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2日 星期四

【專家之眼】拜登期中大選策略 強硬說詞下的政績辯護

◆  【專家之眼】拜登期中大選策略 強硬說詞下的政績辯護
◆  【專家之眼】透視拜登防衛台灣的心境及其虛實

◆  【專家之眼】為都更而都更的危老改建制度
◆  【專家之眼】TVBS被移頻 NCC只能乾瞪眼?
◆  【專家之眼】不滿蔡英文 民進黨明爭暗鬥








【專家之眼】拜登期中大選策略 強硬說詞下的政績辯護


2022-09-22 07:04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拜登親上火線,接受CBS電台的「六十分鐘」節目採訪,為自己將近兩年的政績,強力辯護。取材自CBS



再過五十天就是美國的期中大選,曾經意氣風發以「重建美好美國 (Build back better)」,因而順利入主白宮的拜登團隊,立馬面臨選民票決的整體檢驗。

因著阿富汗撤軍當時的場面紛亂,和在新冠疫情的牽連影響之下,雖然由拜登團隊所主張的法案,無論是基礎建設投資、就業創造法案,氣候議題或是晶片等生產鏈重組的產業補貼,總能順利在國會折衝過關!不過四十年來最高的通貨膨脹,尤其房租的持續上漲,加上有來自海運到鐵路運輸的罷工打擊,眼前的經濟復甦和新低失業率,極可能是曇花一現的。

就在上個周末拜登總統親上火線,接受CBS電台的「六十分鐘」節目採訪,為自己將近兩年的政績,強力辯護。製作團隊先跟著拜登總統到底特律,出席已停辦三年的北美汽車大展;主持人Scott Pelley更讓拜登抒發就業量的創造、薪資上漲和電動車充電樁的公、私協力,總總投資跡象好不風光。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曾經是民主黨最主要的支持者;如今有了公路與橋梁建設、充電樁大投資,以及北美自貿協議2.0下的製造回歸底特律,確實是最佳的政績展示舞台。主持人貝利在現場更追問通貨膨脹與新冠疫情兩大議題;拜登總統非常自信的宣告,目前的社會生活與一般人心態,都意味著通膨已經得到控制、新冠疫情傳播業已結束。

究其實,美國人口三億三千萬,大約是日本的三倍不到,而且相對年輕;但過去兩個半月間的新冠死亡發生,在日本為一萬兩千餘人,而美國則有三萬兩千餘人。目前的死亡發生,七日平均,遠比一年前的低點還要高出一半。聯邦政府公衛專家,多數也不看好今年冬天可能要發生的情況。

重點是,同時也是靠著反越戰晉身政壇的拜登總統,現下的戰略再平衡,對外卻必須展現不惜一戰,以強硬態度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在歐洲還必須經略歐盟內部的極右勢力,好確保戰後馬歇爾計劃之下的跨大西洋聯手圈,得以共同應對氣候變遷、人口老化和新世代逐漸消褪的國家威權,以免失去了社會控制與階級利益維持的話語權和制高點。

何況因著冬季能源需求的可能短缺,以及俄烏戰爭轉成為持久消耗戰;還有四散歐盟境內的烏克蘭難民,從生活給養、企業負擔、經濟發展與世局安定的諸多考驗,往下難題只會是一關又一關。

於採訪的舞台與畫面設計,最後拉回到白宮辦公室內的羅斯福廳,也象徵著美國在大恐慌時期與二戰期間的精神標誌,當時的羅斯福總統推動了新政和領導反納粹戰爭。

關於府會關係與法案推動,拜登總統不斷提出有六位共和黨的友好聯盟,他們也都感慨不能公開支持特定法案的現實困境,政黨政治的兩極化與國家走入分裂鴻溝的大隱憂。

誠然,做為五十年的政壇老手以及曾經有過八年經驗的副總統,跨黨派的拉攏與政策協調,各取所需、相互幫襯,對拜登而言倒只是羽扇綸巾的戲碼,經常更是志在必得。對於長年善於觀察時機、掌握分寸和拿捏政治人物個性的拜登總統,並非全然的無望。

拜登總統深情的告訴六十分鐘的主持人,選或不選2024?責任重大但無可奉告;我仍將一如往昔的生活、做決策。別提醒我老了,請盯緊我的作為;雖然我不能告訴你現下的民心動向與施政表現,但我們的作為和努力都是十年後所該有的全球布局。

美國的期中大選,勝負容或已定。但西方社會漸進轉型中的世代交替,確立愛國主義和長期擁抱資本統治的金三角,如此的社會架構是斷難被修正,遑論是被拋棄的。也因此,偶而耍弄的狂言瘋語,好讓對手摸不透其底氣是否真正堅決,則是必要的軍心激勵、談判伎倆與輿情操作。

在送走英國女王的君臨天下之後,新的治理典範與民心依附,亟待建立;然則往下,歐、亞大陸的軍事維和機制,以及習、拜高層會談的常態化,抑且是中、美安全護欄的建立,都只會益發急迫又富於挑戰性。當台灣朝野只關注於會否出兵保台的三言兩語,卻過度簡化了世局依存與美國內部的政治鬥爭。











【專家之眼】透視拜登防衛台灣的心境及其虛實


2022-09-22 06:58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第4度談保台,官員隨後重申「一中」政策未變。 美聯社



9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再次提到,若中國犯台美軍將防衛台灣,但隨即白宮發言人被要求就回應時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一如往昔。而事後白宮印太事務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又稱,「拜登是有意的,我確實認為我們的政策一直是一致的,沒有改變,並將繼續下去」,"The president's remarks speak for themselves. I do think our policy has been consistent and is unchanged and will continue."。這種模稜兩可的說法,確實已從「戰略模糊」變成「戰略混亂」。為何拜登第四度表態挺台?這當然不是如以往的「口誤」可以解釋,而是一種心理態度表達但其虛實還難逆料

若與共和黨強烈抗中保台的立場相比,拜登確實比較保守,雖然在外拉幫結派,鼓動風潮,造成時勢,也有相當的效果。因而若被問到抗中保台的問題時,拜登自然沒有迴旋的空間,否則如何回應當前美國國會強力抗中的積極作為?尤其期中選舉將屆,因而拜登有被情境綁架態勢而不得不有所表態。

至於這種抗中保台態度效果如何,那就更值得關注,而其前提是中國犯台,這裡就要有所區分,是因台獨而引起北京犯台,還是台灣未獨而解放軍仍執意為之。若屬前者,那是台灣先改變現狀,美國介入的正當性較弱,因美方一再強調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反之,若台灣未獨而被攻,那就是北京先改變現狀,美軍介入的正當性就比較強。但目前還有第三種狀況,那就是依照可能將通過的「台灣政策法」,美軍將台軍予以收編,這是否意味著美方自己改變台海現狀?雖然該法仍稱遵守一中政策,但北京已拒絕接受。

另外,屆時國際的大環境,以及美國內部的狀況,對於美方保衛台灣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試想,若當時國際環境平和,美方自然可以更加關注台灣。反之,若國際戰亂頻仍,再加上美國內部的紛亂,必然影響美國對於台灣關注的力道。再從北京的立場觀之,在對台動武之前,最好是把美國的力量引開,以便創造最佳攻台條件

這些都是可以想定的情境,但因變數仍多確實難以捉摸。由此可見,拜登就算有意保衛台灣,也還要端視當時美國的內外情勢來定奪,而不是以其口頭表態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