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8日 星期六

【專家之眼】兩會之前中國大陸黨政集會觀察重點(初七)

◆  【專家之眼】兩會之前中國大陸黨政集會觀察重點
◆  【專家之眼】新內閣如何處理麥卡錫訪台?

◆  【專家之眼】中共不想因麥卡錫戰 綠營「無意」成棋手
◆  【專家之眼】強強聯盟與綠營自清







【專家之眼】兩會之前中國大陸黨政集會觀察重點


2023-01-28 07:48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圖/美聯社



舊曆年假逐漸進入尾聲,兩岸各自返回工作崗位;此岸展開內閣人事改組,而對岸又有那些政治大戲即將登場呢?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年末最後一日,新華社發布新聞通稿,對外公告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及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召開時間,對外確認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春初召開兩會,以便完成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二十大後,整個政治傳承權力交接程序。

儘管在二十大閉幕後,舊曆年節前中國大陸就已經透過各項黨政集會機制,開始進行中央部會層級以及地方省市層級人事任命與職務交接安排,但是依據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最終還是必須透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完成最高層級國家機構領導人員選舉與任命程序。

儘管中國大陸在政治文化上無可置疑地是以黨領政,但基於遵循政治程序代表人事安排正當性與合法性,更讓吾人必須嚴肅觀察此等過程,理解其如何處理國家機構領導人事任免程序。

因此當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12月30日表決通過,預定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此之前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業已召開主席會議,建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3月4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不過在此必須指出,當最新一屆兩會召開日期確定時,其實尚未完全產生所有與會之全國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而且多處省市層級地方人大,根本尚未召開選舉全國人大代表會議代表之集會。

而事實上,許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產生日期,亦未見得完全符合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十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屆滿的兩個月以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規範,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任期屆滿日期,亦就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時,在『任期屆滿的兩個月以前』,換言之就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1月5日前,就必須選出全國人大代表會議代表之憲法法理要求。

儘管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確實議決通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依據該《決定》第十點:「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於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1月選出」,因此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決事項要求,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1月進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儘管在1月5日之後,顯然不符合憲法條文要求,但由於中國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具有修訂與制定憲法之權限,因此確實不是完全於法無據;不過其議決事項可否超越憲法,這確實是中國大陸憲法學者可以繼續討論空間。

此外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3月11日先決定全國人民代表會議代表選舉時間,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12月30日再決定何時召開國人民代表大會,在理則上是否存在著矛盾,亦正因如此,所以才讓選舉日期不符合中國大陸憲法第六十條規範,其實都存在著思考價值。

不論如何,依據中國大陸以黨領政之政治運作規則,在兩會召開前,中國共產黨必然就必須召開第二十屆中央委員第二次全體會議,以便在會中研討人事安排,並在會後向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並且同時向第十四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推薦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這兩份名單將會分別向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以及第十四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主席團提出推薦,以便啟動以黨領政人事安排任命之政治程序。

不過由於召開中央委員全體會議必須經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議,儘管距離兩會僅有一個月,而春節假期後在一月底前,是否來得及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決議召開中央委員全體會議,將是中國大陸政治觀察家聚焦所在。否則推遲到二月下旬,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後,透過議決緊接著在數日後召開中央委員全體會議,在議程安排上亦有前例可循,因此只要中央委員全體會議議程相對單純,在兩會召開之前,以緊鑼密鼓節奏完成政治程序,其實亦不令人意外。

除二十大二中全會之外,另項在台海此岸比較關注之政治集會,就會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對台工作會議。由於對台工作人事大體底定,中共中央高層各項對台政策發言亦相當明確,因此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對台工作會議是否能夠傳達更多政治信號,提供台海兩岸關切互動者繼續深入解讀,恐怕並未讓各方充滿期待。

總而言之,面對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選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台灣社會將逐漸升溫,而華盛頓對應北京又頻頻出招,在解讀大陸政情時,不得不說最大變數還是源自台海此岸,如何審慎經營妥善應對,不但是在考驗政治人物,最後還是要看民意趨向而定!









【專家之眼】新內閣如何處理麥卡錫訪台?


2023-01-28 08:03  聯合報/ 宋燕輝/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理事
蔡英文總統(中)昨天與將卸任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左)與準閣揆前副總統陳建仁合影。記者潘俊宏/攝影


如果美國媒體之報導屬實、如果即將到北京訪問的國務卿布林肯依然表示美國政府行政部門無法阻撓國會議長出國訪問的計畫、如果蔡英文總統執意落實執行去年九月就已送達當事人之邀請函的話,下周一正式上路新行政團隊要處理最嚴峻國家安全挑戰與台海危機的議題,就是美國會眾院新議長麥卡錫 (Kevin McCarthy)春季訪台的計畫。

春節期間,一家美國媒體報導麥卡錫將於春季訪台。幾天後,發布此新聞的同一媒體加碼報導,宣稱美國防部已為新議長訪台可能引發的情況開始做出準備。台灣某位民進黨立委則公開宣稱,早在去年9月即親赴美國送達邀請函。消息靈通人士也指出,蔡政府正在推動麥卡錫來訪相關事宜。

日前,前總統馬英九在受訪時說,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導致中共圍台軍演,對台灣安全影響很大。他說,麥卡錫訪台不是小事,政府必須慎重處理。但蔡英文有可能改變做法?

有港媒引述大陸軍事專家的分析稱,如果麥卡錫真訪台,中共解放軍將不會沿用第四次台海危機的模式,而是會採取「更加全面、震撼的行動方式」。中共將藉由麥卡錫的訪台「把反台獨軍事行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但根據南華早報的訪問報導,幾位知名的大陸學者,例如,南京大學的朱鋒與人民大學的時殷弘教授,持不同看法,認為北京為了改善中美關係,針對麥卡錫訪台所採取的反應應該不會強於去年八月的軍事行動。

查閱美國國會眾院新議長辦公室官網,看不到任何麥卡錫出國訪問計畫的資訊。美國相關政府部門也表示沒有收到相關訊息。春節期間,中共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休會,要到下周一才恢復。目前無法查詢北京的回應。

可以確定的是:第一,中共勢必表態強烈反對麥卡錫訪台計畫,若果真訪台,也肯定會採取行動;第二,儘管拜登政府在考量改善中美關係與維持台海情勢必要,可能會勸新議長再三思而後行,但與拜登同黨籍的前國會眾院議長裴洛西都不甩行政部門的意見,更何況採取強烈反中立場的新共和黨議長?事實上,白宮發言人已表態不會阻撓;第三,蔡英文政府與新的內閣將持續推動準備麥卡錫訪台事宜。

觀察第118屆美新國會的動向,似乎可以確認麥卡錫訪台存在可能性。去年十二月初國會共和黨眾議員麥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被麥卡錫選為跨黨派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小型特別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的主席,本月上旬,國會同意了此任命案。

日前,麥克・加拉格爾表示,「我們正處於危險區,因為中共可能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武力攻台。」另一位成員惠特曼Rob Wittman眾議員說,台灣問題是該委員會關注的焦點之一,並透露考慮在台灣舉行聽證會。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為強化「抗中」立場,由共和黨掌控多數之眾院勢必採取更多挑戰北京的動作。日前,有眾議員推出新的議案,要求美國總統放棄過時的「一個中國政策」,支持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

麥卡錫訪台將升高兩岸緊張關係。至於是否會觸發第五次台海危機?此有待觀察美國務卿布林肯訪北京時與中國大陸所達成協議的內容,以及未來中美關係能否獲得改善。但不管情勢如何發展,新的行政院長陳建仁與內閣成員勢必嚴陣以待,謹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