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6526/web/
◆ 聯合報社論/彰化「篩檢門」確診台灣民主的二次疫情
◆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勝利,台灣白目?
◆ 經濟日報社論/Fed為長期低利率政策掛雙保險
經濟日報社論/Fed為長期低利率政策掛雙保險
2020-08-31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在27日召開的全球央行年度會議上發表聲明,意外地提前送給金融市場一份大禮,宣布將通貨膨脹率目標由原先的年升2%,改為「在一段期間內的平均通膨率達到2%」;而且還禮多人不怪,對於「最高就業」也提出一套新思維,希望能吸引更多勞工進入職場。這兩項新貨幣政策架構的目的,就是在可預期的未來Fed將容許通膨與就業達到更高的水準,結果則是讓利率能夠在未來數年內都維持低檔。
全球各大央行的貨幣政策決策架構,普遍都是以所謂的「菲立普曲線」理論為基礎,即通膨率與失業率之間存在替換關係。當失業率低時,通常景氣偏向繁榮,通膨壓力因而加重,此時央行應該緊縮貨幣政策使景氣降溫,並壓制通膨;反之若失業率偏高,代表景氣低迷,於是通膨壓力減輕,而央行便應放鬆貨幣政策刺激景氣復甦,順便帶動通膨升高。
自從 Fed 於民國101年(2012年)設定2%的通膨目標以來,貨幣政策基本維持寬鬆,失業率持續下降,但經濟成長始終維持在溫和偏低的水準,而 Fed 所重視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PCE)平減指數也一直未能達標,平均年升率僅 1.4%。低成長、低通膨,符合低利率的條件,但低失業卻意味利率應該上升,於是決策架構出現矛盾;更實際的難題,則是利率已經偏低,未來景氣一旦滑坡,將使 Fed 的政策操作空間備受限制,刺激經濟復甦的效果減弱,甚至可能使衰退更深、更久。Fed在聲明中也明白指出,基於這項限制,可能使「就業與通膨的下降風險升高」。為因應此一難題,Fed 從一年多前就展開貨幣政策架構檢討,以適應低失業、低通膨及低利率的新時代,檢討的核心則是如何對通膨目標下手。
各國央行所訂的通膨目標有兩種形態,一種是單一目標,例如Fed訂在2%,歐洲央行訂在「低於、但接近2%」;一旦超過,央行就應準備升息。另一種是訂定目標區間,例如2%-3%,讓央行能有較大的決策彈性。然而Fed採取的是一套創新的作法,稱為「一段期間之內的平均通膨率目標」,將通膨率視為一項長期性的概念。如果以往通膨率一直未能達標,會在長期間產生「通膨缺口(inflation gap)」,因此未來如果通膨上升,將先彌補之前的缺口,等補完後再考慮升息;反之,如之前通膨偏高,在長期間形成「通膨累壓(inflation build-up)」,即使未來通膨下降,央行也不急於降息。
這套新架構表面上符合「政策中性」的原則,但其中顯然存在貓膩,因為現實情況是存在「通膨缺口」。Fed 並未說明「一段期間」究竟多長,以及將從何時起算。假定從民國101年(2012年)開始實施2%通膨目標為起算點,到目前為止每年的通膨缺口便是0.6個百分點;要補滿此一缺口,未來八年的平均年通膨率至少須達到2.5%。基於新冠肺炎嚴重衝擊美國經濟,失業率仍超過10%,且景氣才剛剛開始復甦,因此通膨率在短期內很難持續超過2%。結果就是 Fed絕對不會在短期內升息,低利率將維持更久,不必一見到通膨回升就緊縮信用。
Fed 會採用這套新決策架構,其實並不意外,而令金融市場驚喜的是正式宣布的時間比各界的預期更早。另一項驚喜,則是 Fed 也調整了對「最高就業」的思維,從強調就業「偏離最高水準」,改為「就業距離最高水準的缺口」,並認為最高就業是一項廣泛且具有包容性的目標。Fed 願意容忍失業率降到更低,希望能藉此促使勞動市場吸納更多的勞工加入,而不會因為失業率下降就驟然緊縮貨幣政策。換言之,就是 Fed 不僅重視失業率,也更加重視勞動參與率。
直白的說,Fed 這次改變決策架構,已經為低利率政策可長可久提供了「雙保險」。然而這套新政策架構雖是促進經濟擴張所必須,但徒法不足以自行,Fed 仍高度依賴國會與政府能夠執行更有利於經濟成長的政策;不僅僅是擴張財政支出,還需推動經濟改革,使生產力加速提升,才是振興經濟的永續途徑。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勝利,台灣白目?
2020-08-31 00:0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蔡英文(右)與美國總統川普(左)。 圖/美聯社、總統府資料照片
蔡總統宣布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美牛進口,美國自副總統以降到各行政部門輪流推文,盛讚是「川普帶來的勝利」。我外交部則忙著統計出美國政學界共有超過七十位人士表達歡迎肯定,並稱我方「感到鼓舞」。但在國人的憤怒、消費者的不安和豬農的哀號聲中,外交部的振奮顯得很白目。
月初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以「斷交以來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打破陳時中一切防疫禁令,高調訪台。阿查爾不正面回應台灣最迫切需要美國幫助的疫苗議題,被譏「白來了」,陳時中還反批講這話「很白目」。
阿查爾的確沒白來。「層級最高」,壓力最大。阿查爾選在台灣最主要美牛進口商美福集團旗下飯店午宴,被認為預留伏筆;阿查爾才走半個月,蔡英文就對萊克多巴胺美豬美牛大開門戶。許多人也發現,阿查爾還曾是生產萊克多巴胺的禮來公司美國總裁;而衛福部又是美豬美牛進口的最重要把關者。從這些奇妙巧合來看,蔡政府一片歡騰熱迎,恐怕真的很白目。
這是「川普的勝利」無誤。蔡英文說得冠冕堂皇,但陳水扁直指「蔡英文沒說的是,她已經抗拒不了來自美方的政治壓力啦!」阿扁說錯啦,蔡英文連象徵性的抗拒姿態都沒擺,就門戶大開了。用台灣的國人健康和豬農生計來成就川普的勝利,外交部感到鼓舞;一旦時移勢易,台灣再無籌碼或利用價值,淪為美國棄子,外交部也會沾沾自喜?
聯合報社論/彰化「篩檢門」確診台灣民主的二次疫情
2020-08-31 00:0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左)、陳秀熙(右)與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中)出席「彰化抗體血清報告」記者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彰化縣針對高風險群的精準篩檢和萬人抗體血清調查,引起中央與地方對立,紛擾多日。抗體血清調查的爭論,在期中報告證明「中央防疫政策有效」的結論下,以大和解暫時收場;而精準篩檢雖在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下令政風介入後已經喊停,但相關的政風調查還未收手。
彰化縣衛生局對新冠肺炎無症狀居家檢疫者採檢,及早確診一名患者,由於不符中央「無症狀不查」程序,遭陳時中送交政風查辦。陳時中此舉引起舉國譁然,質疑其捍衛官威重於探查疫情真相,在野黨將此事比擬「台版李文亮事件」,網民甚至譏諷執政黨「綠共化」。蔡總統特地發文強調「民主台灣不會隱匿疫情」。
這起事件加上近來台灣輸出病例增加,民眾對本土潛藏無症狀感染者的疑慮再起,指揮中心公信力備受質疑。府院黨力挺陳時中,把矛頭對準地方與中央不同調,側翼網軍洗風向,對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進行人格毀滅,影射其採檢措施沒有利益迴避,還誣指其財產申報不實,先鬥臭再說。
網路風向很快帶向彰化縣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的萬人抗體血清調查,抹紅抹黑手法如出一轍。從使用大陸試劑到違反研究倫理,各種質疑不斷;連前副總統陳建仁都跳出來批評該調查是「失真的調查」。期中報告因同儕審查而延後公布,已知調查結果的陳時中,還指責台大公衛「不該臨時蓋牌」。
一個在回歸社區前被地方衛生局「多做一點」而篩檢出的確診者,竟讓中央執政團隊火速對舉發者發動政治攻擊,不擇手段有如毀滅政敵,難怪醫界與公衛界人士都覺不可思議。
而一個結合公衛學者、病毒學家及衛生局三方合作,被前疾管局長蘇益仁高度評為「完整的組合在學術界少見」的血清抗體研究計畫,也遭到莫名攻擊。然而民眾關注的是:在第二波疫情來襲前,究竟要如何應對無症狀者的傳染風險,以及篩檢政策是否應作調整;蔡政府對此反而充耳不聞。這是民主台灣面對危機的正常反應嗎?
彰化縣衛生局以精準篩檢的實證挑戰現行篩檢政策,血清抗體研究的期中報告則肯定中央防疫政策,這些都是科學論證的問題。但在血清調查報告出爐前,陳時中捨棄專業溝通,迫不及待動用政風對彰化衛生局開刀,令人驚覺防疫大旗下已無民主治理,取而代之的是威權高壓。更不堪的是,綠營側翼蓋不了真相,乾脆抹紅主事者是親共賣台,自行篩檢是亂台陰謀,有如麥卡錫主義在台復活。試問什麼樣的民主政府會用流氓愛國主義扭曲黑白?民進黨的民主,已不容許討論公共政策的空間,現在連專業領域都淪陷成政府說了算。
指揮中心成立以來,民眾高度配合,容忍諸多侵害人權措施,到後來演變成多數暴力縱容政府藉防疫大興一言堂,還沾沾自喜是民主防疫典範。事實上,藉由國家危機獲取人民「授權獨裁」,非自新冠疫情始,早在去年大選期間,蔡政府便藉著習近平「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美中對抗、香港反送中等,營造危機感,壓縮人民言論空間,發動國安修法,用紅帽子將在野黨、異議者消音。這種綠色恐怖手段在疫情期間變本加厲,人民不能妄議政府,否則動輒法辦。
國家的危機不止是疫情,台海情勢被形容進入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以來最危險狀態,蔡總統日前指出,要尋求兩岸和平共處之道,但不能危害民主自由生活方式,因而要提升軍事力量,尋求理念相同國家如美國的支持。然而,同時發生在彰化的檢疫事件提醒人們:傷害台灣民主的威權政府,不只在對岸,還有我們所姑息的執政黨。如果葉彥伯是另一個李文亮,他在二次疫情來襲前警示的,不只是篩檢盲點,還有民主政治再次遭威權侵噬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