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專家之眼】美豬「萊」了,但台豬卻被卡在門外

◆  【專家之眼】林智堅棄選,還要竹竹併嗎?
◆  【專家之眼】美豬「萊」了,但台豬卻被卡在門外

◆  【專家之眼】中沙深化軍事合作,美國莫可奈何?
◆  【專家之眼】修憲公投綁大選的諷刺與陰謀
◆  【專家之眼】竹竹合併是民進黨的百鬼夜行圖







【專家之眼】美豬「萊」了,但台豬卻被卡在門外


2021-12-29 08:19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我國原為豬肉養殖及出口大國,1996年11月養殖高達1070萬頭豬,去年11月養殖數僅551萬頭豬,只有高峰期的一半水準。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反萊豬公投前,執政黨儼然成為萊豬的代言人,接著又準備開放福島核食進口,全力護航這些有疑慮的食品,尚自稱是解除貿易壁壘。反觀我國豬肉因口蹄疫干擾,斷送每年數百億商機,終於在去年拔針後,至今仍無法打入美日等市場,卻未見政府要求美日等國解除對台豬的貿易障礙。

我國原為豬肉養殖及出口大國依據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109年11月底養豬頭數調查報告書統計,我國90年代約有二萬多家養豬場,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11月養殖高達1,070萬頭豬。惜在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爆發口蹄疫事件,導致數量逐年下滑,民國一九年(2020年)11月養豬場為3,497場,養殖數僅551萬頭豬,只有高峰期的一半水準。

口蹄疫更讓出口幾乎歸零,引用農委會進出口貿易資料庫,口蹄疫前的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為我豬肉出口高峰,出口數量達27.2萬噸,金額亦有15.5億美金,出口又以日本為大宗,當年銷日就有26.9萬噸,金額為15.4億美金。分別佔了全球銷售比重的99.1%與99.5%之譜。

口蹄疫爆發後23年間,豬肉出口為之中斷,直到去年6月16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終於認定,台灣為「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生鮮豬肉可重啟外銷。農委會年初就大肆宣傳,台灣民一O九年(2020年)豬肉出口較(2019)大幅成長,但經查去年出口量僅有1,664噸,出口值也只有5百萬美金。去年出口量只有高峰期的163分之1。更何況今年還被打回原形,累計1-11月出口下滑至65噸,出口值也只剩28萬美金

反觀,外國豬肉卻長驅直入我國市場,去年進口量超過6萬噸,價值1.7億美金,形成我國大量的貿易逆差。其中美國豬肉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進口1.58萬噸,超過四分之一。

近年來,美日二國不斷要求我進口該國有食品安全疑慮的農產品,美國就要求我國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牛肉與豬肉進口,在公投之後,已經擋不住萊豬進口;日本也多次要求台灣開放日本核災地區(福島、茨城、櫪木、群馬與千葉等5縣)食品進口,並將其作為支持我加入 CPTPP 的前提要件,看來蔡政府開放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政府官員多次在公投前多次提到,我國優質的台灣豬不用擔心進口豬的競爭。惟這些話只用來說服國人開放有爭議的萊豬,卻放任外國豬來台攻城掠地,甚至萊豬還是由政府主動開放,而不是依照國際慣例經由二國談判程序。

當台灣好不容易走出口蹄疫的陰霾後,經國際認證台灣豬健康無虞,有機會重拾過去養豬大國榮光之際,許多國家仍對我國豬肉設限,政府卻不敢要求美國與日本等國,也要恢復毫無建康問題的台灣豬肉與肉製加工品進口。

有論者以為,台灣養豬成本不低,出口不具競爭力。然而,台灣豬品質極佳,正可搶佔高階市場。西班牙就是值得仿效的對象,伊比利豬名聞全球,深受各國歡迎。然過去也曾遭到非洲豬瘟襲擊,重創出口市場,歷經35年努力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12月根絕目前已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國,政府就扮演關鍵的角色。

更難得的是,該國出口量不但大,單價也高人一等。根據農委會的數據,民國一O八年(2019年)我國進口豬肉排名,西班牙進口量排名高居第二僅次於加拿大均價更排名第一每公斤高達113.3元

西班牙伊比利豬可以走出流行病疫情,重新奪回國際市場。若是我政府也能積極打破相關障礙,優質的台灣豬當然也可以。











【專家之眼】林智堅棄選,還要竹竹併嗎?


2021-12-29 08:32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新竹市長林智堅(前)27日晚間舉行記者會,宣布不會參選明年縣市合併升格後的大新竹市長。圖/本報資料照片



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議題的發展,像八點檔連續劇出人意料。但重點應是綠營所說縣市合併升格,能否有助特定重要產業,進而推升國家發展?從相關人士對升格與產業關聯性說法,似乎反映出他們對國家發展的輕率與外行,有必要加以指正。

目前認為升格必須慎重的理由,大多從國土規劃角度切入,在野黨甚至建議召開國土與財政規劃國是會議,這是在談通案。但許多政客們為新竹找的理由,是把國家重要產業連繫起來當特案辦,這應是未來再闖關的核心議題。只是政客們沒真關心產業發展,光是盤算黨派選舉利益,實在不是國家之福。

首先來看綠營解釋為何是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林智堅開始就談產業:自中美貿易戰跟疫情過後,世界發現竹科的重要戰略地位,竹竹合併,可以給竹科更好舞台。在宣布不選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市長後,他再強調不要讓台灣半導體產業錯過和全世界競爭的契機。蔡英文總統則在林臉書留言,把「高科技產業的戰略發展」,放在「大新竹的建設」前面。

上述談話,雖言發展產業,但都從政府協助角度出發,符合國家發展理論與發展型國家相關說法,與過去成就台灣經濟奇蹟邏輯。就以半導體產業來說,當年是行政院長蔣經國要做,派政院秘書長找人評估,而在民國六十三年一個豆漿店裡,由政院秘書長、經濟部長、交通部長、電信總局長、工研院院長、電信所所長、美國 RCA 研究室主任等人一起協調出來,再由經濟部長孫運璿負責籌資推動,直到現在被蔡政府拿來說嘴的結果。

然而,這事太重要,所以從開始規劃到後面發展,就沒有地方自主空間。發展型國家的理論特點,就是為避免利益團體影響,需要中央政府高度干預調控。固然現在民主時代,很多事需要地方配合,近年也有強調由下而上的另類發展alternative development)呼聲,但新發展模式隱含顛覆經濟成長優先與加入更多利益團體影響方向,綠營說地方升格對產業發展有幫助,如果不是假議題,就是幫倒忙。

說是假議題,可以看林舉例:台積電預計在寶山擴廠,興建廠房必須開闢新的道路,這就需要縣市共同變更土地計畫。他感謝新竹縣願意傾力協助,但也提出,「如果是同一個地方政府,就能與中央共同協作,效率會更高。」這暴露出對產業發展,地方能做的其實有限,而在國家重要產業框架下,過去協作也沒什麼問題。

至於另位附和的桃園市長鄭文燦說,升格可以獲得較多自主發展權利,對竹科、清華大學、工研院都有幫助。除了上面提到,對於重要產業,發展型國家不會留給地方自主發展外,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屬科技部,清大歸教育部管,工研院則是由當時經濟部長孫運璿先生合併附近研究機構成立,現在是中央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升格的地方能幫三單位什麼?更證明重要產業發展沒有地方政府角色。

當然如果硬要講,地方型發展國家倒也不是沒有學理依據。但那是中國大陸的「單一制下的經濟聯邦主義」,那種把多數經濟事務權限下放給地方的制度,兩岸大小有差,我們其實不必學。

說是幫倒忙,且看媒體對林市長棄選真正原因說法,多集中於他是被在地炒地皮團體與綠營大老聯手逼退。如果媒體所言有可信度,林市長對土地開發有堅持,值得肯定,但試想升格欲幫忙產業發展,結果迎來的卻是更多炒地皮,林市長稱未來會繼續努力推動竹竹合併升格,他恐怕需要更多的說理。

如果中央政府不知道該扮演的角色,台灣下個經濟奇蹟就不知道在哪裡了。兩位市長雖恰好都自國家發展所畢業,但看來也不知道自己能扮演什麼角色,應該重回母所進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