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7日 星期六

保護行人 嚴格執法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保護行人 嚴格執法
◆  拯救道安 首重工程
◆  改革交通要百年 擺爛!
◆  大學牽頭 城市農業拚減碳
◆  護國神山還是國護神山?
◆  排黑條款過關 重要嗎
◆  司法不可太背離民意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保護行人 嚴格執法


2023-05-27 00:55  聯合報/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馬路如虎口,但只要遵守法令,應該可以平安無事。台灣卻有不成文規則:「行人讓機車、機車讓汽車、小車讓大車」;結果大車吃定小車、機車吃定行人,行人是最弱勢的一環。

照這種潛規則,民眾怕死的會快閃,閃不過算倒楣;這和交通規則無關,是從體積和傷害的程度來衡量、以「肉包鐵」或「鐵包肉」的危險性做區隔,主動採取趨吉避凶的行為。

筆者每天行經斑馬線都心驚膽戰;紅燈亮起,仍有汽機車橫衝直撞;綠燈亮時,汽機車違規停跨。逼不得已,只能後退或閃避,總不能和車輛對衝吧!

在國外開車,遇到行人走斑馬線,都會禮讓通過,此乃基本道德;一旦發生車禍,要用一輩子彌補,駕駛不得不小心,這是法律制裁。換言之,教育和司法相輔相成,才能讓駕駛守法重紀

駕駛不禮讓行人提高罰緩至三,六○○元,有人認為有錢人根本不在乎,或積習難改。但依照個人經驗,駕駛已收斂不少!最近經過人行道時,駕駛會揮手讓行人先過,看來重罰還是有效。路權應受尊重車輛強壓行人惡霸行徑,光靠呼籲起不了作用,訴諸良心無異緣木求魚亂世必須用重典。日前有民眾刊登廣告,撕掉交通地獄標籤唯一方法,就是嚴格執法,一語中的!














拯救道安 首重工程


2023-05-27 00:55  聯合報/ 周信宏/警務員(高雄市)
台南市警五分局指出,人行道是供人行走,機慢車欲停放人行道中央的機車停車格位,應以牽行方式移動外,另已函請交通局增設告示牌,提醒民眾注意。記者邵心杰/攝影


廿三日聯合報載「甩行人地獄,三都機車退出人行道」。說明過去政府習慣將機車停車格設置在人行道上,相較於將停車格設置在道路旁,可以有效減少機車停入與駛出時的事故,及確保道路通行順暢,卻是以犧牲行人安全與通行空間為代價。

這本非零和無解,因為可規範機車上人行道時必須下車熄火「用牽的」;通行空間的部分,也可就人行道的寬幅做一定比例的設置規範。但現實是,為節省時間、貪圖方便與對危害的輕忽,許多機車騎士都騎上人行道停車格,因此不時傳出擦撞行人意外,也使得行人地獄人行道亂象負面標籤伴隨而來。

其次,全國各縣市都存在著一個更容易使機車於人行道行駛的工程規畫,便是大樓、透天住家騎樓外沿的人行道設計,造成機車要停放騎樓勢必要駛過人行道;更嚴重的是停放自家騎樓汽車,不但駛過人行道,還經常占用造成通行阻礙。

綜上,造成行人地獄、人行道亂象的原因,根源於道路交通環境規畫設計工程面,及汽、機車駕駛人用路行為慣性與觀念教育面,其比重更勝於作為最後手段警察取締執法面

正本清源絕不能只是表面的加重罰款,或無限期的增加專案執法取締期日;不良道路環境工程規畫設置宛若陷阱,輕則陷民眾遭罰款受罪、重責易生交通傷亡事故;只是一味要求警察設立專案大執法,以 KPI 指標強行收繳取締告發的罰單件數,注定只能治標而無法治本。

環境條件本身可形塑人類行為,「交通3E首重工程,需做出合宜的配置規畫;其次再將規畫設計的原旨與道路使用規範,透過學校教育、考照教育、違規講習與社區鄰里宣導等途徑教育大眾;最後才是運用科技與人員執法取締。文明進程沒有捷徑深化以人為本」的良性交通觀念需要世代養成與累積,更仰仗政府從專業道路工程規畫設計做起













改革交通要百年 擺爛!


2023-05-27 00:49  聯合報/ 林于凱/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前市議員(高雄市)
交通部長王國材於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受訪表示,道安行動綱領從教育、工程、執法、監理4個面向,其中更著重在工程面。記者周湘芸/攝影


我是公部門出身的,理解推動一些事情需要時間,所以不會輕易用「擺爛」批評官員;但近期我觀察交通部發言,就是打算拖擺爛

上周在電視節目中,有位替交通部及運研所做研究的學者表示,「執法最後手段,首要還是教育」;交通部長王國材也說:「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占七成」。

我明白了,所謂教育百年大計,難怪營建署會說:「改善行人安全要一百年」。

官員、學者口徑一致。交通部在立委陳椒華的提案中,居然還想把「教育責任」甩鍋給教育部,真是有夠可恥!政府應對交通安全方式,就是不處理核心問題只處理風向

如果部長認為教育很重要,總統臉書發文也表明:要培訓「路老師」進行村里交通安全教育;那麼,請問駕駛教育最早發生的地方在哪?不就在駕訓班監理所

交通部長說「要教育行人怎麼防遭車撞」,但部長,你畫錯重點了!重點不是行人如何防車撞,而是怎麼讓駕駛停讓行人,這在中華民國交通規則裡都是白紙黑字,怎麼台灣駕駛不知道?

每個研究過台灣交通問題的人,都知道根本問題在「考照制度」,我相信交通部也知道,不然不會在廿年前就研究過「駕駛執照換發與審驗規定現況探討及制度改善之研究」,近年又委託研究了「國內駕駛訓練駕駛執照考驗及駕駛人管理制度之通盤檢討」。

結果,這份花了五百多萬報告,目前在運研所的官網上顯示:「對不起,本網頁內容不存在,無法顯示網頁」。

這份報告,我當議員時要不到,請立委協助去要也要不到;交通部不解決問題卻解決報告?請問裡面到底有什麼機密?花了那麼多錢,廿年前研究廿年後還在研究,到底有沒有要改革駕照考照制度

看到交通部提出七年要砸下四百億元改善行人安全,真的令人直冒冷汗,又是好大一筆錢。

應該會補助騎樓整平吧?然後五年後騎樓還是被占用,因為「執法是最後手段」;應該會補助人行道路刨鋪吧?然後下次選舉前,又再刨鋪一次,因為「車還是壓上去」;應該會有很多研討會吧?然後廿年後還是繼續研討

台灣的交通問題,根本上是人腦有問題,工程只是末端。當政者的思考,決定政策執行的方向。而目前當政者的思考,決定教育要一百年。

對此,我想替交通安全,寫個字。














大學牽頭 城市農業拚減碳


2023-05-27 00:46  聯合報/ 
吳文希/台大農學院前院長、中華氣候變遷暨農業發展學會發起人及顧問
陳尊賢/台大名譽教授、中華氣候變遷暨農業發展學會理事長
黃大洲/台大前總務長、台北市前市長、中華氣候變遷暨農業發展學會名譽理事長
18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自1990年代初以來,世界上超過一半的大型湖泊和水庫已經出現「縮小」情況,主因正是氣候變遷,同時加劇人們對農業、水力發電和消費用水的擔憂。路透


目前國際間最大的困擾,就是氣候的異常變遷;最近「自然」雜誌就報導聯合國設定的「永續發展目標」,其中包括於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全球人民都可享用清淨及衛生的水資源,如今似乎已難達成;甚至於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時,全球仍會有廿億人缺乏安全可飲用的水。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有七十%的人口無法得到飲用水,而且這種情況比廿年前更糟;在索馬利亞去年就有四萬三千人因乾旱而渴死。反觀台灣今年初各個重要水庫的儲水量,均已明顯地下降,迫使台南、台中等地開始實施定時供水,政府甚至已明令南部農田休耕

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關於升溫一點五℃的報告指出,達到這一關鍵值的影響,可能包括中緯度地區的極端炎熱天氣比工業化前時期高三℃;到民國一八九年(二一○○年),海平面將上升○點七五公尺八%的植物和四%的脊椎動物會喪失一半以上的生存棲息地;每年全球漁業捕撈量會減少一五○萬噸。歸咎這些自然災害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及行為所造成。既然如此,全球各國當然就有責任與義務,盡全力設法解決以往自己所造成的惡果。

全球有五十六%人口居住在城市,而且人口集聚城市的趨勢日益增加,於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時將達七十%。為減低都市衍生的熱島效應、減少糧食的碳足跡、增加工作機會、優化生活品質等所涉因素,合理地實施城市農業定可達到舒緩氣候變遷令人擔憂的後果。因為城市農業除可吸收二氧化碳外,尚可減少空氣汙染、噪音、及表現降溫效果,輻射熱也不會長久存留在綠美化的建築體及林蔭路上;實施城市農業尚可促進城市生物多樣性、有機廢棄物資源再生利用、確保城市糧食安全、維持農產品的新鮮度、及增加種植者的收入。

教育民眾及推廣城市農業的最佳對象,即政府機構及學校。就台北市而論,最可行的單位應該是台灣大學,因為台大校園寬廣、院系所齊全、實施推廣環境綠美化或城市農業所需的專業且富經驗的人才也多,如種子、蔬果、花卉、樹木、土壤、肥料、病蟲害防治、有機堆肥與育苗及栽培介質的製備、及庭園設計等學者,多集中在農學院,只要校方同意改造校園成為紓解氣候變遷的環境,農學院就應可負責技術指導,各院系所即可於短期內齊力共赴;共同讓台大因強化綠美化各院系的公共空間、生產有機農業產品、延長建築物的使用年限、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達到節能減碳效果、提升社會服務價值、以及增進學校整體之正面評價,如此台大在國際間的聲譽,一定會更為世人肯定。

政府於二月十五日業已修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尤其聯合國設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最近也推出「校園淨零倡議」。此刻政府相關單位應主動積極結合大學的研發實力,全力於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前達成減碳卅%的目標;配合實施示範推廣教育舒緩氣候變遷的大學,因此便展現出「大學社會責任」,如此大學及國家的聲譽也必可顯揚在國際舞台上!











護國神山還是國護神山


2023-05-27 00:43  聯合報/ 張鐸/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
美國總統拜登在G7峰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中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可望「很快就會解凍」,兩天後大陸新任駐美國大使謝鋒(左)就赴美履新。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廿一日在日本廣島七大工業國集團高峰會記者會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很快就會解凍」後,中美高層開始互動,大陸新任駐美大使謝鋒廿三日飛抵美國履新,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廿五日也在華府會晤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

這段期間正進行台美聯合檢討會議。前不久美眾議院外委會審議《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對抗中國阻礙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行為的同時,第七十六屆世界衛生大會依舊不對台灣發出邀請函。去年美國海軍主辦全球最大規模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台灣也未受邀。三年一度的國際民航組織大會,台灣也被拒於門外。

所以,看來整個國際社會還是維持「一中原則」而排拒台灣的參與,蔡政府的說法是遭中共打壓。幸好中華民國多年來的經濟及科技發展,有了「護國神山」台積電,讓世界各國看到了台灣在世界供應鏈的重要性。但當中共積極對外發展時,讓世界各國感到壓力,於是美國及其他各國的軍事將領及政客名嘴開始放出中共武力犯台時間表,他們在意的只是台灣的經濟及科技。

這不禁令人想起貧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美軍攻打伊拉克的前夕。美國在意石油、欲將伊拉克趕出科威特,但必須沙烏地阿拉伯同意美軍在該國駐軍。於是中情局高官帶著衛星照片去見沙國國王,照片顯示伊拉克已將坦克部隊部署在沙國邊界,中情局威脅說沙國將是伊拉克下個目標。沒多久,美軍如願進駐沙國。

反觀台灣,中共武力犯台時間表滿天飛,外交部長屢屢在國外媒體唱和。連剛結束以經濟合作為主七國高峰會強調台海和平最重要。難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說中共若侵台,將重創全球經濟;美國駐中國大使更說,美國對台灣有獨特責任;當年拿照片給沙王看的情景又再度浮現。

所以美國人在意的,是台灣在國際供應鏈中價值。因此台灣役期開始延長,武器開始送進台灣,美國彈藥將在台灣儲備,美軍也來台協訓。有如當年沙國開放讓美軍進駐,當年美軍發動攻擊,伊拉克不敵,遂放火燒掉科威特油田。美國政客希望我們能像刺蝟一樣自我保護台積電的同時,也放話若保護不了就將它炸了。












排黑條款過關 重要嗎


2023-05-27 00:41  聯合報/ 林興寧/公(彰化市)
立法院26日三讀通過排黑條款,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中)強調改革沒有退路。記者余承翰/攝影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民進黨版本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法新增排黑條款」,曾觸犯洗錢、槍、毒且經有罪判決確定者,不得登記成為候選人。前總統陳水扁「死諫」無效,依規定其子陳致中終身不得參選。

民進黨狼性堅強看帶頭者為權力逞凶鬥狠,從幾十年前「長扁之爭」、「謝蘇大戰」,到近期「英德鬩牆」,如今「排黑條款」登場,「台灣之子」和「台獨金孫」又咬成一團,真可說血跡斑斑

當然政客無分藍綠,發飆起來往往一個樣,但不顧民主法治,甚至無視國家根本大法之人,便不能一概而論。就像未經修憲,中華民國都能偷渡成台灣,那這次賴清德為了選票罔顧更生保護罪刑法定和比例原則剝奪觸犯洗錢防制法》或判十年以上刑期尚未定讞者參政權,又有什麼意外?

至於背叛人民、坐擁「海角七億」的阿扁不僅不閉門思過,還威脅賴清德:若修法斷了陳致中生路,導致他對人生不抱希望,包括競選期間抗議布條將如影隨形的任何事都會發生。請問是誰讓「形同特赦」的阿扁如此囂張?這是否對不把「這個國家」放在眼裏的民進黨來說,也算小事一樁?

台灣缺水缺電之類的「五缺」,其實都源於民進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缺徳」,所以上行下效像頻踩紅線卻連續卅四次獲保外就醫阿扁,獄方「參加外界活動有益病情」的推詞也只是綠營長期行政濫權結果。不過這樣離譜的事,連柯文哲也曾笑說:那給阿扁繼續當總統,病會好得更快。

所以「排黑條款」過關與否其實並不重要,更要緊的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三十幾年來經過這麼多事,看著未來,台灣還有多少人仍願「與狼共舞」?












司法不可太背離民意


2023-05-27 00:37  聯合報/ 趙萃文/大學助理教授(台北市)
季青漫畫


男子李國輝在租屋處縱火燒死九人,一審至更二審共四度判處死刑,但更三審認為李國輝縱火出於「間接故意」,不符合《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一般性意見所揭示最嚴重罪行改判無期徒刑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全案定讞。對此判決,新北市長侯友宜、台北市長蔣萬安、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等皆提出批評,認為司法太過背離民眾期待。

現行刑法規定: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以故意論。此即最高法院判決所稱無論如何不能處死之「間接故意」。事實上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均屬故意,尚無輕重之別,僅為刑法學說分類而已,以德國跟日本為例,其刑法就未區分直接、間接故意,端視個案情節嚴重性來量刑,亦可最高法院說理之荒謬。

此外,從今年開始我國實行國民法官制,凡刑法故意犯罪因而發生死亡結果者如強姦殺人、強盜殺人皆須國民參審,且與職業法官事實認定量刑判斷權限一樣。死刑在未被修法廢除前,國民法官自然有義務斟酌案情加以適用。由於刑法直接故意、間接故意判斷模糊空間極大,若照最高法院自創判例間接故意無論如何不能判死,未來二、三審職業法官將可隨時撤銷改判一審國民法官多數死刑判決,恐有徹底架空死刑制度之虞。

死刑制度攸關一國社會情勢及法文化背景,德國由於二戰歷史原因於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廢除死刑,日本則一直維持死刑,惟兩國民眾司法滿意度皆維持高檔,與我國司法滿意度長期墊底截然不同。日本自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裁判員制度實施十三年以來,已判處四十三人死刑,迄今亦有多人已被死刑。日本最高法院判決即指:「因日本保留死刑制度正是全體國民意思,所以是否要判處死刑,作為裁判員出席參與審理並完成評議,是全體國民的責任與義務。」對照受死刑問題紛擾的台灣,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不必強調「人性善惡」,這會有陳義過高價值預設;但每一個公民都有「生」的權利。當你決定要恣意殺人,又何必想方設法「為自己減刑」,這才是文明社會該有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