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外熱內冷的極端經濟情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597/web/ 

◆  聯合報社論/扶植疫苗產業再重要,也不能拿人命去賭
◆  聯合報黑白集/問阿中,生命是什麼顏色
◆  經濟日報社論/外熱內冷的極端經濟情勢







經濟日報社論/外熱內冷的極端經濟情勢


2021-06-15 01:2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市場實施人流控管,在實聯制、量體溫、戴口罩及手部消毒的防疫措施下,照常營業,也出現民眾大排長龍現象。記者侯永全/攝影


今年5月初疫情擴散以來,國內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快速攀升,防疫措施並升級至三級警戒,所有人外出都必須戴口罩,室內集會不得超過五人,室外不得超過十人。由於疫情迄今還未明顯降溫,三級警戒期限也再延到6月28日,屆時是否會再延期,現在誰都沒有把握

疫情嚴峻,國人被逼得待在家中,哪裡也不敢去,立即受到影響的就是相關服務業,包括餐飲、觀光、旅遊、電影、展演,甚至連國人最喜歡去的夜市也都門可羅雀,甚至關閉,造成服務業立即陷入一片愁雲慘霧根據全國商業總會的最新調查,今年5月服務業整體營收平均比去同期減少56%,甚至比去年3月、4月疫情爆發之初最嚴重時期還要少36%

先前國發會曾經依據去年經驗估計,如果疫情能在6月底受到控制,我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僅減少 0.16 個百分點;但若這波疫情延續到第3季才結束,GDP 則會減少約 0.5 個百分點。目前疫情究竟何時才能有效獲得控制,似乎並不樂觀,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國發會低估了服務業受到影響的程度。甚至,若是依照去年第2季國內消費成長率為 -0.32%來推論,最壞情況是原先主計總處估計今年第2、第3季的消費成長率4.7%與5.3%,都可能會消失。由於民間消費占 GDP 約 55%,預期對於全年經濟成長率的影響應該會超過1個百分點。

另外一個影響則是就業機會的流失。這些服務業都僱用了不少員工,如今很多小商家或餐廳被迫停業,所以6月初公布的無薪假人數就已開始快速上升。到了暑假之後,若是這波疫情還未能結束,屆時不但放無薪假人數會持續攀升,失業人數也會開始大幅增加以美國為例,去年初疫情還沒爆發之前,失業率不到 4%,等到去年4月疫情惡化時,失業率一下子激增到14.8%,直到疫情緩和之後,失業情況才得到改善。

對照服務業的慘狀,我國製造業得利於國際經濟復甦的帶動,出口不斷增加,形成一片榮景。依據財政部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我國 5月出口金額達到 374億美元,是單月歷史新高年增率達 38.6%如果合計今年前五個月的出口,也比去同期增長約30.2%,可說是近年以來少見的增幅

由於國際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國際市場上對於電子相關產品的需求仍然相當強勁,同時,對於傳統產業的需求也逐漸浮現,預估今年下半年我國電子與傳產出口仍然可以維持佳績。再從 5月份製造業放無薪假的廠商與員工數目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顯示疫情對於製造業還沒有產生明顯的影響。

現在看起來,今年我國的經濟將會進入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況,即製造業一片大好服務業則是哀鴻遍野。在出口強勁帶動之下,今年經濟成長率應該還可以維持在一定水準,但是不同產業間的差異會非常的大,因此政府在採取相關因應政策時,應該要在產業上做出區分。

首先,國內的疫情一定要儘速地控制住,儘快施打疫苗絕對必要。近日已經有一些科技廠商傳出零星疫情,若是疫情不幸進一步擴大到其他的高科技廠,甚至進入管制更為嚴格的四級警戒時,對於製造業衝擊之大將難以想像。其次,紓困對象一定要有清楚的選擇,政府要將有限的紓困資源用在諸如服務業等最適當的對象之上。最後,等到疫情減緩、國人恢復外出活動之時,政府若是推出振興經濟的補貼消費措施,建議必須要有產業別的差別設計,因為不同產業受到損害的程度差異很大,補貼對象也應該要有所選擇。












聯合報黑白集/問阿中,生命是什麼顏色


2021-06-15 01:2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衛福部長陳時中。圖/指揮中心提供


嘴上喊著「同島一命」,心裡卻是藍綠分明,這是指揮中心令人無法心服之處。這次疫苗分配,重災區的新北所獲配數量,竟還不如高雄。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質疑,高雄一周前就發通知,台北卻不知情,這是「政治內線交易」。疫情如此嚴重,中央還在分藍綠白,真不可思議。

陳時中煞有介事地辯稱,分配原則是根據各不同類別未接種人數之百分比綜合計算所得。這個答案,毫無說服力。試想,新北人口不僅比高雄多了四成五,確診者更多了近百倍;指揮中心卻完全不把疫情嚴重程度納入疫苗分配考量,這是弱視還是色盲?

在輿論大譁後,陳時中才改口說,要對雙北等熱區加發十%的疫苗。據了解,這項決定是閣揆蘇貞昌親自下令;這未必表示蘇揆更能苦民所苦,而是政府「重南輕北」已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蔡政府施政,向來赤裸裸表現重綠輕藍。蔡總統日前在臉書談地方防疫,對藍營執政的苗栗和新北,談的就是「中央支援」;對綠營縣市長,則大讚他們展現效率、協助鄰近縣市、減輕中央壓力等。藍綠有別,溢於言表。總統的高度如此,陳時中怎不望風跟進。

防疫遵奉藍綠有別的原則,是不把民眾的生命當一回事。疫苗分配還要看首長的顏色,難道人命也可以分顏色?














聯合報社論/扶植疫苗產業再重要,也不能拿人命去賭


2021-06-15 01:2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國產疫苗完成二期解盲,卻引發諸多疑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新冠疫情及死亡率居高不下,而國際認證之疫苗嚴重不足,國產疫苗則僅完成二期解盲。在避疫的恐慌下,有錢有勢的人紛紛自尋特權管道接種,大多數普羅百姓則忿懣不平,社會氛圍瀕臨炸鍋。但國產疫苗卻引發諸多疑慮,據報導衛福部去年十月即決定免除國產疫苗的三期試驗程序今年三月,更決定依二期試驗與AZ疫苗的抗體濃度比較,決定是否發給它緊急授權藥證(EUA)。我們呼籲政府必須三思,不能拿人民的性命當賭注。

衛福部先前對國產疫苗做出「不做三期」的決定時,台灣尚無本土疫情,每日只有零星境外移入。當時因國內幾無病毒環境,所以臨床三期很難做;衛福部因而決定取巧抄捷徑,儘管決策邏輯頗有爭議,外界還比較能夠想像。問題是,在稍早無疫情的情況下,國內民眾都不願接種 AZ 疫苗,遑論去接種國產疫苗。簡言之,在無疫情時,即使政府緊急授權放水,因接種人數不會太多,對台灣的成本也比較小。

但五月之後情況驟變,台灣已近有一萬二千人確診,死亡皆在雙位數。目前的情況是:一則病毒四散,三期臨床其實有更多執行的條件;二則民眾接種的意願提高,但因國際疫苗嚴重不足,將有為數不少的群體必須接種國產疫苗。如此一來,政府倉促放行的國產疫苗,將打在數十萬、數百萬台灣人身上。我們關心的是,萬一程序跳躍的國產疫苗有風險,這就變成數百萬台灣人要共同面對的風險。所謂無疫情即無風險」,國產疫苗不做三期,是政府在稍早無疫情時做的決定;但如今卻要應用在當下「疫情氾濫」的情況,這難道不是一個嚴重的決策盲點

政府跳過三期臨床試驗直接發給國產疫苗緊急授權,顯而易見的風險有兩個。其一,高端所使用的 S-2P 蛋白質會不會產生重大副作用,從區區三千個二期試驗樣本,未必看得出來。假設,這種活性蛋白有萬分之一的致命率,三千個樣本點未出現死亡,似很正常。一旦擴大施打到五百萬人身上,其死亡數就是五百。這是多可怕的人命成本?

其二,疫苗的保護力除抗體外,還要看 T細胞。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只看得到抗體,卻看不到 T細胞。所以,只檢查抗體就給予緊急授權並普遍接種,極可能產生許多「保護力不足」的接種者。如此一來,台灣的疫情可能拖長,各行各業都受傷,經濟成長將受到重大影響。

正當台灣疫情流行,國產疫苗不做三期試驗,政府即逕核發緊急藥證,其社會成本不可謂不小。這些情境發生的機率是多少,目前沒有人知道;可能是廿%,可能是十%,也許有官員覺得可以「賭一把」。但必須提醒的是:萬一賭輸了,台灣將不僅損失幾趴的經濟成長,而可能是成百上千條人命,包括因爭搶疫苖而撕裂的社會,以及人民對政府的憤怒與挫折。

世衛組織之所以不願採取抗體計算取代臨床三期的橋接,正是因為人命關天,在人本關懷的前提下不能輕易妥協。台灣如果僅為「扶植本土產業」的下位考量,而輕易放棄人本理念,這會是蔡英文的選擇嗎

質言之,蔡政府的盲點,就是搞混了「施打疫苗」與「疫苗產業」的目的。疫苗產業是為了培育「未來」可能疫情的自主防衛能量,但是疫苗施打卻是為人民免於「當下」的生命威脅。沒有當下,哪裡有未來?沒有生命安全,又何來產業前景?政府的當務之急,就是極力爭取國際認可的疫苗,絕不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