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建構經貿網絡 台灣應主動出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假日欠缺

◆  聯合報社論/死亡風暴:那些在指揮官面前不瞑目的人
◆  聯合報黑白集/摃槌仔想敲平那根釘?
◆  經濟日報社論/建構經貿網絡 台灣應主動出擊







經濟日報社論/建構經貿網絡 台灣應主動出擊


2022-05-29 00: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拜登總統出訪韓國及日本,主要目的是就要籌組印太經濟架構(IPEF)。 美聯社


近年來國際經貿局勢巨變,打造產業韌性供應鏈,確保經濟安全成為各國關注焦點;另外在地緣政治因素發酵下,區域合作的重要性大增。雖然在今年6月要舉行第十二屆WTO部長會議,但是由於WTO無法掌握新議題脈動而與時俱進,目前進展緩慢,達成共識機率偏低。許多成員轉而聚焦推動區域經貿組織,區域性合作機制將成為未來主導世界經貿規範的主軸。

最近美國拜登總統出訪韓國及日本,主要目的是要邀集國家籌組印太經濟架構(IPEF);就是區域經貿合作的具體例子。面對可能的效應及後續發展,台灣必須有明確的策略。

拜登上任後積極推動印太戰略以圍堵中國大陸,其中在去年11月提出印太經濟架構,被視為印太戰略最重要的骨幹。印太經濟架構包括建立韌性供應鏈、推動基礎建設、確保潔淨能源及制定數位貿易規範;另外也加強落實勞工條款、調和租稅以及強化反貪腐,以建立公平透明的貿易環境。雖然範圍超過傳統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是目前仍欠缺實質內容,而引發一些質疑。

例如拜登出訪前舉行的美國-東協特別峰會,雖然表示將在印太經濟架構下建立美國與東協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但東協國家卻認為印太經濟架構是以美國利益出發,部分議題還涉及內政,不適合在國際場域中推動;另外由於不包括市場開放,缺乏吸引力而無法產生明顯貿易效果。特別是相較於目前已有進展,美國與歐盟推動的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反觀印太經濟架構仍未見具體內容及推動機制,東協國家對於美國「重歐輕亞」的立場頗有意見。

台灣一直表達高度參與印太經濟架構的意願,美國國內支持的聲浪也不低,但基於政治因素,最終台灣仍然在名單之外。未來台灣被納入的機會並不高,但台灣應利用本身優勢項目,推動與其他國家雙邊合作。例如台灣半導體製造實力雄厚,成為各國競相拉攏的對象;台灣應掌握優勢,進一步鞏固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可以透過雙邊產業合作,強化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上游材料及設備的競爭能力,使半導體供應鏈更加完整。

另外台灣半導體產業早已出現人才荒,政府雖然協助大學成立「半導體學院」,加強培育本土人才;然而目前資金仍未全面到位,而且單靠本土人才的育成,並無法解決人力短缺問題。政府應放寬視野,建立國際人才交流平台,擴大對外攬才管道,並進一步放寬外國專業人士來台就業條件,以突破目前人才短缺的瓶頸。

其次,在商業模式改變下帶動數位貿易發展,各國紛紛建構新世代數位貿易規範。台灣應雙管齊下,一方面透過與新加坡及紐西蘭既有FTA,推動涵蓋數位貿易的FTA升級版,同時應與其他國家建構數位貿易雙邊協定。

拜登總統目前國內滿意度偏低,不支持比例超過五成。此次拜登出訪組建印太經濟架構,企圖展現美國主導國際經貿事務,並且有制衡中國的能力,也希望藉此爭取國內較多認同,改善目前低迷的支持度。

印太經濟架構包括美國、東協七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共13國,由地緣關係的角度已算完整;但各國是各有盤算,美國所提未必全部接受,未來是否可達成共識,不確定性仍高。與其等待美國關愛的眼神支持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不如主動出擊,利用雙邊管道推動符合台灣利益的議題,擴大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台灣應避免陷入只是美國談判的籌碼,以及美中對抗的棋子。










聯合報黑白集/摃槌仔想敲平那根釘?


2022-05-29 00:1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市前副市長李四川(中)數度被勸進參選高雄市長,但他表明沒有意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前副市長李四川臉書貼文「嚥下的是委屈,餵大的是格局」,在藍營掀起很大漣漪。向來自豪拿摃槌仔的「川伯」,這回想敲平那根釘?

看似「外省名」的李四川,其實是道地屏東小琉球工程人出身。雖曾任新北市、高雄市副市長及行政院、國民黨秘書長,為朱立倫操盤總統大選,也經歷韓國瑜選總統及罷韓事件,但他始終是摃槌仔務實作風一路敲釘補洞,罕聞作秀或打政治口水戰,也讓高雄市民看到他與傳統政客截然不同的一面。

因此,委屈文一出,藍營激盪不已。藍營議員希望朱立倫能看到川伯臉書,並再度勸進李四川選高雄市長;連外傳黨中央屬意人選柯志恩也提醒黨中央,在地的要最優先處理,避免桃園事件重演。

李四川說最近幾位好友感覺相當委屈,就讓人聯想到桃園事件。朱立倫提名張善政選桃園市長,委屈了羅智強等人;羅智強還到李四川臉書留言「一個人的格局,是被委屈餵大的,喜歡川伯這句話」。看來川伯的委屈文很能療癒羅智強的委屈,而他「人抬人抬出偉大,僧抬僧抬出高僧」一語,也頗具勸解效果。

摃槌仔想敲平那根釘?敲平委屈眾人的朱立倫?其實,李四川的摃槌仔從來只對事、不敲人。「內訌」才是他想敲平的眼前釘,若不能團結對外、那有勝選可言?













聯合報社論/死亡風暴:那些在指揮官面前不瞑目的人


2022-05-29 00:1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圖/指揮中心提供



國內疫情持續蔓延,確診數在高原徘徊,死亡數則呈三級跳,連續三天單日死亡上百人。今年以來已累計千人染疫死亡,超過過去二年的確診死亡總數;專家更預估,此波疫情恐造成萬人死亡。但死亡風暴來襲,指揮中心卻似乎無動於衷。

對於確診死亡問題,指揮中心過去多凸顯其未打疫苗、有慢性病、簽署 DNR不實施心肺復甦術),或著墨於九成九的輕症和無症狀,並且強調「守得很好」;如今最多也只承認「是警訊」、「再觀察」。指揮中心說得雲淡風輕,但其背後卻是人民唱不完的生命悲歌。

各年齡層都面臨疫情衝擊,但最受威脅的是高齡族群。台大公衛學者指出,這波疫情讓七十歲以上長者的死亡率高於同期背景值,顯示醫療量能不足給高齡者帶來「超額死亡現象,甚至因此每一萬人多死廿八人。指揮官陳時中卻只輕描淡寫回應,新冠肺炎對高齡者有威脅性,「不用比就知道」。但就算陳時中不想比,韓國、紐西蘭等國都提供了相同的教訓,為什麼台灣還會發生醫療量能整備不足的問題?

指揮中心否認醫療量能不足,因為那會戳破「超前部署」的牛皮;陳時中更強調沒有醫療崩潰,否則這齣神壇戲唱不下去。但醫護批評陳時中拿著空床率的數字自爽,無視醫院有空床沒醫護的真實情景。如果不是血汗醫護不足,陳時中何必要求放寬專責病房護病比,因而引爆基層醫護怒火?直到一張確診護理師被召回院照顧確診病人,休息時卻只能在地板鋪紙板睡覺的照片,才讓陳時中驚呼:「怎麼會這樣?」

然而,「怎麼會這樣」又怎麼會是由陳時中來問呢?這個問題,所有人都想問陳時中。高齡出現超額死亡、青壯投藥太慢死亡、幼兒求治不及死亡,以及檢測不便、醫療遲延導致快速死亡,都讓人心驚。但,怎麼會這樣?

再看遽增的長照死亡。長照、養護等機構是疫情重災區,指揮中心提供了簡單統計,至廿六日累計九一九家住宿機構染疫,近九千位住民和三千五百名工作人員確診。但根據衛福部四月資料,全台長照等機構合計一,○七七家、實際進住約五萬二千人;換句話說,如數據無誤,已有八成五機構染疫一成七住民確診。尤其每日確診死亡個案中,來自長照機構住民的比率,幾天內就從一成五迅速拉高到二成六,甚至單日占比可達三成五

事實上,在全球新冠疫情裡,前年美國長照機構首先成為「高齡者的墳場」,無比悲慘;今年韓國也沒有守住安養機構,確診死亡占比卅五%;香港確診死亡個案更有半數以上住在長照安養機構。這些教訓,並沒有給指揮中心帶來足夠警惕。防疫關頭,只有疫苗覆蓋、積極快篩、及時給藥,才能保護這群高風險族群;但指揮中心部署落後,防疫物資與藥物,總要在疫情遍地烽火後才驚覺不足,快篩缺、給藥慢、就醫難,即使終於勉強補上了,流程也依然卡卡。

在蔡政府的長照政策裡,機構住民原本就被長期忽視,甚至最初還未被納入長照2.0大傘,直到蔡英文總統爭取連任,才讓長照2.0升級補漏。在疫情中,依然受到漠視的機構住民,也顯得更弱勢。諷刺的是,陳時中反而力稱,目前長照機構致死率維持在一%,沒有重蹈香港覆轍,「算是守得還不錯」。

守得還不錯?不只是機構住民,包括長者、青壯和幼兒家長,陳時中這話,聽在所有遭受死亡風暴衝擊和威脅的人們耳裡,拳頭都硬了。那些被犧牲的人,何其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