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734/web/
◆ 聯合報社論/兩岸勿再利用包機事件刷仇恨值
◆ 聯合報黑白集/加入WHO的正當性
◆ 經濟日報社論/連線WHO 跨出國際參與第一步
經濟日報社論/連線WHO 跨出國際參與第一步
2020-02-11 23:4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爆發迄今,並沒有舒緩跡象,身為全球最重要公共衛生組織的世界衛生組織(WHO),責無旁貸的須負責防止疫情擴散。而台灣處在中國大陸的前緣,也受到不小程度的波及,在WHO全力圍堵疫情擴散下,台灣當然是居於抗疫的第一線。
但是由於國際政治的現實,以及中國大陸的打壓,台灣一直無法加入WHO;在WHO迄今所召開的冠狀病毒疫情會議,台灣更是不得其門而入,無法掌握最新情況,造成防疫成本增加,經濟損失擴大;台灣也無法與其他國家交流資訊,使得全球防堵肺炎疫情出現了瑕疵。
事實上,早在民國92年(2003年)民進黨執政時SARS疫情爆發,台灣也成為疫區,卻無法參加WHO而被排擠在外。當時台灣曾申請加入WHO參與共同防疫,卻被中國大陸以WHO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而否決。中國大陸蠻橫將疫情與政治混為一談,枉顧人民健康,當然應該譴責。
民國97年(2008年)馬政府上台,積極改善兩岸關係,民國98年(2009年)以中華台北名稱,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O的最高權力機構世界衛生大會(WHA),卻被在野的民進黨批評得體無完膚。當時賴清德等民進黨立委連番攻擊馬政府是丟台灣人的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批評不能為了參加世衛組織會議而犧牲台灣主權。在民國105年(2016年)民進黨執政之初,延續馬政府執政下的關係,可繼續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但卻未見其抗議犧牲台灣主權而拒絕與會。
之後由於兩岸關係緊張,雙方官方的交流完全中斷,在國際舞台上的對抗愈演愈烈,台灣加入WHO及其他國際組織更是遙不可及,使得此次台灣必須孤立地對抗肺炎疫情。
民進黨在野時,一直堅持要正名,對於無法以台灣名稱參與的國際活動,一概冠以自我矮化、傾中賣台、犧牲主權的帽子。就連台灣以中華台北參與的奧運會及其他國際組織活動,也無法逃避民進黨的罵名。殊不知在民進黨首度執政時,在民國91年(2002年)台灣以「台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縮寫「中華台北」的名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但是當時政府卻大肆宣揚是台灣的一大突破。
民進黨一直以這種前後矛盾的立場來處理兩岸關係。例如在民國99年(2010年)馬政府與對岸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當時不斷被民進黨抹黑抹紅,認為喪失台灣主權,對台灣經濟損害很大;但在執政後反而公開承認ECFA 是對台灣有益,甚至呼籲對岸不要片面終止此協議。
另外民國104年(2015年)受到國際高度肯定的馬習會,當時也被民進黨批評得一無是處,指責犧牲台灣主權;但民進黨執政時卻不斷拋出蔡習會的訊息,更是使人有時空錯亂之感。
民進黨這種嚴以待人,寬以律己,雙重標準的立場處理兩岸關係,激起兩岸互相仇視對抗的民粹主義,使得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更加艱難。台灣人民對於中國大陸阻斷台灣國際參與空間深惡痛絕,但是必須理性面對來尋求突破。若是兩岸關係沒有惡化,台灣是有機會參加WHO會議,只可惜在兩岸均欠自制下,台灣錯過了此次機會,更枉費馬政府穩定兩岸關係發展的努力。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延燒,世界衛生組織透露,台灣專家將以台北名義,「線上」參加WHO肺炎病毒的專家會議,這項突破自屬不易,顯示國際對於台灣的重視。蔡英文總統也表示台灣線上參與WHO會議只是第一步,未來要持續努力,以爭取實質參與為目標。但我們也要提醒蔡總統,台灣過去曾經實質參加過WHO的會議,是在蔡總統任內失去了這個機會,兩岸及國際關係,複雜多變,不必凡事都直球對決,保持一定的彈性,顧得住主權而能實質參與,在國際發聲,才是上策。
聯合報黑白集/加入WHO的正當性
2020-02-11 23:4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商討防疫對策,台灣以「線上」方式參加WHO專家論壇。(路透)
新冠病毒肆虐,世衛組織舉行專家論壇商討對策,我國獲准以「台北」名義透過視訊參與。在疫情出現「無症狀感染者」之際,這場會議對防疫政策至關重要。
中共再三阻撓台灣參與世衛活動,在SARS期間,曾因此使我國錯過防堵發燒感染的時機,導致疫情蔓延。這次,大陸一月中曾同意我專家赴武漢疫調,讓蔡政府有充分資訊及早部署。平情而論,兩岸關係在對立時還能為人民福祉畫出停戰區,是值得珍惜的善意。
台灣這次防疫表現相對突出,行政院為此誇口世衛不能排除台灣,我國必能以自身作出貢獻。台灣蟬聯全球醫療保健指數評比冠軍,近日將健保機制納入防疫體系,專業水平優於許多世衛會員國。但在醫療之外,台灣也有國際水準嗎?
蔡政府自認,在全球正視疫情前,台灣便作最壞打算超前部署。但他國或有輕忽之失,台灣若和美日韓一般也早早大規模「撤僑」,結果能如此「偏安」嗎?
關門是最省事的防疫措施;蔡政府甚至以醫療能量為藉口,杯葛武漢陸配返台。這或許能維持防疫的漂亮數字,但人道呢?若防疫只是為了誇示,卻把人命放在政治之後,還能批評世衛組織政治凌駕專業嗎?
聯合報社論/兩岸勿再利用包機事件刷仇恨值
2020-02-11 23:4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日前接回首批武漢台商的包機抵達桃園機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首架自武漢接運台灣民眾的包機抵台後,引發一些議論,兩岸因此大打口水戰,導致第二班飛機何時返台遙遙無期。與此同時,深綠基進黨的醫師吳欣岱以「堅守防疫底線」為名發起網路連署,提出「只有台灣公民才能上機」等三大訴求,醫界有十多萬人參與連署。陸委會對此回應,這三大原則和陸委會目前的規畫相同,而且會「做得更多」。若果真如此,豈非形同宣判接下來的接運班機死刑?
這「三大訴求」爭議最大的,就是第一點──「只有具本國身分的台灣公民才能上機」;雖然後來文字將「公民」改成「國民」,但意義不變。這項訴求,顯然是針對第一班包機上被指為「非本國國民」的大陸配偶。但依法論法,包括陸委會也曾說陸配是合法入境,何以她們沒有資格上機?
觀察其他國家撤僑的例子,包括英國、德國、日本等,都基於人道考量,希望讓中國籍配偶一起搭乘撤僑班機離開。但由於大陸的政策考量,這些提議一開始遭到拒絕,因而引發各國的批評,認為大陸強迫夫妻或母子分離嚴重違反人道精神。後來陸方政策調整,日本在第四班撤僑專機上,即搭載了一百廿多名中國籍配偶和親屬。綠營人士一向批評大陸罔顧人權,沒想到一遇疫情,竟表現得如此悖離人權價值,令人遺憾。
除了綠營醫界發起的連署,面對武漢接運專機,坊間也出現各種光怪陸離的說法。諸如:包機是「生化炸彈」,中共亦欲藉此讓疫情在台灣擴散;或者「我們要撤回的是同胞,不是病毒」,似將滯留湖北的台胞視為「病毒」而不是「同胞」了。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有些因出自醫界人士之口而廣泛流傳,使得社會上對撤回台胞一事對立日深。
對於這種風向,蔡政府的作法也立刻迎合。閣揆蘇貞昌第一時間大表「震怒」,怒批「下不為例」,並提出接運台胞的四大原則,包括弱勢優先、登機前檢疫、提供完整名單確認,及政府對政府或兩會協商。但口頭強硬,其實無助解決實際問題。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兩岸協商機制處於「已讀不回」狀態,四大原則的第四點「政府對政府」幾可確定淪於官方口水。蘇揆的震怒,不過在滿足綠營的情緒宣洩罷了。
值此疫情高峰,陸方的作法可議之處不比民進黨政府少。從一開始對疫情的隱匿,到整個專機接運作業不讓我方人員參與,僅由陸方和台灣民間人士主導,導致台灣民眾對檢疫過程和優先登機名單的不信任。若陸方宣稱「一切以防疫優先」屬實,為何不讓台灣醫護人員參與檢疫?
首批接運包機三日返台,迄今已十日,原本預定的後續航次皆遭取消,數百台胞繼續滯留湖北。在此期間,新冠肺炎的疫情發展又有了新的變化。首先,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人員感染愈發嚴重,猶如海上集中營;其次,自武漢撤返日本的上千日僑中,確診感染者達二十多例;第三,武漢已發生確診之外籍人士死亡的案例。
由此可見,武漢的新冠肺炎疫情日益惡化,已是不爭事實。
政府和民間要求,「撤回台灣民眾應考量醫療資源分配」,確實不無道理。但除非政府決定不再專機撤回,且禁止所有在大陸的台胞返國;否則,早一天接運,即早一天降低健康台胞遭感染的風險。這不只是基於人道考量,也是務實的防疫考量。對大陸而言,也有助於疏解醫療資源的緊張,可說是雙贏的局面。
明明可以共創「雙贏」的決策,兩岸卻互相指控、互相獵巫,互相把對方妖魔化;這是意氣多於專業,政治大於防疫。如此「刷仇恨值」,除讓雙方互信更低外,也讓上千台胞坐困圍城面對死亡威脅,也讓更多百姓覺得憤怒。兩岸政府請多點理性,多想想百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