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政府騎虎難下 怎防擦槍走火?
◆ 聯合筆記/北京軍博的U2殘骸
◆ 開放美牛豬 押注川普能換貿易談判?
◆ 底牌盡出的民進黨對美關係
◆ 順乎人性 落實學習歷程檔案
◆ 黨產條例釋憲 如何因應株連九族的憲法破毀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北京軍博的U2殘骸
2020-08-31 00:04 聯合報 / 陳言喬
美國空軍U2偵察機。(美聯社)
要不是中共警告與北京軍事博物館的聲明,大概很少人知道美軍五十多年前的 U2 還在執行高空偵察任務。這除了說明這款老爺飛機性能極佳,也勾起那段悲壯的歷史回憶,令人唏噓。
上周美軍高空偵察機 U2 飛到共軍北部戰區正在演習的上空區域,北京的軍博官方微博發出聲明:「中國五十八年前能打下 U2 高空偵察機,五十八年後必然能打下任何侵入中國領空的戰機。…闖入中國禁飛區的美國飛行員,有空帶上身分證,掃二維碼,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一下 U2 高空偵察機的殘骸。我們會講給你聽,那是我們半個多世紀前打下來的!」
中共自民國51-56年(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七年)在大陸境內共打下五架U2,但這五架U2上沒有一個是美國飛行員,全是中華民國的空軍飛行員。北京軍博雖劍指美軍,卻也刺痛了那個年代為保衛中華民國而犧牲的國軍烈士與其家屬後人們。
談到 U2,讓人憶起 U2 在美中台之間的特殊連結。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在美軍協防對抗中共下,成立了空軍第卅五中隊(黑貓中隊),美軍提供 U2,代訓我空軍飛行員,並由我飛行員飛進大陸高空拍照偵察,情報再分享美國。
但這個任務極端危險,他們起飛前幾乎都抱著必死的決心,中隊廿八人,赴陸作戰殉職四人、被俘兩人(坐牢近廿年)、訓練死亡六人,折損近二分之一,他們每次出任務時都面臨共軍的飛彈攻擊,有的僥倖脫逃,但第二次就沒那麼幸運,台北市的懷生國中就是紀念第一個赴陸偵察被共軍擊落的陳懷生。
歷史的轉折總是讓人驚嘆,近五十年前,中美開始碰觸,雙方逐漸關係正常化(上海公報),美中關係改善,美國逐步縮減 U2 偵察大陸到終止任務。但五十年後,繞了一圈,不僅 U2 又飛回來了,各型美軍機艦頻繁抵近大陸沿海偵察,中美關係降至冰點,擦槍走火可能性大增。
U2 這個冷戰時期的產物仍在執行任務,它的性能與戰功無庸置疑,到現在共軍也沒有一架飛機能飛到 U2 的高度進行攔截,但共軍這些年研發了更多先進的導彈,擊落 U2 更是輕而易舉,U2不敢進入大陸領空只能在演習區的公海上空偵察足以說明。
五十年前的 U2,除探測共軍意圖,也多少給予老蔣總統反攻大陸的希望;五十年後的 U2 與更多美機美艦,改成為拉抬川普競選連任的工具。
五十年前,犧牲的是我空軍飛行員,他們為保衛中華民國而殉難;五十年後,美國大量軍售台灣對抗中共,美台聯手不斷刺激中共,一旦開戰,犧牲的仍只是我國軍將士,但他們為誰死?非得死?個人是否仍有視死如歸的勇氣,都是問號!
蔡政府騎虎難下 怎防擦槍走火?
2020-08-31 00:31 聯合報 /
左正東/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台北市)、
林廣挺/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副研究員(彰化市)
蔡總統8月27日向澳洲智庫發表演說,表達對於區域軍事活動日益頻繁的憂心。圖為共軍26日從青海方向發射有「航母殺手」之稱東風-26B型飛彈,命中南海水域目標,引發各方關切。(新華社資料照片)
上周四蔡總統向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發表演說,表達對於區域軍事活動日益頻繁的憂心,此段談話受到各方關注。蔡總統願意嚴肅面對兩岸擦槍走火的風險,自是好事。但從兩岸關係的政策面來看,民進黨政府應該早知道兩岸關係正處於戰爭邊緣。只是面對自己一手挑起的反中仇陸氛圍,騎虎難下,難以啟齒。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對「小明回家」和陸生返台的無理歧視和政策反覆。擁有合法居留證的陸配子女,和在台灣各大專院校註冊的陸生,在毫無預警情況下不能回台,社會上同情的聲音很多。當六月七日政府宣布大解封後,呼籲讓他們回台返校就學的聲音不絕於耳。
然而,政府部門一再互踢皮球,陸委會說要指揮中心判斷,衛福部說大陸疫情不透明,且要考量兩岸關係。那麼八月初以來陸續解除高中以下「小明」和大學陸生回台的禁令,是因為大陸提供疫情資訊的作法和七月有所不同嗎?還是台灣的疫情比七月趨緩嗎?對此,政府沒有任何說明。說穿了,更深層的考量,恐怕還是要避免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導致擦槍走火,相關的歧視政策不得不改弦更張。
不過,如此不合理的歧視政策能夠延續半年之久,當然有其社會基礎。畢竟民進黨之所以能扭轉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九合一選舉的敗勢,靠的就是煽動起台灣社會反中仇陸的氛圍,轉移其治理失能的事實,並最終贏得大選。但仇恨動員易放難收,支撐民進黨勝選的仇陸群眾,就像一把雙面刃,已經成為蔡總統緩和兩岸關係的一大阻力。
因為,如果沒有仇恨動員做為掩護,民進黨的支持者將會發現,蔡總統採取的兩岸定位和馬前總統大同小異,都是「互不否認」,甚至對大陸貿易依存屢創新高。一旦反中立場遭到質疑,喪失了仇陸群眾的支持,民進黨的執政基礎也將隨之動搖。這也是為何蔡總統過去放縱歧視,但現在卻又表示擔憂擦槍走火。民進黨開放政策的搖擺與反覆,正反映了他們騎虎難下的困境。
而且,蔡總統全篇演說只見台灣不見中華民國,不但自我矮化,更是捨棄主權。蔡總統說「台灣的存在無庸置疑」,但是,台灣在中國大陸官方語彙中極其常見,根本不須特別要求對岸不否認台灣存在。大陸官方語彙沒有的是中華民國,需要大陸正視的不是台灣,而是中華民國!從我們退出聯合國、邦交國陸續斷交以來,各國不能稱呼我們國號,遂改以台灣稱呼。因此,稱台灣並不是彰顯主權的表現,稱中華民國才是!台灣不是抵抗中共的符號,中華民國才是!
自去年以來,兩岸日趨緊張,任何要降低兩岸緊張的努力,都值得肯定。然而,就兩岸定位,蔡政府沒有比馬政府更突出主權;就對外宣示,蔡政府的國家主權更卑微不見。對外既無法有效降低衝突,對內又不能安撫仇陸民眾,蔡總統要怎麼降低兩岸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恐怕她自己心裡都沒有答案。
開放美牛豬 押注川普能換貿易談判?
2020-08-31 00:12 聯合報 / 楊永明/國安會前副秘書長(台北市)
漫畫/波波
蔡政府突然宣告開放美牛與美豬,然而問題一堆,例如對於台灣豬農的衝擊會如海嘯般強烈;例如多數台灣人幾乎每餐必吃豬肉;例如加工豬肉、滷味內臟、夜市小攤一定會轉用較便宜的美國豬肉。
美國政府與養豬協會主張萊克多巴胺對人體無害,我曾經與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在美國華府與養豬協會的律師群進行激烈辯論,指出美國人食用豬肉比例與部位,和台灣人飲食習慣大不同。他們過去所做的研究都是以美國人飲食習慣為主,並不代表其他國家人民一體適用,這也是為何絕大部分國家都禁止國內使用萊克多巴胺。律師們與官員們無法明確回應,最後只能暗示說,那台灣別妄想要雙邊貿易協議(BTA)或甚至台美自由貿易協議(FTA)!
因此,蔡政府開放美國牛肉與豬肉,主要還是戰略與貿易利益考量,一是表態聯美關係,一是交換與美國談判貿易協議的機會。
首先,美國在國際上針對進口美國牛豬肉的態度是十分強勢的,而且十分政治的,日本與韓國是在美國政治壓力下,採取國內禁止、對美開放的雙重標準作法。
因此,台灣長久抗拒不接受美國豬肉進口,讓美國相關人士深感不悅,不斷施壓比照日韓作法。蔡政府近年明顯「聯美抗陸」政策,無論其他政策多親美,仍然必須要以開放美國牛肉豬肉作為表態,這是戰略利益的聯美表態。
事實上歐盟、俄羅斯與中國大陸仍然禁止進口,而美國前兩大肉商已經禁止用萊克多巴胺,甚至為出口到中國大陸,做到特別確保不使用萊劑的豬肉出口產線,還去取得美國農業部認證。
其次,開放美國牛肉與豬肉,也是為了交換與美國談判貿易協議的機會。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署的位階是直接向總統報告負責,來自農業州的國會壓力,使得台美 TIFA 進展緩慢,完全不能和台美政治蜜月關係相提並論。
問題是,開放美國牛豬是可能交換一個雙邊貿易談判的機會,但不一定是台美 FTA,因為台美 FTA 的政治意涵複雜,可能影響中美關係與兩岸互動;美國很可能只願意談判 TIFA 升級版的台美 BTA 雙邊貿易協議,確實內容則要視談判進行而定。
至於如果台美簽署 BTA 後,台灣則更容易加入 CPTPP,他國因此更可能與我簽署 FTA 的說法,真的太過樂觀,似乎他國不願意與我簽訂 FTA 的主要障礙是美國?或是美國可為我向他國施壓簽署 FTA?這些都忽略雙邊 FTA 的複雜經濟與政治因素,特別我們還有兩岸因素。
最後,就開放的時間點而言,應該也是要等到美國總統大選之後,作為向美國新政府(川普連任也會新組內閣)談判的籌碼。在總統大選的兩個月前開放美國牛肉豬肉,這是送給川普的禮物,以此表態支持川普政府。但是如果拜登當選呢?雖然美國牛肉豬肉已經開放,拜登政府仍會針對台美貿易逆差與貿易障礙問題,要求台灣先作退讓,雙邊貿易談判則是前途未卜。
看來蔡政府相當押注在川普政府,總統大選前突然開放美國強力施壓的牛肉豬肉進口,戰略表態親美聯美政策,換取加入「繁榮經濟網絡」,交換後續不明確的台美貿易談判與協定的簽署!問題是真能如願嗎?
底牌盡出的民進黨對美關係
2020-08-31 00:15 聯合報 / 何景榮/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國人對於豬肉需求量大,美豬進口勢必會有食安疑慮(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政府單方面開放美豬牛進口,舉國譁然!破格空降我國駐美代表處,擔任政治組長的蔡英文親信、「口譯哥」趙怡翔,也不惜違背政治倫理,跳出來替美方喊話:「FTA 向來是台灣自己要爭取的」、「美豬開放是先決條件」、「沒處理,根本不用談」,儼然一副「美國利益代言人」的高姿態。
開放美國豬肉進口,是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進程上,我方的最大籌碼。畢竟美豬開放,不但會打擊我國龐大豬農的生計;對於以美國農業州為選票基本盤的現任總統川普,則是選前的一大利多。然而,民進黨竟然在美國總統大選,共和、民主兩黨候選人選情膠著之際,做出明顯有利於共和黨籍候選人的重大決策,背後意圖,令人玩味。
此外,在古今中外國際貿易談判上,鮮少看到這種將自己底牌(允許美豬進口)亮出,再嘗試向對方爭取本國利益的反常作法;而中華民國的外交官,幫我國談判對手講話、嗆聲,更令人瞠目結舌!尤有甚者,趙怡翔臉書直接預告,「美豬開放只是先決條件」,一方面提醒台灣吃了美豬,也不一定拿得到 FTA,另一方面更預告我方必須向美國釋出更大、更進一步的利多,才「可能」獲得美方進一步讓利。大概自從袁世凱政府被迫簽署《二十一條》之後,中華民國在國際外交上的喪權辱國,莫甚於此。
不過,若回想過去蔡英文政府對極右翼的川普一面倒的盲目支持,答案或許就明白了!過去兩年,對我國正規外交官系統始終難以徹底掌握的民進黨,就不斷透過操作網路輿論風向等「大內宣」手法,向民眾塑造「台美關係史上最佳」的形象;至於川普政權,則是定期以諸如「駐美代表處更名」、「聲明反對中美洲小國與台斷交」等口惠而實不至的對台「利多」,來回應、安撫蔡政府,並間接讓民進黨於民國109年(二○二○年)再度贏得總統大選。
然而近來,內政失靈、新冠肺炎防疫漏洞百出、偏激族群政策導致美國民怨四起的川普政權,為了挽救民調落後的頹勢,必須下猛藥,才有辦法在年底大選反敗為勝。也因此,在日前派出美國衛生部長赴台後的不久,蔡英文政府就立即接受城下之盟,同意開放美豬進口。顯而易見,這背後的動機,不是台美間的貿易談判,而是基於蔡英文選舉期間受到共和黨當局的暗助,川普如今過來討「人情債」了!
所以這次「美豬進口」的決策,說穿了,只是民進黨「選舉治國」的再次體現,差別只在於這次是將選舉考量,延伸到國際貿易談判與台美關係之上。然而筆者還是要呼籲:希望民進黨政府別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夕,貿然單邊押寶,承擔得罪日後美國總統當選人的風險;更不該套用外國特定候選人一時的選舉考量,危及到立國根本的農業、戕害我國農民的長遠生計。
順乎人性 落實學習歷程檔案
2020-08-31 00:33 聯合報 / 王延煌/高中校長(彰化市)
首屆適用新課綱的高中生陸續上傳高一學習歷程檔案,其中關鍵項目「課程學習成果」,逾五成學生選擇上傳重視實作的多元選修課。(示意圖,非相關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七月發布「一○八課綱周年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高中表示大學考招制度影響新課綱的落實;日昨又報導,不只補教業者,連台大等頂尖大學都紛紛辦理動輒數千元的夏令營隊,從「秒殺」情況足以反映家長對升學的焦慮程度。
劃時代的教育革新,在欠缺成功經驗的基礎下強推,無法獲得多數人信任,並不意外。
就教育本質而言,學習歷程檔案的制度設計原意不可謂不佳,它至少彰顯了品質重於數量、實質重於形式、歷程重於結果及反思重於成績等四個核心價值,卻因忽視「人性」而面臨重重障礙。
一,惰性效應。惰性是普遍的人性,要克服這種惰性,惟有「簡化」一途。學習歷程檔案也用懶人包來宣導,但制度的複雜度非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清楚,更因全面增加所有利益關係人(高中、大學、師生與家長)的負擔,挑戰惰性,執行困難在所難免。
其二,從眾效應。教育部擔心學習歷程檔案成為軍備競賽,因此規範上傳及採計的件數上限,並強調校內的多元表現也會被同等看待,希望杜絕或舒緩城鄉落差、貧富差距造成的不公平。但從眾心理也是人性,促使著家長、學生跟隨大眾的腳步尋求歸屬感或安全感。會有這種心理反應,就是害怕被制度拋棄,只好積極融入新的社會運動(參加校外營隊和競賽),降低焦慮感,夏(冬)令營勢將成長。
其三,優化效應。為鼓勵學生向上學習,我們常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勉勵。這種止於至善的教育原則,已經成為追求卓越的天性。雖然都知道學習歷程檔案的評量尺規強調品質重於數量、歷程重於結果,但為了保險起見,學生積極參與校外營隊或競賽,務求提出質量俱佳、歷程與結果兼重的多元表現成果。站在教育者立場是要「增強」還是「削弱」呢?不證自明。
其四,慣性效應。人是習慣性的動物,對於熟悉的環境或制度,充滿信任,反之必升起質疑或懷疑的心理。一○八新課綱的學生家長,屬於聯考世代,要讓他們理解進而支持學習歷程檔案,本非易事;更難的是要改變大學教授評分的慣性,才可能獲得制度最終成功,這真的需要用時間來證明。
黨產條例釋憲 如何因應株連九族的憲法破毀
2020-08-31 00:22 聯合報 / 董保城/東吳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台北市)
大法官作出釋字第793號解釋,宣告台北高等法院就黨產條例聲請釋憲部分全部合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周大法官就黨產條例作出釋字第七九三號解釋,以今非古,不受理深水區的舉證責任倒置於被調查者、時效制度廢除等規定,進而宣告列為言詞辯論提綱的條文合憲。大法官既然定調允許基於轉型正義重大公益目的以今非古,爭訟案件該如何處置,方能維持自由民主憲政秩序?
理由書認黨產條例所規定「實質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不違反明確性原則,在我國法制上尚非陌生,實質控制或類似用語在彰顯控制者與被控制者間存有支配、管領或從屬之密切關係;且已具體明定實質控制之判斷面向,故從文義、目的與體系關聯性觀之,其意義應非受規範者難以理解,且為其所得預見。在司法審查上,則指出:「實質控制之涵義最終亦可由法院依一般法律解釋之方法予以確認。」
闡明行政法院可依一般法律解釋方法來確認是否具有「實質控制」;另也強調對政黨是否實質控制人民團體,法院可從「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來判斷政黨與該人民團體間是否具有「支配、管領或從屬之密切關係」;並審查「政黨以捐助、出資或其他方式實質控制之營利性或非營利性法人、團體或機構,是否為該組織等所充分知悉」。
期許未來行政法院的法官,可秉持其一般法律解釋及憲法保障人民基本權之意旨,以守護憲法及保障人民權利的高度,就具體個案情形做出合法恰當之判斷。面對公益性「曾為附隨組織」如救國團、婦聯會等在訴訟中尤其在適用公司法的實質關聯性發生困難時,可依前述方法解套外,並參考德國在黨產行政訴訟中多是透過和解方式,來解決爭議。
就「過去式附隨組織」是否牴觸法律禁止溯及既往,理由書抄黨產條例第一條立法目的,稱「目的係為追求特別重要之公共利益」,繼而認為該法是「溯及既往之法律」,但基於上開公益而例外合憲。
但轉型正義之意義跟概念,在法學、政治哲學上見仁見智,國際人權法上對於轉型正義概念也意見分歧—如匡正民主、探討人權迫害(後者我國已有如二二八條例等,早已落實),而多數意見卻僅論道:「基於憲法民主原則保障政黨機會平等及建構政黨公平競爭機制之義務,國家應採取回復或匡正之措施,以確立憲法所彰顯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價值」,不但對於轉型正義概念語焉不詳,沒有充分詮釋概念定義、在憲法基本權之依據、憲法第廿三條中哪一個具體理由,甚至僅以「促進政黨公平競爭,匡正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狀態,以落實轉型正義」為由而不違反比例原則、平等原則、法律禁止溯及既往,這是「揮舞轉型正義之大旗進而宣告法律合憲」,欠缺其他憲法上之具體理由,大法官錯失這次將轉型正義概念清楚表明的機會!
再者,多數意見並未預見該法規範實施所造成「打擊過廣而殃及無辜」株連九族之後果(如同詹森林大法官部分不同意見所指出),更是忽視該條對於人民團體權益造成嚴重侵害。
回想釋字六三三號解釋將當年藍委力推的真調會條例若干重要條文宣告違憲,彼時大法官的風骨與素質,令人敬佩。如今自甘附隨政治服務,著實可悲。面對憲政上的風雨如晦,就遭受株連者,期待法官應抱持作為疾風勁草的風骨,避免再一次的憲法破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