一個語言

另外一個迷思是,外語的口語能力最重要。如果如許多人所言,學外語是為了拓展國際觀,亦即取得豐富多元知識,故當然是要靠閱讀,而非吸收知識能力極為有限口語。但在AI翻譯軟體與裝置不斷躍進、電子文本可以一鍵翻譯的情況下,以本國語閱讀的範圍將遠非半生不熟的英文所能企及,這時到底還有哪些人需要學習外語來閱讀?

未來除了每個領域中的專家中的專家之外,外語學習只有三種情況:對語言有興趣、想深入某些領域、想強化創造力。這些領域包括如高階外語教學、語言學、外國文學(及翻譯)、哲學(及翻譯)、高階涉外等領域。不過即使在高階涉外領域,最後外語主要會用在確認精準與增進感情,而不是用在談判協商,因為在未來以本國語言透過同步翻譯軟體與外國人溝通,絕對會比使用外語來得精確

其次,AI雖會使一般人學習外語的需求驟減,但外語的教學單位並不會因為AI而失去存在的意義,反而會成為新時代核心領域。因為,在AI滲入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後,語言學者將可以其對語言各個層面的精細知識參與AI發展與精進

更關鍵的是,由於人類唯一可以不被AI取代的能力就是創造力;有此能力才能對AI提出有創意提示prompt),讓它為你創造出具有創意的產品。因此,外國文學(不論透過教學或翻譯)因能提供大量不同於本國文學創意激發,必然成為AI時代不可或缺知識對象

總之,在未來外語還是非常重要,但那將是專家才需要的知識了。











照顧人力荒 危及社會安定


2023-05-16 00:23  聯合報/ 施壽全/馬偕醫院院長(台北市)
照顧人力不足,恐導致許多家庭瀕臨崩潰。本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一月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有人員出面抗議人力不足;稍早前,三軍總醫院發生暴力事件,有家屬因無法取得聘僱外籍看護使用的巴氏量表,竟然向醫師揮拳。這兩則新聞,都與「人力」有關;雖然二者「人力」層次不同,但若進一步思考就會發現,一個與「社會安定」有關的危機已迫在眉睫。

長久以來,台灣住院病人的處置是「醫療」由醫院提供服務,「生活」則交給家屬照顧,亦即病人通常須有「陪病者」。陪病者大多數是親人,若病人符合條件,也可以是外籍看護。但這種模式與西方國家不同,例如美國,住院病人是「全責護理」,家屬只需前來探視。

美國制度當然相對是「先進」的,民眾對台灣健保的評價一向很高,能更減輕民眾負擔的這一步豈能不跟上?所以幾年前就有「全責護理」的構想,疫情過後,終於編列預算從去年開始推動,已知約有四十家醫院撥出部分病房參與試辦計畫。

因為只在試辦階段,成效還待觀察;但受疫情影響,舊人離開多而新人投入少。如今醫療職場普遍人力不足(尤其醫檢與護理),導致有些檢驗檢查必須延後,部分病房只好關閉,候床需要比以前更長時間,則是持續中而尚未解決的問題。雖然住院病人的生活照顧是以「護理助理」為主,但醫療與生活豈是可以簡單一刀兩切的事?二者必然相互影響,也使得全責護理推動前景,不免蒙上陰影。

家中有人失能或失智,雖未必住院,但照顧除生活外,也有醫療部分。住院病人出院後,有些康復了還好,有些則需後續含有簡易醫療的居家照顧,但已脫離全責護理範圍,工作自然回落到家屬身上。家屬能否承擔起來?病人能否聘用外籍看護?都是變數。

醫療對暴力是零容忍的,三總事件發生後,當然眾人同聲譴責,相關刑責也需追究。但也有專家檢討事發原因,認為只要家庭覺得需要,就應同意聘用外籍看護,根本無須什麼量表,但當局的回應是規定照舊,讓人困惑。像照顧病人這類工作,本地人意願不高,或有意願卻時間短且收費高,一般家庭不易負擔;以影響在地勞動權益阻擋外籍看護申請,理由難讓人心服。

因為人力不足,所以生病需要檢查或住院,卻被耽擱;隨著少子化與勞動力減少,許多人在工作與家庭照顧間陷入兩難。對於失能或失智者,雖有長照機構、日托中心,但其照顧品質都一致,也無人手缺乏的問題嗎?家有老人,雖可向社會局申請每天兩小時服務,但其他單獨在家時間,也隨時有應變不及疑慮。這種事,遇到了才能體會其痛苦,但誰知道自己會不會剛好是下一位?這種現象,會愈來愈多。

如今科技發達,許多醫療工作或生活照顧,眾人都期待能委由電腦與人工智慧來協助處理;但事實是,理想還有很遠的距離,許多生病與失能失智者是等不及的。因為照顧人力不足,導致許多家庭瀕臨崩潰,從而成為一種影響社會安定」的潛在危機,絕非無的放矢。從法規與制度面解決照顧人力不足,能說不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嗎?














侯郭之爭 請講明遊戲規則


2023-05-16 00:20  聯合報/ 陳招池/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即將出爐,人選包括新北市長侯友宜(右二)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左二)。本報資料照片


國民黨最快明天將公布總統參選人名單,若是如此,還請朱主席公布遊戲規則,至少讓國人有個心理準備,不會落得到處找「眼鏡」。

這次的總統選舉備受國人關注,因為「大小姐」執政將滿,除了處處撒錢擺平執政無能,根本談不上福國利民;而民進黨接棒的賴清德又表明要走蔡英文的路線,更令人擔心噩夢連連。

想爭取大位的郭台銘動作頻頻,全國走透透,大爆料、政見盡出,炒熱冷冰冰的台灣社會,尤其大動作邀請多位藍營大將會師力挺,拉近雙方民調;原先看好的侯市長,也在問政上表現四平八穩。兩強之爭,儼如魚與熊掌,難以取捨。

然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向來與郭董關係不錯的柯文哲,冷不防地丟出一句「遊戲規則都不清楚還想跟人玩。」敲醒了大眾的腦袋,對呀!藍營當權者只說推出最強人選,所謂「最強的人」定義是什麼?對每個參賽者而言絕對沒有模糊空間

遊戲規則要明講,讓參選人朝規則努力,也讓選民依據規則來打分數,這樣推出來的人選應該九不離十的接近,雖不滿意還能接受;若沒有參選的遊戲規則,任憑雙方人馬互打,等答案揭曉時,落敗者豈會心服口服?雖然朱主席強調有私會雙方懇談,但那些奮力抬轎的人豈肯善罷甘休

更盼在野勢力放下個人得失恩怨,成全全國百姓「望治」的意志,有朝一日仍可為國為民謀福利,哪需等到當總統才能做?












行人地獄 從交通工程改善


2023-05-16 00:18  聯合報/ 蘇上允/大學生(宜蘭礁溪)
台灣交通混亂,被外媒嘲笑是「行人地獄」。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被 CNN 形容為「行人地獄」後,各縣市開始積極大執法,交通部也跟進將罰款提高至三千六百元。然而,跟著新聞走的交通政策,能真正解決交通安全問題?政府千萬不能忽略最根本的交通工程改善

台南女童遭撞身亡,同一個路口在事發不久前也有行人遭撞,顯示這恐非單一駕駛人失誤造成的悲劇。路口行穿線沒有退縮,造成駕駛人轉彎視線死角,也有可能是將行人置於危險中的原因。只有改善交通工程設計,才能真正減少交通事故

許多國家都已經意識到這點。荷蘭交通政策將行人、自行車、公共交通放在第一位;美、澳、加等也著重行人與自行車安全。相較之下,台灣在交通工程設計上,缺乏對行人和自行車考量導致與機動車衝突不斷

政府應積極面對那些看似難以改變、卻能真正改善交通環境的問題,例如應加強交通工程設計師培訓和檢定提升他們在道路設計中的安全意識技能水平加大對交通工程投資確保交通設施更新和改善並勇於檢討交通工程設計法規積極推動修法。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個安全、順暢的交通環境












台經濟成長倒數 全因地緣政治


2023-05-16 00:07  聯合報/ 邱冠倫/金融業退休(新北市)
全球景氣放緩,連帶削弱台灣出口與投資,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下探負3.02%,創金融海嘯以來單季新低。聯合報系資料照


主計處公布今年第一季台灣經濟成長率為負三點○二%,創下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第二季以後、金融海嘯以來單季新低。表現世界倒數,只比神學士統治的阿富汗負廿點七%經年戰亂敘利亞負三點九%好一些。已開發國家如美、日、歐元區、韓國、中國,甚至深陷戰爭泥沼的俄羅斯、世界窮國海地表現都比台灣好,菲律賓六點四%、孟加拉七點二五%更讓台灣瞠乎其後。蔡總統不久前「台灣經濟廿年來最好」言猶在耳,不過短短幾個月竟如此不堪。

第一季數字或許不必緊張,但許多上市公司原先第二季好轉期望可能落空而延至第三季甚至第四季五窮六絕七上吊將折磨一陣子,未來幾季經濟成長率讓人擔心問題恐更大。

新冠疫情期間綠媒宣傳中國崩潰垮了台商外逃回流如千軍萬馬之勢不可抵擋,民進黨政府當成偉大政績宣傳。既然這麼多台商撤回台灣,為何不能貢獻經濟成長率?那裡出了問題?

台灣經濟出問題,可歸因民進黨兩岸政策讓投資者避開地緣政治風險的苦果已出現,只是沒料到衝擊如此快速巨大。巴菲特近乎出清台積電持股敲響的第一警鐘造成投資人虧損,但攸關台灣長期經濟發展動力減弱後遺症將如颶風橫掃全台。

主計處直指負經濟成長率主因之一是「固定投資明顯不如預期」。民進黨政府喜孜孜把台積電的巨額投資外交籌碼往外送,弄到台灣「固定投資明顯不如預期」,真心換來的就是影響長遠負經濟成長率

最近固態電池廠商輝能科技投資約新台幣一,七五八億元於法國興建超級工廠,法國總統馬克宏親抵現場。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指出,輝能先前投入四十二億元在桃園觀音新廠,說是因政治議題赴海外「有點扭曲」。但一,七五八億是四十二億的四十二倍,為什麼不能說服輝能不必擔心地緣政治?因為美國聯邦眾議員提出兩岸戰爭時要摧毀的台積電不在法國,而馬克宏主張歐盟「不應該陷入世界的混亂和不屬於歐洲的危機」,更能吸引重視區域安全經營者

假如台灣沒有兵凶戰危疑慮,台積電海外設廠的巨額投資、輝能一,七五八億或可悉數留台,台灣投資環境更具吸引力,經濟成長率絕對不是負三點○二%。再不扭轉困境,出走的固定投資不會回來,經濟成長失去長期動力出口持續減少台幣趨貶通膨不去失業率提高經濟苦果將由全民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