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7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勞保年改 別「嘴」了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0932/web/

◆  紓困急於振興 出錯兩頭落空
◆  聯合筆記/勞保年改 別「嘴」了
◆  全球賽跑 拉平新冠病毒曲線
◆  一場肺炎 民族性的照妖鏡
◆  校園版口罩之亂 口罩築心牆
◆  別讓教師成超級傳染者
◆  振興抵用券 可仿口罩2.0發放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勞保年改 別「嘴」了


2020-03-17 00:31 聯合報 /   許俊偉
勞動部長許銘春在立法院答詢時坦言,過去提出的勞保年改草案「沒有實益」,須重新思考方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一上台就大刀闊斧力行年金改革軍公教年改火速「開鍘」,當時同步提出的勞保年改草案,卻躺在立法院躺到「屆期不連續」。

如今蔡政府都要邁入連任任期了,勞動部卻是過了三年才告訴外界,當時由勞動部提出、經政院審議通過送立院的勞保年改草案「無實益」?

勞保精算報告預估勞保基金將在民國115年(二○二六年)破產,只剩六年,透過年改調整基金財務,迫在眉睫。民國106年(二○一七年)時,蔡政府曾提出勞工保險條例修正草案,但至今不僅未完成修法,勞動部部長許銘春上周還在立法院答詢時說,該草案僅能讓勞保基金破產大限延遲二年,沒有實益,必須重新思考年改方向。

別嘴了」,是時下年輕人廣為使用的流行語意指不要盡講一些不著邊際、或逞嘴皮、或找藉口的話。今年初總統大選前,蔡政府面對此一議題,還對外宣稱已提出勞保年改草案;如今連任成功了,這個草案卻突然被棄如敝屣,真的很會「嘴」。

許銘春一席話,也像是幫外界「解謎」為何勞保年改多年遲無下文,「真相」很可能就是勞保年改過去根本「玩假的」?

如果勞保年改玩真的,蔡政府竟是提出一套無實益的勞保年改草案?如果勞保年改玩真的,首任就已全面執政的蔡政府,竟讓該草案冰封在立法院這麼多年,讓勞工老本步步走進破產險境?如果勞保年改玩真的,蔡政府豈能過了三年才發現草案根本無實益?實在太愧對千萬勞工。

蔡政府自己提出的勞保年改草案,當然早就自知破產年限只能延後兩年。明知卻又故端無實益的草案,顯然當初該草案只是「配合」軍公教年改「演出」;既然是玩假的,草案有無實益自然不重要。這樣的真相,當然更不能在尋求連任前說破。

如今蔡政府面對外界質疑「荒廢」三年的勞保年改時機,勞動部現在也只能趕快對外改口稱將重新思考方向,以時間換取年改空間。只是勞保基金虧空年限已在眼前,繼續拖下去,恐怕才是真的對勞保基金財務改善無實益」。

外界已等著看,蔡政府這回會端出能「續命」多少年的「有實益」方案,還是又將一如過去,繼續「嘴」下去?









紓困急於振興 出錯兩頭落空


2020-03-17 00:31 聯合報 /   趙文衡/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新北市)
振興抵用券將採用App管控發放,分別用於餐飲、商圈、夜市、藝文等四種產業,共有800元的折價額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疫情擴大,世界各國紛紛推出紓困與刺激經濟方案以為因應。我國於日前通過紓困振興特別預算六百億元,並拍板定案頗具爭議的廿三億元振興抵用券的發放。儘管該抵用券被列為振興經濟措施,但由於定位不清且規模太小,預期效果將會有限。

目前振興抵用券規畫在疫情緩和後,針對每位國旅住宿的國人發放八百元,可使用於夜市、商圈、餐廳與藝文活動等四領域各二百元。之所以要限定用途,據行政院的說法,主要是為了排除大部分替代消費的發生。

替代消費效果的強弱與國民的儲蓄傾向息息相關。台灣是亞洲最愛儲蓄的國家,除非針對十分特殊的領域給予極具吸引力的補貼,否則很難避免替代消費效果的出現。振興抵用券補貼國旅消費的範圍廣泛,更是容易替代原本旅遊預算中的花費,而不會創造出新的消費。例如,原本計畫在餐廳花費一千元,在補貼二百元後則會減為八百元,但在歐美國家可能仍維持一千元或更多的消費。

振興抵用券成功的關鍵不在對原本即計畫國旅的民眾進行補貼,而是吸引沒有旅遊計畫的民眾出去旅遊。根據一項民調顯示,多數民眾不會為了要使用振興抵用券而去住宿。可想而知,主要原因是補貼金額不具吸引力。要促使民眾為了享有抵用券的利益而變更原本的時間規畫,另掏腰包安排一次旅遊,需要更大的誘因。

事實上,以此次振興抵用券的規模與針對性來看,比較不像是要振興經濟,反而像是對旅遊相關產業的紓困。二○○九年,為因應金融危機,政府發放總金額高達八九八億元的消費券,但GDP只提升零點二八%至零點四三%,對比此次僅注入廿三億元,幾乎不可能對GDP有任何拉抬作用。但如果是要紓困,卻要等到疫情過後才發放,屆時該倒的企業早已倒閉,人民也早已陷入困頓,實在緩不濟急。一個原本想要兼顧振興與紓困的政策,如因設計不當,最後恐會兩頭落空。

紓困急於振興經濟,在金額有限下,不如將此廿三億元直接針對受害人民進行補償,以維持他們應有的生活水平,特別是針對因此次疫情失業或遭放無薪假的勞工,直接給予現金或消費券補助,不必發放全民振興抵用券。全民振興抵用券這種以透過消費者的方式補助受害者,不但效用不高,最後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會到受害者的手上。

直接補貼疫情受害者對提振經濟的效果可能也會比振興抵用券還高。主要是因為這些人受疫情影響而收入銳減,導致消費能力大降,政府的補助將會在其原本已經很低的消費外增加消費金額,可以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而不會產生替代消費的問題。

但若政府仍然認為振興的優先性高於紓困,則可增加振興抵用券的額度,使其更能吸引民眾出遊。同時也必須將油價大跌可能帶來的通縮一併納入考量,推出一個綜合性的振興方案。









全球賽跑 拉平新冠病毒曲線


2020-03-17 00:31 聯合報 /   汪志雄/芝加哥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義大利12日關閉全國營業場所。(美聯社)


全球新冠肺炎的確診數,正在快速上升中。從統計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全世界正在與時間進行一場「拉平曲線」的競賽。

美國與歐盟在這一波疫情中,一開始掉以輕心,反應遲緩。筆者在與NIH/CDC一場視訊會議中疾呼,在未來幾周內,如果沒有積極強硬的公共衛生應對措施,美國和其他歐盟國家可能會受到新冠病毒如海嘯般的襲擊。

任何一個流行病毒的曲線,爆發之後,都會到達一個高峰,然後持平,爾後開始下降。從公衛醫學的角度,全世界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在病例超越全球醫療資源所能承載的負荷量之前,能盡速拉平曲線,不再繼續讓它呈指數上升。
因為如果病毒傳播太快,讓太多人同時出現在醫院或急診室,那麼就會讓醫療保健的基礎設施,面臨防疫接縫處破裂的極大風險。

而唯一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就是透過人為干預,減緩病毒的自然爆發。藉著通過採取某些步驟(例如取消大型公共聚會,並限制某些人與他人的接觸),政府可以避免新的感染鏈,讓疫情損害被控制在最小的程度之內。

例如,台灣在疫情之初,採取嚴厲的防堵措施以及口罩收歸國有政策,再加上國民高度的警覺意識,相當成功地阻隔了病毒的大型爆發。從結果來看,雖然疫情本身的衝擊相對不大,但是如何面對未來嚴峻的經濟環境,以及修補(或持續對抗)兩岸關係,將會是執政者最大的挑戰。

同樣的,中國大陸在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失控之後,也採取非比尋常的措施。在農曆新年前後,鎖定了數千萬人,以防止這種病毒從武漢擴散到全國。儘管這種大規模的隔離是近代史無前例的,但也成功阻止了湖北以外的城市爆發大規模疫情。

從那之後,新冠病毒在中國的傳播速度便開始放緩。現在,發生大規模疫情的韓國,也正以類似積極措施來遏制病毒傳播。

然而其他地方,尤其是義大利伊朗,卻面臨極大的恐慌與掙扎。這其中,世界衛生組織的無能與誤判,以及歐美國家過度的自信與輕忽,都要負相當大的責任。

很顯然,WHO一開始並未完全了解這次病毒爆發的規模,而且嚴重低估了這種爆發的危險性。而美國與歐盟因為自由主義使然,更不願貿然地使用國家手段限制人民的生活日常。

不過這一切,都因全球疫情持續擴大而改變。

當受到第一波疫情攻擊的亞洲國家逐漸拉平流行病毒曲線,受到第二波攻擊的西方國家已經意識到,只有透過公共衛生的干預措施和個人的行為改變,才能有效減緩病毒傳播。

這幾天,美國與歐盟已經開始採取類似中國大陸的限制人口移動以及避免集中接觸的措施。歐盟多處城市已管制進出,美國的學校、餐廳、遊樂場所、職業球賽與大型會議,也都宣布暫時關閉、停賽或延期。

從流行疾病的應變和以往經驗中,我們知道越早實施這些措施,就會越有效。不過,現在仍為時不晚。我預估約在五、六月,全球新冠病毒的流行曲線,應該就會被拉平,然後逐漸趨緩。

面對任何一種新的病毒,恐慌是可以理解的。疫情總會過去,經濟活動也會逐漸恢復正常,但是如何面對「後疫情」的反省、檢討與改變才是當務之急。

人類必須學會謙卑,與萬物共享地球。更多的占有與破壞,只會帶來大自然更多的反撲與摧毀。我們不是主人,不能勝天,也不能伏地。放過自然,就是給自己一條生路。愛惜萬物,才能圓人間八方淨土。

為下一代,儲存一些善良與美好吧!












一場肺炎 民族性的照妖鏡


2020-03-17 00:37 聯合報 /   麥明晴/大學教授(台北市)
漫畫/季青
義大利米蘭主教座堂前許多民眾戴上口罩。(美聯社)


一場肺炎,讓我們看清楚每一個國家真正的顏色。過去曾有人說過,如果人們沒有學習歷史,這個世界就可以少掉很多紛爭。是的,如果人們沒有學習歷史,對於彼此的了解,就是從空白開始,重新摸索、重新認識;一旦學習了歷史,所有彼此之間過去的偏見、恩怨、仇恨,就將世世代代延續下去。

這一次的新冠肺炎,始於中國武漢,因此一開始西方世界認為這個疾病不干己事,是遠在天邊的落後民族因愛吃奇怪野味、又隱瞞疫情所惹出來的事,也是黃種人的事,因此只要黃種人不要來到自己的世界、滾回亞洲,自己的世界就可以安全。這種認知種族歧視找到最正當的理由白人的優越感轉為顯性,連帶著中國周邊的我們、日本、韓國等所有亞洲臉孔的人,不論文明水準可能早已不輸、甚至贏過部分白人國家,都遭受同樣的歧視。這樣的發展也讓急於圍堵中國政經勢力擴張的西方政府找到最大的施力點,證明極權制度野蠻,也證明西方民主制度優越


然而,隨著疫情往歐美擴散,過去西方國家引以為傲的浪漫、開創、個人自由等特色,在疫情一照之下,卻變成不夠精細、不夠自律、無法為別人著想,相當不利於疫情的控制。反而亞洲人過去被批評的無原創性、局限於反覆操作小範圍的事物、放不開等缺點,卻變成防疫所需要的精細、自律、不給人添麻煩。

例如最近對於該不該戴口罩這個問題,展現出巨大的東西方文化差異。西方人自豪於本身的浪漫、追求個人身體自主,也可能是因為國家口罩存量不足、不夠全民使用,因此各國政府一再強調戴口罩不是有效防止病毒擴散的方式,人民不需要戴口罩。

然而東方國家,許多人相信戴口罩或許無法完全阻止病毒的傳播,但的確減少了飛沫噴濺,當大家都減少散布飛沫到空氣中,各種病毒交叉感染的機率自然降低這是經濟學中減少負外部性的思考就是減少「自己的行為帶給外人的負面影響」的程度,也就是不給人添麻煩的想法當大家都不給人添麻煩,麻煩事就少了

這場肺炎,把每一個民族的優缺點,如同照妖鏡般清楚展現出來。這告訴我們,或許未來台灣人不用總是以西方文化為馬首是瞻,也不需要總是唱衰自己、認為自己在全球的地位微不足道。因為東西方文明,各有優缺點。沒有歐美的天馬行空浪漫創新,世界不會有這麼多先進產品時尚精品,但沒有亞洲人的慢磨苦練精準製造,許多的想法也落實不了。更甚者,東西方這樣的差別,也正隨著東方人的自我認知開始加強創意教育鼓勵多元想法而縮小中,在這次抗疫中,用創新科技幫助台灣唐鳳以及背後的團隊,不正是新一代多元人才代表

造物者創造不同的種族,給予不同的特長,我們都應珍惜自己的特長,不要有種族優越感,也不需要妄自菲薄。未來疫情過後,希望東西方國家都可以體認到這個事實,互相尊重、共同平等的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接納多元的種族、文化、想法,也將迎來多元文化豐富反饋










校園版口罩之亂 口罩築心牆


2020-03-17 00:48 聯合報 /   王偲媛/高中生(新北市)
校園為防疫需求,要量測體溫、戴口罩。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疫情爆發,世界各地掀起搶購口罩的浪潮。在台灣,藥局前排隊已經是基本操作,雖然口罩價格已經來到平易近人的五元一個,不過仍是一罩難求。而確診病例最近開始直線上升,我才真正認識到,什麼叫患難見人心。

我的學校目前沒人感染新冠肺炎,但每天也是過得膽戰心驚。雖然老師每天都會給我們測量體溫、噴酒精,但病毒畢竟是透過飛沫傳染,若是沒戴口罩,內心還是會不安。又班上每個人家庭情況都不一樣,家中防疫物資自然有多有少。每天換一個口罩的有,一個星期都用同一個的也有。這就不免讓有些人覬覦別人手中的口罩;覬覦,已經到了用這個詞彙才能形容的地步。

朋友抱怨,班上有人拿了她一個口罩。準確來說,是她給了那人口罩,不過是帶點類似「勒索」情節的。朋友整理書包時,恰巧那個同學看到她書包裡有一疊全新的口罩,詢問後得知朋友一天換一個口罩,又表明自己是七天才換一個,好像朋友極度奢侈不知節省似的。搞得後來不給幾個口罩反倒顯得不近人情,朋友最終便給了一個。她說,以後要把口罩藏好,免得又有人和她要。

原本我覺得這沒有什麼,直到後來,我聽聞還有人以幫忙複印文件為由,向別人索取口罩,才覺得不對勁。

大家平時和樂融融,也團結友愛,但現在班上的氛圍雖說不至於到互相猜忌,卻也出現了些許裂痕。某些人的心,已經築起了高聳的牆壁。

口罩是防病毒,還是隔離人心?也許答案要在疫情趨緩時才能揭曉。









別讓教師成超級傳染者


2020-03-17 00:43 聯合報 /   徐慶忠/高中教師(屏東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北部一名高中生確診新冠肺炎,該班將停課14天。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當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之際,北部學生的個案成為第一起校園班級隔離事件,這起事件同時影響了一起吃飯、打球的同學、朋友與家人。人數雖然不多,但我們不免開始擔心教育現場的老師們。

一位老師每天至少要面對六到八個班級,以一班卅五至四十人來看,每天接觸的學生數量至少有二、三百人,如果有某位老師確診感染病毒,對學校的影響實在難以想像。

我們看到許多歐美國家部分地區因為疫情採取停止到校上課的策略,改採線上數位學習的方式進行。因此,思考台灣教育現場提供幾點供參考:

教育主管機關應提供穩定且充足的預防物資,如:醫療用口罩酒精(消毒用品)、額溫槍等,而不是還要老師們排隊買口罩或酒精等物資。

老師與學生確實做好個人健康自主管理(掌握外出旅遊史、每日體溫監控),在家(校)實際測量體溫而非想像體溫,體溫超過規定即返家或在家勿出門。

學校行政團隊確實掌握入校師生、校外人士的健康情況。另對於教學部分,提供師生必要之教學協助,培養教師數位資訊能力,以備後續數位教學時之需求。

教師們唯有認知到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照顧好更多學生時,如何避免讓教師、學生成為超級傳染者,是各級學校、行政團隊、教育主管機關一同努力的目標。









振興抵用券 可仿口罩2.0發放


2020-03-17 00:31 聯合報 /   王又鵬/實踐大學教授(台北市)
新冠肺炎衝擊國內觀光周邊產業,行政院規畫發放振興抵用券適用於餐飲、商圈、夜市、藝文等活動。圖為許多民眾戴著口罩在夜市消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商家生意受創,而為了振興經濟,經濟部研擬多時的「振興抵用券」方案終於出爐。報載這次的振興抵用券待疫情穩定後推出,並依「雨露均霑、立竿見影、不要產生替代消費」等原則進行規畫。

個人認為,政府規畫在疫情穩定後推出「振興抵用券」,恐怕緩不濟急。因為目前已有實體店面的旅宿與餐飲業,傳出因為顧客不來消費而選擇歇業。有鑑於目前民眾偏好外帶或外送且使用手機普遍,因此個人建議「振興抵用券」應在這個時候利用「口罩實名制2.0」的作法,針對願意使用電子形式「抵用券」促銷工具的目標民眾進行發放,並透過行動支付平台進行消費折抵,以期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因為「振興抵用券」如果希望達到刺激消費的作用,當然應該在消費不振的時期使用,才是此種促銷工具的功能。一旦等到疫情緩和,顧客本來就會開始消費,「振興抵用券」只是錦上添花而已。其次,「雨露均霑以及不要產生替代消費」的原則,則可以在可回收「抵用券」的商家範圍進行規範來達成。

不過,「振興抵用券」如果要提高民眾的使用率,可折抵總金額大小固然重要,但是抵用券面額與政府設定的使用門檻間的比率要能讓使用者有感(即達到可辨識差異比率),才能引發消費動力。因此,政府應該找到足以引起民眾注意的可辨識差異比率,進而針對不同使用門檻提出不同面額的「抵用券」,將有助於提高抵用券的使用率。至於商家部分,除了向政府申請紓困補助外,尤應積極推出創新作法,爭取民眾將抵用券使用在購買其所推出的商品上。

最後,雖然有人提到振興經濟應該發放現金會比較直接有效,且使用現金也使民眾所需付出的心力相形較少,但是個人認為透過前述的作法,抵用券仍可受到民眾的歡迎。至於紙本抵用券則可留待疫情緩和後,再扮演刺激消費的點火角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