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社論/澤成站和佳龍站之間,藏著王國材心機
◆ 聯合報黑白集/3Q哥三哭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燃煤之急」凸顯體制缺陷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燃煤之急」凸顯體制缺陷
2021-10-13 00:10 經濟日報 / 社論
煤炭示意圖。(路透)
8月以來,中國大陸31個行政區已有20個實施停限電措施。「十一」七天長假結束後,供電與冬季供暖問題依然受到關注。國家發改委要求山西、陝西、內蒙三個產煤大省,必須確保今年第4季煤炭供應。與此同時,大陸也積極從俄羅斯、哈薩克等國緊急進口,以解「燃煤」之急。
印象中,中國大陸在上世紀末1990年代由於改革開放,生產與消費大幅增長,包括電力在內的基礎建設一時跟不上,有過一陣子比較嚴重的缺電限電現象,尤其幾個沿海出口大省,一周七天限個三、五天,司空見慣,但隨著電力部門的大力投資建設,缺電限電現象即告緩解,進入新世紀後基本不再出現。
此次停電限電現象來得突然,波及面也大,若短期不得緩解,必將影響中國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而且也將通過供應鏈的連鎖效應,衝擊到正在逐漸擺脫疫情的全球經濟。高盛及野村初步估計,大陸經濟成長率將減少0.4至0.5個百分點。
目前看來,造成此波大陸大規模缺電限電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能耗雙控政策。去年9月,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作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宣示與承諾,並將目標列入今年3月通過的「十四五規劃」之中,每年的全國能耗總量控制和節能目標再進一步分到各省市、主要行業貫徹實施。
由於大陸是全球最大排碳國,電力部門又占大陸排碳量四成,火力(煤)發電又占全部電力供給的七成,短期間轉型及達標不易,不少省市已被列為一級預警,到年底如達不到目標,地方官員將被懲處。
原因之二是煤的供應突然吃緊。在更嚴格的環境法規及反腐行動下,大陸本地煤的生產受到約制,正巧又碰上大陸與澳洲的外交矛盾,澳煤進口大幅降低,導致今年以來煤價上漲超過50%,但由於電價受到管制,火力發電不但無利可圖,反而導致虧損,從而導致供電不足。
原因之三與國際經濟有關。大陸本來就是全球製造最大國,在疫情肆虐下,越南、印度同樣作為製造業國家卻因疫情控制不力,生產大受打擊,全球訂單大量轉到大陸,導致大陸出口大增。今年前八個月,出口比去年大幅增長33.7%,影響所及,全國總用電量遽增13.8%。
用電需求暴增、供電不足,因此本來已達能耗雙控警訊的省市乾脆就來個拉閘限電。糟糕的是限電還不講究方法,來個一刀切,不分民生、工業、商業用電,全部限停,搞得民怨沸騰。
從國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均無可非議,面對一定調整的痛苦也可以理解,這是長期因素;另一方面,生產、出口訂單增加導致用電需求大增,則屬短期現象。後者,原本可藉市場機制的調節來減緩衝擊程度,讓供需透過市場價格的調整自動找到一個新的均衡,避免產生「一刀切」之下所導致的混亂。遺憾的是,由於電價受到管制使得市場機制完全失去調節作用。這個現象充分反映了當今大陸市場經濟的改革還未真正到位,還是深深受到計畫管制經濟思想的束縛。
必須看到,由於電價受到管制,應調升而不調升,對資源的配置造成了極大的扭曲。一,過於便宜的電價等於將寶貴的資源補貼國外的購買者,也就扭曲了國內外資源的有效配置;二,凍結電價而採取「一刀切」的數量管制手段,也對所有資源配置產生了扭曲作用;三,管制水電價格,也對其他能源(核電、風能、太陽能等)的發展產生了扭曲作用。
中共18屆三中全會確定,「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這是大陸從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在理論上非常重要的突破,可惜從理論到實踐,中間還是出現了斷層。這次停電限電事件,應該給大陸執政當局一個很好的反思機會,進一步探索為什麼會出現斷層,及如何解決這個斷層問題。
聯合報黑白集/3Q哥三哭
2021-10-13 03:39 聯合報 / 黑白集
「刪Q大戰」正面交鋒,台中牙醫師嚴馨雯(右)號召醫界出面力挺,立委陳柏惟(左)一度激動落淚。記者趙容萱/攝影
3Q哥陳柏惟很愛說謝謝,沒想到,他也很愛哭。最近他連哭三場:面對罷免案,一群地方青年現身挺他,陳柏惟的眼淚就攔不住了;聽說醫界大老相挺,眼淚又不爭氣地掉下來。國慶前夕他參加座談會,說到心酸處眼淚止不住,直接拉衣服擦。
到底是太過感動,或者心懷愧疚,讓3Q哥這樣淚漣漣?感動或許是有的,在這麼衰運之際,還有人不離不棄,陳柏惟難免受到觸動。然而,愧疚的成分也應該少不了。連日來,陳柏惟被揭出駕車撞人肇逃遭判刑,居然還有人不嫌棄讚美他;然後又被揭出涉賭,綠營又出來幫他美言開脫。陳柏惟何德何能,受到這種英雄般的簇擁,能不羞愧而泣?
說來好笑,綠營名嘴民代把陳柏惟的肇逃說成「勇於認錯」,把他涉賭說成「底層翻身」的典範,只凸顯這些人口才滿分,價值卻是零分。陳柏惟之所以會被罷免,就是他的立委表現荒腔走板,讓他的選區選民覺得受辱。綠營為了替他護航,卻把罷免案說成「惡罷」,這是對民意與民主的尊重嗎?
如果陳柏惟平日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或至少不離譜,綠營挺他也就師出有名。但這位老兄,開口質詢就是荒腔走板,言行荒唐無上限;難怪連醫師公會理事長挺他,其他成員都不以為然。3Q三哭的哀兵之計能否奏效,且等著瞧!
聯合報社論/澤成站和佳龍站之間,藏著王國材心機
2021-10-13 03:44 聯合報 / 社論
高鐵延伸宜蘭選址紛擾不休,該設在四城還是宜蘭,已形成政治風暴,圖為台鐵四城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鐵延伸宜蘭案,交通部長王國材屬意設在「四城站」,由於四城是行政院公共工程會主委吳澤成的故鄉,有人譏稱四城站為「澤成站」,影射有炒地之嫌。前交長林佳龍原屬意設在宜蘭,未料他下台後政策翻案;同屬正國會的立法院長游錫堃也以宜蘭大老的身分質疑四城站的妥適性,並質疑王國材之專業。至此,四城站與宜蘭站之爭,變成了澤成站與佳龍站的拔河,進而演成民進黨蘇系與正國會的派系戰爭,爭的不止是政績,還有附帶的開發利益。
林佳龍四月下台,王國材八月即宣布改設四城,這項決策應非王國材一人所為,而是蘇內閣的集體決定,身兼政委及工程會主委的吳澤成必有參與。選中四城的理由是:一是路線最短、經費最省,較宜蘭站節約一一四億元;二是附近多為農田,區段徵收容易;三是鐵路高架工程與時程界面難度低,不像宜蘭站的三鐵共構車站將高達九樓;四是聯外交通改善容易。
儘管有這些優點,但四城站的缺點相當明顯,最大的問題是地點偏遠。對宜蘭其他城鎮的民眾而言,想要搭乘高鐵,必須長途開車才能抵達,方便性還不如直接開車經雪隧前往台北。對於其他外縣市前往宜蘭的人,搭高鐵抵達四城後,仍須自己安排接駁,同樣極為不便。四城站雖較宜蘭站短了三・五公里,也省了一百億的經費,但它能提供宜蘭人的服務功能明顯欠佳。事實上,四城站之所以中選,是當地「特定區」的開發利益更為龐大,才是主因。當地的農地價格大漲,顯示已有開發商進入炒作。
撇開派系角力及地方利益爭逐的問題不談,高鐵延伸宜蘭,有沒有更客觀的切入點可供參考?為此,拋開政治觀點,回到經濟及社會效益的算術問題來談,或許能得到更好的解答。
若依交通部評估,高鐵從南港到宜蘭站為五十六公里,總經費為一七六四億元,預計未來每日運量為兩萬人次。這個運量的數字,絕對大有問題。且看高鐵最繁忙的台北站,去年每天運輸量不過七・五萬人次,第二名的台中則是五萬多;至於被稱為「政治車站」的苗栗、彰化、雲林三站,每日運量更僅有數千。而宜蘭縣人口不過四十五萬,王國材竟能做出「宜蘭站每天兩萬人次」、「四城站一・八萬」的評估,根本就是欺騙社會的浮誇之詞。
再檢視政府的公共投資效益問題。目前高鐵全長三五○公里的建設經費為四五○○億元,一年服務六千七百萬人次旅客。而高鐵延伸至宜蘭,僅一個站點,便要耗資一千七百多億元,相當於高鐵全線造價的三分之一。這樣的天價建設,投資效益恐怕缺乏說服力。可議的是,原本討論多年的北宜直鐵造價不過六百多億,林佳龍卻略而不提,直接跳到高鐵;他的「高瞻遠矚」,恐怕就是「好大喜功」的同義詞吧!
不要以為一個官員的好大喜功,只是個人的風格問題;事實上,民眾要為此付出不少代價。當高鐵停靠彰化、苗栗、雲林這些運量不足的站時,旅客不僅付出時間代價,他們也在幫忙分攤成本。目前台北到高雄的高鐵票價是一四五○元,根據交通學者的估計,未來就算漲到二五○○元,恐怕都難以弭平高鐵宜蘭線的虧損。而如果政府拿錢去補貼,那就變成不坐高鐵的人要補貼高鐵族,更是「劫貧濟富」。
高鐵澤成站和佳龍站的爭議,不僅是派系及地方的利益問題,其間有更嚴肅的公共建設與投資理性必須討論;而王國材的心機,就是要模糊人們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