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TIFA談判 跟上拜登新政了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6153/web/ 

◆  聯合報社論/抗疫進入新形勢,官員腦袋也要更新
◆  聯合報黑白集/走鋼索的政府
◆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TIFA談判 跟上拜登新政了嗎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TIFA談判 跟上拜登新政了嗎


2021-07-01 01:1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拜登。(美聯社)


台美經貿談判30日展開,許多人歸因於台美關係的重大進展,也有人認定是對中強硬策略的一環,但若要有全面理解,必須從美國的貿易政策,尤其是川普的貿易政策談起。

川普是房地產商出身,向來把貿易當成零和賽局,不是你贏,就是我勝:美國的貿易逆差,都是因為外國耍詭計,占美國便宜,他不僅對中國嚴厲批評,對歐盟與日本同樣不假辭色,要求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推翻與韓國的自由貿易協定。

川普更以國家安全為藉口,迴避 WTO 的糾紛仲裁,對全各國施加鋼鋁特別稅,逼得其他國家紛紛屈服,照川普要的方式重議貿易協定,唯一持續抗拒的只有中國與歐盟

拜登上台,商務部長與貿易談判代表重新檢討川普的政策,設定以下幾個目標:疫情下恢復經濟、照顧勞工、全球環保與可持續發展、針對中國強迫性與不公平貿易措施、與盟國的夥伴關係等。

到目前為止,大家還看不出拜登政策有何重大改變。總體來說,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可總結為兩原則,其一是,暫時不締結新的國際貿易協定,這包括上一個民主黨政府主導談定的CPTPP,所以即使貿易促進授權法即將到期,拜登政府絲毫沒有想要延長授權的意圖。其二是,繼續川普政府對中國強硬的貿易政策,包括持續指責中國強迫性與不公平貿易措施,不輕易取消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而且在整體對抗措施上更加碼,與盟國加強供應鏈的貿易合作。

這其實是從國內政治著眼,在明年11月期中選舉之前,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完全從美國中產階級的角度出發,保障美國人的工作,尤其是「買美國貨」的法案,雖然被其他國家視為川普式的保護主義,但是拜登政府的範圍更廣,不單單只是要減少逆差,還要增加美國的生產力,這也包括與中國戰略競爭在內,這就是為何此時要開始與台灣進行 TIFA 談判。

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是洽談擴大貿易和解決爭端的框架,通常被視為談判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重要步驟,而我國與美國民國 83 年(1994年)簽署 TIFA,隔年召開首次會談,但民國 105 年(2016年)會談後停擺至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6月初首先暗示將重啟美台 TIFA 談判,中共外交部立即重申「一中原則」,強調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中方之所以反對,是擔心這將導致美國與台灣正式簽署投資保障協議,甚至自由貿易協定,並且鼓勵其他國家如英國與日本,與台灣開始磋商貿易協定。

白宮發言人針對大陸的恫嚇表示,美台貿易投資關係十分重要,美國會持續強化與台灣經貿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期待 TIFA 會議的到來」。

但是距離上次 TIFA 磋商召開,至今已經五年,延遲這麼久,不只是大陸因素,當然也與美台之間的貿易爭端有關,川普政府對敵人與盟友一視同仁,都是極度施壓,換取經濟利益,農產品進口一直是台美之間僵持不下的爭議,終於台灣在今年開放美豬進口,才換得美國願意重啟與台灣的 TIFA 談判。

進一步說,此刻美國願意重開 TIFA,也與8月底預定的美豬公投有關,金融時報報導,貿易談判代表戴琦原本不願意這麼早就開始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談判,但是迫於國安顧問蘇利文的壓力,才開始與台灣談,其目的一是為民進黨政府保駕護航,表示開放美豬是正確的,這與近日大手筆捐贈疫苗有相似的政治效果;二是企圖去影響公投,如果公投否定美豬進口,將來美國恐怕不會繼續 TIFA 談判。

這次談判,我方想提出洽簽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議題,以美方當前考量,肯定不會有具體結果,因為美國人要先等公投的結果,而且還要整體貿易政策啟動後,才會有台美的下一步











聯合報黑白集/走鋼索的政府


2021-07-01 02:3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政府昨天把核二廠一號機提前除役。 本報資料照片


蔡政府的一大癖好,是喜歡走鋼索。國內疫苗不足,它寧讓民眾搶打成一團,也絕不讓民間捐贈的疫苗進來得太容易。本土疫情嚴重,它仍緊緊管制藥品和篩劑,就是怕人民太方便。台灣五月才兩度大跳電,政府昨天卻把核二廠一號機提前除役,毫不擔心缺電危機重演。

這種時刻,所有大官從蔡總統、蘇院長到經濟部長都裝作若無其事,只派台電的小咖出來保證說,「七、八月供電沒有問題」。你看,這種只有兩個月效期的「保證」,真虧台電還說得出口。請問,就算七、八月沒事,那麼以後其他漫長的日子,關電廠政府都不用負責了嗎?

這幾年,台電已失去了自己的專業地位,它連收購風電的不平等合約都簽得下去,信用掃地是必然的。說穿了,寧可讓台灣缺電,也要把合格及安全的核電廠提前關掉,始作俑者其實是蔡總統和其冒進的「非核家園政策因此,要保證提前讓核二廠一號機除役不會帶來缺電風險,得要蔡英文本人出來親口承諾才行

蔡英文是不怕走鋼索的,她可能也不太在乎承諾。一則,她有很好的文青團隊,不時寫講稿讓她政策急轉彎避開責任;二則,萬一走鋼索不慎掉了下來,她總會被接住,真正倒楣的都是百姓。最近,疫苗從國產萬歲到喊暫停,不就是這麼演的?












聯合報社論/抗疫進入新形勢,官員腦袋也要更新


2021-07-01 02:5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Delta變種病毒在近日入台,不明感染源案例已產生,讓台灣疫情再度出現變數。圖為屏東枋山楓港民眾接種疫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秘魯祖孫返台居家隔離,意外在台灣尾的枋山引發印度變種病毒 Delta 群聚感染。由於不同患者在確診前陸續就醫看診,造成一對枋寮老農夫婦也受感染,迄未查出感染源。仔細檢視這次 Delta 病毒的傳播過程,從秘魯祖孫入境到枋山爆發社區疫情,中央與地方許多該做隔離防範依 SOP  進行,導致事後的補救耗事費時,也使得疫情外溢。

更糟的是,最近中央與地方對防疫作為逐漸出現不同聲調。因應 Delta 入侵,指揮中心宣布針對「高風險七國」旅客進行入境普篩;但地方首長不分藍綠均認為應對所有入境者進行全面普篩,以免再有漏網之魚。可見,陳時中的指揮權威已受到懷疑與挑戰。對於三級警戒能否於十二日降級解封,陳時中宣稱正在準備相關「指引」;但台北市已率先宣布若干夜市有條件解封,並開放龍山寺地下街復業,新北市亦准許若干夜市可以經營外帶。這些不同調的作為,顯示地方首長試圖在防疫與保持基層經濟活力之間求取平衡;這是否會影響防疫效果,仍有待觀察。

Delta 病毒的傳染力,比英國變種病毒高出六成,主要是它可以閃避人體免疫系統攻擊。由於這樣的特性,使得第一波疫苗的效能受到了減損;世衛組織已警示,有些疫苗必須打到第三劑,才有足夠保護力。此外,一些疫苗藥廠也針對不同變種病毒的特性,著手研發改良版疫苗。簡言之,對疫苗採購不足、又可能對國產疫苗「放水」的台灣而言,Delta 當然是一大挑戰。原因是,要靠本土民粹打敗病毒,其實是癡人說夢,政府不能拿人民的性命開玩笑。

病毒不斷突變,對各國疫苗策略構成挑戰,對台灣尤其如此。如果單一疫苗兩劑的對策不足以應付頻繁變種的病毒,我們除了加速預訂第二代疫苗,或利用國際疫苗代工的機會提高供給量,是否應採取不同疫苗混打的措施以提高免疫效力,也是必須思考的方向,至少這是全球關注的議題。

疫苗混打在歐洲相對普遍,主要是英國 AZ 疫苗一開始有血栓副作用之困擾,科學界因而發想藉由混打減少血栓機率,利用不同疫苗刺激免疫的不同設計,強化人體免疫反應。亦即,第一劑施打腺病毒載體的 AZ 之後,隔一段時間施打 mRNA 技術的輝瑞或莫德納,目前為止成效相當正面。德國總理梅克爾先前示範接種的兩劑,就是 AZ 加莫德納;但美國迄今仍不鼓勵混打

過去科學界對抗伊波拉、流感、愛滋病時,都曾祭出混打策略。面對新冠的混打,先在英國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可以產生更高的抗體,且在中和病毒作用的表現較佳。美國、德國、西班牙相繼實驗,也得到不錯的報告。可能需要混打疫苗的第二種情況,則是像台灣這樣疫苗數量不足或取得相對不穩定的國家;民眾在接種第一劑後,因沒有足夠的相同疫苗進來,有人可能必須施打不同廠牌的疫苗。儘管我國指揮中心不主張疫苗混打,但台灣目前疫苗供應嚴重不足,民眾搶打「殘劑」都要擠破頭,未來若容許一定程度的混打,或許是有助紓解疫苗荒的一個選項。台灣醫界人士不少人第一劑已打過AZ,也支持第二劑改打莫德納,以取得更佳保護力。這點,指揮中心應該認真研究一下。

政府當前抗疫要務,應盡速取得足夠、安全、有效的疫苗。面對變種病毒,除及早部署第二代疫苗外,疫苗該不該混打、如何混打,指揮中心必須做好審慎研究與相關準備。防疫是持久戰,情勢在變,官員腦袋也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