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投組合 能否超越藍綠?
◆ 台海有事 能源全靠老美?
◆ 核四兩難 我取其輕
◆ 網軍治國 打垮所有政敵
◆ 黨史流浪...不讓史魂盡成灰
◆ 白役網軍寄生 好個穿越大戲
◆ 數位學習 是輔助還是猛獸?
◆ 科技.人文講座/加入Taiwan can help的優質世代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講座/加入Taiwan can help的優質世代
2021-12-09 03:44 聯合報 /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去年我國向國際社會援助口罩與各類醫療物資。圖/取自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臉書
新冠病毒變異株 Omicron 快速攻陷全球五大洲,持續得靠疫苗和口罩兩大盾牌嚴防。去年疫情爆發期間,台灣曾援助各國一千萬片口罩,之後我國疫苗短缺,也得到許多國家即時支援,彰顯了國際間外交互助的良善循環。
其實不僅口罩,長期以來,台灣在國際援助上從未缺席。透過非官方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從投資融資、技術合作、人道援助及國際教育訓練等不同層面積極實踐。民國 91 年(二○○二年)聯合國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高峰會,提出「永續發展」理念時,就曾以台灣國合會在西非布吉納法索的巴格雷墾區成果,做為典範案例。
日前在餐會上,與國合會李栢浡前副秘書長和時任台灣農技團方英彥前團長聊到這段故事。當年技術團以農業強項協助巴格雷將沙漠變良田,種出飽滿的稻禾,不但有效緩解了糧荒,更成為當地著名旅遊景點。法國第二電視台更在黃金時段詳盡報導,推崇台灣的付出是幫助布吉納法索永續發展的典範。儘管布國因政治考量已與台斷交,人民還是很感念台灣人的協助。
我國在民國 99 年(二○一○年)「國際合作發展法」制定後,對國際援助朝專業、制度、透明化邁進。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外交部發布援外政策白皮書,再將援外政策主軸定調於「進步夥伴、永續發展」。如今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都面臨極端氣候變遷和貧富差距加大等種種社會環境問題的挑戰,國際援助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內涵相連結已是必然趨勢。
聯合國於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提出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取代先前提出的八項千禧年發展目標,內含一六九項追蹤指標,希望在民國 119 年(二○三○年)能達成兼顧「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對台灣而言,也正可透過科技與社會創新實力,展現與全球同步追求永續的企圖心。
例如,我國不僅可協助國際發展智慧數位農業及循環經濟模式,運用地理資訊系統建立城市韌性防災;也可推廣分享「共益經營」的社會創新商業模式經驗,或在永續金融和綠色能源新興議題等領域加強跨國合作,讓台灣的永續活力從不同角度被看見。
肩負人才培育重責的高教體系,政府應鼓勵大學發展永續教育,一方面與大學合作擴大海外人才專業研習班的招募,增加高教人才獎學金;同時在國內持續推動大專青年海外技術協助服務與實習志工計畫,鼓勵大學課程與國際援助相結合,放寬學生在海外實習遠距上課的限制,給予高教創新課程更多設計上的彈性。
而政府與企業對於具有參與國際援助及發展經驗的大專青年,更應重視這部分與眾不同的履歷,優先錄用晉升,以激勵年輕人投入參與,加入國際援助與合作的行列,讓視野與善意一起壯大,成為有真心也有能力喊出「Tawain can help」的優質世代!
核四兩難 我取其輕
2021-12-09 03:59 聯合報 / 蔡履俊/退休人士(新北市)
核四廠區。本報資料照片
大概沒有多少人會喜歡核電廠,當然也不會有人喜歡空汙,而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綠能應尚無法滿足廢核後的供電需求,在不斷電的前提下,有如不定時炸彈的核電廠和空汙高電價,在本月十八日的公民投票,全民也只能無奈的二選一。
核電屬乾淨的能源,發電成本也低,但若管理有疏漏或因天災而釀肇事變,以台灣的地小人稠,將是難以承受的災難,隨著陸續發生的如前蘇聯的車諾比、日本福島的核電廠災變,反核聲浪也是日益高漲。
「火力全開」不管是燒煤或是燃氣發電,產生的空汙及地球暖化效應,對健康及生態環境的危害,是島民現在進行式的凌遲。
儘管兩難,還是要做出選擇,我幾經思索比較,決定贊同核四重啟,因核電廠災變是假設狀況,雖有發生機會,但可用最嚴格管理防止意外。暫以核電為過渡,待綠能可填補核電時再退場,實現「非核家園」理想。
台海有事 能源全靠老美?
2021-12-09 03:59 聯合報 /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三接天然氣工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藻礁公投正方屢質疑增加天然氣發電,恐因對岸攔截運輸,影響國安,卻始終不見反方,包括一貫「抗中保台」的執政當局反駁。是理屈詞窮,或另藏「錦囊妙計」?
筆者四月八日曾以「廢核加三接,最終誰獲利?」投書民意論壇,點出中油透過對美增購天然氣、買進頁岩氣礦、合作探勘油氣等,已大幅提高美國對我天然氣進口比率。若再配合規畫調升燃氣發電占比至五十%,未來我能源安全重大利益,恐將與美難以分割。
大膽假設,倘台海有事,我方自卡達、印尼、汶萊、澳洲等國進口,途經印度洋、南海運輸 LNG 萬一受阻,為避免「斷氣」,船隻彈性繞道,或改採美軍仍掌握制海權的太平洋航線,從美緊急輸入填補缺口,是否即為替代方案?轉雇外國輪,甚至直接由懸掛美國旗的 LNG 載運船負責送氣,讓敵方投鼠忌器,是否就有機會突破封鎖?
惟若理性思考,此舉風險不小。除高比率燃氣發電,可能因能源分配失衡與成本突增,將付出減碳不力、缺斷電、調漲電價衝擊民生消費與經濟發展等不菲代價外,純以軍事角度論,戰略上過度依賴或向美傾斜,無視該國對盟邦安全承諾曾跳票的前車之鑑,實嫌冒進。何況若解放軍攻台,為求速勝,很難想像其攻擊目標會放過脆弱的天然氣接收站、輸氣管路、發電廠等供電系統。上述設施遇襲則功能盡喪,屆時縱有美運輸船來援,又有何用?
以上純屬個人臆測,至其可能性與利弊,公投投票前尚祈讀者自斟。
公投組合 能否超越藍綠?
2021-12-09 03:59 聯合報 / 趙文衡/明日智庫執行長(新北市)
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在中常會前,發出動員令,號召全黨在最後關鍵時刻,推動公投四個不同意訴求。記者林俊良/攝影
四大公投題目有兩項屬於能源議題,一為藻礁公投(停建三接),一為重啟核四公投。但由於目前立場多是以藍綠區分,摻雜政治因素,再加上藻礁涉及生態問題,使得原本應合併考量的兩個能源議題,至今多被視為彼此互不相干的問題。
純以能源角度觀之,兩項公投涉及三個問題。一為電力供應,二為碳排空汙,三是核四安全。我們先檢視兩項公投對電力供應與碳排空汙的影響,再討論核四安全問題。
若僅以電力供應與碳排空汙兩面向看公投,會有四種不同組合。首先是藻礁公投不同意與重啟核四同意。此組合可同時保有天然氣與核能發電,不但電力調配空間大增,也可迅速取代燃煤發電,最大程度上增加電力與減少碳排空汙。筆者稱之「核氣雙贏組」。
第二組合是藻礁公投同意與重啟核四不同意,我國將頓失天然氣與核能兩項電力,缺電必然發生,如果想要不缺電就必須增加燃煤發電,將造成空汙與碳排放惡化,並導致煤炭繼續主導台灣的電力,筆者稱之為「空汙缺電組」。
剩下兩組為次佳選項,也是藍綠雙方的立場。一為綠營主張「天然氣組」,即藻礁公投與核四公投均不同意。此選項雖然不如「核氣雙贏組」,但仍保有不缺電及一定程度排放減量。另一為藍營主張「核電組」,即藻礁公投與核四公投均同意,同樣可保有一定程度不缺電與排放減量,在排放減量上尚優於「天然氣組」。
但「核電組」有個問題,就是核四安全性。核四到底安不安全,各界說法莫衷一是,沒有人知道確切答案。有些人為避免核四重啟可能不安全,因而投反對票。這是在資訊不明下的保險措施,無可厚非。然而,筆者要說的是,若真正以安全性做為投票依據,反而要投同意票。
因為即使公投通過,核四最後也不一定能重啟,它仍需經過法定程序檢驗,直到符合安全標準。原能會日前曾表示,若公投通過,「原能會將以更嚴謹的安全管制標準審核」。這樣的說法令我們安心,即使公投通過,也不會讓不安全的核四上路。這麼說來,同意重啟核四僅是給核四一個真正可檢驗其安全性的機會。經檢驗,若將來還是決定要棄置這座造價二,八三八億台幣的核電廠,也較無遺憾。
由上分析可知,公投最佳組合是超越藍綠的「核氣雙贏組」,若因某些原因實在無法投下這個組合,也請在次佳的藍綠組合中擇一投票,千萬不要落入「空汙缺電組」的陷阱。若實在對核四的安全性無法釋懷而必須投反對票,請在藻礁公投上亦投反對票(綠營立場);若實在太珍愛藻礁必須同意停建三接,也請在重啟核四上投同意(藍營立場)。
網軍治國 打垮所有政敵
2021-12-09 03:59 聯合報 / 陶在樸/陸委會前諮詢委員(桃園市)
近日林秉樞施暴案引起全島全民對民進黨網軍治國的強烈撻伐,林秉樞現象絕非島內的孤立事件,是全球網軍製造麻煩的犯罪現場。
牛津大學社會網絡研究所「政客操弄社交媒體形成產業規模」的世界報告指出,全世界大約有八十多個國家的政府豢養網軍以操控社會輿論,麥克風+廣播的「傳統宣傳」已過時,網軍+社交媒體的「演算式宣傳」正在全世界風起雲湧。
傳統宣傳的範例是納粹德國的宣傳部長戈培爾的「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模式;「演算式宣傳」的範例就是台灣「沒品維尼台獨機關槍」李柏璋的「一個人搞垮一堆人」模式。
「一個人搞垮一堆人」模式並非是指某個網軍分子拿機關槍射擊一堆人,而是指該網軍分子所代理的政客利用「演算式宣傳」的網絡效應打垮所有政敵。例一,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民進黨黨內初選總統候選人,網軍分子代理蔡英文利用網軍打垮民調遠高過蔡英文的賴清德。賴清德曾公開要求「請總統要求她的網軍,停止對我的攻擊」。賴氏成了認證蔡氏網軍的第一人。
例二,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九月強颱「燕子」重創日本關西,網軍分子代理駐日代表謝長廷散播「大阪空港疏散事件相關資訊」的 PTT 爆卦文,同月十四日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自縊身亡。戈培爾的「隱式沒品宣傳」為世人唾棄,李柏璋的「顯式沒品宣傳」尚在台灣的後蔡英文時代氾濫,是可忍孰不可忍!
林秉樞施暴案的揭露,為李柏璋「一個人搞垮一堆人」演算式宣傳模式做了最好的詮釋。「演算式宣傳」有兩類網絡效應,一個是「小世界效應」,另一個是「網紅效應」。前者是一種系統的遍歷過程,有路路通的效果;後者又有兩種極性,一極製造網紅,另一極製造網黑。
網軍頭目林秉樞的社交網絡有五、六個層,包括黨、政、產、商、媒體等,這種結構完全符合社會學家米爾格蘭姆民國 56 年(一九六七年)的「六度分隔小世界」模型。有人說偌大的世界你怎麼可能認識所有人呢,但米爾格蘭姆用「鏈信」試驗證明,只要通過有限的信件就可以把一封信給任何你不認識的人。你雖然不認識拜登,但你的信經過五六個不同圈子的人就可以送到他的手裡。民進黨想搞臭馬英九,何須聘用一個戈培爾式的宣傳部長用「馬英九貪汙」的謊言重複一千遍?民進黨只要有一個林秉樞,就可以利用他的黨、政、產、商、媒體五個層的網絡連接,就可以把馬英九送到法庭。
歷史難道不是這樣嗎?戈培爾謊言的殺傷力取決於麥克風的廣播半徑,要想所有的德國人聽到戈培爾的謊言,也許要幾個星期。林秉樞的演算式宣傳以電子傳輸的速度把一盆汙水從台灣的天空潑到馬英九身上,一夜之間就成過街老鼠。這種悲慘也許賴清德的體驗更深。
蔡英文網軍的另一個演算式宣傳的網路效應,是製造網紅或網黑,YouTube 平台上有成千上萬的直播主,但有千萬個連接點的網紅直播主寥寥無幾,網軍的設計可以製造必要的連接而生產「網紅」,許多假變真的故事就這樣成功。網軍治國的謬誤何至於此!
黨史流浪…不讓史魂盡成灰
2021-12-09 03:59 聯合報 / 董佩芬/國民黨黨員(台北市)
國民黨逾30萬筆史料移往政大,但黨史館最終安身處未知。圖為2013年前主席馬英九出席黨史館喬遷儀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閱讀六日聯合報A4版「國民黨史移政大 史爭轉進校園」報導,內心澎湃,無以言對。以一個有四十年黨齡的筆者而言,又何其不幸?以一個中華民國國民而言,既震撼又感傷。
民國一○五年民進黨蔡英文完全執政以來,透過立法進行所謂轉型正義,成立促轉會鬥爭國民黨,與共產黨建政初期,搞清算地主,鎮壓反革命手法可說毫無二致,台灣民主變成只是一個表象,而利用民主這件袍子,也罩住了一黨之私、一人之私現狀。
報導稱「國民黨超過卅萬筆黨史移往政大,但黨史最終安身處未知」。這次大搬遷是第八次,如果形容更貼切一點,民進黨執政,為自身歷史定位,對他黨黨史,近乎威逼豪奪,讓國民黨出現的八次大搬遷,不如說是八次大逃亡。
黨史的坎坷,讓人想起十幾大箱的「蔣公日記」,蔣家後人寧願暫存他鄉美國胡佛檔案館,也不肯放在故國兩岸任一方永存。為什麼自己國家讓蔣家人及國民黨覺得容不下這兩部關係中國人的春秋史?一個得漂泊異鄉,一個得四處躲藏?
是兩岸政治人物讓人沒有信心?還是現在兩岸的政黨紀錄太壞,讓人不放心?這已是兩岸中國人的最大遺憾與諷刺,要找「蔣公日記」我國近代最重要史料,得不遠千里跑到異國翻找,何其悲哀?
聯合報同版新聞眼提到「史是魂,是真正的家產,國民黨更無從逃避面對自己的歷史」,一針見血。欲滅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黨,必先醜化其黨。前者民進黨透過教改的台獨課綱,一步步去中國化,後者透過轉型正義,將國民黨醜化殆盡,魂魄盡失。
台灣何時能讓國人相信政治歸政治,歷史歸歷史,凡走過的痕跡,絕不抹掉、不曲解?如不能原樣保管,公開展示,怎是一個民主國家?否則,不就是假民主,抱著一塊半殘民主招牌而已?
開放黨史給國人閱讀,讓世界研究人員來中華民國做學術探討,這既是黨的無比資產,也是活的國家文化財,不容忍他黨破壞,也不容一黨私藏。
在走過民主的歷程,可惜的竟然是這一摞文獻中的來去,發現我們離民主還有一大段距離,悟出台灣的民主尚未完成,黨史流浪!何處是歸途?仍需台灣人民努力,「不信」歷史盡成灰,絕「不讓」史魂也盡成灰。
國民黨史移政大 史爭轉進校園
2021-12-06 02:55 聯合報 / 記者劉宛琳、王寓中/台北報導
國民黨逾30萬筆史料移往政大,但黨史館最終安身處未知。圖為2013年前主席馬英九出席黨史館喬遷儀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面對蔡政府追查並將政治檔案移轉國有,國民黨黨史館史料已完成第八次大搬遷,逾卅萬筆文獻史料移往政大暫存。國民黨和蔡政府的黨史移轉戰將進入校園,爭史之外,國民黨和民進黨政府從黨產、中華民國歷史、台灣民主化歷程的歷史詮釋權爭奪戰,也將進入新的階段。
政大明天將舉辦國民黨史料啟用典禮及發表會,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將首批孫中山紀念圖書館文獻移往政大的前總統馬英九將出席。
國民黨和政大簽約是以十年為期,將文獻史料暫存政大,十年期到再視情況延長。卅萬筆史料將和孫中山紀念圖書館文獻及前省黨部資料,一併移往政大中正圖書館典藏,恢復實體史料調閱及數位檔案雙軌閱覽。
從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到今年十一月,黨史遷移橫跨馬英九、吳伯雄、朱立倫、洪秀柱、吳敦義、江啟臣、朱立倫等七任黨主席,這批卅萬筆史料遷移是在前主席吳敦義任內完成簽約。至於史料外同樣極為珍貴的文物,則將留在中央黨部的黨史館。
黨史館史料橫跨自興中會以降的國民黨五個時期重要資料,包括孫中山、蔣中正及革命烈士檔案、(上海)環龍路中央黨部檔案、五部檔案、漢口檔案、國防最高委員會檔案、吳稚暉、胡漢民史料,以及遷台後從改造委員會以降的會議紀錄,以及歷次中常會的會議紀綠及錄音檔,其中有毛澤東的親筆信、薪水袋及和中國共產黨創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的手跡,革命烈士殉難後的血衣,還有民進黨人士當年加入國民黨的黨證及黨籍資料。
國民黨將史料暫存政大,同樣歷經八度搬遷的黨史館,最終安身處仍是未知數,且黨史進入校園,並不能保證民進黨政府引用促轉條例或政治檔案相關法律規定,命其移轉國有的處分。
據指出,民進黨政府鎖定的是民國 38 年(一九四九年)後的國民黨政治檔案,對岸及海外則是瞄準民國 38 年(一九四九年)前的國民黨史料,從國內到海外爭史料、爭歷史銓釋權,並不會因史料轉進校園而停歇。
根據有紀錄的文獻,國民黨黨史館保存的史料、檔案、文獻、文物,總數有三百萬件,除了移往政大的史料外,國民黨是否仍有其他史料,例如被視為最高機密的特種檔案與涉及高度隱私的黨籍資料等,這些史料下落何在,也將持續受高度關注。
新聞眼/藍百年黨史 2000年敗選後「斷史」至今
2021-12-06 03:11 聯合報 / 本報記者王寓中
促轉會要求國民黨通報政治檔案清冊,進而審查命檔案移轉國家檔案局。本報資料照片
民國 97 年(二○○八年)國民黨為了重返執政而處分黨產,但事實證明,「財散」並不能保證不失執政權,黨也不因財散而安寧。如今,國民黨再處理黨史,雖然擁有再多珍貴史料和文物不是贏得選舉的必然要件 ,但史是魂,是真正的家產,國民黨更無從逃避面對自己的歷史。
黨史館保存超越中華民國歷史的數百萬件史料,但隨著政權更迭及每次黨內改造,黨史館的地位卻愈來愈不受重視;黨產遭全面追殺查封,財務困窘下,如何處理黨史更似成了無法承受的包袱,看在敵對者眼中,怎麼會放棄收割黨史、奪走歷史銓釋權的大好機會?
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成立黨產會、促轉會,打著不當黨產及轉型正義的旗號,追黨產、政治檔案的同時,也在追黨史,用民進黨的史觀寫國民黨的歷史。
黨產會從追查國民黨史資料進而追討不當黨產,首先認定民國 60 年(一九七一年)購置兩億元公債投資成立中投「第一桶金」是不當取得財產,引用的是日本學者松本充豐「中國國民黨黨營事業之研究」,松本充豐當年是靠著特殊的背景進到黨史會翻查所有資料,除了書的內容,資料出處鉅細靡遺,為黨產會從史料真相進而認定處分黨產,提供最完整的路徑。
黨產會為追國民黨黨產,窮洪荒之力遍查國內外國民黨史料,行政處分外出書寫史、辦研討會、研究發表會;促轉會則是要求國民黨通報政治檔案清冊,進而審查命檔案移轉國家檔案局,目前已完成第一批有二二八關鍵字卅三筆,第二批總裁批簽四千多筆,已審定省黨部三千一百七十七筆,第四批則鎖定早期國民黨婦工會、大陸工作會及組織部、組工會的資料。
相對民進黨啟動國家機器、立法、打歷史戰、司法戰、釋憲戰,國民黨不管在野或執政,都已無任何迴避或不面對的空間。但諷刺的是,從黨主席到黨內恐怕都不知,國民黨歷經百年的編年史,在兩千年總統大選敗選後就「斷史」至今;黨與史的興衰對照下,怎不令人感慨唏噓。
白役網軍寄生 好個穿越大戲
2021-12-09 03:59 聯合報 / 蔡嘉鴻/鐵路工程師(台北市)
古代蝗災過處,頭頂一片黑,再現天日,土表剩草根,綠地盡消滅。是以,滅蝗為歷朝為政之民生要事;不過,史上卻有幾次有趣的蝗禾稗史,源於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八七五年),聽信大臣上奏,蝗蟲雖然飛來了,但每隻都抱著荊棘,寧餓死也不吃田裡稼禾,藉此歌頌皇帝聖德。
另清嘉慶年間,蝗蟲肆虐,連紫禁城內也難倖免,但嘉慶皇帝卻因臣子相繼上表「蝗不食禾」,要求朝廷停止滅蝗大計,理由竟是「蝗蟲不吃庄稼」的荒誕謊言;然終究其因是吏治腐敗,若真搞「超前部署」滅蝗秀,地方官員一手伸向中央撥討預算,官員再把這些工作下包給編制外白役操辦,白役僭越公權扮演起白手套,伸手插旗,委辦工程,輕者敲詐勒索,甚者含水摻砂,油水撈盡,人民年年追加各種名目稅賦。
白役對上面層層官道,言必「老大」,紅白禮數周全,讓原該好好辦差的官員,樂得清幽。價值扭曲,歪風正興,比如假日照顧友人妻小公園散步和樂,抑或是深夜暗巷十指緊扣才學兼俱的乾女兒。上位者為維護派系利益,視而不見,倘若人民或清流不長眼舉報,朝廷機器就辦你亂放假消息。
被豢養的白役,從縣衙都府到六部內宮,甚至御史,全都可見蹤跡,平時對外聲稱工作與部堂系統有關,是尚書王爺幕僚,招搖撞騙,寄生上流圈。不過,白役若出事、傷人甚至逼人上吊明志,鬧出人命,這些王公大臣馬上畫清界線,一臉裝萌無辜道「我也是受害者」!
康乾盛世自嘉慶後,官箴敗壞,禍亂綿延百年;前鑒猶在,今網軍繼軌,劇情迭起,簡直堪比穿越大戲啊!
數位學習 是輔助還是猛獸?
2021-12-09 03:59 聯合報 / 蔡鎮名/國小校長(嘉縣義竹)
教育部宣布推動數位學習精進計畫,預計明年9月前增購61萬台平板電腦,達到「生生用平板」的目標。圖為學生上課使用平板。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自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起,全國國中小在數位校園前瞻計劃下,翻轉了傳統教室的風貌,六萬多間實體「智慧教室」搭配網路與無線網點的配套措施,讓科技輔助的學習模式不再侷限在電腦教室內,從輔助、互動到創新的教學模式,以軟體帶動硬體,有了教學上的翻轉。
設備有了,改變在哪裡?根據「教學與學習國際調查」(TALIS)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研究發現,即便有了線上線下的軟硬體建設,台灣多數老師還是習慣原來實體課程的教學方式。
筆者自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起協助縣市推動「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希望透由平台的智慧診斷與分析,讓適性學習成為課堂風貌,讓孩子真正成為課堂中學習的主人!除了科技,更重要的是什麼?我們不是在「學習數位」,而是在「數位學習」。
今年的五月十九日是一個數位學習的起跑點,全國親師生應都能感受到停課的震撼!教育部長潘文忠在十一月天下雜誌採訪時表示:「疫情就像是老虎來了,台灣學校數位化一時之間,從馬拉松變成了百米衝刺,當數位教學逐漸成為日常,台灣要善用這個機會!」言猶在耳,旋即於十一月廿五日宣告未來四年將投入二百億元,針對全國中小學推動「數位學習精進方案」,達成「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目標。有人開始懷疑,這段「停課不停學」日子,造就的似乎是孩子學力的落後而不是提升,再投注這些設備、經費下去,不是更危害學生學習?更干擾教師教學?
根據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八縣市學力檢測後所進行「學生構念與學力檢測相關分析」,在「科技使用度」上,對學力成績竟多數呈現負相關或接近零相關的數據,豈不更加證實科技輔助無用?其實不然,數位學習有效的關鍵,除了數位工具與平台的提供,師生如何妥用載具、平台,管理端如何運用載具管理取得管理數據與對策分析等,都需要規畫與整合。
提供能連結學校課程的數位教材,提升教材的數位豐富性,降低教師的數位焦慮感,讓科技符應教學情境與人性;家長信任老師,老師讓學生先學後教、以學定教、進而做到教少學多、減負增效,讓教學更具效能,再依賴大數據的分析、教學輔導團隊的陪伴等,指引教師如何調整教學,根據國內外的實證研究,「回饋訊息運用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越強,學力成績越好」。
幸有許多教師持續反思、檢視過去熟悉的教學模式,不斷為學生的學習建構線上與數位情境,讓數位學習平台的「適課性」的提高,未來仍會持續地的考驗!期盼更多教師看到數位學習的優勢,進而強大自己也為孩子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