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疫情口水下的民生問題
◆ 去梯言/脫掉「氈帽」 趕快買疫苗
◆ 後疫情房市 先改善租屋黑市
◆ 糧食需求復甦 農漁業疫情陰影未除
◆ 我們有放鬆的本錢嗎?
◆ 比起室內 先開放公園
◆ 7月供國產疫苗…當心國家級認知作戰
◆ 7月供國產疫苗…當心國家級認知作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去梯言/脫掉「氈帽」 趕快買疫苗
2021-06-23 04:37 聯合報 / 公孫策
台灣仍然嚴重缺乏疫苗。圖為AZ疫苗。 美聯社
台灣此刻總共獲得新冠疫苗實際數量接近五百萬劑,其中美國捐贈二百五十萬劑超過一半,日本捐贈一百二十四萬劑超過了四分之一,感謝美、日,當然應該。
可是,柯文哲說「台灣這麼有錢,說買不到疫苗,我真的不相信」,也是實話。
比較南韓好了,南韓目標在今年第三季度末要達到為七○%人口施打第一劑疫苗。台灣大多數事情都要跟南韓比,我們比它窮嗎?為什麼人家完全沒有買不到的問題?聽到講我們優於南韓的數據,只有「長者接種AZ疫苗死亡率低於南韓」!
網路上傳來一則酸文:遲遲不買疫苗就是為了等美國和日本「滿出來」,那樣才能感謝大哥、二哥啊!我相信那不會是真正原因,但我們確實為了展現對美國的忠誠,處處綁手綁腳,包括一再拒絕採購國際疫苗。
《笑贊》的一則寓言:有一個人大熱天戴著氈帽趕路,停下來休息時,將氈帽當扇子,覺得涼快極了。高興的說:「如果沒有這頂帽子,真要熱死了!」他都不想,大熱天戴氈帽是多麼愚蠢的事情,換一頂斗笠的話,既不會那麼熱,仍然可以搧涼。
死盯著老美、被老美吃定,就是戴在台灣頭上的氈帽,事實上是它讓我們在大熱天熱個半死,卻還要感謝它可以搧風。
台灣究竟採購了多少疫苗?數字到今天仍然撲朔迷離,直到蔡英文說「七月可以打國產疫苗」,大家這才醒悟:原來一直在等待國產疫苗。
我個人一貫主張必須要建立自主的疫苗產業,而且是從好幾年前就開始寫文章鼓吹,可是政府從來沒有予以重視,直到新冠疫情發生,才有國產疫苗投入研發的消息。卻在這一波疫情陡然升高之後,知道政府已經決定要批准二期解盲的疫苗,讓國人施打。易言之,若非因「三加十一」造成破口引發全國警戒陡然升級,大家都因為「沒事」而不會注意及此。
《笑贊》另一則寓言:某縣令向客人吹噓,他治理縣政教化感人,連虎狼都離開縣境了。正說之間,屬下來報「昨夜大蟲噬人」,縣令面不改色的說:「那一定是暫時經過的。」
我們的防疫工作上半場表現不錯,因而滋生驕心,以為病毒都是「暫時經過」,才敢從容等待國產疫苗。等到本土、社區感染一發不可收拾,遂至捉襟見肘,原本不想讓國人看見的,統統露餡。
問題在於,疫苗仍然嚴重缺乏,唯今之計,趕快脫掉「氈帽」,全面買疫苗。
藏在疫情口水下的民生問題
2021-06-23 04:27 聯合報 / 黃寶中/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中市)
近日疫情稍緩加上疫苗陸續抵台,專家呼籲此刻需要新的防疫新生活指引,讓國人適度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記者侯永全/攝影
正當世界各國在疫苗注射率快速提升與逐步解封之際,自詡為防疫資優生的台灣,仍處於三級警戒的防疫時期。目前國內新聞充斥著沸沸揚揚的疫苗採購亂象、接種排序爭議、插隊接種紛擾或醫療器材捐贈問題,似乎看不到相關單位將政策超前部署於如何避免出現國外疫情大爆發期間所發生的社會事件,與關注人民實際生活需求,以上才是有政治遠見的中央與地方官員,以及民意代表更應該注意的地方。因為疫情帶來的影響,不僅是眼下人民飽受威脅的健康問題,還有扎扎實實的基本日常。
雖然目前在第三級警戒下,每天通勤時間仍可看到許多藍、白領階級,戴著口罩快速穿梭在居家與辦公地點間,以維持正常收入;而國人的生活重心,除盡力維持例行工作外,更關注疫情指揮中心每天統計數字報告,懷想著盡速回復原先自由規律的平淡生活。但是依據國外的實際經驗,在社區傳染源無法完全掌控的情況下,談正式解封猶言之過早。
疫苗採購的急迫性自不在話下;此外,政府部門針對疫情所衍生的相關社會議題,應盡早透過跨部門的合作模式,提出規畫與因應方案,以降低疫情緩和後湧現的衝擊。
首先,衛生與社會福利服務部門,在持續維持醫療系統運作過程中,應針對長期處在高風險環境下的醫務人員,強化其心理諮商與壓力調適,協助他們穩定健全的身心,並持續提供醫護專業;其次,在社會福利服務中,社政與民政單位應思考如何在避免人與人直接接觸的條件下,除持續提供獨居高齡長者,或行動不便與身心障礙的朋友們,更多的醫療協助、關懷服務與生活協助外,應盡早針對無法至校就學之弱勢與高風險家庭中,未成年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等人員,提供生活關懷與學習需求評估等服務。
台灣多數的公務員都是通過層層考驗才獲得職務,並克盡厥責依法行事,若單位政務主官願意尊重他們專業的建議與判斷,定能制訂出最合乎時宜的政策;各級民意代表在選民服務過程中,除應該監督公部門的行政,也應協助政府對民眾釋疑,而非以為選民服務為藉口,誤導或干擾了公部門完善規畫的行政程序。百姓們在等待疫苗注射期間,更應多關心自身周遭,協助民政系統第一線的鄰里長們,掌握社區基層問題;在此疫情時期,人民最需要的是一個能相互協助、同心共好的和諧氣氛。只要每個人在自己本分上多盡一分心,相信眾志成城,共度難關指日可待。
後疫情房市 先改善租屋黑市
2021-06-23 05:20 聯合報 / 張金鶚/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台北市)
房市示意圖/591實價登錄提供
近來新冠疫情有降溫趨勢,且疫苗陸續供應,預期疫情將獲控制。惟新冠病毒的變種與擴散,依然會產生嚴重威脅,後疫情時代對人民生活與社會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
雖然最近疫情明顯衝擊房市,交易量急縮,尤其七月開始實價登錄與房地合一稅2.0實施,預售屋紅單炒作將受控制,交易價格也將隨疫情與政策影響漸趨平緩。然而在租屋市場上,租金指數卻連續一二二個月上漲,在疫情衝擊下,弱勢族群不但工作收入銳減,居住支出又增,生活越困頓。政府面對後疫情房市政策,應有進一步的檢討與改進。
以目前住宅補貼、包租代管及社宅興建量,相對弱勢族群的住宅需求明顯不足,尤其在有限社宅數量下,還僅提供少數社宅給弱勢族群;另外,過度強調社宅高標準品質(如智慧宅、綠建築)作為示範,不但提高社宅成本,也增加未來弱勢族群居住維護成本。如此社宅政策,並未達成原本應保障改善弱勢族群居住權益的目標。
建議重新檢討社宅的政策目標,應該不再是「興建多少社宅戶數」,而是以「改善多少弱勢家戶居住環境」才是政策根本目標。
由於弱勢家戶多居住在民間租賃市場,然台灣出租市場多為「租屋黒市」。不但居住品質惡劣、不安全,而且租金資訊不透明,租約沒保障,更嚴重的是明顯逃漏稅,以及弱勢家戶因此無法申請租金補貼,同時包租代管政策的房東也缺乏意願參與,造成社宅政策無法落實。
因此建議社宅政策執行方向,應將「租屋黑市」改善列為第一優先任務,才能改善更多弱勢家戶的居住環境。
我和江穎慧教授及吳彥葶最近將發表《租屋市場之租金與住宅品質知多少?》,利用台北市民國 102-105 年(二○一三至一六年)四萬多筆租金成交資料,以空間經濟計量模型,分析雅房、分租套房、獨立套房及整層住家每坪租金單價差異。研究顯示,分割房間及獨立套房每坪租金分別高於整層住家六點五%及二點四%,呈現住宅品質較差但租金單價卻較高的現象。再者,分割程度不同造成住宅品質程度差異,雅房和分租套房、分租和獨立套房月租金分別相差廿五點九%及十一%。
研究結果說明台灣租屋市場存在住宅品質與租金不對稱的問題。同時也說明為何許多職業房東為增加租金收益,常將整層住家違規分割多間雅房或套房,甚至頂樓加蓋,造成居住不安全。政府應嚴格制定出租房間分割標準並加強稽查違規使用。
根本解決「租屋黑市」問題,應修訂《租賃住宅市場發展條例》:一、房東及房客必須訂立房屋租賃租約,政府並提供定型化契約供雙方使用,規定契約中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二、租賃雙方必須將房屋租賃契約在政府「實價登錄網站」上登載;三、若違反上述規定,明訂適當罰則;四、訂定「吹哨人」條款,提供適當檢舉獎金;五、訂定日出(或大赦)條款,明訂施行日期,讓租賃雙方在一定期限內必須完成租賃契約及實價登錄事宜。
期待《租賃條例》積極修法,能夠杜絕「租屋黑市」,讓弱勢家戶及年輕人的租屋族群受到合理保障與協助。面對後疫情房市,政府應全面檢討房市政策,將杜絕租屋黑市、健全租屋市場列為優先目標。
糧食需求復甦 農漁業疫情陰影未除
2021-06-23 05:22 聯合報 /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近來隨著疫苗普及,對糧食需求快速復甦。圖為美國大豆收成的情形。(美聯社)
全球新冠疫情未見緩解,加以中美貿易摩擦持續、氣候異常、蟲害盛行均對全球糧食供給投下變數。近來隨著疫苗普及,對糧食需求快速復甦(中國對穀物需求旺盛),生産跟不上需求,推高糧價。
根據聯合國五月糧食價格指數,連續十二個月上升,比去年同期上漲四成,達到近十年的最高水準;海產及肉類的生產也遭受到負面影響。隨著穀物及海產行情的上漲,食品企業被迫轉嫁成本,使得物價跟著上漲(美國五月份的 CPI 年增率達五%,台灣五月 CPI 年增率亦破二%),這對受疫情影響的家庭,是一大壓力。如持續惡化,恐將出現消費停滯,進而導致企業收益減少的惡性循環,社會動盪風險飆升,為全球經濟復甦增添變數,各國正提升社會安全保護網。
中國是全球最大農產品市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和疫苗普遍接種,消費熱度回升,居民餐飲、外食需求增加,農漁產品消費明顯回暖。這波疫情改變民眾消費習性,消費者對網購農漁產品的接受度明顯上升,特別是配合年輕人消費習慣研發的方便包、加工品、預製菜半成品等,中小型農企業則力保短期現金流和流動性。隨著中國經濟成長、中高端消費群已經成為農產品新的增長點,值得台灣業界重視。
台灣自四月起疫情擴大,防疫警戒升至三級,各級學校停課,影響團膳及餐飲蔬果和水產品使用量,加以民眾減少外出採購次數,使得傳統蔬果銷售管道受到影響。所幸消費者改透過電商、產地直送等管道,購買農產宅配到府數量增加,有助蔬果及水產品產銷,但因物流運送量能不足,部分委託運送的生鮮海產及蔬果因延誤出現腐爛現象引發消費者抱怨,迫使多家物流業者暫停接受送往北部區低溫宅配的新訂單,難免影響農漁產品銷售。有了前車之鑑,為因應後疫情時代民眾消費習性的轉變,多家物流公司正增購冷凍冷藏設施。
近日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暴發群聚感染,由於每日進出人流數萬人,且來自台灣各地,若不趕快控制,一旦被迫休市,將嚴重影響農產品拍賣作業及銷售,北市府已緊急對北農進行全面快篩並計畫全面施打疫苗,希望能盡快控制疫情,以免影響民生。
疫情發生後全球糧食和農產品供應鏈經歷的波動震盪,以及進口產品供應不穩暢的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需要共同面對的艱鉅挑戰,台灣亦無法置身事外,如何加強與其他國家的互動與合作,蔡政府需加快腳步了!
我們有放鬆的本錢嗎?
2021-06-23 04:44 聯合報 / 林美智/社區工作者(新北市)
本土疫情趨緩,各界關注28日能否解除三級警戒或微解封,讓民眾適度回到原有的生活。圖為民眾在雨中行經恬靜安然的塗鴉牆前。記者侯永全/攝影
新冠疫情三級警戒有成,近日因本土確診下降,出現要求解封聲音。但是仍需考量醫療量能。很多醫院將人力與醫療資源重心都放在治療新冠肺炎病患上.業已排擠很多原先需手術或需積極治療的病人。這一段日子以來,醫院人力是否因醫護辭職,讓人力緊繃,必須在醫治上有所取捨?而在行政人力,甚至基層清潔與保全上是否也捉襟見肘,醫療設備是否獲得徹底解決與補充?
大家都知道醫療防線不能崩,但想想有多少醫護人員在這一波疫情中,受到身心的考驗與煎熬;若是再面對更加嚴峻的 Delta 病毒威脅時,是否能夠再次挺過,就靠指揮中心是否真正可做到超前部署。衛福部是這些醫療院所的長官,也是所有醫護人員生命及工作權益保護者,需極審慎評估是否做出延後解封決定。
更何況台灣地狹人稠的環境,近日北農與社福機構疫情再爆發,各地疫情無法清零下,實在沒本錢談放寬與放鬆。
比起室內 先開放公園
2021-06-23 04:41 聯合報 / 王錫璋/台北市民(台北市)
國家公園各風景管制區,每天都有員警巡邏,勸導民眾防疫期間勿群聚。圖/保七總隊提供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說,若疫情稍緩,可能從美術館和電影院這種不用脫口罩的公共場所先開放起。疫情指揮中心昨天也說,行政院正邀集各部會討論藝文等部分場所是否提早放寬管制。
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機構的問題是志工很多。以台北市立美術館而言,輪值照顧場地的志工超過一千人,大多是五十幾歲到七十歲的中、老年人,他們身為近身貼近參觀者的工作人員,是否要先打疫苗?否則敢去輪值的可能不多。
公家機關最近幾年太仰賴免費人力的志工,自己職員或花經費請的工讀生太少了,如美術館要先開放,最好請職員或招聘一些工讀生下場輪值。志工們都是初老人家,屬危險群,若未能安排他們打到疫苗,就先免了他們吧!
至若電影院,從去年來就不景氣,每場觀眾總三三兩兩,有些戲院甚至於一兩人就像包場般的現象。故只要做好防疫措施,如採梅花座、不賣飲料、食品,先行開放大致不成問題。但電影院其實以賣爆米花和飲料在賺錢,如要不能賣爆米花和飲料等食品,讓觀眾免除脫口罩,恐怕要他們重新開業的動力也不足。
若真要先開放,建議植物園和公園等可先開放,這些地方較開闊,市民的確需要有地方透氣了。
7月供國產疫苗…當心國家級認知作戰
2021-06-23 04:36 聯合報 / 林宜靜/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政府疫苗採購策略,蔡總統多次向人民解釋。圖/民進黨提供
政府疫苗採購策略、種類及數量備受質疑,蔡總統多次向人民解釋。
蔡總統早在五月十三日說:預計七月底可以開始供應第一波國產疫苗,鼓勵國人踴躍預約登記;十八日又說:希望能夠在七月底以前供應第一波國產疫苗。但蔡總統疑似對疫苗發展與施打進度下達軍令遭質疑,於是六月廿一日又強調,當初說七月,只說希望可以「供應」,沒說一定要打。
總統急於解釋自己過去的言論,卻是在文字中打轉,「供應」疫苗不等於「施打」疫苗?這讓人想起總統六月十一日表示:供給台灣的 AZ 疫苗主要在泰國生產,而泰國疫情嚴重,他們優先把疫苗留給泰國使用;一席話引來泰國官方不滿,表達並未阻擋疫苗出口。
有關國產疫苗的進度,總統顯然讓人民陷入認知錯亂,人民對國家元首每一次的承諾與言論要如何信任?難道人民除要防範網路言論與政黨的認知作戰外,也要小心來自國家級的認知作戰?
疫苗採購問題,政府總是推給「有人」不想讓台灣太開心或遭中國阻撓等方式轉移,人民常無法獲取正確完整資訊。若上位者無法精準表達政策的實施,即使總統強調我們的敵人是病毒,病毒沒有政治傾向,但是人有,尤其是決策者;決策者能否真正放開政治傾向與意識形態,以科學實證應對不斷變化、使人們感到不安的疫情,更是關鍵。
願景回響/人出不去 貨進不來 偏鄉怎麼辦?
2021-06-23 04:35 聯合報 / 王皓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偏鄉地區因交通運輸不便、運輸不經濟,致使該等地區學齡兒童苦等新鮮蔬菜、老人難赴外地就醫的情形。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近日聯合報願景工程專題報導偏鄉地區因交通運輸不便、運輸不經濟,致使該等地區學齡兒童苦等新鮮蔬菜、老人難赴外地就醫的情形。除此,貴報亦曾於數月前報導屏東偏遠鄉鎮因距城市遙遠、人口不多,以致遲遲等不到中油公司到該地設立加油站。而當地居民為了汽機車加油,要遠赴廿多公里外的地區,才有辦法加油,非常不便。
這樣的地方在日本被統稱為「行政困難地區」,這些地方高齡者眾多,有許多行動不便人士,該等人士也被稱為「買物難民」,也就是連買個東西都很困難的民眾。這些地方沒有加油站、沒有便利商店,生活的基本物資多有賴遠方的支援方以維繼。若沒有積極應對處置,可能會讓已經不能再少的居民加速遷移到他處。這也是貴報所稱沒有「行的正義」的地方。
針對這樣的偏鄉區域,日本近年來以「地方創生」的措施應對。以四國地區高知縣的四万十市為例,該市人口僅約三萬多人,高齡化比率為卅四%,轄區廣大多為山地地形,是個財政窮困的自治體。尤其在四万十川上游的大宮地區,距四万十市的市中心約有卅公里之遙,這個地方已經失去了居民生活的基礎條件,一三五戶合計約三百人,分別居住於河川沿線三個聚落。
自民國 94 年(二○○五年),這個地方諸如汽車加油、購買生活必需品變得愈加困難。當地居民討論因應這樣的基本生存問題,應對作法最後由一○八人平均每人出資六萬日元,共同成立資本額七百萬日元的大宮產業株式會社。該會社組成結構為五人董事、職員一人、打工社員一人,全體股東都是當地居民。該會社除了汽油及生活用品的販售外,尚有每周兩次的「宅配服務」,物品遞送給區域內的高齡者,這樣的服務對於高齡者也有照護、守護的效果;另外,地方名產大宮米的銷售獲利也得到提升。大宮產業在民國 95 年(二○○六年)的營業金額為三,五七六萬日元,民國 97 年(二○○八年)達到六,三一六萬日元,之後就大概維持在六千萬日元上下,從開辦之初連續八年獲利。
這個計畫是日本偏鄉地區的「地方創生案」,由地方研提對策,經審核受有補助。除此,我們尚可借鏡日本「定住自立圈」,由區域的中心城市與近鄰的鄉鎮市訂定服務協定,使數個自治體互負協力義務,使各自的稟賦條件截長補短,讓資源加乘創造出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而此等作法就是著眼偏鄉地區居民生活問題的解決,並讓偏鄉區域成為自立營運的經濟體系。他山之石,若有攻對,或可成為我國借鏡參考模式;若有攻錯,那也可以避免我們掉入同樣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