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從「中國加一」到「台灣加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1183/web/ 

◆  聯合報社論/現在,台灣可以自豪地叫世界看過來
◆  聯合報黑白集/可談國名的年代
◆  經濟日報社論/從「中國加一」到「台灣加一」






經濟日報社論/從「中國加一」到「台灣加一」


2022-12-02 04:07  經濟日報/ 社論
美中關係示意圖。路透



幾年前,台灣在中國大陸投資的代工生產商,紛紛受到歐美品牌商的要求,除了在中國大陸生產之外,必須在其他國家建構另一個生產基地與供應鏈,一般將其俗稱為「中國加一」(China+1),中國加一的目的在於如果兩岸關係惡化,或是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大抵制力度,生產不致中斷,大幅降低品牌商的商業風險。

可為什麼是中國加一,而不是整個離開中國大陸呢?因為多年來台商在大陸投資極大,不論是土地廠房,連熟練工人基層幹部,都很難移出大陸,而這些成本損失是巨大的。根據全國工總去年所做的調查,87%的大陸台商現階段不會移出中國。

曾幾何時,美中對抗提高了中國解放軍攻台的可能性,歐美廠商又要求台商在台灣生產之外,也需要尋找另外一個生產基地,這便是「台灣加一」(Taiwan+1)的由來。

不論是中國加一或是台灣加一,台灣企業究竟要選擇去哪裡呢?

回台灣?台資因為減稅優惠,在過去三年的確大量匯回台灣。但是台灣對於大型企業,缺工、缺電,都是致命的難題,最後這些資金大多投入股市、房市,造成台灣經濟更大的困擾。

越南?越南優秀人才幾乎已經用罄。日本是對越南投資的第一大國,南韓第二、大陸第三、台灣僅居第四。越南許多優秀人才早已被日商、韓商以高薪網羅一空,台灣企業不僅很難招聘到優秀人才,而且必須付出比韓國與日本企業更高的薪資,成本很高。

印度?印度雖然有龐大的市場,但是印度人思維方式與台灣差距甚大,而且印度大部分的基礎設施落後,對於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產品,速度與品質都是問題。

那泰國呢?日本、南韓廠商多年來早已把泰國打造成東南亞最大汽車及其供應鏈基地。台商現在去,為時已晚。

澳洲?澳洲本身的市場雖然不大,但是擁有數百萬華人族群,包括來自大陸、香港、新加坡、台灣。而且澳洲鐵礦、煤礦、羊毛等原物料豐盛,和大陸的距離遙遠,又與美國及歐洲諸國交好,未嘗不是台灣企業的絕佳選擇。

愛爾蘭?在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代,愛爾蘭曾是歐美最積極招商的國家,藉助低稅率10%的企業所得稅)爭取到包括微軟、IBM 等大型國際企業設立公司。愛爾蘭是歐盟諸國最歡迎外國移民的國家,所以很容易找到優秀人才,是外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最佳跳板

捷克?捷克在舊蘇聯時期分工體系下,負責汽車包括卡車與坦克製造,所以其鋼鐵與汽車工業基礎雄厚,晚近在生物科技與軟體產業上也有不錯發展。捷克位處歐洲中央,運輸也是它的優勢。

美國?美國雖然科技發達市場龐大,但是競爭激烈工資昂貴。台灣大型企業中,台塑集團在德州投資石化工業,規模龐大且獲利頗豐;然而科技產業卻不然,台積電(2330)雖在亞利桑那州設立兩座晶圓廠,但張忠謀直言:美國工程師的敬業精神不敢恭維。鴻海集團規劃在威斯康辛州設立大型面板廠,後因當初承諾給予鉅額優惠州長爭取連任失敗投資計畫延宕至今,最後有可能無疾而終

如果是台積電或台塑集團供應鏈廠商,赴美投資風險甚小,但若是獨立企業,必須三思再三思。

全球疫情肆虐近三年,將原先不可能的在家上班變成普遍被接受模式,未來除了少數員工,其地理位置在何處,已經不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未來國際級企業更可能聘僱全球各地優秀人才,以三班制方式工作,成了真正的日不落企業

科技是解決缺工的方法,人工智慧、機器人、數據科學等,對於人才缺乏,將產生關鍵性的幫助。

窮則變,變則通,一場疫情風暴及金融危機,有可能開啟企業轉型思維的新契機。













聯合報黑白集/可談國名的年代


2022-12-02 03:50  聯合報/ 黑白集
主政中國13年的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病逝。 (中新社)



一個時代,常隨一個人的死亡而終結。江澤民辭世象徵著他曾戮力搭造兩岸和平互動框架,已走入歷史。兩岸關係最美好的年頭,外人多以為是馬英九主政的八年,但那是瓜熟後才落下的蒂;為兩岸從零開始闢出一片田的,在對岸正是江澤民。

被概括為「九二共識」的兩岸談判基礎,是營建兩岸關係這座大廈的房角石共識隱含著對中華民國存在默認,而敢冒內部大不韙替它拍板的,就是江澤民。

江澤民先派密使試探兩岸互動可能再藉九二共識促成兩次辜汪會晤。他還讓汪道涵不斷擴大「一個中國」解釋空間,譬如一個中國是「現在進行式」,或「兩岸共同締造統一」的中國。他自己則承諾,「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也宣示統一後的國名與旗歌都可談。

但他畢竟犯了大錯,兩次飛彈試射嚴重斲傷了兩岸情感,所疏離的人心更難估量。然回顧兩岸冷戰後開始接觸迄今的歷史,最勇於探索兩岸定位與格局的中共領導人,仍非他莫屬。

使這一大膽探索路徑戛然而止的,正是此刻內外交煎的蔡英文。她發明的「兩國論」,終結了前一年剛萌芽的政治對話,兩岸脆弱的互信被一次摧毀;隨著她取得中樞權力,戰爭變成逃不開的噩夢。可談國名的和平時代,已隨江的辭世而去,剩下的只有蔡英文烹製代理人戰爭












聯合報社論/現在,台灣可以自豪地叫世界看過來


2022-12-02 03:52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蔡英文總統接見聖露西亞訪團時,臉色凝重。記者曾原信/攝影


《民怨之聲》系列之六
選前,蔡總統催票說,這次選舉會決定我們要向世界傳遞什麼樣的訊息。她說,民進黨若選不好,國際可能覺得台灣人是不是改變主意了;大家的一票,決定國際會不會持續支持台灣,也決定世界怎麼看台灣人的選擇。現在,台灣選民用選票告訴國際,台灣人改變主意了,我們可以自豪地叫世界:「用力看過來!」

比起以往的地方選舉,這次九合一受到更多國際關注。國際媒體主要是以台灣成為美中地緣政治熱點,以及中共八月圍台軍演」升高兩岸情勢為背景,來觀察這場選舉;這點,與地方選舉的主軸其實並不對焦。不少國際媒體注意到,民進黨企圖把選舉與中國威脅掛鉤,民眾關注的卻是民生、公平、正義、黑金等議題,抗中牌並未發揮作用,民進黨並苦嘗創黨以來最大敗績。

蔡英文企圖扭曲地方選舉意義刻意拉高到國家認同層面,並引進地緣政治藉此販賣「芒果乾」,把「抗中保台」的口號從北到南全台喊透透。蔡英文不敢提的是,這次選舉是她的「期中考」;選民則直接把蔡政府「死當」,也讓抗中保台策略破功。那麼,這次選舉台灣向世界傳遞了什麼訊息呢?

一個最清晰的訊息就是:蔡英文已失去台灣人民的信任。這場選舉無關中央政權更迭,也無關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但蔡英文的政治操作,最後卻把選戰打成一場對她的「不信任投票」。蔡英文高聲呼喚上次支持她的八一七萬選民站出來,但這次民進黨縣市長總計只拿到四七四萬票,三百多萬支持者頭也不回地棄她而去,更多人則選擇用選票教訓她。這就是台灣人民向世界傳遞的明確訊息:蔡英文已是不受台灣人民信任的總統她的言行意向無法充分代表台灣

把這次選舉與國際觀瞻掛鉤,是蔡英文的私心,也是她的失算。一個正常民主國家,政黨輪替本是常態;國際社會不會因為台灣人民的自由選擇,而不支持台灣。國際社會也不會因為台灣人民拒絕蔡英文的民粹操弄否定民進黨的治理,就放棄台灣。蔡英文應先思索的是,拜習會已經暫時緩和了區域情勢,美中競爭而不衝突,台灣還要火中取栗繼續當抗中急先鋒嗎?

蔡英文的「抗中保台」破功,國際並不會天真地以為台灣人民要投降,反而是台灣人民向世界傳遞了明確的訊息:台灣要和平不要戰爭要交流不要戰狼要對話不要對決。如果美中可以競爭而不衝突,台灣更要尊嚴自主不當棋子;如果拜習可以設護欄畫紅線,台灣更要維持台海穩定拒當烏克蘭。

蔡英文的抗中牌失靈,問題就出在「綠能你不能」。民眾厭惡民進黨的抹紅,而那麼多民進黨候選人背景一攤開來,卻是班班可考的中國關係;這種雙標,如何不讓人反感而厭棄?「抗中保台」魔咒既破,蔡政府恐須放下心魔,及時擺脫意識形態,重新檢討兩岸政策。例如小三通復航、增加航班航點、開放陸客陸生、放寬學術交流等,凡操諸在我的部分都應積極鬆綁;切勿再挾持自己的人民,當成它創造兩岸協商機會的人質。蔡政府若再把人民福祉當成政治籌碼,讓兩岸關係走向死路,也會把自己逼上死胡同。

這次選舉,民眾對抗中保台建立了「群體免疫」。其意義,就是人民不再被民進黨的單一政策綁架,民眾要求執政者必須更全面地回應對民生、正義、官箴、執政效能的要求。選民用選票證明台灣是民主國家,這是世界應該聽到的聲音。

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