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 星期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中介服務法可保護言論自由?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7099/web/ 

◆  政治人物認不認錯 關鍵在選民
◆  以訟止謗 林智堅告錯對象
◆  論文門爭議選舉抹黑? 請回歸學術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中介服務法可保護言論自由?
◆  失智照護 也要人性化
◆  關注長照…多些包容 對不起!我忘了回家的路
◆  政學連體毒瘤 誰在乎
◆  英相成敗 皆因豪言妄語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中介服務法可保護言論自由?


2022-07-08 02:35  聯合報/   周韻采(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通過「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法案公告後引起媒體與立委的批判,認為該法將被政府用來壓制異議聲音。本報資料照片



數位中介服務法》公告後,引起媒體與立委的批判,咸認該法可被政府用來壓制異議聲音。尤其年底選舉將屆,若此法通過,民進黨可利用執政優勢動輒以資訊限制令,下架不利於其參選人報導,如林智堅市長論文抄襲或黃偉哲市長索賄,造成選民資訊不對等,欺矇投票,這亦是許多公知所言的民主危害。

這的確是該法案令人擔憂之處,然若僅以此負面影響,讓法案無法審議、修正通過,反無助改善目前因無專法約束,政府及平台業者皆以非正式方式管理平台上言論,受影響民眾卻無處申覆,以致其言論自由遭實質損害。在 NCC 不斷洗腦大眾,網路是不管制領域多年後,終克服心魔,針對主要規管對象可能是外商立法,我抱持先求有再求好態度,肯定此法,畢竟政策之窗不是隨時都能開啟。

目前在管制網路言論光譜上,有美國共和黨主張的自由放任,即反對平台業者以自律之名,過濾使用者言論,包括降低排序或阻卻連結等措施。換言之,平台只是言論載體,言責由使用者自負。故包含德州、佛州等共和黨為多數黨之州議會正草擬法案,禁止平台業者管理使用者言論。

歐盟則篤信他律,二○一六年通過《一般資料保護規則》,再加上《數位服務法》,強化平台問責機制及透明度,包括推薦系統及線上廣告投放資訊揭露、強制外部稽核和內部法遵機制之建立、要求其分享數據予管制機關及研究者,及賦予使用者可解除依人口特徵推播之權限等規範。這些機制正是台灣一直未能更新個資法,形成數位治理缺失下,亟需的數位問責及消費者保護措施,也是台灣邁向數位消費者主權時代的契機。

故我們應思考的是,如何限縮政府資訊限制令適用範圍及時效,避免侵害人民言論自由。尤其網路瞬間爆量卻又稍縱即逝特性,如果長時間(如法案規定的一個月)對特定內容加註警語或阻卻連結,恐造成無法回復之損害,如選舉結果等。也因此,我們應在法案內另加政府機關若任意使用資訊限制令時,人民的救濟措施及管道,包括向機關及其代表人非訟求償等,才能避免公務人員配合上意恣意認定有害言論,形成濫權。

另對於指定(大型)平台業者的管理,NCC 亦是欲語還羞,僅加諸透明化義務,卻未強制,留有相當大的詮釋與執法空間。然百分之八十台灣民眾集中在三大社群平台(Line, Facebook, Youtube),大型平台管制乃重中之重。此法顯然違背 NCC 過去強調的「抓大放小」管制原則,惟盼立委能匡正上述缺失,才能真正保障媒體與民眾的言論自由。










政治人物認不認錯 關鍵在選民


2022-07-08 02:40  聯合報/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小英男孩」林智堅力推大新竹合併升格,「英人設市」雖然闖關失敗,蔡英文終究還是出手擺平桃園,為林智堅鋪好政治坦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舉制度完善後,想從政的人必須經過一面照妖鏡,接受大眾檢視,多半難以過關;面對過錯時,大致又可分成三類:第一類打死不承認,想方設法為自己脫罪;第二類擠牙膏式的,證據有多少,就承認多少(在此不談);第三類很阿莎力一次講清楚說明白。請問:你選擇哪一種政治人物?(當然你也可以不選)

最近論文抄襲事件火紅,當紅炸子雞林智堅連續兩天媒體都聚焦在他身上,那是難以承受的重;網路開始揶揄:「物以類聚,名師出高徒…。」我當然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他也不是省油的燈,馬上跳出來澄清,並拖相關人員背書,應屬第一類想方設法為自己脫罪;再者憑藉「小英男孩」的年輕形象,想替他移開大石的人大有來頭,擔任指導教授的陳明通還大言不慚說:「我請學長參考學弟的論文,原創者才是林智堅。」這種話竟然說得出口,不但讓學長背了抄襲黑鍋,還讓努力取得文憑的人受各界質疑,這是非常不道德的。

反觀苗栗縣不被黨中央提名的鍾東錦議長,一句「排黑條款」把他打入永無超生的十八層地獄;他是屬第三類自己跳出來舉辦記者說明會,公開說明三、四十年前年少輕狂逞兇鬥狠行徑,把早已結痂的陳年往事摳得血肉模糊,勇敢面對自己過往所犯的過錯。

照理講,願意向社會大眾自白犯錯,是從政人員最基本修為或素養,若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就像披著羊皮的野獸,如何大公無私管理眾人的事?如何光明磊落取信於人?又如何帶領人民走向富而好禮的社會?然而,矛盾的是鍾議長毫無遮掩自揭瘡疤,就取得民眾的諒解了嗎?並不全然是這樣!背後負評紛紛出籠:「自己都承認有罪,還敢出來選縣長!」…,非但不認同誠實的行為,還不斷的「添油加醋」打擊他。

由此看來,認不認錯在於選民的態度,倘若死都不認錯還能取得勝選,那麼硬拗都來不及了,誰會傻到認錯自取其辱?











以訟止謗 林智堅告錯對象


2022-07-08 02:37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所教授(新北市)
新竹市長林智堅碩士論文遭爆涉嫌抄襲。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邱德祥攝影



新竹市長林智堅於中華與台灣大學的碩士論文,傳出抄襲疑雲,其選擇對北市議員王鴻薇提起加重誹謗罪告訴。而因誹謗罪,刑法第三一○條第三項,若能證明為真,就不罰,則林市長果能以訟止謗?

關於著作權,與商標、專利權的註冊優先制度不同,而是採取創作保護原則即著作一完成,不待其對外發表或為製版權登記,就受著作權保護。換言之,是否抄襲,就無法完全以發表先後為唯一的判斷基準。

抄襲,轉換為法律語言,應稱為重製。而因重製侵害著作權,不僅有民事責任,且依著作權法第九十一條第一項,擅自重製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者,還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惟此屬告訴乃論。而對如何的抄襲行為才構成重製,於司法實務,乃採接觸及實質相似的判斷原則。所謂接觸,即指抄襲者是否有機會閱覽著作物,至於實質相似,則必須從質與量,即從核心文意與文字重疊性的比例為觀察。

故以林智堅市長所涉台大國發所碩士論文來說,由於與先前已畢業的碩士論文文字、內容之重疊性,已超出一般人的合理想像,就進入侵害著作權的不法領域。而因林市長論文發表在後,若要證明其為原創者,就負有提出先發表者曾接觸其著作證據,以證明自己才是受害者。只是若由其指導教授出面指稱確有此事,既有瓜田李下之嫌,且在無有其他第三方的客觀證據下,能證明先發表者是抄襲的事實,顯然相當薄弱。

故若真要捍衛自己論文的原創性,就應是對先發表者提起侵害著作權的刑事告訴與民事賠償訴訟,才是上策。

至於林市長另一篇中華大學碩士論文,也與中華大學受竹科管理局委託的計畫案報告,其內容重疊率更高,既完全未引註為來源說明,且此報告發表時間亦較早,又使抄襲問題浮現。此處或可正當化理由,是林市長亦屬計畫參與者之一,只是在結案報告無出現其名,若僅是提出曾共同發表及主持人所出具聲明,除同樣有道德風險外,也都屬法律所排斥的傳聞證據,致無任何效力。

退一步言,就算真屬計畫參與者,但根據著作權法第十二條第一項但書,在出資聘請他人完成著作時,可以契約約定是出資人取得著作權。故若此委託計畫,已經約定出資者為著作人,任何未援引出處或未得著作人同意的重製內容,實也踩踏了侵害著作權的紅線。

目前有關林市長論文抄襲之情事,雖仍待調查,但如王鴻薇議員極有所本的指控,基於大法官釋字第五○九號解釋的善意傾向原則,是不可能成罪的。惟在無法期待司法迅速處理下,無論是中華大學,還是台灣大學,甚至是教育部,就應儘速啟動學術倫理審查。










論文門爭議選舉抹黑? 請回歸學術


2022-07-08 02:54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中)表示林智堅論文風波是抹黑造謠。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智堅論文門爭議引爆的是,綠營一片聲援聲,特別是臉書上,小英發聲:「智堅辛苦了!任何監督都應該基於事實,為了選舉任意抹黑,不是成熟民主應該有的亂象。」鄭文燦和林智堅等人都「堅持」:這個選舉的起手式,要把選舉變成抹黑比賽,「我想這樣太 LOW 了」。…換言之,綠營到現在為止完全把論文門事件視為「選舉抺黑」,將爆料定調為「競選對手潑髒水」!

最不可思議的是,從小英開始,綠營都把林智堅論文門爭議視為選戰抹黑,完全無視學術倫理與研究內容,最應該講究與堅持的,就是尊重所有研究者的研究結果與心血,嚴禁抄襲、剽竊與造假,讓真理能夠透過研究方法與成果而被彰顯於世,這可以說是做為學術研究工作者的榮譽與生命。

選舉是一時的,學術則是終身的。小英自己說「任何監督都應該基於事實」,那麼,為何不讓這場論文門風暴訴諸於學術公正單位來做客觀檢驗,還原事實真相?一再用政治操作選舉抹黑企圖掩蓋事實」,這不是回歸專業尊種專業,更非尊重學術研究態度啊!













失智照護 也要人性化


2022-07-08 03:07  聯合報/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近期一部相關失智症的電視劇吸引大眾目光,劇中相關失智症狀的表現和處理方式,都非常到位。我的失智患者和照顧者們不少人跟著追劇,邊看邊哭但也忙著推薦其他人一起收看:照顧者希望其他家人學會正確的照顧技能,患者則希望自己也能像影片中的患者那樣被好好對待。

我理解影片讓大眾看見了理想的失智照顧環境:有愛心與耐心又充滿遠見的醫師,他身旁的管理師們也是刻苦耐勞、充滿愛心、以病人為中心,有時候大家心中懷抱困惑,但最終還是日以繼夜工作。

但我在這戲劇中看見問題了:電視劇畢竟是戲劇,現實生活中誰能日以繼夜工作呢?失智個管師再專業都和每個人一樣,有生而為人的侷限,我擔心觀眾看到劇中是這樣的工作狀態,會不會很自動的將現實生活中的個管師們都拿來對比?忘記了他們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經濟狀況?在職場上也受限於每個地方的不同條件而有不同反應?

拿掉個管師工作身分,他也是一個家庭中的先生或太太、回家後也是要養兒育女。再說,並不是每位個管師都可以單純的只為失智症患者服務,疫情下他可能會被賦予更多工作,例如要打關懷 COVID-19 的電話、要支援打疫苗、要去做篩檢。所以如果大家都期望個管師只為了照顧失智患者與家庭,並且每天工作到晚上八、九點才下班,就真的太強求了。

說起來,這樣的期望也不會只發生在個管師上,例如我們對照服員也很容易產生類似的錯誤期待。照服員的主要任務是協助被照顧者用餐,但他能力好、或者被照顧者的進食速度也很順利,於是用餐完後照服員就順手清潔周遭環境,還會幫被照顧者洗把臉。但很可能另一位照服員加上另一位被照顧者組合,結果是連工作時間都不夠用,餵食也難順利進行,這就無法期待更多了。

這兩種都是極端案例,重點不是要讓大家期望自己是順利的那案例,而是要知道照顧服務就是每個人、每個家庭、甚至每天都不同,所以要盡可能有彈性,不要把最好或最壞的極端值當成日常,就如同當媽的都知道每個孩子能力不同,不會把表現最好的拿來要求每個孩子都要達到這標準,不然這個家庭內的壓力也太大了,只會讓大家都辛苦。

回到照顧現場,也能以此類推,畢竟我們都說這是個大家庭,彼此一起照顧,所以我們可以對優秀表現抱持肯定,但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做到,更合理方式應該是讓員工在既定上班時間內,有合理的工作量,給予合理的協助和工作條件。相信個管師與所有專業照顧者,大家都懷抱著服務熱忱,可是也希望能在上班時間內完成任務,而不是每天加班追進度,長久下來會燒光體力和熱忱,屆時家屬和患者也得不到好的服務了。











關注長照…多些包容 對不起!我忘了回家的路


2022-07-08 03:05  聯合報/   嚴冬晴/半導體業專案主管(苗縣公館)
台灣將邁向「超高齡社會」,長輩失智症人口比例逐漸提高,大眾除了必須對失智症的病因有更多認識外,也需對長者有更多包容和理解。 圖/123RF



「昨天傍晚去黃昏市場買菜,突然間,忘記怎麼走回家了。站在路邊,想了好久才想起來往哪一條路回家。」這句話,在中老年人生活中,應該並不陌生,甚至也曾發生在你我身邊熟悉的親友身上。

突然忘記一向熟悉的回家路途,高齡將近八十歲的親友阿貴嫂,急忙求助大醫院神經內科記憶門診,醫生經由一連串檢查後,發現阿貴嫂大腦的「海馬迴體」有退化萎縮現象海馬迴位於腦部內側顳葉成對於左右大腦半球掌管短期、長期記憶,以及空間定位作用)。

因海馬迴體退化萎縮造成早期失智現象,醫生提醒著阿貴嫂要定期檢查,也要維持生活作息正常,以及走出戶外與人互動,刺激腦部細胞的運作功能,才能降低繼續惡化的可能性。

阿貴嫂家人得知檢查結果後,也多了更多理解及包容。「對不起,我忘了回家的路怎麼走」不再是難以啟齒的困擾,多了理解、體諒及溫暖,也能讓早期失智的狀況,得以延緩。

現在的阿貴嫂,除了定期參加銀髮族社區大學的書法課程外,也會主動和孫輩一起下象棋、五子棋,透過需要專注力、互動以及高度腦力激盪的活動,持續讓腦部細胞活化,避免因退化造成的失智現象提前發生。

再過三年台灣將邁向「超高齡社會」,長輩失智症人口比例逐漸提高,大眾除了必須對失智症的病因有更多認識外,也需對長者有更多包容和理解。

長照服務資源也是需長期關注的議題,照服員的工作確實負荷極重,從臥床更換尿布、協助復健按摩、餵食、洗澡,甚至陪病看診,都在照服員的工作範圍內,以現階段投入照服工作人力資源,仍有很高比例人力需求需要補足。

除了對於年老長輩患病的長期照顧,我們需要支持及理解之外,更需要對照服員的勞動付出,給予極大的鼓勵和肯定,照服員的工作不僅辛苦,更是默默付出的一群無名英雄。希冀在整體完善的照護系統裡,能讓更多高齡長輩在多元共融的有愛環境中,使老年生活得以更健康快樂、尊嚴無礙的生活著。














政學連體毒瘤 誰在乎


2022-07-08 03:00  聯合報/   林法/公(彰化市)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態參選桃園市長後引發論文抄襲風波持續發酵,新黨昨天到台大具名檢舉林智堅論文,要求台大應該拿出學術尊嚴並乾淨學術空間。記者潘俊宏/攝影



教育為百年大計,政治為國族基業,若只從選戰角度看林智堅論文事件,恐失之偏狹。

學術研究專設比對系統能立馬見真章,台灣民粹風行,政客嘴臉難以辨認。所以奉勸藍營要抓準時機,切莫跟著對手起舞陷於口水之爭,而該用立院黨團名義,督促教育部及相關大學盡速查明以昭公信。否則隨時間淡化,國民黨那張「粉不上牆」的老臉,碰到對手「抗中保台」一抹透亮的胭脂,恐怕四個月後,桃園投票結果只會複製兩年前「高雄經驗」,讓「要臉的更丟臉」,甚至就此將台灣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近日國會史上最大貪汙案法院處以重刑,人皆稱慶,但與官商勾結同為國家毒瘤的「政學連體」,有誰在乎?非同小可的林智堅論文事件到最後,若只是熱議過後便雲淡風輕的選戰新聞,那麼相信很長時間,台灣都將難有振衰起敝之機!













英相成敗 皆因豪言妄語


2022-07-08 02:43  聯合報/  黃琛瑜/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英國首相強生7日在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門口發表演說,宣布辭職。路透



英國首相強生曾自嘲:「我當上首相的機率,與在火星上發現貓王或我投胎轉世為橄欖的機率一樣大。」然而,強生於二○一九年七月攀上首相大位,繼之於是年年底國會改選中領導保守黨,取得過半席次的選舉佳績。

強生可謂英國政壇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強生於二○○八年至一六年擔任倫敦市長後,在前首相梅伊主政期間出任外交大臣,並於二○一七年保守黨黨魁選舉中脫穎而出。一頭散亂金髮、不拘小節風格,使強生跳脫傳統政治人物的保守框架,創造獨樹一幟特色。

強生執政期間,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策表現,包括英國脫歐與防疫政策等。強生帶領英國於二○二○年一月底脫離歐盟,結束逾三年半脫歐僵局。此外,英國是世界上首個批准及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的國家。然而,上述政策卻也毀譽參半。英國脫離歐盟時,民調顯示多數英國民眾認為脫歐是錯誤決定。此外,英國新冠肺炎疫苗施打表現領先群倫,但英國新冠肺炎染疫與死亡人數,亦於世界國家排名中位居於前。

去年十一月「派對門」醜聞爆發,引發各界對於首相誠信問題的質疑。今年六月保守黨下院議員透過一九二二委員會對強生發動不信任投票,強生挺過逼宮危機。不過,上周保守黨副黨鞭因涉醜聞引咎辭職,成為壓垮強生在位危機最後一根稻草。首相辦公室一開始回應強生對副黨鞭的品行問題不知情,但後來強生改口道歉,引發財政大臣、衛生大臣等逾五十名政府官員紛紛辭職。強生最終不敵去職壓力,知所進退而宣布辭去黨魁。

首相強生的誠信問題,引發紛擾不斷的政治危機,但亦為英國民主的試金石。首先,首相強生屢番說謊的紀錄,使外界抨擊他喪失身為政府領導人應具備的道德準則。其次,強生先前拒絕為說謊下台,違反議會內閣制的責任政治原則。此外,強生領導政府卻自身違反防疫規定,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成為歷史上首位任內違法的首相。首相強生不敵政治壓力而同意去職,適凸顯英國民主運作的寶貴基石,包括責任政治、依法而治等憲政原則。特別是,英國未如多數國家一樣擁有成文化的憲法,但英國憲政運作仍運作得宜並展現生命力。

誠實為上策,成為強生透過負面政治教材,留下的政治遺緒。強生執政期間,誠實正直,不再是人民對政治人物的最低要求,而是變成遙不可及的期待。謊言與真實,彷彿變成政治人物口中的同義詞。口無遮攔及誇言豪語,一度成為強生博取版面與吸引目光的特點。然而,豪言妄語,也使其政治生涯成也強生,敗也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