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乾淨」的油車?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059/web/

◆  安倍經濟學第3支箭繼續飛 日英簽FTA:區域經濟整合仍是主流
◆  這不是中華民國的歷史教科書
◆  美國第一!美豬換得到FTA?
◆  陸天災歉收 牽動我糧食供應
◆  聯合筆記/「乾淨」的油車?
◆  漫畫/時中很忙
◆  安倍傳承者菅義偉將任首相 令和大叔牛棚變先發?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乾淨」的油車?


2020-09-15 00:46  聯合報 /   許俊偉
環保署認為偏鄉充電站不足、部分地區要爬坡,不利騎乘電動機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輛市價約落在七到十萬的重型電動機車,以及一輛約六萬多到九萬的七期重型燃油機車,要買哪一款?

購車成本使用成本顯然是消費者選擇關鍵考量之一。在目前電費較高、油價較便宜的情況,當環保署補助額度都一樣,不少人自然可能選擇購車成本和使用成本相對划算的油車。

為降低移動汙染源,環保署民國104年(二○一五年)起推動「汰舊換新電動機車補助,盼鼓勵民眾汰換家中老油車,執行多年下來確實讓不少民眾換購電動機車,對減碳有所助益。

不過,環保署今年卻將換購七期燃油機車也納入補助,結果今年以來補助了八萬五四二一輛七期油車電動自行車及電動機車等卻只有一萬八,七五三輛不僅今年編列的三點五五億元預算已用罄,光油車補助就耗掉四億元,排擠到電動車補助且根據交通部統計,還連帶導致七月油車領牌數高達八點六萬輛,是近三年新高

環團指責蔡政府補助油車,是減碳「大走回頭路」。環保署解釋,七期油車汙染物比四期油車削減量超過九成九,加上偏鄉換電站不普及,地形上也有爬坡需求,不適合騎乘電動機車,考量城鄉差距,今年因而採行「油電併行補助

但環保署沒說的是,從能源生產行駛階段的整體燃料生命周期汙染物排放相比,七期油車仍高達電車的廿七倍。環保署的「解釋」,讓人聯想起當年外界爭論深澳燃煤電廠該不該蓋的時候,蔡政府也曾提出「乾淨的煤」一樣,恐難說服外界將空汙防治基金用在補助油車的正當性

再說,若考量偏鄉差距,理應將補助刀口用在增設偏鄉換電站,減少偏鄉騎乘電動機車的使用不便,而不是把錢拿來鼓勵民眾換購油車。

就算非要推油電併行不可,也理應差別補助,包括車種差別城鄉差別。換購電動車的補助額度應明顯高於油車,才能帶動民眾優先選擇電動車;偏鄉補助也應明顯高於都市補助,才能提高偏鄉民眾換購電動車誘因。

甚至,汰舊換新畢竟還是鼓勵民眾使用私人運具應祭出更有力道的配套誘因,鼓勵民眾利用大眾運輸

短期內要「消滅」油車確實高難度,油電併行可以是轉換期的過度措施,但減碳是百年大計,政府應提出短中長期的減碳具體策略,且每一進程都應有完整配套,逐步向前走,而不是邊走邊看,甚至走一步又退兩步。












安倍經濟學第3支箭繼續飛 日英簽FTA:區域經濟整合仍是主流


2020-09-15 00:48  聯合報 /   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 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菅義偉(右)十四日當選自民黨總裁後,在黨總部送給安倍晉三一束花。 (路透)


在全球新冠肺炎肆虐下,日本及英國仍排除困難,日前宣布日本─英國自由貿易協定(FTA)達成協議,可能在明年年初生效。日英 FTA 是以今年二月生效的日本─歐盟 FTA 為基礎,避免英國脫歐後導致日英雙方進出口商品成本升高,甚至有些項目自由化時程較日本─歐盟 FTA 還快;另外在數據資料自由流通,以及個人隱私保護規定,也超過日本─歐盟 FTA 的標準。

英國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六月公投通過脫離歐盟,即積極與他國建構新貿易協定,連同日本,英國一共與韓國等四十九國簽署了廿個 FTA。不過日英 FTA 是英國今年一月卅日正式脫離歐盟之後,所完成的第一個 FTA。英國在與日本達成協議後,也與包括日本等十一國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成員展開對話,為加入 CPTPP 做準備;另外英國目前也正與美國進行貿易協定的談判。

安倍首相在民國101年(二○一二年)上任後,日本一改以往推動自由化的保守態度,藉由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加速國內結構改革,促進投資及貿易,以落實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成長策略」。在安倍任內日本由被動轉主動。在美國縮手下,日本主導完成 CPTPP,與歐盟另一大型 FTA 也已到位;並與美國完成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另外日本與澳大利亞及蒙古 FTA 均已生效,成果相當可觀。

安倍雖然已經辭職,但菅義偉繼任首相後的日本,仍將繼續收割區域經濟整合的果實。除了日英 FTA 外,包括日本等十五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也會在今年十一月簽署;未來日本也會協助英國加入 CPTPP ,安倍成長策略第三支箭還在繼續飛,日本仍然站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浪頭上

特別是在美中貿易戰下,全球經貿環境丕變,日本即時取代美國,扮演區域經濟整合主導的角色另外日本也拉攏印度及澳大利亞推動供應鏈彈性倡議,來取代紅色供應鏈,並彌補 FTA 的不足,以及印度退出 RCEP 的空缺,展現無比的企圖心

由日本及英國的積極態度,顯見區域經濟整合仍將是未來主流。不過由於新商業模式帶動數位貿易數據資料應用重要性增加,以及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下,未來自由貿易協定的內容除了傳統市場開放外,為因應新興產業興起,也將持續翻新。並藉由標準一致制度接軌深化區域內供應鏈合作排他效果也愈強;對於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困難的台灣,挑戰會更大。











安倍傳承者菅義偉將任首相 令和大叔牛棚變先發?


2020-09-15 00:25  聯合報 /   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菅義偉14日上午仍以官房長官身分舉行例行記者會,下午獲選為自民黨新任黨魁。 (路透)


自民黨總裁補選結果沒有意外,菅義偉勝出,十六日將被日本眾、參兩院指名為日本第九十九代首相。菅義偉非政治世家出身,從秋田到東京打拚時,先在紙箱工廠及工作,其後投考法政大學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步入政界後,幾乎皆承擔秘書官的角色,唯一的大臣經驗是安倍首相初登板時任總務大臣郵政民營化擔當相

因此,菅雖未具派系背景,政策取向不明顯,但安倍應是其政治生命中的伯樂,亦襄助安倍創下連續在任最長首相的紀錄,其稱職的表現,贏得安定的菅氏之美譽,為安倍內閣官房長官的不二人選,成就史上在任長久之官房長官的成績

菅長期輔政,對安倍推動的國政熟稔,以其過渡接班應為黨內派系共識,此可從細田派(九十九人)、麻生派(五十四人)、竹下派(五十四人)、二階派(四十七人)及石原派(十一人)相繼表態支持可見。黨內派系力挺也助勢獲得在地方黨代表票的奧援,在總裁選舉中以三七七票壓倒性勝選

菅義偉能否傳承安倍調和鼎鼐的政治手腕,為延續安倍施政的關鍵,《每日新聞》以「安全駕駛」形容這位日本口中的「令和大叔」。菅義偉主政訴求繼承」及「守成」,揭櫫自助、共助、公助為其治國的基本理念,不走「高負擔」、「高福祉」的「大政府」路線,打破行政的條條框框,提高行政效率,向既得利益者開刀,此與小泉及安倍的理念一脈相承

相對於安倍在外交上表現亮眼,菅義偉強項為內政,其在國土交通大臣政務官總務大臣任上勇於推動改革,被認為是位接地氣的政治人物,「繼承」及「守成」不應侷限其提出受國民歡迎的民生政策。即將到來的眾議院大選為自民黨舉黨最大的挑戰,亦為新首相的要務,「菅內閣」應是定位為「選舉型內閣」,內政應較外交更受選民關注。

下屆眾議院大選重返執政近八年的自民黨大意不得,因與自民黨總裁補選同時,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將再度合流。屆時,眾議院大選將回歸兩大黨拚場的態勢,因「小選舉區與比例代表並立制」的選制特性,下次大選若有百分之七左右的自民黨支持選民轉向支持民主黨,或投票率拉高至六成以上,則眾議院選舉可能出現鐘擺效應,自民黨能否延續眾議院的絕對優勢,不無疑問,此將影響未來的自民黨所主導的修憲政權營運,甚至再度政黨輪替

黨內的工具人菅義偉在因緣際會下臨危受命,其結局不外乎「救援成功,表現意外出色,從牛棚戰力成為先發,並在下場比賽登板」;「未能守成,救援失敗」;「成功中繼,解決場上的危機,但被定位為布局投手,將比賽交給牛棚的另位投手」,菅義偉的臨場表現不只決定自身在黨內的角色,更攸關自民黨在眾議院大選的成敗













這不是中華民國的歷史教科書


2020-09-15 00:56  聯合報 /   吳展良/台大歷史系教授(台北市)
108課綱上路,國二歷史從中國史改為東亞史,有教師批評三國史、武則天等內容都被刪除或簡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每隔幾年就為歷史教科書大吵一場,背後首先是國家認同問題,其次是政治力介入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在一○八課綱都到達近年的高峰。新的歷史教學,不僅高度凸顯台灣的主體性,而且不斷解構中國之為中國,這使得它不再是中華民國歷史教科書,而比較接近於台灣國歷史教科書。之所以如此,正因為這份課綱從開始就是政治力高度介入的產物。

藉著同心圓發展的說詞,十多年來,台灣學童在十三歲以前,基本不唸中國的歷史地理,只唸台灣相關史地,直到國二才開始正式接觸中國史。當新的國二歷史教科書終於出爐,很多人為了中國史分量縮減,以及缺乏了三國、魏晉南北朝等朝代而憤怒。

其實問題遠不僅於此,因為國二的歷史,根本並非「中國史」,而只是以中國地區為主軸的「東亞史」。而此東亞史,還是以民族、文化、商貿與國際交流互動為主軸的歷史換言之,新課綱直接解構了中國之為中國。他只重視東亞地區的各種交流互動,又以略古詳今為詞,著重於明清以降的歷史,主要均因其比較與台灣相關

所謂的同心圓發展略古詳今,固然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任何國家不會因此破壞自己歷史的主體性完整性。只有當國家認同改變,也就是不再認同中國,只認同台灣時,歷史教科書才會變成今天的面貌,請不必再用這套說詞來騙人。

中華民國長期只在台灣,當然應該大幅增加台灣史地的分量,也應該鞏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主體性。然而走到以台灣主體的視角解構中國史,不容中國認同同時存在,則根本顛覆了中華民國存在的根基。解嚴前的國民黨不容台灣史地主體性完整性存在,今日的教科書則不容中國史地的主體與完整性存在,這兩者都不符合自由民主開放原則中華民國與台灣的主體概念,不是沒有矛盾,這是我們今天艱難的所在然而正因如此,必須兩存,所謂相忍為國,否則就必須改國號

這些年來,從小學到高中,四百年的台灣史可以螺旋式地學習三遍,而幾乎是唯一一次的中國史卻一再縮減。(高二以上的非文科學生基本上無暇讀歷史,所以國二是唯一大家都還認真讀的階段)現在甚至去掉中國史,只剩東亞史。這擺明了是以政治力控制學生國家與文化認同。台灣主流思想主張自由民主開放,如今民進黨以意識形態全面操控歷史教學,豈不應大加批判?個人向來主張歷史教育的內容應開放,此因台灣的未來,充滿著變數,我們不應替年輕人決定他如何選擇,而只應給予他們必要的資訊以進行選擇。目前中國史地的時數,實完全不足以提供必要的資訊。

許多人或許認為鞏固台灣的主體性正所以對抗中共威脅,然而卻忘了解構中國史將急遽增加兩岸的衝突性。不斷增強台灣意識並解構中國意識,難道就真的是唯一的保台良方嗎?退一步說,這種依然充滿爭議的論述,如何能夠用來作為主導教科書的思想任何用政治力所造成的史觀,日後也難免被政治力解構。我們的國家畢竟還叫中華民國,此國號對於台灣的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以政治力解構中國史至此,嚴重傷害中華民國,也嚴重傷害自由民主的原則,而將成為擴大內外政治衝突的重要原因。











美國第一!美豬換得到FTA?


2020-09-15 00:54  聯合報 /   潘兆民/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台中市)
國民黨發動反對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公投,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中)和台中市長盧秀燕等人9月13日在台中市豐原區舉辦連署活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蔡政府天真以為開放萊劑美豬即可深化台美雙邊貿易關係,無知的認為有助於雙邊貿易協議(BTA),甚或進入自由貿易協議(FTA),刻意忽視美國挺台的背後,是用盡台灣做為棋子的效益。問題是,在美國第一論調甚囂塵上之際,川普政府當然是以美國利益為考量。

東海大學地方自治研究中心針對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議題,以大台中居民抽樣調查顯示,僅有百分之十九點五的民眾表示支持開放瘦肉精美豬,卻有百分之五十五點一民眾反對,而且有高達百分之六十六點四民眾贊同台中市政府依據食安自治條例」,落實瘦肉精零檢出的規定民調結果顯示國人對於健康換取政治利益之疑慮甚深;蔡政府硬要讓國人接受瘦肉精美豬,是不知人間疾苦,還是刻意附和美國利益優先的政治操弄?

台灣的主觀意願總是落得一場空。早在民國101年(二○一二年),當時的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司徒文就曾表示,一旦解決美牛爭議,就能有效化解台美經貿障礙,不僅有助於「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復談,美方也願意支持台灣加入「泛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如今美牛已開放進口,蔡政府更加碼明年開放含萊劑美豬及卅月齡以上美牛進口台灣。然而,美國總統川普上任迄今,TIFA一直尚未復談,美國卻已退出 TPP。

事實上,能否重啟 TIFA,或能否洽談台美 BTA,甚或 FTA,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不論 BTA或 FTA 皆涉及市場準入與關稅談判,都是更敏感更複雜的談判過程

川普絕對是標準的商人政客,一上台就施展霸權算計,要求重談美日與美韓的自由貿易協議,日韓僅能順受。台灣正處於兩岸關係嚴峻之際,能否承擔美方的經貿談判壓力?依過去開放美牛豬的談判可知,台灣在美方的強力施壓下,一再棄守。請蔡政府不要忘記,台美關係往往與美中議題糾葛夾纏,台灣一直是川普政府要脅中國大陸的重要棋子,在仍未用盡其效益之前,川普政府怎會輕易與台灣達成 BTA 或 FTA?













陸天災歉收 牽動我糧食供應


2020-09-15 00:51  聯合報 /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中國大陸的糧食安全最近受到國際社會的關切。圖為習近平視察糧食生產及農地保護利用等情況。 (新華社)


今年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顯著偏強偏北,致冷暖空氣長江中下游交匯對峙,使得中國今年梅雨鋒長期滯留。長江中下游區六月九日即入梅,七月卅一日出梅,梅雨期長達五十二天,較常年偏長廿三天;梅雨區平均雨量七五三點九毫米,較常年偏多百分之一六八,為民國 50 年(一九六一年)以來最多。

長江流域中國農業主產區,主要包括水稻、棉花、油菜籽、茶葉、桑蠶繭、生豬、淡水水產等,係中國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估計今年梅雨洪災已經破壞了六百萬公頃農作物糧食損失一千二百萬噸

隨後副熱帶高壓東退,於八月廿六日至九月八日期間,導致巴威、美莎克和海神等三個颱風,連續於生成後快速增強,直接北上,不僅對日本、韓國造成災害,更對中國東北地區玉米、大豆及水稻等糧食生產,造成嚴重損失中國百分之六十秋季作物種植在北方,這三個颱風密集侵襲,對中國秋糧供應將有很大衝擊

由於新冠肺炎和洪災、風災嚴重影響到長江流域及東北三省的糧食收穫,大陸民眾開始憂心糧食短缺導致近期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價格持續上漲,尤其是玉米漲幅最大

其實中國一直保持較高糧食庫存美國農業部預測中國二○二○/二一年度的玉米庫存量為一點九一億噸,小麥一點六五億噸,水稻一點一三六億噸,合計約四點六九六億噸幾乎超過全球穀物庫存八點六億噸的一半。這些庫存穀物,尤其玉米在新冠疫情期間確實發揮了穩定作用。

中國海關九月七日發布重點進口商品報告,今年一至八月中國進口肉類六五七點七萬噸,較民國108年(一九年)同期三七九點四萬噸增加百分之七三點四。進口糧食八,七四三點九萬噸,較去年同期七,一七八點三萬噸增加百分之二一點八包括用於加工、非繁殖用途的禾穀類、豆類、油料類等作物的籽實及薯類的塊根或塊莖等)。進口大豆六,四七三點九萬噸,較去年同期五,六三一點四萬噸增加百分之一五

從前述進口農產品看出,儘管中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口糧自給率高,庫存量亦多,尚能符合民眾需求。但隨著大陸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肉類消費將繼續增加,同時需要更多的飼料穀物及大豆,這就必須依靠從國外進口,形成中國糧食安全缺口。

目前全球各地亦發生蝗蟲貪夜蛾災害,蟲害的蔓延與全球新冠疫情擴大基本係處於同步時期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稱,蝗蟲已嚴重影響全球糧食生產。但由於過去持續三年的豐收,全球的穀物期末庫存仍處於較高水平,導致蝗蟲災情在國際穀物價格的反應並不強烈。作為指標的芝加哥玉米小麥期貨行情從八月中旬起開始逐步上升

如果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蝗災繼續蔓延,大陸秋糧因風災收穫不理想,未來中國的糧食進口可能將大幅增加,勢必會造成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將影響台灣消費者,建議我國農政單位宜對國際糧食產銷價格嚴予監控,預做因應,確保我國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