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略人性的考程 談何公平
◆ 聯合筆記/共黨紀律與雨露均霑
◆ 我們如何補償對原住民的欠缺
◆ 美國社會中的「文化戰爭」
◆ 擴大追加預算 將加速財政惡化
◆ 給媒體自由真正的「和理非」
◆ 兩岸不正常衍生的新聞自由爭議
◆ 漫畫/三倍券vs.消費券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共黨紀律與雨露均霑
中共中央組織部七月初公布黨內最新統計資料稱,截至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九,一九一萬名,比上一年淨增一三二萬名。此數據似與近年海外反共媒體和團體宣稱大量中共黨員「三退」的報導相反。
會有這麼多人入黨,除部分抱有理想者外,更多應該是著眼於未來的工作與升遷。大陸的憲法規定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由此賦予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不敗地位,從各級政府、軍隊、學校、國企央企等要職一律是共產黨員,就連近年的民間企業都成立了黨組,為黨員保障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但加入共產黨並不容易,從申請到成為正式黨員,得過好幾關,先是成為入黨積極分子(黨組織考察入黨動機、思想狀況、工作態度),再是成為預備黨員(黨組考察政治立場、工作積極性),這期間還要有兩名正式黨員的介紹,最終經上級黨組審查通過才會被黨組織吸納。這段過程少則一年,多則數年。
就連現今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當年也是申請多次才獲准入黨。官媒新華網說他是先後寫了八份入團申請書(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中共發展黨員會優先從共青團員中考慮)、十份入黨申請書,經過一番折騰才成為黨員。
黨組的審查,最重要的還是政治成分,只要政治立場稍微有點問題,如家人長輩有點海外關係、國民黨關係,都會讓組織懷疑,增加政審力度,入黨難度也加大,父輩曾有過的黨內政治鬥爭也會影響到子女入黨申請。
共產黨是個組織嚴密、講究紀律的政黨,它一手掌控了國家所有的資源,只要成為黨員,一定「雨露均霑」。這也是為何近年中共打貪腐,每打就是一串粽子的全數黨員落馬。
大陸一般民眾不敢招惹黨員,尤其在愈鄉下愈基層的地方,若跟黨員作對,就是跟組織作對,一旦被扣上「反黨反政府」的大帽子,誰都吃不消。
共產黨的「黨組」在黨員心中還是個不可冒犯的神主牌,甚至是護身符。部分黨員作威作福、吃香喝辣,即使涉貪被抓,面對檢察官的訊問也愛理不理,最經典的回答是:「找我組織去」、「我只跟我組織說」。
台灣人也可以申請加入共產黨,但從主客觀來看可能性不大。主觀部分,一是台灣人難以通過政審,二是共產黨允許台灣人入黨更多是著眼其功能性,要嘛你夠知名能起到樣板作用,要嘛能夠接受任務回到台灣發展地下黨組織。
客觀上,加入共產黨一旦被台灣政府知悉,馬上面臨最高五十萬的罰款,如果發展黨組還觸犯更嚴格的國安法律問題。
有些在陸的台灣年輕人以為認同共產黨就可申請入黨,恐過於天真。
我們如何補償對原住民的欠缺
2020-07-06 00:29 聯合報 /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政府應多關心偏鄉原住民學童學業能力低落的問題。圖為示意,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台灣的原住民曾經被稱為山胞,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當時大家發現原住民都住在山上,所以稱他們為山胞。如果有山難,營救的人往往要請山青來幫忙,他們身強體壯而且很熱心。我們對於山胞的印象就是這樣。
為什麼原住民要住到山上?誰都知道,原住民從前是住在平地的,是逼不得已才向山上遷移,現在台北市寸土寸金,如果要追溯既往,這些土地都是原住民的,可是他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最近常聽大家強調「正義」,如果我們講正義,當然應該補償當年對原住民的不正義。大多數國家對原住民有種種保障,美國有印第安人保留區,也有很多國家給原住民金錢補助。以美國來講,印第安人保留區裡的印第安人毫無競爭力,他們孩子的學業程度奇差無比,成人因為有保障而常常會酗酒。這種保障是相當不對的。
我們的原住民問題乃是在學業程度上相當落後,所以往往沒有競爭力。我認為絕對應該做的,是給原住民的下一代更好的教育,使他們有競爭力,可以靠競爭力不僅在社會上生存,而且還能出人頭地。遺憾的是,目前在偏鄉居住的原住民孩子,學業程度相當落後。政府應該知道這一點。
政府有專門處理原住民問題的單位,他們的工作當然應該是幫助原住民。西方人常說,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魚竿。政府有關原住民事務的單位應全力幫助原住民的下一代,因為他們多半住在偏遠地區。政府對偏鄉孩子的教育是相當漠視,就以英文老師來講,很多偏鄉學校要共用一位英文老師。
社會還有一個絕對錯誤的觀念,很多人認為原住民的天分是唱歌、跳舞和體育,對於數學尤其不行。這種錯誤的觀念使得很多政府官員認為原住民孩子學業程度不好是很自然的事,教育部又常常強調偏鄉學校要有特色,以至於原住民孩子常常要練習田徑或者打棒球、唱歌跳舞等等。太多活動使得他們的學業程度一直非常落後,這些孩子學業落後的情形更加加深學者的錯誤觀念,而不知道這些錯誤的觀念造成原住民孩子在學業上的落後。
如何提高原住民孩子的學業程度要經過研究,如政府有心要幫,應好好做些研究,知道問題所在。最重要的是,應有一個想法,為了正義,一定要對原住民有所補償,而最好的補償方法是幫助他們的孩子。
美國社會中的「文化戰爭」
2020-07-06 00:38 聯合報 /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川普三日在「總統山」發表演說,將要求移除「南方邦聯」人物銅像及紀念碑的群眾定義為「左派側翼暴徒」。(美聯社)
美國獨立紀念日前夕,川普刻意選在「總統石像國家紀念公園區」,有四大前總統頭像的拉什摩爾山下發表演說。他將要求移除「南方邦聯」人物銅像及紀念碑的群眾定義為「左派側翼暴徒」,認為他們的行為正在「抹殺歷史」,「汙衊我們的英雄」及「洗腦我們的孩子」。
紐約時報批評他發表了一場「黑暗且具分裂性的演說」,企圖發動一場「全面性的文化戰爭」,將左派描繪成煽動仇恨的「稻草人」,然後對它窮追猛打。
在此之前,共和黨內高層策士歐唐納爾政治顧問公司建議川普:在年底選舉時,以「強烈攻擊中共」的手段,來應付新冠疫情的議題。現在美國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將近三百萬,死亡人數也快要突破十三萬,雙雙高居世界第一位。要拿這個議題作文章,只能凸顯自己的「治理無能」,所以川普只好改弦易轍,拿最近發生的種族暴動,做為新的打擊對象。
川普選戰策略的轉向,確實有其現實基礎。美、英兩國從民國69年(一九八○年)代開始推行的「新自由主義」,已經將美國打造成一個貧富極端懸殊的社會。在美國零點一%的人擁有廿%的財富,零點九%的人分享另外的廿%,其他九%再占四十%。極端的貧富差距使矽谷選出的眾議員向媒體坦承:他的鉅富選民非常擔心美國會爆發革命。
在白人人口中,固然有四十七%是所謂的「窮白人」或「垃圾白人」,可是占全美人口十三%的非裔,絕大多數都被壓在美國「階級金字塔」的底層。青年社會學者艾莉絲.高夫曼所著的「全員在逃」一書指出:目前美國有二二○萬人受到監禁,四八○萬人處在緩刑或假釋狀態,這些受刑人主要是來自非裔社區的男性,他們占了犯罪人口的五十%。
有一位名叫歐文思的非裔評論員指出,即使是在這次事件中被捧為「烈士」的佛洛伊德,在他四十六年的生命中,就有五次進出監獄的紀錄,罪名包括吸毒、販毒、持槍搶劫。其中有一次是聚眾闖入民宅,用槍指著一位孕婦的肚子,將現金劫掠一空。這次則是持用廿美元的偽鈔,才鬧出命案。
遭到川普無預警解職的聯邦調查局前局長柯米在他的自傳「對誰忠誠」中指出:全美前六十大城市中,有四十幾個經常發生年輕黑人襲警,或警察槍擊非裔的案件。他向非裔總統歐巴馬報告這個問題,歐巴馬聽了,也是一籌莫展。有些社會學者認為:美國之所以沒有發生「革命」,是因為非裔當年是以「奴隸」的身分被販賣到各地,而不是集中居住於某一地區,所以黑白之間的「文化對抗」只能表現為「間歇性的暴動」。
蔡英文最重要的對外政策是抱緊川普政府的大腿。她經常用文青式的語言,說台灣是跟美國有同樣「進步價值」的國家,叫「我們的孩子」聽得飄飄然。但是她卻從來不說清楚:號稱「民主自由」的美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幸好川普是個口無遮攔的政治人物。從他的言談中,大家倒是可以經常反思:美國究竟是不是蔡英文想像中的「民主天堂」?
兩岸不正常衍生的新聞自由爭議
2020-07-06 00:40 聯合報 /
林富美/世新傳播管理系教授、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陸媒東南衛視兩名駐點記者艾珂竹(左)及盧嬙(右)因違反規定,被要求離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委會及文化部關注福建東南衛視多日、「主動查證」之後,認為其兩位駐台記者違反規定,在其採訪證有效期限屆滿後,不予續發,艾珂竹與盧嬙已於三日離台,大陸十家傳媒另有廿二位大陸記者(含三位東南衛視)仍在台採訪。
對此事件,外界的討論角度,大多集中在「新聞自由」。有說「重傷台言論自由形象」, 就有人引總部在法國的「無國界記者:台灣沒違背新聞自由」。
但是,要以新聞自由說事固無不可,只是,我們不如說,這是兩岸不正常關係的衍生。民國59年(一九七○年)代以來,兩岸當以「一中屋頂」相繩的言論已經出現;本世紀以來,聯合報也穩定作此倡議;甚至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太陽花運動後,與蘇起及施明德等人也提出「大一中」,也是基本相通於一中屋頂的主張。若有這個指向邦聯或歐盟模式的兩岸關係,應該不會有對岸記者不能在台製作新聞節目,致使入台證與採訪證屆期不換發的問題。
兩岸關係不正常,同時遮蔽了兩件事。一是中傷乃至敵視台灣的是網絡而特別是社交傳媒,不是受其政府節制的主流傳媒。二是阻礙我們未能注意大陸的中央與地方傳媒仍有重要差異。筆者參與編輯的《傳播、文化與政治》本周出版,適巧刊登論文比較東南衛視與中央電視台對民國101、105年(二○一二與二○一六)大選的報導評論。
作者韋旖然發現,兩種傳媒固然都配合對岸政府宣傳,但東南衛視提供的資訊而不是片面之言,比較多些,並且也「相對淡化反獨促統」的意向,對台灣政治與社會民生有更多報導,「為觀眾提供了更豐富的台灣選舉生態實質與政治知識」。該篇耗時查核的論文也發現,央視談話節目在兩個年度邀請七位台灣來賓,東南衛視則有十八位(五位與央視重疊),同樣顯示該媒體傳達給對岸觀眾的台灣面貌,樣式應該多些。從而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說,駐台記者是「為增進兩岸同胞相互了解」如果為真,按理東南衛視的貢獻可能大些。
忽略人性的考程 談何公平
2020-07-06 00:31 聯合報 / 姚怡然/人因工程博士、航運業(新北市)
大考中心應重視跨組考生與本組考生間的公平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大學指考已結束。一一一年開始,指考改為分科測驗,明年應是最後一年指考;雖是最後一年,數萬考生權益仍須保障。
一類組有二百六十多個系只計算國、英、數乙成績,這種計分方式鼓勵了許多二、三類組考生加考一類組的數乙;每年約有一萬名考生加考數乙。跨組考生目的不一,有些當作數甲的模擬,有些做為備用,當自然科沒考好,仍可用國、英、數乙成績進入頂大商管科系。當然,每位學生都有權從現有制度中選擇對自己最大利益的方案,因此,公平的考試制度除須確保各類組考生組內競爭的公平性外,跨組考生與本組考生間的公平性也應重視。
就不同組考生而言,長期被忽略的是考試時程配置的公平性,這問題在跨考數乙時更明顯。有句諺語說,一回生,二回熟。目前指考考程安排就對一類組考生極不公平,而數乙又首當其衝。
目前第一天考二、三類組專業科目(物、化、生),第二天考數乙、共同科目(國、英)及數甲,第三天考一類組專業科目(史、地、公)。當二、三類組考生考完第一天專業科目後,基本上已適應考場氛圍或調整了情緒,能更從容應付第二天考試。而一類組考生上場第一科即是需要較多計算且相對較弱的數乙,初登場特別容易緊張,更容易失常與出錯(我曾聽過一位數學很好的孩子,緊張到乘法一再出錯,最後當年只拿了八十分,大大失常)。當一類組考生還在建立穩定狀態時,二、三類組考生已經進入非常穩定狀態,這是由於考程規畫未考量人性造成的極大不公,對一類組考生絕對不利。
為求公平,建議大考中心將第三天一類組的史地公調整到第二天,第三天舉行共同科目數乙(數甲)、國、英或數甲(數乙),或者共同科目調整到第一天,讓所有考生維持相同的穩定度答題;當然這只是初步建議,細節仍待大考中心研議。
如果大考中心無意調整考程,一類組考生只能自救,方法是考試第一天上午準時到離家最近的二、三類組考場,拿一份數乙模擬試卷,按照考試時間表,第一堂模擬數乙考試,第二堂可模擬國文或英文,然後下午再去看考場。相信此方法可提前體驗考場氛圍,有助降低第二天考試的緊張,同時增加穩定度。
每個考生特質不一,有的容易緊張,有的較不易緊張,這是天性,但透過完善制度的設計,降低人為因素的影響與維持公平的考試制度,絕對是大考中心可以改善的地方。除明年的指考外,更希望一一一年新制能從人因的角度更完善規畫,把人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性降到最低。
給媒體自由真正的「和理非」
2020-07-06 00:46 聯合報 / 林宜靜/自由業(台北市)
陸媒東南衛視兩名駐點記者因違反規定,被要求離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化部針對中國個別記者開鍘的舉動,牽動的是對央視等其他中國駐台記者的日後行動。此外對於記者「採訪」的定義,我們也要重新的小心界定,兩位東南衛視記者實際是符合其職責對來賓進行提問與訪問,但卻因此舉無法獲得延期駐台時間,蘇院長更稱此決定是「剛好而已」,試問,日後來台他國記者,其身分非當權者喜愛的國籍時,不論實質行動是否符合駐台記者的規範,「驅之別院」都是剛好而已,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國際媒體進行外宣,我國的自由民主與安定昌榮的景象又如何宣揚呢?
近期菲律賓記者蕾莎因網路誹謗被判有罪,需面臨六年刑期,但被提告的時間點卻在刊出報導的五年後,此荒謬感等同於東南衛視記者在台工作十五年後,卻是被驅逐出境為收場。
台灣近年因恐中情緒的影響,對於某些新聞從業人員以及電視台針對中國政治、社會現況的分析報導,不論正面或負面的方向,最後都在輿論與網路平台的操作中變成極端負面的結果,即使部分期望端正是非的媒體也被視為「舔共」、「中共代理人」。
我們是否該從這些舉動中真正的尊重媒體記者,並實質的守護言論自由,以「和理非」的方式,和平、理性也要非語言暴力、法條暴力,給予記者第四權的真正權利,民主不是在法條上好看而已。
擴大追加預算 將加速財政惡化
2020-07-06 00:36 聯合報 / 李沃牆、李卓穎/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大學生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行政院四月間通過新冠肺炎特別條例修正案,加碼特別預算新台幣1500億元,整體紓困規模已達1兆500億。行政院長蘇貞昌(右二)表示疫情險峻,要用1兆500億護台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應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各國無不採取巨額紓困,規模之大史無前例。蔡政府在防疫紓困方面也是超前部署,立法院最早通過規模六百億元的「紓困振興特別預算案」;行政院復又通過「新冠肺炎特別條例修法」草案,加碼對受害企業及個人紓困。這二階段的紓困總規模已達一點零五兆元,約占GDP的五點五%。此外,立法院甫通過四千二百億的後四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預算。令人憂心的是,政府透過舉債擴大及追加預算大肆撒錢的結果,財政赤字及債務風險將隨之上升。
首先,筆者自行計算台灣民國99-107年(二○一○至二○一八年)的平均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額度占GDP比重)約一點四%,低於三%的國際警戒線,中央及地方總債務(不包括四大退休金的隱藏債務),約占GDP卅六點七%,尚在法定範圍內。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四月底的債務占GDP的比重為卅三點○八%,已逼近金融海嘯時的水準,後續可能會再上升。
其次,根據財政部截至六月底的國債鐘顯示,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計五兆六,七七四億元,平均每位國民負擔債務為廿四點一萬,為近幾年來最高;若加上地方債務,則要再增加好幾萬的負擔額度。
再者,根據財政部公布的一○八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初步統計結果,個人綜所稅稅收大致持平;但營利事業所得稅因受上市櫃公司獲利減少影響,較前一年大減八五八億元,創近三年來新低。尤有進者,今年稅收將受疫情及景氣衰退影響而下滑,下半年將更趨明顯。換言之,明年的稅收不容樂觀。
此外,租稅負擔率定義為「總稅收除以GDP的比例」,用以衡量一國國民租稅負擔程度,比率愈高者表示國民支付給政府的稅收愈高;反之,則愈低。台灣近廿年的租稅負擔率均不高,民國89-99年(二○○○至二○一○年)的平均約十二點七%,其中民國97年(二○○八年)達十三點四%,往後幾年大致維持在十二至十三%之間,平均值為十二點四%,近二年維持在十三%左右。雖然民國107年(二○一八年)租稅負擔率到十三點四%,但仍低於 OECD 國家的廿%,以及國際間十四至十五%的平均水準;亦低於鄰近的韓國、日本及新加坡。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論是財政政策,或是貨幣政策,都是雙面刃;亦即愈強力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所造成的後遺症愈大。根據國際金融協會最新報告顯示,全球累積債務與 GDP的比率在去年已達到三二二%,總規模達二五五兆美元。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下,估計各國已撒下逾八兆美元的救市及紓困巨資,今年首季累積債務將上升至二五七兆,達GDP的三四二%,恐讓衰退的經濟雪上加霜。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在歲出增加、歲入減少下,未來加稅勢不可免,以補過大的財政破洞。俗謂「冷在風中,窮在債中」。全民平均負擔債務加重,低薪未獲改善,還要面對人口老化及扶養比上升的壓力。唉!這對年輕人來說,恐是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