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聯合報黑白集╱當國家抄了你家…
◆ 聯合報社論╱修憲精算,難為國家定位論述困境解套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客機載貨應儘速開放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客機載貨應儘速開放
2020-05-23 23:2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已有一個多月沒有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多項防疫管制措施有望逐漸鬆綁,交通部為此研擬了三階段的交通觀光防疫措施鬆綁推動方案,希望採漸進式振興國內經濟,然而,從疫情爆發迄今,全球貨運需求有增無減,尤其兩岸貨運艙位相當吃緊,政府卻對於完全沒有防疫疑慮的兩岸航空貨運,設有諸多限制,令人不解,現將進入提振經濟期間,政府應盡早全面開放兩岸空運航點客機載貨,協助業者爭取商機、提振航空及貨運產業。
從1月底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航空與觀光產業並列受衝擊最強烈的「海嘯第一排」,尤其全球疫情不斷延燒,各國陸續宣布封城、關閉邊境,人員往來受到空前嚴格的限制,致使航空業幾無旅客可載,營運近乎停擺,多數航空公司客運班次都減至不到原來的5%,僅剩貨運還勉強維持正常營運。
在我國所有飛航的國際航線之中,即使因疫情嚴峻致客機航班停飛,但只要業者有貨運需求,除了全貨機,都可以用客機的機腹貨艙前往載貨,若有較大的貨量時,甚至可向民航局申請使用客機的客艙載貨,來增加營收。
近一個多月來,華航、長榮、星宇航空、台灣虎航等國籍航空公司,就飛航了不少客機載貨的航班,稍稍彌補沒有客運的營運損失。
然而,大陸地區因疫情爆發時間較早,疫情指揮中心為管控疫情,於3月中旬宣布兩岸空運管制措施,僅維持北京、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成都、廈門等四城市五航點,可正常載客,其他大陸50多個城市的客運暫時停航,至於貨運城市則僅允許十個航點飛航。
隨著大陸疫情漸緩、各城市陸續復工後,兩岸間重要的電子零組件、醫材等產品運輸需求日增,卻因我方仍對大陸航點實施嚴格管控,導致客機班次大減、機腹載貨數量緊縮,致使近一、兩個月台灣到北上廣深等四大城市的航空運價飆漲,最高飆漲六倍,尚且一艙難求。
國內航空業者與大型貨運承攬業者指出,現在到大陸的空運運價大漲外,關鍵還有艙位必須要用搶的,沒有相當人脈、管道,想搶也搶不到,艙位嚴重供不應求,可說是兩岸直航以來「難得一見的奇景」。
其中往返兩岸需求量最大的航點如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因無法以客機機腹載貨,對兩岸台商的營運與商機影響極大。
為此,航空業者於2月中旬向政府反映,貨運沒有人員流動,防疫風險極低,希望可以比照其他國家的航點,開放原本可以飛航的大陸航點,只載貨不載客,以恢復出口動能,並協助台商增加商機、填補航空公司客運停航的部分虧損,進而可增加航空公司機師與簽派員的實務運作訓練。但三個月過去了,迄今都未回應。
近日交通部研擬了三階段的交通觀光防疫措施鬆綁推動方案,其中邊境管制列為第三階段逐步開放,包括恢復兩岸客運航點、海運直航及小三通客船航班等,實施期程規劃為10月1日至12月31日,這對於早已面臨貨運艙位急迫需求的相關業者而言,根本緩不濟急。
國籍航空在這波疫情中受傷極重,政府推出多項紓困和融資措施,來避免業者因營收驟減而被迫減薪裁員,但現在疫情已趨緩,貨運又沒有防疫的疑慮,本該及早鬆綁,若延至10月才開放,不僅商機早已流逝,航空與貨運承攬業者恐因支撐不了各項固定管銷成本負擔,卻又沒有足夠營收,最終不得不廣泛實施無薪假、甚至被迫裁減部分員工,如此,政府之前積極推動的航空紓困與融資協助德政,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對國內經濟也沒有任何幫助。
聯合報黑白集╱當國家抄了你家…
2020-05-24 00:0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基隆陳姓市民的媽媽得知終於保住被法拍的房子,喜極而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基隆陳姓市民欠繳一萬八交通罰款,名下價值兩百五十萬透天厝被行政執行署宜蘭分署法拍,案情一路大逆轉為查封程序「不周」撤銷拍賣。面對國家如此「抄家」,主導司法改革的蔡英文總統難道不該給個說法?
此案引起社會譁然,除查封過程違失外,更在於「只欠政府一萬八、房產即遭連根拔」的巨大落差。號稱民主自由的台灣,竟然能如此「抄家」,還真需要好好探究。
陳男有多次欠稅、不繳罰款紀錄,自須承擔應負之責,不能如網酸「一皮天下無難事」;而執行署人員本於職責,也應善用法律授與的查封、拍賣、禁奢、拘提、管收、限制出境等「討債武器」去幫國家討債。誠然,法令並未規定國家討債不能逕自拍賣人民房產,卻也規定應依公平合理原則兼顧人民權益。
但此案從去年通知將執行拍賣迄今,究竟有無運用法拍以外方式追討?尤其陳母到分署下跪陳情前,執行署原措辭強硬「依法執行」,鬧大後改口「暫緩執行」,接著又因義助陳男的台大法律系退休教授陳志龍發現「消失的封條」等程序瑕疵終致撤銷拍賣,凸顯國家執行官僚體系失靈,更潛藏「枉法抄家」疑雲。
蔡英文強調司改要從人民角度出發,然不僅黨產會等「討債國家隊」無所不用其極對人民團體「抄家滅產」,連行政執行署對交通罰款也要顯威逞勢;但當國家抄了你家,蔡英文還談什麼民主深化、人權立國,甚至憲法改革?
聯合報社論╱修憲精算,難為國家定位論述困境解套
2020-05-23 23:5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總統蔡英文(左)與賴清德(中)就任正、副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在連任就職演說中拋出修憲議題,表示立法院將成立修憲委員會,作為各項憲改議題對話、形成共識的平台。可是蔡總統又說未來處理兩岸事務會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既要遵循憲法,又要修改憲法,其間存在的矛盾,顯示此時拋出修憲議題,目的並不單純。
目前可能的修憲範圍,大致分成三個層次:一是朝野共識最高的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二是與政府體制相關者,如民進黨長期主張的廢除考試、監察兩院、總統制與內閣制之辯,或如民進黨立委賴品妤提議的「增加立委席次」等;三則是最敏感的國家定位問題,諸如是否刪改憲法增修條文前言「國家統一前」字眼,或者國旗、國號是否變動等。
這些修憲提議,除了十八歲公民權較無爭議,其餘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如民進黨雖主張廢除考、監兩院,但在酬庸誘惑下,民進黨捨得將之廢除嗎?而且蔡總統演說也提到對考監兩院轉型的期許,一面高喊轉型一面提案廢除,豈不自相矛盾?至於增加國會席次更為荒謬,當初力主「國會席次減半」的正是民進黨自己,如今又要為此修憲,豈不自打嘴巴?
在國家定位方面,雖說民進黨先前撤回刪除《兩岸條例》裡「國家統一前」文字的修法提案,並阻止了相關修憲案的提出,似乎間接宣示不會推動國家定位的修憲案;但在近年民進黨極力炒作「反中」、「去中」的情況下,民進黨個別立委以及比民進黨更「促獨」的時代力量、基進黨等立委若提出相關修憲案,民進黨要如何自處?
因此,蔡總統連任首日就將修憲視為重要議題,目的主要是政治操作。首先是選舉考量。可以想見,未來在修憲提案討論時,若在野黨反對,則民進黨又可挾龐大行政資源,操作在野黨「反對主流民意」風向;若在野黨配合通過,則民進黨政府可將「修憲複決案」訂在民國111年(二○二二年)九合一大選投票日,操作「公投綁大選」,不管怎麼看,都是只贏不輸。
其次,是為了安撫獨派,令其對修憲產生期待,從而維持對民進黨政府的支持。隨著民進黨操作「反中」而茁壯的獨派們,期待的當然是改變國家定位;但蔡總統和民進黨自然知道修憲一旦觸及國家定位,「法理台獨」對兩岸穩定的重大危害,所以只好用時間換取空間,用修憲議題來安撫獨派支持者,期待最後就算不能完成「法理台獨」,也可用「十八歲公民權」的小恩小惠,來向「天然獨」交代。
但如此政治精算,仍難以為蔡政府的兩岸關係與國家定位論述困境解套。蔡總統的演說提了四十九次「台灣」,只提了五次「中華民國」,而且多是用在「中華民國總統」或「中華民國憲法」等「專有名詞」的描述上,是否以「台灣」或「中華民國台灣」取代正式國號,大家都在看。
蔡總統演說結論,還用「過去七十年」描述「中華民國台灣」的發展。這顯然是將「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民國」進行切割。但從法理看,中華民國立國已一○九年,台灣代表也參與的制憲,比政府播遷來台更早四年。蔡總統的論述,哪裡是「遵循中華民國憲法」?根本是「口諭憲法」了。而且增修條文「國家統一前」文字高懸,和蔡總統的論述、獨派的期待都大相扞格,若要解套,非得透過國家定位層級的修憲不可。
如果照著蔡總統劇本走,根本是拿修憲議題當鞏固權力的武器;更糟糕的是,一旦修憲工程啟動,恐怕就不是民進黨或蔡總統能主導一切。在國民黨已擺明不當「煞車皮」的情況下,「暴衝修憲」並非全無可能,屆時置全民於兵連禍結的風險中,民進黨負得了責任嗎?民進黨若有心「遵循憲法」,不需炒作修憲,回歸憲法規範,才是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