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美對大陸貿易政策面臨轉折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美對大陸貿易政策面臨轉折
◆  聯合報黑白集/陳水扁不妨比照童仲彥
◆  聯合報社論/王美花嫌電價太便宜,為何還連八凍?







經濟日報社論/美對大陸貿易政策面臨轉折


2022-04-09 01:5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聯社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長久以來受限於川普對價值達3,7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7.5%至25%的懲罰性關稅,貿易戰持續中。但近來有微妙的轉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聲明,豁免對352項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貿易代表戴琪3月30日在聽證會中坦承,川普時期對大陸加徵關稅的策略,對於中國政策幾無影響,也沒有效果。這是否透露「川規拜隨」的貿易政策面臨轉折,有待觀察。

按照2020年1月所簽署的貿易協議,中方應該在過去兩年購買總共5,024億美元的美國貨,但最後中方購買了2,888億美元,只完成了57%。這意味著中國平均每年購買1,444億美元,甚至沒有達到2017年的採購水平。

戴琪表示,不能繼續這樣的作法,但是她強調:「我們持續敞開與中國對話的大門…但我們也必須承認這項協議的侷限性,不再執著以往汲汲於改變中國行為的模式」,她強調,與其施壓中國改變「不公平」貿易行為,還不如將政策轉為鼓勵國內生產,更加有助經濟發展。

這是官方首度透露,美國正在重新檢討川普時期對中國設下的懲罰性關稅,但是否會全面廢除,還要看多重因素的決定。贊成廢除這派主張,對中國進口貨設下高關稅,可能會使美國目前的高通膨率惡化,也意味著美國進口商、製造商和最終的消費者,面臨更高的成本,損害美國製造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這不僅是貿易代表署的看法,更是財政部長葉倫的意見:降低關稅將產生「抑制通膨」的效果,而調整對華關稅將有助於緩解通膨壓力。

美國目前正承受前所未見的高通膨,2月物價上漲7.9%,是40年來最高點。俄烏戰爭爆發,更導致3月原油價格破紀錄, CPI可能升破9%。聯準會手中只有升息政策工具可用,預估今年就要升息10碼,升息過於激進必衝擊經濟,拜登需要盡一切努力防止通膨,手段之一就是降低中國進口關稅。

但是這樣做會遭遇政治上的反對;美中關係至今還沒有走上正軌,美國仍然視中國大陸為主要的戰略對手,尤其期中選舉將至,共和黨會以此為理由,指控拜登政府對中國軟弱。

另一方面,烏克蘭戰爭讓美國的戰略重心重新放到歐洲,而經濟戰的對象也轉到了俄羅斯,但並沒有因此而放過北京,美國一再警告不得協助俄羅斯,否則將面臨次級經濟制裁,在這個緊張氣氛之下,很難推翻川普的懲罰性關稅,除非中方主動提供協助來制裁俄國。

現在看來,拜登正在調整對付北京的策略,美中之間的經貿關係,不再奠基在逆差之上,而是奠基在戰略競爭,尤其是高科技的競爭之上;所以拜登政府的經貿戰略,不是逼中國大陸要多買美國貨,減少逆差,而是防止敏感科技流入中國大陸。美國建構中的「印太經濟架構」,目的在電子商務、5G網路、供應鏈、基礎建設合作等方面,與印太經濟夥伴合作,希望用來取代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並填補不能加入CPTPP所留下的缺口。

戴琪5日訪問新加坡推銷印太經濟架構時也說,美國要的是與印太國家重新結盟,並尋求重新調整與中國的經貿關係,解決供應鏈等問題,而不是尋求與中國大陸間的貿易「離婚」,換句話說,美中經濟脫鉤已不可能。

在過去一年,一直在評估對華經貿政策的拜登政府,現已逐漸形成其對華經貿政策的整體框架,戴琪所揭櫫的政策,包括施壓中國改變「不公平」貿易行為是沒用的,將減少逆差轉為防止高科技流入等,拜登政府對大陸經貿政策的轉折,值得我們重視。











聯合報黑白集/陳水扁不妨比照童仲彥


2022-04-09 01:5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前總統陳水扁舉辦記者會喊冤。記者許正宏/攝影



陳水扁不知道是不是混世魔王投胎的?他當總統時,一個過境訪美可以演成「迷航外交」,可以無中生有掰出「南線專案」,妻子可以搜括發票去報公帳,親家和女婿雙雙因內線交易入獄。不僅如此,他在獄中還裝病向馬政府拗到「保外就醫」,要求案件停審;在外逍遙久了,他還能主持節目,舉行國際記者會。

陳水扁在記者會喊冤,說自己付出的「國務機要費」已超過政府給付額度,哪來不法所得?他當眾抖出一長串收款人名單,民運人士王丹、同志施明德、幕僚馬永成和林錦昌都在內,反正拿過錢的都抓來墊背。問題是,這些東拉西扯來源不明、名目不清的犒賞或贊助,算什麼「國務支出」?又幹嘛需要吳淑珍到處搜發票來換錢?

阿扁顯然知道蔡英文的「司法改革」已名存實亡,此時他出來喊個冤,說不定新上任的檢察總長就會放自己一馬。再不濟,蔡英文也不會把自己送回監獄。何況,民進黨的二○二四大選,自己還能伺機扶個「龍王」。

蔡政府若受夠了阿扁,最佳之計,就是像辦議員童仲彥一樣迅速把他關了。童仲彥自命「台灣阿童」,跟阿扁的「台灣之子」可堪一比;但阿童不過詐領助理費五萬多元,就被判刑三年十個月鋃鐺入獄。依比例一算,阿扁該判多少年,蔡政府就不致猶豫難決了。












聯合報社論/王美花嫌電價太便宜,為何還連八凍?


2022-04-09 00:5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經濟部長王美花。(本報系資料庫)



經濟部長王美花接受採訪,談到去年五一三和今年三○三兩次大停電,稱兩者皆「無關缺電」。至於今年夏天能否穩定供電,王美花說夏天開冷氣沒問題,但最重要的是「節電」,尤其家戶用電需要努力,因為「現在的電費實在太便宜了」。「太便宜」三字讓人驚愕,王美花若未失憶,三月底經濟部開會審議電價才作出「暫緩調整」的決定,這已是蔡政府四年來的「連八凍」。如果電價已經太便宜,政府還連年凍漲,豈不是自我矛盾?

依規定,我國每半年要檢討一次電價,以免台電盈餘太多或無以為繼。二○一八年四月,蔡政府因國際能源價格大漲而調升電價三%;此後,即一直維持著這個每度二・六二元的價格,迄今未再作調整。最可議的是,二○一五年政府才廢掉沿用了五十五年的舊版電價公式,改採與國際能源連動升降的浮動機制設計出新的公式,號稱進入「電業自由化」時代。誰料,到了蔡政府手裡,新電價公式只用過一回便束諸高閣,棄置了電價自由化。

電價連八凍,說明蔡政府為自己的執政方便,一路政治干預電價;就連好不容易凝聚共識而改革的電價公式都棄如敝屣。經濟部過去八次「凍調電價」理由多端,包括:因豪雨成災須平抑物價、預期能源價格走跌、因適逢選舉而凍漲、新冠疫情導致能源需求疲弱、台電仍有盈餘、台灣經濟正在復甦不宜調漲等,其藉口可謂五花八門。每次,電價審議委員煞有介事地集會討論,但不俟會議結束,外界已可預知其結果就是「不作為」,豈非諷刺之至?

檢視上述「連八凍」的決議,如果真的按照公式設計精神執行,有幾次根本應該「調降」電價,才符合與國際能源連動的設計,但經濟部卻按兵不動。另有幾次,則應該隨著國際能源上揚「調升」電價,但經濟部又以「顧全大局」、「照顧民生」之類的理由迴避調整。試問,該降的時候不降,該漲的時候不漲,卻用一堆莫名其妙的藉口來掩飾執政者的私心;如此,台灣的電價怎麼可能合理化?

王美花當然知道台灣的電價「太便宜」,至於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她卻什麼事也沒做。我國的民生用電價格是全球第四低,工業用電則是全球第六低。一個不自產能源的國家,卻享受這麼低的電價,如果不是高度倚賴政府從灰色地帶的不正常補貼,就是在消耗或剝削我們所生存的環境,諸如空氣汙染及生態破壞。最近幾年,中南部地區民眾因深受空汙之苦導致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大增,許多農林埤塘遭太陽能板入侵,還有日復一日的跳電停電、降載減壓,在在造成日常生活的頓挫。這些,不都跟我們的電力政策太過淺薄、電力價格太過低廉有關?

王美花坐視電價過低,原因其實很無奈:蔡總統當選後、上任前宣示其能源轉型政策時,曾誇下「十年內電價不會大漲」的海口。正因如此,二○一八年那次調升電價,遭到輿論群起圍攻指責。此後,電價即註定變成一灘死水,一動也不能動。蔡英文當年「電價十年不大漲」的承諾,顯然只是自我炫耀及安撫民眾的政治語言,如今卻變成政府施政的緊箍咒,也變成台灣外強中乾的奢侈。

今年夏天,閣揆蘇貞昌推動的校園「班班有冷氣」即將上路。屆時,各個教室的冷氣會不會有電可用,又由誰來支付電費,成了人們熱議的焦點。根據王美花的想法,現在要努力推動家戶節電;但這對瞻前不顧後的政府而言,還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