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2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救贖還是亂入?\星期透視/人性與誠實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陸禁石斑 讓證據說話
◆  拜登的美洲峰會 難喚回美國影響力
◆  大屋頂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 習近平的人設:我將無我
◆  名家縱論/救贖還是亂入?
◆  星期透視/人性與誠實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救贖還是亂入?


2022-06-12 00:30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憲法訴訟法新制今年一月四日上路,憲法法庭至今難擺脫「第四審」疑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關注憲政司法的人都知道,今年開始施行的憲法訴訟法最主要的改變,就是增加了裁判憲法審查程序,不需要有法律違憲,大法官可以直接廢棄認定違憲最高法院或最高行政法院裁判。上個月底已經通過了第一件判決廢棄最高法院所做的有關維持幼童由義大利生父暫時帶回裁定裁定,果然立刻引發司法界的強烈反彈。

沒有人否定法律的解釋必須符合憲法,因此上級審在做合法性審查的時候,「合法但違憲」的裁判也要廢棄,問題在誰來做這件事?最高法院做可說是天經地義,最高嘛。最高法院認定合法(含合憲)性沒問題,再由憲法法院基於其「憲法最高」的特殊地位再特別針對其合憲性受理審查,好像也沒什麼不可以,人家專管憲法。問題在於這裡涉及的已非抽象規範的審查,一刀切下去,真的不會切到民法解釋範圍甚至個案事實涵攝範圍,真切到了,最高還是不是最高?

比較憲法研究告訴我們,始於一戰後奧地利、發光於二戰後德國的憲法法院模式,所以能在上世紀末葉超越美國有兩百年歷史的分散違憲審查模式成為第三波民主化國家明確典範,就在它獨占法律」的違憲審查,一方面比較扛得住國會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因從上游清除法規範違憲瑕疵,而更可扮演民主憲政領路者的角色。但外加的憲法法院既和先於它的幾個終審法院並存,如何相互尊重、各盡所能來提高司法正義綜效,就成了這個模式能否成功必須打通的任督二脈

事實上,別說裁判審查,即使是超越個案規範審查法律審終審法院常常必須解釋憲法憲法法院進行審查也不能不先做法律解釋最終釋憲者最終釋法者角色如何調和與確認,對採此模式者已經構成很大的挑戰,兩個多月前司法院憲法法庭公告的第三號判決在這個問題的拿捏上,我認為就恰如其分。但也正是基於妥適權衡考量,德國以外較為成功的憲法法院都沒有建立由憲法法院進一步對個案裁判進行憲法審查的制度,在新興民主國家建制憲法法院,這個所謂的「裁判憲法訴願」也是明顯滯銷德國特產

原因不難懂,第一,個案裁判過於具體,相對於憲法的抽象,其判斷很少能夠建立於清楚的三段論法上,常常反而顯得恣意而無從遵循。第二,直接撤銷終審法院的裁判,對其穩定法秩序的功能影響實在太大。第三,為建立抗多數決論述能力而選任的憲法法院法官,在個案審判的經驗和能力上不如專業分流的終審法院法官,爭議一多反而折損了憲法法院的權威。第四也是最主要的理由,個案裁判的憲法審查既無關抗多數決的難題,為什麼要讓做規範審查已經忙不過來的憲法法院花這麼多人力時間去鑽牛角尖?

德國建立此制有其難以明說的理由,就是納粹政權下「惡法亦法」的司法,使得二戰後民主政體的重建不得不做矯枉過正的處理,包括讓全新的憲法法院去截堵人權意識薄弱的確定判決,也被認為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台灣漸進完成的民主化不能和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的西德相提並論,更不要說民主化已經超過卅年的今天。

此制在操作上的困難,也可以從另一個仰慕者南非的經驗得到印證,他們在世紀末建構民主的過程,也在最高法院之側設置了一個憲法法院,並使其有權審查前者確定裁判,對於原來更接近英美的司法體制而言,可說下了極大的決心。誰知自始就對哪些案件具有「特殊憲法意義」,哪些沒有,爭論不休,運作不過十五年就決定修憲回到原點,憲法法院就是最高法院。大家只要看本案判決也特別提示了受理的標準,持不同意見的五位大法官並未反對此標準,卻認為多數意見正好違反了這個標準,可知泰半。

本文無法深談判決的具體問題,只要多讀讀德國當代憲法學者普遍的「自抑呼籲:「莫把憲法法院當成高速公路救援者」、「回歸憲法框架法定性」等,即知一定要效西施顰眉,也當以此案為戒,切不可愈陷愈深。 









星期透視/人性與誠實


2022-06-12 00:24  聯合報/ 戴遐齡(作者為台北市立大學特聘教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左起)、指揮官陳時中、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圖/指揮中心提供



新冠肺炎病毒迅速擴散,已成一場全球性大瘟疫。

兩年多以來,指揮中心天天例行性公布數據,幾度那零星的數字成為人民的定心丸,加上政府自詡「全球防疫模範生」的光環,驅使民眾「認命」地接受生活的種種限制,配合政府催眠式的各種嚴格管控,更誤信只要「聽命」指揮官的口令,將可獲得健康安全的保命符。於是,漸漸遺忘了監督政府各種防疫配套方案的警覺心。事實上,若有人提出質疑,反被視為是惡意的攻擊,而扣上「不實指控」或「多慮」的帽子!

無奈自四月起,台灣新冠疫情急轉直下,排山倒海而來,隨著那確診數節節攀升,大眾遭受前所未有的強大生命威脅和心理壓力,因死亡人數累增所產生的集體焦慮不安,遠比熟悉的九二一大地震,更讓人有看不到盡頭的恐慌。

然指揮中心依舊每天進行儀式感十足的數據宣告,殊不知那些冰冷的統計數字,所散發出來的冷酷無情訊息,而指揮官面對全球防疫韌性月評比,台灣是世界倒數第三,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皆為當前全球最高的幾個地區時,竟冷冷回應「疫情升溫是每個國家必經之路」、「疫情比較熱絡,確診者比較多,排名就往後了,希望這一波疫情過去後,排名能夠再往前」,聽來真令人對人性感到無比失望!

這豈是排名的問題,而是一條條寶貴的生命啊!全國醫療衛生事務最高首長這般言語,怎不教人心寒!「敬愛的」部長,別忘了,每個冰冷數字都代表家家戶戶「親愛的」家人啊!

而諸多規定都考驗著台灣人的人性!將心比心,子子孫孫面對因新冠肺炎病毒而不幸往生的長輩,必須在廿四小時內完成火化,還不准家屬做檢點、清理的嚴令催逼,情何以堪啊!往生老人的子女,固然束手無策;十五歲陽光少年的悲傷父親,又能找誰算帳?而恩恩小朋友的父親,孤單寂寞的身影,還要承受鋪天蓋地的政治立場大抄底!這是何種公平正義的對待?試問在醫療水準高超的台灣,一個活潑的孩童,短短一、二天內,因高燒被奪走寶貴的生命,這是何等令人絕望的慘劇!

這真是所謂美國式民主獨裁制度最典型的示例!善良溫和的民眾無法對抗這些自以為是、狂妄、濫權、玩弄民主,行政大權在握的民選總統、行政院長和部長。因為在民主與獨裁交錯運用下,議會、媒體,早已喪失制衡的能力,也根本無能為力去查證,究竟是誰授權陳時中,可做出一件件令人髮指,卻又完全無法想像的決策?

人們真的有權利知道台灣的防疫決策,到底出了甚麼問題?期待多次單日確診數全世界冠軍的紀錄,能打碎陳時中有口無心的「超前部署」,敲醒硬拗美化的「自我催眠」,猶如與病毒「共存」的決策,也要誠實地與百姓「同心」,徹底卸下民主式獨裁的傲慢,坦然接受決策的錯誤,虛心檢討並汲取他國抗疫的經驗,方為上策! 










大屋頂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 習近平的人設:我將無我


2022-06-12 00:35  聯合報/黃年
本欄本為周刊,此後改不定期刊出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新華社



面對世局「三變」(川普風潮、新冠疫情及俄烏衝突),習近平應考慮改變他的「三觀」。

本文(上)篇談習近平的國家觀。今日(下)篇續論世界觀與人生觀。先說世界觀:

一、中共主張「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二○一七年寫入黨章,二○一八年載入憲法。這應是在構建習近平的世界觀。

但是,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應僅指共建經濟供應鏈、一帶一路,或「碳達峰/碳中和」等事項,而必須建構在一套對人類宏觀文明的價值體系上。這卻是中共的短板。

二、十九大以來,中共回過頭去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作為總體政治論述的價值指引。習近平說:「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

是的,馬克思主義的目標在「解放全人類」,可謂也在「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說到馬列「基本原理」,也許可以開出一個清單:一、現實實踐:暴力革命、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私有財產等。二、未來遠景:消滅貨幣、階級、政黨、政府及國家等。

如果不談上述這些,就不是「馬列基本原理」。但若「基本原理」就是這些,則不但在中共「前三十年」的實踐已造成血淚浩劫,這樣的「基本原理」更無可能「解放全人類/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習近平說:「(要)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國家形象。」這是正確的。亦即必須先在世界上建立起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中國始有主導「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能力。但試問中國為什麼能?難道也是因馬克思主義行?

四、本文(上)篇指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由機遇命題變為危機命題,已由中國崛起轉為中國遭到圍堵。究其原因,固然是因外生的客觀因素而被動發生,但也因內生的主觀因素所主動使其深化及惡化。

也就是說,西方本來就要千方百計遏制中國崛起,但中共的十八大修憲及回歸「馬列主義基本原理」,也使西方的圍堵更取得自認合理正當的藉口。亦即,這些中國的內生因素,使中國不能建立「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甚至使國家的外生危機更加惡化及深化。

五、以「馬列主義基本原理」治理中國,只會成就「共產黨法西斯專政」,這絕非中國治理的最佳境界;而一個基於「馬列主義基本原理」的「共產黨法西斯中國」,亦絕無可能主導「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因為,人類的「命運」,不會也不應該「共同於」馬列主義基本原理。

所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難道就是指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復興?而所謂的「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難道就是「把馬列紅旗插遍全世界」?這究竟是可信、可愛或可敬?

中共要建立「可信/可愛/可敬」的世界形象,應當從改變「基於馬列主義基本原理的國家觀」做起。因此,也可從探究習近平的「人生觀」做起,亦即他的「人設」。

習近平給自己定的「人設」是「廿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者」,矢志奉行「馬列主義基本原理」。

習近平與鄧小平的最大不同處,是鄧小平掙脫了馬克思與毛澤東,使自己得到自由,也使黨及國家得到了自由;但習近平則想回過頭去攀附馬毛,認為因此可在政爭中站到意識形態的制高點,卻可能作繭自縛,使自己、黨及國家都失去了自由。

在馬克思主義的片片段段中,也許可以找到政治治理的方策,但作為一個系統架構來看,卻可謂不倫不類。例如,從「無產階級專政」,要如何走向「消滅階級/消滅國家」?

如今,已沒有一個先進國家會用一個單一學派或單一理論作為國家治理的經典或教條。例如,資本主義已與社會主義融合、市場經濟已與計劃經濟互補、政府治權已與人民權利相容。但中共難道仍永遠要將馬克思的一家之言奉為中國的政治古蘭經嗎?

經過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就非凡。中國今日成就,正因掙脫並超越了「馬列基本原理」;如果將今日中國又趕回「馬列基本原理」,那簡直是糟蹋了中國。

習近平現在可為之事,應是在改革開放所成就的「存量」上,添補「馬毛原理」所絕對做不到的「增量」,那就是有序地日積月累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文明元素,使中國對內對外皆成為「可信/可愛/可敬」的國家。

習近平與其說要做「廿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如說要做「廿一世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營建人」。

習近平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此種對於「我」的警覺,是每一位政治領袖必須重視的自課。

習近平將這個時代說成「習近平新時代」,但前所未聞有人自稱為「孫中山新時代/毛澤東新時代/希特勒新時代」。試問:所謂「習近平新時代」,究竟習近平是主體或新時代是主體?這是「我」,或「無我」?

正因如此,本文(上)篇說,「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實可視為「改革開放四十年未有之大變局」。其中,就是有了這個「我」。

無我,不可能,因為我已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只是,若是乘風破浪,就是無我;若是興風作浪,就是我。

普亭對俄國人說:「給我二十年,我給你一個新的俄羅斯。」試問:俄羅斯今日面對的「新時代」,難道就是「普亭」諾言的實踐?

你給我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我給你一個「新時代」。這是習近平正在進行的政治節目。

不能也不必預言這個節目的結局。它可能失敗,但也很有可能是巨大的成功。

關鍵決定於習近平如何為自己決定人設。他若以「廿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者」自詡,就可能將黨及中國帶回那個不堪回首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舊時代」。反之,他若繼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將中國改革開放為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國家,中國就可能復興及偉大,全體中國人也將獲得自尊;而中國的崛起也會受到世界的歡迎,不是畏懼。那才是一個「新時代」。

習近平似要把整個中國罩覆在一個更加專政的「新型大黨」之下,但中共不等於中國,中國必須升級建構為一個真正主權在民的「新型大國」。改革開放證明了中國人是優秀的、也是有希望的,中共不要再回頭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糟蹋了中國。

習近平若真無我,他就不必變成普亭。



延伸閱讀











陸禁石斑 讓證據說話


2022-06-12 00:42  聯合報/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大陸再禁石斑魚輸入,衝擊高屏地區養殖業者。記者劉學聖/攝影



繼年初大陸暫停受理兩家台灣養殖場活魚報關後,因多次從輸入石斑魚中檢出禁用藥物及土黴素超標,再度宣告將於十三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輸中。消息傳出,台灣官方及部分民間業者立即指責是「政治問題」,並宣稱台灣早啟動因應對策,足以應對衝擊;實際是否如此,相信多數養殖戶點滴在心頭。

此次石斑魚遭禁,是否政治問題,不能想當然爾,雙方都應拿出具體科學證據,攤在陽光下供檢視。大陸因民眾健康和防疫民眾健康考量,採取進口管制措施,易被解讀是政治報復。同樣,在當前兩岸關係惡化情況下,自然會有人聯想,甚至政治操作。大陸若還寄希望於台灣民眾,建議應將海關驗出數據,詳細於網站公開,以杜悠悠之口。

台灣先前兩家養殖石斑魚被中方檢出不合格時,採取檢討改進措施,亦應於官方網站公開,並歡迎外界檢視;特別是,有沒有邀請具公信力團體和學者專家(非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

大陸禁台農漁產品通關,若真是為了給蔡政府壓力;若真如蔡政府宣稱,我方全力因應下,短期內未受影響,又何必如此緊張。只是別忘了,大陸已成農產品最大消費國,水產品第三大市場,是各國農漁產品積極布局地區。尤其農漁產品多數具可替代性,台灣輸中的農漁產品,大陸多能生產並非專賣品,以台灣養殖規模(年產量在一萬公噸以上種類屈指可數)大不如前,加以新養殖科技創新研發和實際運用表現已非前段班,難以討到好處,政府必須提早做好準備。

若非政治問題,是涉及食安問題,那台灣官方和民間業者聯手指控大陸政治操作,不僅無助問題解決,更加深兩岸對立。畢竟輕言放棄一個辛苦建立市場容易,但想另外開拓其他條件適當且穩定市場非易事。近年來,政府花大筆錢幫助香蕉、鳳梨、蓮霧、鳳梨釋迦,拓展其他外銷市場成績又如何;最終受害的還是農漁民!



張添松/社會志工(台北市)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大陸趁他確診居家照護時,宣布石斑魚超標,片面通知下周暫停輸入,遺憾已不足以表達對大陸一再違反國際原則態度。對此,我覺得非常可笑!請問上次大陸禁我釋迦、鳳梨銷陸時,陳主委有確診嗎?何必如此膨漲自己呢?

每次農漁產品被禁銷大陸時,只見陳主委批評對岸的不是,卻從未虛心檢討自己,諸如太依賴單一出口市場政策,為何不早些導正?分散市場莫非只是在喊口號?

石斑魚被驗出禁藥,請問主委有親自抽樣化驗嗎?衛生安檢真的落實嗎?國人健康不必關心嗎?為何其他國家也常抱怨我農產品質管控不佳,為何不敢大聲抗議?

每次發生類似事件,陳主委與民進黨總是強調會向世貿組織提申訴或仲裁,請問有答案或結果了嗎?農民擔心的問題解決了嗎?



林泉利/退休教師(新北市)


中國大陸因檢疫警示,禁台灣石斑魚輸入,農委會主委第一時間回應,大陸「違反國際規範相當清楚」,若無正面回應,不排除向WTO申訴;民進黨發言人亦說,民進黨向中方表達嚴厲讉責,呼籲朝野政黨一致對外。蔡政府沒有就事論事,這不是有擔當政府應有表現。

對民進黨的制式化反應,筆者發現民進黨關心的不是農漁民經濟利益,民進黨玩的仍是反共仇共的認知作戰。有這種政府又如何讓農漁民放心?











拜登的美洲峰會 難喚回美國影響力


2022-06-12 00:41  聯合報/ 徐勉生/自由作家(高雄市)
美國總統拜登八日在洛杉磯主持第九屆美洲峰會,並推出「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新框架。(法新社)



第九屆美洲峰會在洛杉磯舉行。美國拜登總統邀集此項峰會的主要著眼點,在團結美洲國家,提振美國在中南美洲影響力。但因拜登以「缺乏民主與人權表現不佳」為由,拒絕邀請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元首參加,引發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及薩爾瓦多元首缺席抗議,蒙上陰影。

美洲峰會出現此尷尬局面,主要是拉美國家與美國價值觀大異其趣。美國一向高舉民主人權大纛,認為美式民主為普世價值,並以民主人權作為評量其他國家標準。但拉美各國卻更重視自身獨立自主。墨西哥總統羅培茲公開表示,美國應該尊重各國獨立自主的國家主權。另方面,對中南美國家言,讓人民免於飢餓及貧窮的經濟議題,比民主更重要。

其次,各國對美國的向心力發生變化。美國一向將拉美視為後院,藉由提供援助排拒其他勢力。副總統賀錦麗日前提卅二億美元中美洲投資方案,希望緩解移民問題。但是,拉美國家對於美國援助已失去信心。因為美國的承諾往往附帶條件,結果因受援國無法配合使援助淪口惠。

另外,美國雖然提供拉美國家援助,但是其高高在上心態及強勢作為,遭視為新殖民主義排斥。尤其近年拉美國家紛紛轉由左派執政,更拉大與美國的距離。

第三,雖然拜登峰會中宣布建立「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與拉美國家在糧食、衛生、氣候、經濟成長與移民等領域合作。但中國大陸近年積極經營拉美,已使當地情勢產生質變。中共藉一帶一路,強化與拉美國家經貿關係。除大量採購大豆、玉米等穀物和銅礦等金屬原料,也在當地投資運輸事業和基礎設施。

隨著中南美洲國家左派崛起,加上大陸持續擴大與這些國家往來,讓拉美國家與美國關係漸行漸遠。對拉美國家而言,大陸提供另一個優惠選項,也使得他們敢向美說「不」。拜登原本希望藉美洲峰會重振美國影響力,但主客觀情勢出現變數下,恐怕難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