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的危機,不是換一個蘇貞昌了事
◆ 聯合報黑白集/王浩宇的真正「罪過」
◆ 經濟日報社論/新金融監理 從先買後付開始
經濟日報社論/新金融監理 從先買後付開始
2023-01-20 00:5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金管會。(本報系資料照)
最近立委關心電商平台推出與分期付款雷同的「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BNPL)交易型態,在質詢時以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號稱80萬人受害的雙卡風暴為例,要求金管會積極處理。金管會面對立委的疑慮很快做出回應,認為 BNPL 非屬金融特許業務,除金融相關機構經營該項業務受到監管外,其餘僅是原則性建議 BNPL 業者要做好風險控管與消費者保護措施。
金管會囿於法令限制,對 BNPL 採取寬鬆的態度並不意外。但在金融業與非金融業相關業務交錯日益嚴重之際,金管會的建議僅是明哲保身的權宜之計,並未釐清 BNPL 可能引申的問題及解決之道。
首先,立委擔心 BNPL 引發類似雙卡風暴的可能性其實極低。BNPL 的授信有別於過去現金卡鼓勵毫無管制的衝動性消費;現在不僅有金額限制,而且分期付款特質多少能控制過度授信的危機。
社會將 BNPL 類比雙卡風暴顯然是未理解金融科技已有效提升業者的風險管理能力。
我們比較需要關切的是,金管會對金融與非金融機構的 BNPL 業務採取鋸箭式管理所產生的問題。可以想見,相對於從事 BNPL 的一般企業,金管會將嚴格監理隸屬於金融機構轉投資的子公司,其結果將造成兩種企業在 BNPL 領域的不公平競爭。
雖然金管會因此避免轄下機構因 BNPL 可能引發的消費爭議,卻無助於消弭未來非金融業者可能發生 BNPL 的消費爭端。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其他國家的管理經驗值得我們參考。英國去年6月將 BNPL 納入金融行為監管局管理,確保消費者不被誤導。歐盟原則同意修正消費者信用指令,要求揭露 BNPL 授信條件及消費者的負擔能力。美國聯邦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則發出 BNPL 指導準則,而業者也依照聯準會的誠實借貸進行自律。至於澳洲與新加坡是由當地自律組織建立行為準則,其中新加坡的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更積極參與制定。
各國管理 BNPL 的重點顯然是放在消費者保護。BNPL 雖涉及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借貸行為,但經營者卻不一定是金融機構。台灣現有「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與「消費者保護法」對 BNPL 模式的消費者保護則有其局限性;前者限縮在只有金融機構與消費者的爭端可以評議,而後者僅依靠消保團體或是消保官捍衛消費者權益,執行起來根本是力有未逮。
在現實生活裡,BNPL 的授信跨越金管會的監理界線,我們建議可採取新加坡模式進行補救管理;鼓勵金融與非金融業者合組自律組織,共同建立 BNPL 的行為準則。
據了解,台灣目前經營 BNPL 業務的企業,除一家人壽保險的子公司外,還有七家非金融機構。另外,Visa、萬事達卡及 Apple Pay 等相同業務進入台灣市場亦指日可待。面對 BNPL 可能的浪潮,金管會宜及早催生經營此類業務的自律組織,參與推動產業規範,並建構其特有的「徵信」數據平台,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優化企業與消費者的互動。
隨著金融科技發展,金管會面對金融業與非金融業的業務重疊與日俱增,社會關切金管會如何解決消費者的金融爭議。金管會應將消費者保護列為工作重點,並考慮增設「消費者金融保護局」。金管會要撇除目前機構管理框架,引入具跨業性質的功能性管理,強調事前金融教育與避免爭議的預防措施。至於「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也應擴增涵蓋業別,讓任何事後消費金融爭議能由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處理。
科技顛覆金融產業的現象正在發生,金管會的機構管理本位主義已不足以應付金融服務出現的質變。金融科技不斷改變所有金融活動領域的競爭環境,金管會因此必須思考如何重新定位金融監理所應扮演的角色。我們期待金管會不僅重視傳統金融機構的健全性,更要主動出擊關注消費者「所有」與金融相關的活動,而 BNPL 業務的管理就是很好的開端。
聯合報黑白集/王浩宇的真正「罪過」
2023-01-20 01:0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尤聰光/攝影
民進黨內批鬥王世堅、高嘉瑜等人,前市議員王浩宇更披露,王世堅之父王明德當年白色恐怖為了求生,咬出老師謝雪紅與同學,行徑正如電影「返校」。但王明德被捕是民國三十八年 (一九四九年)光明報事件,謝雪紅在兩年前二二八事變後即逃亡大陸,亦不曾教過王明德。更糟的是,王浩宇還把謝雪紅寫成王雪紅。
王浩宇搶蹭熱度不成,灰頭土臉。令人訝異的是,他身為網紅,因擁有大批粉絲而曾當選議員,但他對台灣反對運動的了解如此淺薄拙劣,卻敢信口雌黃。
國府當年對異議人士的打壓,現在已成綠色執政的養分來源。近年《返校》、《流麻溝十五號》等影片,因標榜重現「被國民黨掩蓋的歷史」,也在綠營鼓勵下大賣。而王浩宇的言行正好暴露,這波「歷史重構」在政治正確下之內容貧乏,只要結論指向國民黨邪惡,情節就可以自由發揮,充斥各種捏造與比附。尤其,被處決的政治犯幾全是心向紅色祖國,甚至被中共表揚為革命烈士;這點就被打滿馬賽克,絕對不能提。
站在古為今用立場,宣揚烈士悲情當然重要,至於他們受難的真正理由,即必須遮遮掩掩,千方百計淡化迴避。相較之下,王浩宇把王明德扯上謝雪紅,把謝雪紅當成王雪紅,「文創」技術之粗暴拙劣,公開戳破國王新衣,被自己人罵也是活該。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的危機,不是換一個蘇貞昌了事
2023-01-20 01: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右)昨天前往立法院致意後,即赴總統府向蔡總統請辭。記者胡經周/攝影
在強大民意壓力下,行政院長蘇貞昌終於在除夕前總辭,並高調籲請蔡總統指派新閣揆。弔詭的是,府方並未如預期提出新揆名單,只說現有內閣團隊將負責到最後一刻,並在春節期間啟動調整作業。種種跡象顯示,稍早傳出由陳建仁、鄭文燦出任正副院長之說,並未確定。內閣人事擾攘近兩個月,但蔡總統在人事布局上卻遇到難言的阻力,遲遲無法定案,政局令人擔憂。
事實上,若由陳建仁和鄭文燦領銜組閣,並非十分理想的布局。原因是,兩人的言行皆有不少爭議:陳建仁在高端弊案中多次為高端唱和,角色備受外界質疑;此外,陳、鄭兩人在論文抄襲案中均力挺林智堅,鄭文燦本人選後更因台大碩論抄襲而被撤銷學位。這些道德爭議,當然損及兩人的可信度,可能在日後不斷遭到拷問。
再說,陳建仁被看好出任閣揆,並非因其才德出眾,而是因為他政治性格較弱,是派系所能接受的人選。他曾任副總統,更能貫徹蔡總統意志,也可保蔡英文不致過早跛腳。然而,陳建仁卸任副總統後已返回學術界工作,儘管他在前年底突然加入民進黨,讓人以為蔡英文對他有所安排;但直至近日,他仍矢口否認曾受徵詢組閣,使情勢更添詭譎。
可見,蔡總統任命新閣揆一事顯不如預期順利,因此一延再延,讓備受爭議的蘇內閣遲遲無法離任。原本蔡總統把立院會期結束當成改組時機,現在又要推到春節過後,包括蘇貞昌喊話要蔡總統趕快提出新人,在在顯得極不尋常。進一步看,蔡政府所面對的失政危機,也不是換掉一個蘇貞昌就能解決,而是整個內閣要作出全盤調整,撤換掉那些品格、能力、專業均不適任的閣員,才有一新耳目的可能。
原因是,蘇內閣之所以引發各界撻伐,除了蘇貞昌個人的霸道強勢,其內閣成員的囂張、跋扈、無禮,也到了前所未見的地步。整個內閣的文化皆以意識形態、政黨利益為先,毫無責任政治觀念,以為光靠狡辯、狡賴為黨立功就是能臣幹將。例如,衛福部長從陳時中到薛瑞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都是囂張跋扈的代表人物,向來一意孤行。再如外交部長吳釗燮讓我邦交國變成史上最少,他最愛插嘴呼喝的卻是兩岸關係;至於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卻始終保持無言和無作為。此外,不斷打壓言論自由的 NCC 主委陳耀祥,意識形態掛帥並發生國寶損毀的故宮院長吳密察,都對得起他們的職位嗎?
就品格操守而言,國安局長陳明通當年指導的學生碩士論文頻頻發生可恥的抄襲事件,他不僅厚顏戀棧,更把學術的客觀公正踩在腳下。再如疫情指揮官王必勝,發生婚外情生子的醜聞,卻因長官私心偏袒而升官。這些閣員若不撤換,民眾如何感受內閣的新氣象?
蘇內閣過去四年「只問立場,不問是非」,讓人民唾棄;但若要問始作俑者,答案卻在蔡總統身上。蔡總統放任閣揆自吹自擂,坐視政務官道德敗壞而無意整頓,甚至讓閣員仗著她的寵愛恣意妄為,將台灣的政治文化帶向粗劣無文及仗勢欺人。整個政府末梢神經麻痺,內部腐敗生蛆而不自知,這些,蔡英文都沒責任嗎?
內閣改組的主要目的是為營造新的政治氣象,提升內閣執政能力,並調整政府行事作風和決策品質,重新挽回人民的信任。如果形象惡劣的閣員不走,政府的新形象將從何而來?這次民進黨慘敗,內閣改組卻一再拖沓,毫無誠意。如果新的團隊根本換湯不換藥,那就等著民怨再爆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