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未來一年油價預估會再漲\星期透視/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新動向

◆  花蓮群震 可觀察有無地熱資源
◆  史、海地動亂 邦國交未卜
◆  名家縱論/未來一年油價預估會再漲
◆  星期透視/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新動向
◆  大屋頂下/忘掉武統 只能和平競合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未來一年油價預估會再漲


2021-07-18 05:00  聯合報 /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美聯社


二○二○年四月廿日,原油價格受新冠疫情、油價戰及大陸中國銀行原油期貨操作失誤影響,西德州中級原油(WTI)曾創下每桶負卅七點六三美元紀錄。惟同年五月後,隨著OPEC+實施減產九七○萬桶/日,及疫情趨緩,油價走揚。

今年七月WTI及布蘭特原油均創下近兩年半新高。有關OPEC+是否達成增產協議雖未定案,但由石油供需來看,本文認為未來一年油價會再漲。

OPEC+於二○二○年四月曾達成三階段減產協議。基本上是隨疫情改善、需求回升,縮小減產幅度,即第一階段五至七月每日減產九七○萬桶,第二階段八至十二月減產七七○萬桶,第三階段今年一月至明年四月減產五八○萬桶。七月初,OPEC+舉行會議目標,今年八月開始,由減產五八○萬桶逐月減少產量限制(即增產)每日四十萬桶,至十二月達三八○萬桶減幅(即至十二月增達每日二百萬桶)。明年將維持此減幅。上述減幅,均以二○一八年十月OPEC+各國的產能為基準。

七月五日會議破局原因,來自沙國與阿聯爭執。阿聯主張,因其產能擴增,產能基準應提高,故明年四月後應增加每日六十萬桶配額,由於沙國反對破局。因未能取得增產協議,油價隨即大漲,WTI漲達每桶七十五點三二美元。惟根據七月十四日路透報導,兩國已妥協,沙國同意阿聯明年四月後增加四十八萬桶配額。

雖然仍待OPEC+同意。但油價聞訊下跌約每桶一美元。主要是市場擔心明年OPEC+增產高於每日二百萬桶,會讓價格走跌。

唯根據美國能源局估計,今年第三季全球原油供需,將由第二季每日九十六點七四百萬桶增為九十九點零三百萬桶,第四季更增為一百點一五百萬桶。以上需求增幅,足以吸收OPEC+今年八月至十二月平均每月每日一二○萬桶的增幅。國際能源總署報告也預估全球原油需求今年比前年增加五點四百萬桶,明年再增三百萬桶。換言之,由於未來需求可能大於供給,油價有走升壓力。

不過還需注意美國原油增產情況。二○一四年迄今,美國頁岩油增產一直扮演油價破壞者角色。既有油井生產成本每桶卅美元,新井四十九美元,其生產成本遠高於沙烏地每桶約二至三美元。但以目前高達每桶七十美元價格,理論上美國原油產量應迅速回到並超過疫前水準。惟至今未見到這樣發展。根據美國貝克休斯公司油田顧問公司統計,今年七月九日美國生產油井數為四七九口,仍僅有疫前去年三月廿日水準數(七七二口)的六十二%。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疫情等因素油價暴跌之後,頁岩油業者受傷慘重,再加上為因應氣候變遷,拜登政府重回巴黎協定,宣布二○五○碳中和目標,加入歐洲行列要禁售燃油車,拜登亦不如川普鼓勵國內頁岩油業者,油氣投資風險提高。綜合考量以上供需因素,到明年底,需求仍將大於供給。美國能源局也做相近的預測。

另一影響油價漲跌的重要因素,是期貨市場的變化。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資料,今年以來淨多頭(多頭口數減空頭口數)大抵維持在五十萬口(一口為一千桶)高檔波動,期貨盛行是貨幣寬鬆政策下的產物,為油價進一步上漲提供推力。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認為油價仍有上漲壓力,未來一年油價會漲到每桶八十美元以上,甚至達九十美元。











星期透視/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新動向


2021-07-18 04:53  聯合報 /   周陽山(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圖為2015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訪美,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右)迎接。美聯社


二○二○年美國大選期間,許多支持台獨的「綠營川粉」結合共和黨極右翼、海外反華勢力和香港占中人士,形成一支「反拜登」跨國聯合陣線,展開與美國自由派、建制派和民主黨主流的對抗。他們力爭總統勝選,結果失敗了!

這些川普死忠支持者氣憤難消,譴責拜登「偷竊選舉」、「出賣美國」,但是,當一月六日狂熱川粉藉暴動占據國會山莊,企圖推翻選舉結果時,違背美式民主的正當性原則,結果當然是觸怒民意、招致反彈,一敗塗地。

美國總統選舉結束迄今,大半年時間過去了,現在回頭看那些川普死忠的訴求,很顯然並非無釐頭。拜登的對華政策,在川普躁進、盲動與甩鍋後,果然已改弦易轍。

首先,拜登政府在七月宣布「不支持台獨」,並肯定美國已回到「一個中國」立場,同時強調維持與台灣「非官方關係」。另外,他還重申會與中國大陸合作、競爭,但要避免重回冷戰時代的衝突和對抗,防止戰爭意外發生。換言之,要防杜台海戰爭及南海衝突,非拉高姿態,故意激化對立。

其次,拜登宣布自阿富汗全面撤軍,正式結束長達廿年戰爭。這是美國國力式微象徵,也表明拜登「不求戰」決心。另外,他還提出高達六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計畫,目前仍在國會協商中,很可能會縮減到三.五兆美元規模。這是他堅持夯實國力、改善民生,憑實力與中國競爭的重要選擇。

第三,六月中,拜登歐洲之行中,向G7等盟友提出「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 計畫,目的是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競爭,以提供各國在基礎建設上更多、更好的另類選擇。這是美國第一次肯定「一帶一路」的積極作用,並主張透過良性競爭,以經濟競賽為手段,向中國倡議提出正式挑戰。

第四,在歐洲正式會晤歐盟、俄羅斯等國領導人後,拜登外交團隊正積極安排他與習近平會面,透過面對面直接商議,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這將是G2時代新紀元。而其中台灣與南海問題,將成討論主題。

從上述作法與步調看,拜登的作風是溫和漸進,不主動樹敵,不激化矛盾,但也不迴避歧見。他深知美國獨霸時代已過去,必須團結盟友力量,才能恢復領導地位,把川普執政時不斷惡化的國際關係找回來。

儘管歐盟大國給了拜登足夠面子,維持表面的團結合作,但德、法等國反對「聯美抗中」立場十分明顯。因此,雖然拜登明言「美國回來了」,但卻心知肚明,美國國力正逐漸減弱,已是今非昔比!美國只能反求諸己,透過社會福利與基礎建設等關鍵措施,重建分裂的民主,並縮短貧富差距,改善族群關係,強化教育素質,以提升民眾的競爭力。

換言之,在拜登治下,對華競爭將是一場準備工夫漫長、任務十分艱鉅的霸權保衛戰,但卻不是短線的民粹操作,或難以收拾的擦槍走火。












大屋頂下/忘掉武統 只能和平競合


2021-07-18 04:47  聯合報 /   黃年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2020年終記者會上強調,「如果『台獨』分裂勢力一意孤行甚至鋌而走險,我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讓「武統」問題浮上水面。中央社


中國要和平崛起,卻想武統台灣,這是矛盾的。

大陸流行的說法是:和平統一已無可能,只有武統了。但我的一貫看法是:武統不可採,必須忘掉武統,只能努力尋求和平競合。

談兩岸問題,有兩個體系。一個體系是認為武統的可能性很大。另一體系是認為不太可能武統。不同的認知,衍生出不同的體系。本文傾向後者,因為武統只可能在喪失人性及理智時發生,所以可能性不大。

關於武統之不可採,《大屋頂下》論述已多。簡言之,就兩岸來說,武統是國恥,也是國難。另就世界大勢來說,一方面國際阻滯中國崛起的意圖方興未艾,另一方面台灣問題的國際化也日益深化與固化。這些,皆使中共武統的風險愈來愈大,愈來愈不可採。

中共可能認為,武統就是懸在台灣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哪一天線斷劍落,台灣問題就解決了。但中共也不妨想一想,這其實也可能是西方懸在中共頭上的劍,當武統把線剪斷,劍就會落到中共的天靈蓋上。

事實證明,中共愈來愈強大的武力,或可用以震懾法理台獨(法獨),但對借殼台獨(殼獨)完全用不上力,因此也對鞏固兩岸和平發展沒有積極作用,何況愈來愈不可能武統。畢竟,軍機繞台與武統不是一個檔次的問題。

原因在兩岸問題的本質已根本改變。過去,中共是要對付法獨,如今卻是面對殼獨。所謂根本改變,就是說對「法獨」就是要明白宣示以武力鎮壓「法獨」;但對「殼獨」,卻變成了必須「維持原真中華民國」,阻止「去中華民國化」。要「維持原真中華民國」,不能靠武力威脅,而必須拿出「維持原真中華民國」的方法。

但是,中共的對台政策卻有三個基本的矛盾:

①中共當然希望能維持原真中華民國,否則就不必說「兩岸各自相關規定(憲法體系)符合一個中國原則」。但是,中共在實際操作上卻採「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連「一中各表」都打壓,且以消滅中華民國為目標(一國兩制)。

②中共一向將武統作二分法,說「只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子,而絕不是針對台灣同胞」。但是,在「殼獨」的「中華民國台灣」下,你要如何將「台獨」與「中華民國」及「台灣同胞」區分?何況,台灣愈來愈多「原真中華民國」的支持者漸生「懼統容獨」之念。

③「原真中華民國」的支持者,是台灣民間反台獨(反法獨或也反殼獨)的基本族群,但中共對中華民國的壓制,已使這個群體失去了反台獨的心靈憑藉。

因此,中共在對「法獨」維持武力戒備的同時,面對「殼獨」上升、中華民國式微的大勢所趨,若仍想以武統作為不知猴年馬月的終局解決方案,而不知設法「維持原真中華民國」,坐看中華民國異化、變質、流失,那真是反向操作,逆勢而行,自貽伊戚,自招憂患。

本文認為,中共若搞到兩岸只剩武統,就證明其兩岸政策的失敗。中共若覺悟武統之不可為,就當努力尋求和平競合之道。關鍵在:應知「原真中華民國」是兩岸定海神針。

何況,中共以為武統可以震懾台獨,卻恐是適得其反。民進黨一方面渲染中共的武力威脅,另一方面放大「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沒有中華民國的空間」的芒果乾,搖身一變就成了抵禦武統的「中華民國捍衛者」。此一「以武統掩護台獨」的理論,信手拈來,全不費功夫。

借殼台獨未來雖必然演成民進黨的作繭自縛,但在此一階段卻成了民進黨的舒適圈。

在武統論下,大嚼芒果乾,民進黨就能繼續操作仇中反中的民粹,且將台灣內部可能蘊存的其他兩岸和平方案全部都封殺阻擋在外,使台灣只能與對岸仇恨以對,與和平絕緣。因此,武統論遂成民進黨主張仇恨、綁架台灣、拒絕和平、延續政權的工具。

兩岸若欲解開僵局,中共應當忘掉武統,因為武統使台灣愈行愈遠。民進黨也勿再緊抱台獨,因為台獨使大陸的對台敵意更加強固。雙方都不要「利用」武統,都要回到「原真中華民國」上面來。

首先,應當建立起「你不消滅中華民國,我不台獨/我不台獨,你不消滅中華民國」的默契。也就是「兩不路線」。

先說民進黨。中共軍機繞台,我軍升空警戒,廣播詞稱「我是中華民國空軍」,而不稱「中華民國台灣空軍」或「務實台獨工作者空軍」。那麼,民進黨何不就堂堂正正回到中華民國來?

民進黨若真正回到中華民國,與美國的「一中政策/和平解決」更加貼切,也與「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戰略完全一致。若能從「借殼的假台獨」轉身為「中華民國的真正捍衛者」,相信能在台灣內部、兩岸及國際上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面。

台獨無和平。民進黨勿再扼殺兩岸和平方案,而應公開問責中共在「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上共同促進兩岸和平競合。沒錯,您沒看錯,我說的就是民進黨應代表中華民國就兩岸關係「問責」中共。此正其時。

邱太三問北京:「台獨是何定義?」但何不開門見山就問:「中華民國是不是台獨?」

再說中共。二○一六年,蔡英文上任。中共一面升高反對台獨,另一面否定「一中各表」,想把民進黨兩頭掐死。不能台獨,也不能中華民國。不料,此計不能阻擋殼獨,卻重傷了中華民國,甚至使民進黨以「九二共識沒有中華民國空間」倒打一耙,弄得中共到現在灰頭土臉。可見,中共反台獨,就必須給中華民國出路,放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將「一國兩制」下架,且通篇報告的涉台論述僅僅只有「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十五個字。幾十年的辛苦經營只剩十五字,這是多麼蒼涼又無奈的景象?

不過,在這僅僅十五個字中,難得又將好久不見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八字重新提出,可謂佔了很大的篇幅。不能和平發展,其他都是空談。這是不是值得深思的時刻?

中共若能回到「一中各表」的中華民國,推進兩岸和平競合,即使民進黨依然故我,但台灣反台獨的力量可以獲得支撐。

BNT疫苗交易成功,可視為兩岸博弈的示範。北京止步在「台灣地區」,自知不能走到「中國台灣」等地步,而台方亦不能不回頭以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理解「台灣地區」。互不推擠,雲破天開。

忘掉武統,放下台獨。兩岸統一不易,但和平競合不難。只要回到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兩岸定海神針。













花蓮群震 可觀察有無地熱資源


2021-07-18 05:03  聯合報 /   王乾盈/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榮譽教授(桃園市)
近日花蓮地震頻密,縣府在德興運動場規畫防災公園,啟動紅十字會10人帳篷等相關設備。圖/縣府提供


花蓮市南方壽豐到吉安之間,即東華大學周遭,今年四月初以來,大小地震不斷,可能因為縱谷兩側的中央山脈斷層,及花東縱谷斷層釋放變形能量,引發較大地震,並跟隨著小的餘震。

但進入七月,地震型態甫變,一連串數十個小地震幾天內爆發,且明顯集中在花蓮市南側及西側的吉安鄉,可稱之為吉安群震。

群震是群發性地震,在小區域範圍,較短時間發生,一連串地震大小無明顯規律,有別一般沿斷層面發生的主震及餘震系列。群震發生後,短期內不會伴隨大型地震,只是小地震不停地發生,附近居民難免恐慌。一九六六年,日本東京西北方發生群震,短短幾天就有幾千個小地震,幾乎每隔兩分半鐘就震一下,搖得全東京人心惶惶。

群震與火山地區的火成活動有關,通常受到最近的外面大地震激發,使得當地地下火成活動被喚醒而蠢蠢欲動,地下岩漿受高壓產生流體向上入侵,引發岩層錯動,產生區域範圍內,規模紊亂的大量小地震。

花東地區的海岸山脈是經過火成活動產生,現在隨板塊向北移動,並在立霧溪口,板塊朝北向下隱沒。最近空中磁測顯示外海有三塊相連火成岩體:立霧溪口、花蓮市、花蓮溪口,花蓮溪口火成岩體連結到海岸山脈北端,與花蓮市火成岩體隔著嶺頂斷層。在花蓮陸地區域的反射震測及地震層析成像顯示,花蓮市火成岩體有三處明顯地層抬升,包括米崙台地及吉安光華地區的兩處柱形抬升,及沿現今建國路(火車站到水源地)的古婆沙噹溪板狀障礙抬升,這些抬升構造,可能因底下火成活動作用而產生。七月的花蓮吉安群震可能導因於此地質構造背景。

二○一八年花蓮地震震央在立霧溪口,而破裂往南裂到米崙台地,曾引起不小災情。今年四月以來的地震,則由壽豐往北移動,可能會受阻於古婆沙噹溪障礙,不會再往北進,激發大地震的可能性也不高。

這次吉安群震活動主要繞著光華隆起,充分反映地下構造分布位置,因此光華隆起是有意義的,其地下是否有大量岩漿活動?是否提供足夠的地熱資源?很值得進一步關心。














史國、海地動亂 邦交未卜


2021-07-18 05:03  聯合報 /   王良言/退休外交人員(高雄市)
史瓦帝尼武裝鎮壓釀成多人死亡。 法新社


我在非洲唯一邦交國史瓦帝尼最近發生動亂,人民上街頭示威抗議,當局出動安全部隊鎮壓,已造成數十人死亡。目前局勢混亂,政局前景不明。

無獨有偶,本月初加勒比海另一邦交國海地總統遇刺身亡,政局陷入混亂。臨時總理約瑟夫緊急宣布全國戒嚴,以避免海地陷入無政府狀態。史瓦帝尼及海地與我國邦交,是否受到政局發展影響,值得關注。

史瓦帝尼與我邦交一向穩固,最主要因素是,其一,史國是僅存王權國家。史王獨操大權,同時對台極為友好。其二,台商南緯紡織在史國設廠,製造大量工作機會。其三,我政府提供醫療、工藝等援助。如今史國政局出現變數,未來走向難料。

史國地小人少,過去人民對部落酋長式國家體制尚能接受;但近年受民主化影響,內部出現改革聲浪。受境外勢力支持的民主派要求修憲,改成虛位國王、民選總理,解除黨禁、保障新聞自由,但王室自二○○八年施行「鎮壓恐怖主義法」,逮捕異議人士、新聞記者與人權運動者,民怨漸累積。如今人民公然抗爭,要求民主化,又造成傷亡,紛爭恐不易平息。

海地貧困狀態較史瓦帝尼有過之無不及,是美洲最貧窮國家。據非正式統計,海地失學學齡兒童超過五十萬人。這些孩童不但失學,甚至三餐不繼,成為海地嚴重社會問題之一。

此外,海地可耕地面積有限,導致糧食生產不足。政府為解決基本民生問題耗費大量外匯,導致財政困難,無法從事基礎建設。另方面,由於能源短缺,基礎設施不足,再加上人民貧困治安不佳,難吸引外資發展工業,形成惡性循環。過去槍殺案件僅限幫派間,甚少涉及政治。如今總統遇刺,造成惡例,對未來政治發展影響,令人憂慮。

中共近年除積極經營拉丁美洲,也極力爭取史瓦帝尼。外長王毅曾公開表示「希望所有非洲國家都出現在中非合作的全家福照片裡」。但史王不為所動,堅持對台灣邦誼。然而形勢比人強,如果王權遭到限縮,新興民主派發言權增高,對於兩國邦交採取何種立場,難以斷定。

另一方面,雖然美國一直對拉丁美洲國家提供援助,但隨著中國大陸日益增強的外援攻勢,當地形勢已出現一些微妙變化。導致巴拿馬、多明尼加,及薩爾瓦多不顧美國勸阻與我斷交。

早年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之首,令開發中國家欽羨不已,自然想與我國結交,吸取台灣經濟發展成功經驗。近年台灣不斷向下沉淪,已淪為四小龍之尾。相對地,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各項建設突飛猛進;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政治與經濟方面,都有令人無法忽視優勢。相較下,台灣已沒有過去吸引力。

兩岸外交休兵結束後,我國想要長期維繫邦交,幾乎成不可能任務。薩爾瓦多與我斷交後,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曾接受路透採訪,暗示美國若削減對中美洲財政支持,他認為中國大陸在中美洲日益增長外交存在,對當地是個「機遇」。由此觀之,如果美國助我維繫邦交的「台北法案」,不能解決我邦交國困境,轉向的危機不能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