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人口危機 提出有效政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6027/web/

◆  聯合報黑白集/國民黨雖敗不猶榮
◆  聯合報社論/徐永明現金案的羅生門和法律門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人口危機 提出有效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人口危機 提出有效政策


2020-08-17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前七月我國累計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10,714人,全年新出生人數面臨17萬人保衛戰今年將是我國人口自然增加率首見由正轉負國發會的推估,明年台灣人口數達到最高峰2,361萬人後就將一路走跌,到民國154年(2065年)底時僅剩1,735萬人。「2,300萬同胞成為歷史名詞,預示了我國人口危機之險峻

人口衰退危機並非近年才顯現,各界早就不斷示警,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劇了這個危機。今年上半年我國異性結婚有 61,053 對,較去年同期大減近一成,走入婚姻的國人大減,明年新生兒的數量定然更不樂觀。去年我國全年新生兒人數 17.7 萬餘人,今年很可能跌破 17 萬,明年情況只會更糟。原先國發會預測我國在民國115年(202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逾 65 歲人口占比超過20%,如今很有可能在民國114年(2025年)時就提前來到。

回顧我國的人口變化,從民國73年(1984年)總生育率降至2.055人,低於人口替代水準2.1人後,就開始面臨人口轉型的挑戰。民國78年(1989年)我國的年齡中位數是 27 歲,到民國123年(2034年)時,年齡中位數預估會達到 50.1 歲,意即每兩個國人就有一人超過 50 歲。

這令人心驚的改變都在官學界的預期之中,但這些年來政府努力要幫人口老化踩煞車,結果卻不盡理想。我國從進入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只花了七到八年光景,遠比英、法、美等國的歷程快,也比日本的11年快上不少。

台灣的人口危機對經濟發展的顯著衝擊,就是工作年齡人口的快速減少。我國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比在民國104年(2015年)達到 73.9% 高峰後開始滑落,當年的工作年齡人口有 1,737 萬人,民國126年(2027年)時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占比將低於三分之二,到民國154年(2065年)時,預估剩下800萬人上下,這代表未來不但人口年齡老化,工作年齡人口也會逐漸向中高年齡層靠攏,也就是15至20歲的年輕工作者占比下降,45-64歲的中高齡工作者占比不斷上升。

這麼多令人憂心的數字,顯示政府這些年針對人口危機的政策並未收到顯著成效,以致於人口老化等問題不但沒有減輕,甚至有加速惡化的跡象,凸顯我們對此危機的力挽狂瀾做得還不夠,投入的資源還沒有到位。以蔡英文總統競選連任的政見為例,其中「全齡照顧政策」和人口議題相關,蔡政府希望藉由從幼兒照顧投資青年長照升級等三領域解決人口問題,政見方向正確,但政策仍有多處待完善與落實之處。

以目前年輕夫妻養育下一代的意願逐年滑落的情況為例,光是「6歲以前國家養」的誘因,並不足以激發他們的生育意願。許多夫妻不願生小孩,考量的是社會支持度的低落,從公立托兒所的僧多粥少,到低薪問題造成年輕人不願意養育下一代,都可能是台灣生育率走低的原因。這部分的改革與配套不是只是給錢,而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要努力改善養育環境,從根本提高國人的生育意願。

提高生育率短期難見成效,但必須持續與堅定推動。產業界關心勞動力老化的問題,則是馬上就會遇到的挑戰,政府應擴大協助青年、婦女與中高齡就業,並機動調整引進國際人才,這部分同時必須配合國內的產業革新,藉由促進投資帶動就業,提高國人的生產力。

解決台灣的人口危機已不是「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而是「今天不加緊做,明天會加倍後悔」。政府近年投入數千億執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但對於已迫在眉睫的人口結構性問題,國家投入的資源與努力明顯不足,以至於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人口衰退的衝擊距離我們又更近了一步。政府必須正視當前的人口危機,百年樹人的工作現在就要立刻動手。












聯合報黑白集/國民黨雖敗不猶榮


2020-08-17 00:3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市長補選,李眉蓁(右三)得票率不到26%。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國瑜被罷後,李眉蓁高雄市長補選僅取得不到兩成六的支持。這種戰果,若還有人敢說她「雖敗猶榮」,只是自欺欺人,因為藍營在高雄又再度跌入低谷。

敗選的原因很簡單國民黨草率提了一個不合適的候選人,立刻被抓出論文抄襲,加上韓國瑜落跑之恨未消,無論如何不可能喚起選民熱情。往前推,韓國瑜被罷之後,藍營只能推出名不見經傳的李眉蓁;而韓市府團隊諸多戰將,竟無一人戶籍設在高雄。由此,可知國民黨對「經營高雄」這件事多麼漠然。

說來可悲,韓國瑜可能被罷是六月前即可預知的事,但國民黨和韓陣營又做了什麼準備?沒有,他們兩手空空!國民黨邊走邊逃,等著束手就擒,完全不去想補選這一仗及未來更多的戰役要由誰來打。雖說黨主席江啟臣新上任未久,但韓團隊也未把此事放在心上;因此,此役藍軍拔劍四顧心茫茫,也是必然的惆悵。

一個厲害棋手,可以預知對手四五步棋。而現在的國民黨,連應付眼前局面都手忙腳亂,遑論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棋。這種局面,其實是很危險的。例如,國民黨知道要調整兩岸政策,但除了淡化九二共識卻拿不出新論述;再如,修憲要不要盲目跟進廢考監,如何確保民主制衡不流於集權,目前整個黨都還理不清思路。

輸了高雄補選,並不可恥但身為在野黨卻不換腦袋,不思考如何走出危機,不作長期深耕之計,才是可悲的













聯合報社論/徐永明現金案的羅生門和法律門


2020-08-17 00:3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檢調從時力前主席徐永明家中搜出300萬現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委收賄案傳出「案外案」,竟比本案更曲折離奇。檢調從時力前主席徐永明家中搜出的三百萬現金,究竟出自誰之手,連日來交長林佳龍和台數科董座廖紫岑的「友人們」不斷放話帶風向,形成了劇情羅生門。更令人困惑的是,檢察官當場未扣押這三百萬元,又在聲押書上輕描淡寫認為非犯罪所得,使得徐永明獲交保而未被羈押,也導致調查人員對檢方態度感到難以釋懷。這點,則是司法遇政治即轉彎的法律門。

先談拿錢送錢的羅生門。徐永明稱三百萬借自「學長」林佳龍,作為支付黨工薪水之用,當日廖董也在座但先離去。林佳龍起初駁斥報導為渲染影射,兩日後,方才否認與徐永明有借貸關係。隨後,廖紫岑友人又代為還原現場」,稱三百萬是廖董借給徐永明,林佳龍只是陪客並先離去。經過這些「風聲」的吹拂,「貸方」已從林佳龍變成廖紫岑,主客關係易位;但在外界來看,這個過程其實並未釋疑,反而引起「隔空串證」的議論。

正本清源,這筆錢到底是不是「借款」,仍有很大的疑問。
第一,如果時力真的財務拮据到不足以支應黨工薪資,為何這筆錢從去年十一月至今仍放在徐永明家中,分文未動?第二,徐永明的財產申報並未登錄任何借貸資訊,這是遺漏或申報不實?第三,在野黨主席向企業借錢並非光榮之事,徐永明卻邀執政黨閣員到場,似難言之成理;林佳龍在此案中究竟是什麼角色,這三百萬元借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第四,國家發給時力的政黨補助款五千多萬元,今年二月已經進入黨庫,徐永明為何遲未將錢歸還當事人?

上述諸點,皆在質疑這三百萬元現金是「借款」的說法,顯示徐永明或其他二人的說法並未釋疑。至少,從政黨運作及社會正常借貸模式看,他們透過友人的說法未能解釋此一事件的原委。這些,都有待檢調查個水落石出;否則,檢方僅用借款的說法,民眾恐怕不會接受。

檢調追查SOGO經營權案,查獲跨黨派立委集體收賄,並槓上開花查出趙正宇涉及陽明山殯葬業開發案,成果相當豐碩。然而,同一搜索行動查獲徐永明保險箱的三百萬現金,是否只因當事人供述是向內閣政務官所借,承辦檢察官便變得態度曖昧,認定這筆錢與SOGO案無關,不屬於犯罪所得,因而毋需扣押。這樣的判斷,未免輕率,也難怪隨同偵辦的檢調人員感到不服。尤其徐永明身涉兩案,卻唯獨他不必遭到羈押,更難杜悠悠眾口。

檢調偵辦立委集體收賄案固然獲得社會不少掌聲,但其中也出現一些疑點,讓外界感到不解。這些疑點包括:第一,SOGO案已偵辦四年餘,各種跟監跡證早已到位,檢方卻遲遲不發動搜捕,原因何在?第二,由於搜捕行動延宕,主要涉案人蘇震清甚至已知悉自己遭到調查,因而開始向行賄者李恆隆匯回賄款,並偽造還款證明;這必然是內部有人洩密,檢調能查清楚嗎?第三,檢調原本計畫在高雄市長補選後才採取搜捕行動,但司法偵查刻意配合選舉的政治時程,不知是基於什麼考量?第四,徐永明的三百萬現金案,檢方未當即傳喚林佳龍查證,卻事後才以「就訊」或透過「管道」方式求證;如此顧慮多端,是司法追查真相的正常作法嗎?

立委集體收賄案固然辦得漂亮,但檢調對於徐永明「案外案」的瞻前顧後,不免大大減損了檢調辦案的光采。尤其遺憾的是,承辦檢察官處理徐永明現金案的特殊作法,讓參與辦案的兩百名檢調人員感到難以苟同,除了影響團隊士氣,也必然損害相關案件的最後公信。三名現金案當事人或透過友人的說法頗似羅生門,未能盡釋外界之疑;而檢調辦案標準歧異的法律門,則讓外界看不透門後玄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