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評627電價調整\星期透視/政黨是公用事業 非人民團體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美司法自制vs.我法官造法
◆  星期透視/政黨是公用事業 非人民團體
◆  疫情未歇 政客卻忙選戰
◆  大屋頂下/蔡政府抗疫的政治操作 單行道/單線道/無路肩
◆  視訊看診 原鄉有數位落差
◆  名家縱論/評627電價調整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評627電價調整


2022-07-03 01:21  聯合報/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電價審議委員會27日宣布調漲電價,平均電價調升8.4%。記者黃仲裕/攝影



六月廿七日,經濟部宣布提高以工業為主的高壓及超高壓用戶電費十五%,並對用電超過一千度以上住宅用電漲價九%,平均提高八點四%的電價調整方案。筆者認為,為反映燃料成本提高,此次電價調高確有必要。但是,八點四%的平均電價調幅,不只低於三月時台電建議的廿%調幅,更低於此次建議的四十%至五十%的調幅,未來調價的壓力還在;此次調整方式係延續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來單漲工業用電做法,若未來調整方式不改,除違反公平性及不利節能減碳政策外,將對產業發展及就業產生深遠影響,而值得深思。

電價宜合理反映成本進行調整,有以下理由:一、國營的台電若無法反映成本,必將產生嚴重虧損,未來需要政府發行公債補不足,實是以納稅人錢補貼用電者,不符使用者付費公平正義原則。二、偏低電價無法提供足夠節能誘因,不利節能減碳。三、電價該調未調,反會造成物價上漲預期,不利通膨控制。但單漲工業用電價格是有問題的。

首先談公平性的問題。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電力使用者應負擔電力供應之成本。政府這次調價聲稱共影響卅八點二萬戶,其實是指住宅用電一千度以上用戶,也僅限超過一千度以上的用電量才調整,實際上,平均住宅用電價格持續凍漲高壓及超高壓用戶中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及健身房六類產業也不調整,所以此次漲價全由二點二萬工業用電戶承擔

有評論者認為台灣工業用電價格低於住宅用電,存在補貼工業用電現象。但是從反映成本的角度來看,供應工業用電的成本本就低於住宅用電,因後者需降壓供電,有更高的輸配電成本。因此,工業用電的價格低於住宅用電的價格是合理的。根據民國 109 年(二○二○年)國際能源署資料卅二個國家中大多數工業用電價格多低於住宅用電,台灣是少數國家中住宅用電和工業用電價格接近者,但在這次調價後工業用電價格每度為二點八八元,為住宅用電每度二點五三元一點一四倍,已高於原先差距最大的馬來西亞一點一○倍

其次談節能減碳問題。電力產業約占全國排碳的六成。每個電力使用者都有減碳的責任。由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部門別用電量的占比來看,工業部門占五七%,住宅十八點六%,服務業十六點一%,能源部門自用六點六%,農業一點六%,運輸○點五%。按工業部門中的八十%屬高壓及超高壓用戶加以估算,這一次調價的影響約為總用電量的五三%,其餘的四七%的用電量是不受影響的,這將沒能提供節能減碳的足夠誘因。

最後談產業競爭力。台灣工業用電價格排世界第六名。在這次工業調價十五%,只能反映八點四%平均電價漲幅,若後續平均電價需調高到廿%,並全由工業用戶承擔,工業用電所需調幅會高達卅五點七%。台灣工業電價在世界排名就會從原來第六名變成第十九名。每度電為三點三元。若平均電價調幅,需如最近台電估算的四十%,並單漲工業用電,工業用電調幅將為七一點四%,達每度四點一九元,並將降為廿六名。未來還將面臨燃料成本假設不變下,能源轉型帶來政府預估的卅三%電價上漲壓力,這當然會影響產業競爭力。並對一些電力成本占營收比重高(三點八%以上)利潤占營收比重低(低於五%)產業,如紡織業、鋼鐵業、水泥玻璃陶瓷業、化學材料業、塑膠業、紙及紙製品業、成衣服飾業的成長及就業產生巨大衝擊。

總之,單調工業用電非長期良策,未來住宅及其他產業將無法避免共同承擔電價調整壓力。除了政府檢討其能源政策外,國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用電者必要解方。










星期透視/政黨是公用事業 非人民團體


2022-07-03 01:28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總統官邸召開「選舉對策委員會」,許多車輛進出官邸。記者潘俊宏/攝影



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將於十一月底舉行,此選舉被視為各政黨地方實力的展現,與對執政黨的期中信任投票,由於關係兩年後大選布局,朝野各政黨無不卯足全力,力拚在選戰中輾壓群倫。

選舉要贏,參選人的形象與聲勢當然居於決定性因素。但候選人好壞,往往牽涉許多複雜因素,很難有客觀的標準。故而,台灣自有政黨競爭以來,各政黨每逢選舉便競相制定「一次性」提名規則與程序,因應現實的需求讓政黨屬意的參選人得以獲得提名。依台灣的政黨慣例,政黨若在主要選舉中落敗,黨主席常必須為敗選下台負責。主席去留既與選戰成敗連結,黨主席對提名自然特別關注,也常強勢介入。人選好壞本無客觀標準,黨主席的介入提名,難免招來排除異己或派系分贓的詬病。

台灣歷經四十年藍綠議論,政治版圖基本上被切割為兩大陣營。地方上偶爾出現無黨者或第三勢力,但二元結構的穩定性仍然難以撼動。尤其對參與首長或區域立委選舉者,爭取民進黨與國民黨提名仍被視為較有利於達陣,就算落選也還能保證豐厚的選票補助款可以入袋。故而,兩黨提名前內部便經常廝殺慘烈,成為媒體捕風捉影的話題。身為兩黨的黨領袖,也因此掌握了其他小黨所不能奢望的權勢。

為了「建立政黨公平競爭環境,確保政黨之組織及運作符合民主原則,以健全政黨政治」,台灣在二○一七年制定實施《政黨法》,其中對政黨運作有不少的規範。但選舉既是政黨存在的目的,該法卻遺憾的未對候選人提名原則與程序,提出任何宣示或主張。立法者似乎認為,候選人提名是政黨內部事務,好壞自有選民裁判,毋庸法律未雨綢繆。

但藍綠二元結構下的政黨競爭,黨支持者其實已被剝奪裁判參選人的空間。為了擔心對手陣營的勝出,支持者就算不喜歡黨提名的參選人,往往也只能「含淚、含恨」別無選擇的投下一票。換言之,參選人一旦被提名,黨的支持者便無異淪為領袖操弄權力的人質。政治人物為保證自己能在主席名單內,便必須拉幫結派,形成黨領袖不能忽視的串連,但如此一來政黨又容易淪為派系合治,模糊核心理念。

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對立,雖然本質不同,但與台灣同屬二元結構競爭。在此結構下,美國政界與法界人士很早便主張,政黨猶如供應水電的公司,與某種形式的「公用事業」(public utility)無異:只是一為提供民生必需的水與電;另一提供人民參政的管道。故如同水電供應商必須受到政府規範,政黨運作也同樣必須受政府監督與限制,否則人民參政的選擇將容易遭到扭曲。根據此一概念,州政府介入黨的初選提名作業,在美國被認為天經地義,因為提名若不能擴大參與,最後投票將僅是形式。

台灣各政黨每年由納稅人手上獲得近七億台幣經費補助,若非肯定政黨對民主參與的重要性,編列這預算便只是政治分贓。政府既給了政黨經費補助,當然便有權考核,黨是否發揮它應有的民主功能。亦即,政黨必須落實,黨員或選民可以實質參與黨參選人提名,而不能只是被動認可黨主席決定人選。仿效美國各州,由政府主辦各政黨的提名作業,或是改革台灣政黨政治的必要一步。










大屋頂下/蔡政府抗疫的政治操作 單行道/單線道/無路肩


2022-07-03 01:19  聯合報/  黃年
台灣東洋代理BNT疫苗破局,董事長林全曾親上火線說明。圖/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政府的可怕本質,反映在從頭到尾將治理疫情視為一種政治操作。

可怕的是:在疫情這樣的國家危機下,民進黨卻欲以「單行道加單線道」的手法來處理危機。自始即將「危機」視為他人不可插手的禁臠,而據為當局獨占的政治舞台,其中甚至涉及「綠友友經濟勾結重大嫌疑

何謂「單行道加單線道」?

高端計畫就是最好的說明。蔡政府想要推出高端疫苗作為對治疫情的主力,使之成為科技及政治上的雙料成就,這無疑是當局初始的方案。因此,一開始就把林全的 BNT 案掐掉,又對各方自購疫苗的主張極盡羞辱,更作出幾個佯裝也在接洽外購的假動作來敷衍社會視聽…。

當時的疫苗政策就彷彿只為高端開了一條「單行道」,而且又是一條「單線道」,禁止且防堵社會上其他自購疫苗的主張對高端超車競速。因此只見蔡政府獨自一輛抗疫大車在「單行道加單線道」上的最前沿故意慢速行駛,將其他車子都攔在後頭。這時的政策目標是:大家都等待高端跟上來吧。

但是,怎麼攔得住?由於鴻海,尤其是慈濟、佛光山都出面要求外購疫苗,當局終於攔不住了。再加上此際日本(自己不打 AZ)及美國相繼贈送疫苗。單線道終於出現多線道,高端被進口疫苗超車,填補了疫苗供應的空檔,社會的緊張與焦慮獲得紓解。

假設,若無慈濟鴻海出面引進 BNT;再假設,日美未大量捐贈疫苗(這應不在當局的預案之中);再假設,最後台灣是被迫以御定的高端為疫苗主力,國民失去了疫苗的選擇權…。民進黨政府能想像那會是怎樣一場社會憤怒與政治災難嗎?

因此可說,台灣度過了疫苗這一關,民進黨應慶幸「單行道加單線道」的高端計畫失敗。

高端失敗救了民進黨,但高端逾期銷毀的疫苗卻由全民埋單。

再舉一例,「快篩陽不可視同確診」是另一條「單行道加單線道」。

五月疫情爆發,當局突然轉向「新台灣模式」,「重症求清零,有效管制輕症」,卻竟然完全不見「超前部署」。其實,此時各國「與病毒共存」的操作已提供完整的經驗,蔡政府連抄作業都沒抄好。問題從快篩劑開始:

一、供應的途徑:此時,快篩劑在世界上已成買方市場,貨源充足,議價的空間也大。照理說,當局只要據守 EUA 規格,以公帑購入,或公平開放進口即可因應供需生態。不料卻一方面操縱標案,欲由政府「選擇性」授權進口商;另一方面又限制個人進口,須經海關申報程序,且徵納行政規費。一出手,就將快篩劑的供應途徑堵塞住了,民怨爆發。這又是單行道,也是單線道。

再如,當局在初期貶抑唾液快篩劑的效果,陸續駁回了四十餘件進口申請,最後竟火速批准了與高端同一人脈的「福又達」,並自六月一日起,入境旅客以唾液快篩取代鼻咽快篩,也不再質疑其效果。「福又達」走的是不是「單行道加單線道」?

二、費用:有許多國家皆免費提供快篩劑。但蔡當局卻完全沒有免費供應全民快篩劑的預案,而是從每劑約三百元向社會喊價;殺價後在八大通路每劑售一八○元,而最低工資時薪是一六八元。後來,當局逐漸分類分段免費提供快篩劑,可見政府有此財力,但起初卻全無此念,令人不得不懷疑,目的是要將市場留給有待飼養的快篩蟑螂們。

三、快篩的流程功能:香港的慘痛經驗顯示,必須及時以快篩陽視同確診,才能解決流程壅塞的問題。但蔡當局不識殷鑑,起始仍堅持快篩陽必須經過 PCR 始能確診,這個轉折至少須耗二至三日,因此嚴重延誤了五日內給藥的黃金時間,且醫護體系亦不堪負荷。

此際,雙北屢屢建議速定「快篩陽視同確診」,但蔡當局卻嗤之以鼻,陳建仁甚至指柯文哲「完全不懂流行病學,去看看書」。因此,這也成了「單行道加單線道」,不容雙北超車。

最後,在五月廿六日,當局終於決定「快篩陽視同確診」全民通用,此時距雙北倡議已遲誤了近一個月。雙北終於「超車」。

在這段期間,當局「自主應變」的魔咒,陷民眾於恐懼與憤怒之中,全因「單行道加單線道」所致。

可笑的是,其間賈永婕接到一通求救電話,立即駕車親送五百支快篩劑到苗栗一家安養院。遲至約十日後,當局才決定免費提供快篩劑給各照護型機構。這個衛福部被賈永婕超車的場景,多麼可笑又可惡。

尤其,在當局進行快篩劑標案時,出現了高登、大鑫一類的離奇事件,莫名其妙地得標,又莫名其妙地棄標或調包。在這類標案中,「綠友友」的鬼影幢幢。民眾赫然警覺,當局起初難道也是想用「單行道加單線道」讓全民來消費這些「綠色通道」快篩劑?

更可怕的是,如高登案,迄今檢、警、調無人主動偵察,衛福部恍如沒事人,行政院沒人問,監察院無動靜。這個場景,複刻了國人對高端政商生態的質疑。此時,國人又發現,這一條「單行道加單線道」,居然甚至沒有路肩,連處理車禍的警察都進不來。

面對「單行道/單線道/無路肩」,有時輿論監督也此路不通。只說一句「許多孩子走了」,恐嚇罰你三百萬。三百萬是個小數目嗎?剛好夠陳明文「遺失」在高鐵上。

其實,民進黨這種「單行道/單線道/無路肩」的政治操作,貪婪又野蠻,不僅見於疫情治理,也見於廣泛領域。亦即:一個公共議題或公共危機,只容民進黨一黨作主張(單行道),不容其他意見或力量的競爭及參與(單線道),甚至關閉了路肩,使中立仲裁力量無由運作(檢警、司法、監察、大法官、輿論都告失能)。

最鮮明及最可怕的例證是兩岸政策。民進黨的「單行道」是仇中、舔美、台獨;且又是「單線道」,使民間主張和平、平衡美中台關係及護守中華民國的意見及力量幾乎沒有其他車道可行。而且,路肩也被當局封死,只容促轉會橫衝直闖,體制中幾乎已無中立仲裁力量。亦即,民進黨想將全民綁架在台獨,正如曾想要將全民綁在高端。

民進黨不可將國家生死視為他人不可插手的禁臠,不可將社會危機據為當局獨占的政治舞台。不能只有單行道,要容社會另有選擇;不能只有單線道,要容競爭或超車;更不可堵死路肩,也應容其他中立仲裁力量存活。











美司法自制vs.我法官造法


2022-07-03 01:33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新北市)
大法官艾里托花了幾十年時間,終於推翻羅訴韋德案。(美聯社)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日前推翻一九七三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建立的判決先例,不少人認為這是婦女權保障憲政發展的大倒退。

其實,該判決被簡化誤導成違反憲法的「反墮胎」,以致忽視最高法院「司法自制」的態度,對我國司法院意圖正當化「法官造法」,走向「司法能動主義」,提供了反思與啟發。

「羅訴韋德案」判決後,美國婦女在特定條件下擁有從「隱私權」衍生而來,受美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第一款保障墮胎自由權。此判決援用將屆五十年,但各州從未放棄制定更嚴格的墮胎限制,試圖再將墮胎爭議重返聯邦最高法院。而過去不少相關案件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後,最高法院因遵循「羅訴韋德案」的判決先例,宣告州法律違反聯邦憲法。

這些被宣告違憲的州法律內容,包括如我國《優生保健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六款「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得實施人工流產,但同條第二項規定有配偶者「應得配偶之同意」,且施行細則還規定「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不得以胎兒性別差異作為認定理由」。因此,「羅訴韋德案」若是自由人權普世標準,那我國的規定豈不落伍且違憲?

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原意是用來保障重新加入聯邦的南方州黑奴,且涉及公民權第一款僅規定「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在州管轄範圍內,也不得拒絕給予任何人以平等法律保護」。「羅訴韋德案」是以「正當法律程序」為據,推演出有條件限制下應受憲法保障的墮胎權

但誠如新判決先前外洩的理由謂,憲法文本未明定墮胎是憲法權利,「羅訴韋德案」是濫用司法權的嚴重錯誤,亦即當時大法官採取司法能動主義法官造法。此舉固然擴增了聯邦的權限,但並未得到各州的普遍支持,甚至還造成了更深的分歧。也因此,判決理由還表明了應司法自制,將規制合法墮胎權限交還給人民和他們選出的代表來決定。

司法院長許宗力正在推動法官造法,並已運用在年金改革萊豬進口等釋憲案中,另如最高行政法院大法庭把「社團年資併計退休年資」案中的「請求權時效」硬解釋為「訓示規定」,在在都是司法權護衛執政黨的案例。但我們有投以相同的關注嗎?











疫情未歇 政客卻忙選戰


2022-07-03 01:50  聯合報/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綠營人士說,今年最難測的就是疫情,但陳時中的選情注定與疫情綁在一起,下半年若疫情再起,陳時中的處境絕不會比現在好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拜讀一日民意論壇有關綠拚選舉忘疫情稿與季青相關的漫畫,不覺會心微笑,深有同感。

彭博資訊日前公布全球防疫韌性排名,台灣排在倒數第二名,不及格原因是台灣仍未擺脫新冠疫情。從防疫資優生到後段班,國際疫情退燒,我們獨籠罩新冠疫情陰霾下,政府卻認為疫情趨緩下降,如「看不到房中大象」般,以為歲月靜好,山中無事。皆因執政黨心心念念年底選舉。

新冠疫情雖有趨緩現象,但每天仍是三、四萬確診數,尚未擺脫疫情,人民每天出門上班上學,誰不是小心翼翼的?

最近公司一位五十多歲客戶確診,連帶影響我們工作進度;他平日看起來壯壯的,也沒聽說有甚麼慢性病,沒想到高燒不退變成重症進加護病房,所幸最後逃過一劫。他說住院後才知道,有一些檢查項目還要自費。朋友的高齡父親頭暈路倒被警察發現送醫院,才知道確診,日前休假和同事去北投泡腳,原本是許多銀髮族熱愛的泡腳活動,他們除了泡腳還閒話家常,現在寥寥無幾,各泡各的,疫情把老人鎖在家中。

疫情仍然嚴峻,選戰已緊鑼密鼓,如果政客只在乎自身和政黨利益,對關乎百姓存亡的疫情淡然置之;等到年底,那些歷經生死劫難,那些在疫情下艱難掙扎的人們,或也會有不同感受。














視訊看診 原鄉有數位落差


2022-07-03 01:30  聯合報/   章俊博/博士候選人(台東市)
視訊看診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陳斯穎攝影



新冠病毒疫情似有趨緩趨勢,然而我們仍不敢掉以輕心,確診人數逼近四百萬人,我們依然相信確診黑數多出實際碓診數,因為病毒肆虐民眾的恐懼心理是事實。尤其偏鄉地區族群,面對人類流動的特性,病毒深入部落根本無法防堵病毒流竄四散。透過人流趴趴走,給病毒亂竄可能機會,連離島蘭嶼、綠島,甚至南橫公路山區的利稻部落,都傳出族群集體確診情事。

老一輩原住民族人對於病毒入侵,經過兩年多的抗疫與防疫工作後,心理上似乎有了很大調適,態度上也有不同因應;尤其是口罩部分,基於偏鄉地區因為人進來的少,彼此間不戴口罩情形十分普遍,甚至有傳聞確診者因不想面對居隔、匡列,或被貼上標籤,一旦確診乾脆往深山裡活動,反倒是外來進入部落民眾,都必須戴口罩,以免將病毒帶進部落。

以台東縣來說,高齡化社會結構早形成,對於老人健康維護,也一直是地方政府關注焦點,而原民會這幾年積極地在各縣市設置文健關懷站,這對原鄉地區族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畢竟人老了總是需要有人陪伴及說話,不希望脫離社群。台東縣設置的文健站如今達一○六站,可說是全台原鄉地區最多且密度最高縣市,這樣的關懷站若能妥善運用其功能,可以擴大其安全網絡效用,如醫療到家服務的聯繫、獨居老人居家服務、送餐到府等措施,如今文健站在這方面的設計算是完善的,對於社區部落安全網建構,有很大幫助。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媒體科技不斷地演進且帶來便利性,但數位落差情況在原鄉依然是十分嚴重,光是偏遠地區族群,尤其年長者對於手機操作、確診者在家居隔視訊看診,對老一輩族群來說,仍是沉重壓力,必須要有人協助,如果緊急突發事件發生,對高齡族群來說,仍然存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