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醫療 紓解防疫壓力
◆ 開學日將近 教育第一線準備好了嗎?
◆ 佛系防疫vs.嚴謹防疫/日醫療優 台用閉關爭時間
◆ 東馬縮水...東奧風險仍在
◆ 去梯言/台灣的大好機會:桃花源
◆ 因傅崐萁入黨事裂解?國民黨要溝通而非放話
◆ 郝江之爭 誰能找出兩岸新論述?
◆ 漫畫/防疫打地鼠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台灣的大好機會:桃花源
2020-02-19 00:04 聯合報 / 公孫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7日公布COVID-19(新冠肺炎)再增加2例,引發部分民眾對於社區感染的疑慮,許多民眾排隊買口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在台灣出現了第一個死亡病例,令人哀傷且沮喪。然而,對於這個死亡後才確診病例的事後嚴密追蹤,卻可以是台灣做為世界防疫典範的一個大好機會—找到三名具陸港澳旅遊史之台商乘客,約談、檢驗後排除兩名,鎖定一名追蹤(檢驗中)。而針對中部這一家人的群聚感染,調查鎖定一○九位,已經採檢一○八位。如此嚴密的追蹤調查,遠非其他國家(對比日本、新加坡等)可比擬。
從武漢第一批撤回的二四七人當中,除了一位確診患者,其餘都已經在昨天回家。這裡要說一句實心話:從高危險疫區「移出」人員其實是不對的動作,因為病毒才不認國籍。可是各國仍然採取撤僑行動,為什麼?因為對大陸的支持治療品質沒有信心—新冠肺炎的致死率不高,若能給予良好的支持治療,康復的機會非常大,可是若留在武漢等高危險疫區,後果實在難料。而這一點又是台灣的大好機會:如果那一位從武漢回來的確診患者最終痊癒了,將證明台灣的支持治療品質高超。
基於以上兩點,台灣有條件成為「桃花源」。
陶淵明〈桃花源記〉描繪出一個「避秦天堂」,而台灣正是不同年代的中國人為了「避」不同的「秦」而來,乃成為今天的台灣。那麼,當瘟疫在中國流行(包括SARS、禽流感、新冠肺炎等)成為現代的「秦」,偏偏世界各國又非得去中國大陸賺錢,那麼,台灣當然有條件成為世界的「桃花源」。
講得更清楚一些:全世界都要進中國去賺錢,而一旦他們需要「健康一些」(包括避開疫病與食品藥物安全),可以放心來台灣,那就叫做「桃花源」。而台灣事實上有著絕佳條件:海島。最好的例子是去年防治非洲豬瘟入侵,台灣嚴守邊境並祭出重罰而做到滴水不漏,於是成功避開了非洲豬瘟(也可視為在大陸災情慘重的「秦」)。而一旦台灣成為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政學商賈心目中的「桃花源」,那麼,WHO、ICAO就都只剩技術問題了—因為他們都想要來台灣解決生老病死問題。
我們需要做到的,說簡單也簡單:除了邊防檢疫、醫療品質外,建立最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提供高品質的陽光空氣水,關鍵在全民能建立共識通力配合,偏偏那在台灣卻是最難的事情。
開學日將近 教育第一線準備好了嗎? | |||
成靜傑∕國中導師(台南市) / 聯合報 | |||
在教育部宣布延後二周後,學校又即將開學。近來,在調查個別學生在寒假期間的接觸史及提醒做好個人防疫措施的聯絡過程中,家長們除了抱怨買不到口罩外,也普遍表達對於孩子開學後在校園裡被感染的風險。尤其,在無症狀確診個案不斷出現後,這份擔憂愈發強烈。甚而也有不少家長表示在疫情緩和下來之前,會讓孩子請假在家避免校園群聚感染的風險。身為導師也是孩子的家長,我也據實以告:我也有相同的擔心。 最近在防疫指揮中心的地毯式清查下,發現了接觸史不易釐清的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及由此案例傳染給家人的無症狀確診個案。除了要感謝所有站在防疫最前線人員的積極作為外,不禁也要為即將到來的開學日擔憂:我們教育第一線真的準備好了嗎?按照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目前規畫的措施來看,就是按時量體溫、勤洗手、環境勤消毒、不要求戴口罩等。 但是,新冠肺炎和十七年前SARS在傳染能力上最大的不同在於:SARS的宿主在發高燒後才會有傳染力,但新冠肺炎不僅有不少無症狀確診個案,而且不論是否發病都具有傳染力,這也是疫情擴散速度快且難以捉摸的重要因素。 要在什麼樣的條件下讓全台三百萬學子面對校園群聚感染的風險?還請主政者慎思! |
佛系防疫vs.嚴謹防疫∕日醫療優 台用閉關爭時間 | |||
黃崇源∕長庚大學教授(桃園市) / 聯合報 | |||
新冠肺炎肆虐之際,本流病模擬研究團隊整理各國防禦措施,大致可分二類。第一類防禦嚴謹的代表是台灣;第二類代表是採取網路酸民謔稱為「佛系防疫」的日本。 台灣四面環海,所有旅客入境都須搭飛機或船;近日起,除少數航班,台灣來往中港澳的直航航班全面暫停,過境中港澳轉機入台者一律居家檢疫。雖然日前有一例個案死亡及其家庭群聚感染事件,但其餘都是境外移入病例,未進展到真正的社區傳播階段;嚴謹態度管控入境旅客的好處是防疫卓然有成。 日本由於舉辦東奧,若對中港澳採取和台灣同樣嚴厲的入境管控,將影響主力客群到訪意願,所以採取被謔稱為佛系防疫的入境管控措施,至今疫情未歇,從南到北都有案例,部分案例尚無法確認有否中國旅遊史或接觸中國旅客,和新加坡同為中國以外案例數一數二的國家。 WHO顧問Ira Longini博士指出,新冠病毒的傳染力很強,全球最終三分之二人口將罹患新冠肺炎。另外,臨床證據顯示,新冠肺炎有許多輕症患者,致死率低至二%,多為本身有其他疾病,導致併發症發作而死亡。如果新冠肺炎的罹患率高、致死率低屬實,對於前述二類國家有何影響? 第一類國家終究得和中港澳恢復常態交流。對台灣來說,如果整個中國三分之二人口都得過新冠肺炎,屆時開放,一定爆發大量感染案例,日前的嚴謹管控只在延後感染時間(這點非常重要,容後說明)。 然而,第二類的翹楚日本敢採佛系防疫管控措施,他國學不來,乃因日本擁有全球優質的醫療技術和資源,醫療費用低廉傲視已開發國家,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只要患者沒有嚴重的慢性病史,透過先進醫療技術絕對可治癒,恢復過往生活。換言之,高質量的醫療技術和服務,讓舉辦東奧的日本採取佛系防疫管控措施,並非網路酸民所說的荒腔走板、毫無章法。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台灣政府用嚴謹的防疫措施和停飛大部分中港澳航班,延後和新冠病毒交手的時間,透過科研解譯和臨床治療,釐清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和特性,發展疫苗,尋找特效藥。等日後開放,若民眾感染新冠肺炎時,治療成效一定比現在有效,治癒率一定比現在高,康復期程一定比現在短,屆時甚至有疫苗和特效藥也說不定。如果新冠肺炎最終傳遍全球,高達三分之二人口都會感染,則我們對新冠肺炎的認知是,愈晚感染愈好;感染時,身體愈健康愈好;科研和醫護人員對新冠病毒的了解愈全面深入愈好。 總的評估,本流病模擬研究團隊認為,台灣所採取的嚴謹防疫管控仍更勝一層樓,遠勝佛系防疫國家,運用閉關爭取時間,尋求對付新冠肺炎的知識和工具。 |
東馬縮水...東奧風險仍在 | |||
曾慧青∕高級助理研究員(台北市) / 聯合報 | |||
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對世界多國的經濟、民生活動等造成莫大影響,而在全球化,大量跨境人口的移動之下,體育賽事亦無法排除傳染病流行疫情的威脅。
當前國際體壇高度關注的重大賽事,莫過於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的東京奧運是否如期舉行。對此,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沒有提供國際奧會關於奧運是否如期舉行的建議,且日本東京奧運籌委會日前皆稱沒有取消或替代方案,換言之,至目前為止,此四年一度的體壇盛事仍會照常舉行。
各界推測奧運如期舉辦的原因,可能是籌辦運動組織在籌辦期間投入了各式各樣大量的成本,一旦賽事取消、中止或必須延期,都會造成運動組織財務損失。惟即使賽會如期舉行,規模恐怕會縮水,原本預估可觀的經濟效益,將面臨大幅降低。
舉辦運動賽會難免有風險損失,尤其是大型國際運動賽會規模大、影響力廣、組織難、場館多、標準高,風險程度隨之增高。據學者指出,依機率與嚴重性是較為直接而淺顯的指標,可採行的風險管理策略包括:風險自承、風險規避、風險分散和風險轉移,其中當風險發生機率高,且後果嚴重時,最好的策略就是停止該項活動,例如:運動賽會舉辦時,遭逢重大傳染病流行可能造成嚴重傷亡。當風險發生機率不高,但後果嚴重時,可採取風險轉移,最常見的策略是透過賽事取消保險,若賽事遭逢意外事故而取消、中止或延期時,保險可填補相關損失,然其賠償項目、金額,端視承保範圍而定。
面對流行疫情的威脅,大型運動賽會的舉辦考驗著承辦單位的風險管理能力,更因為必須提升防疫規格與各項作業,未來賽會籌辦的成本勢必增高,可能讓各國的申辦意願降低。基此,運動賽會的風險管理,不單是承辦的運動組織應正視的議題,更是主辦的運動組織亦該關切的議題。為了降低風險,運動賽會管理者應在事前充分確認風險,制訂周整的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計畫,同時,所有參與人員均應確實執行,將運動風險降至最低。
|
郝江之爭 誰能找出兩岸新論述? | |||
何振盛∕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 / 聯合報 | |||
當新冠肺炎在全球擴散之際,台灣多數民眾對於自己口罩存量的關注恐怕遠勝於在野黨主席補選的近況。眼下全民同心協力阻卻疫情蔓延,國民黨的有志之士仍得分心防範該黨行情持續下跌。 敗選之後元氣大傷的國民黨能否收拾殘局,振衰起敝,兩岸論述的重新定調至關重要。登記參與補選的郝龍斌、江啟臣,儘管分屬不同世代,但均是久經政壇歷練的老手,過往均將九二共識奉為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如今面對變局,思考問題的重點已不在世代間的差異,而是誰能夠找出取代舊思維的新論述。 基於國際政治的現實,自知無法走上法理台獨的民進黨政府,為了鼓動仇中情緒以換取選票或其它政治利益,對於九二共識的攻擊一向不遺餘力,但卻又提不出說服對岸的替代方案,以至於兩岸關係始終陷於僵局。倘若國民黨站穩「憲法一中」的立場,並且體察台灣的民意與國內外政治現實,理應可以從下列四點重構兩岸關係的新論述: 一、分裂分治:北京當局始終恃強不願正視兩岸分裂分治不僅是歷史事實,也是現在進行式,在當前中美兩強對峙的國際格局下,短時間內也不易改變。北京當局必須接受這個事實,否則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難以做出理性判斷以及明智決策。 二、平行主權:放眼全球化的今日,國家主權的交疊與讓渡已是普遍的現象,所謂「單一絕對主權」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覺。尤其面對分裂國家,傳統的主權觀只會製造更多的衝突與對立,因此筆者認為似可思考「平行主權」的新概念來解決兩岸的僵局。所謂「平行主權」係指一個分裂國家的兩個分治政權,在國際社會中均是法理上被承認的獨立主權國家,但在雙方關係上各自擁有互不隸屬、互不代表對方的事實主權,猶如兩條同向的平行線,雙方維持著友善而對等的距離,當彼此的期望與價值日益接近時,存在其中的間距也自然縮小,當兩條平行線完全重疊,形成法理上的單一主權,也就是國家終極統一之時。 三、民主協商:所謂民主協商係指以建構未來國家民主體制的協商,台灣年輕世代對於統一排斥的主因,在於對大陸共產威權政體獨攬政治資源與蔑視人權法治的憎惡感,日復一日地增加。有鑑於香港的例子,北京當局強推的「一國兩制」在台灣毫無市場可言,根本也不會成為台灣坐上談判桌的誘因。中共必須體察沒有任何政權可以萬年永世,絕對的權力也絕對的腐敗,只有走向政治的開放改革,允諾建構人權保障與權力分享的制度,才有可能強化台灣與之談判的信心。 四、漸進趨統:相信多數大陸人與台灣人一樣,並不急著統一。在兩岸廣大人民沒有迫切感的情況下,兩岸菁英倘若執意著手加快統一的進程,勢必換來師心自用,別有妄圖的臭名。俟條件成熟,因緣具足,統一也就成為自然而然的美事一樁。 國民黨敗選後需要改革之處不少,黨主席補選後無論誰當選,倘若換湯不換藥,依然無法化危機為轉機,這家百年老店恐怕只會江河日下。郝、江兩人能否提出具有創意的兩岸新論述,勢必成為未來觀察的重要指標之一。 |
因傅崐萁入黨事裂解?國民黨要溝通而非放話 | |||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 聯合報 | |||
國民黨在敗選之後,黨內表面上看是大家都有心要讓國民黨重振雄風,因此對於黨主席的改選全力以赴;但是看到最近國民黨的整體發展,卻發覺國民黨並沒有一種真心改革的內涵,反而更多的是讓人有舊瓶裝新酒的感覺,根本感受不到敗選後要再起的氛圍。 具體而論,單是不要讓傅崐萁重新入黨的事就能裂解國民黨,這不是很諷刺嗎?在這個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國民黨如果還無法真心團結,那不擺明死路一條嗎? 其實,國民黨長期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溝通。 以前,國民黨的大老心態始終存在,許多決策,一般黨員無以置喙,也因為黨的資源被部分人掌控,所以沒有分到權力的人也只好認命;不過,一旦媳婦熬成婆,這些人還是沉浸在權力的醬缸。國民黨如今已經不再擁有優勢,為什麼這樣的心態還是沒有改變呢? 個人認為,國民黨現在雖然是群龍無首,卻正是最佳的溝通時機,畢竟只要有讓國民黨更好的意願,每一種聲音都應該被接受,至少被聽見,而在一次次的質變下,國民黨才能跳脫以往那種醬缸文化,活出新的生命力。 但是,我們看到太多的放話,顯然已重重打擊可能再起的契機,甚至有人是藉此踩著國民黨的肩膀往上爬,而不是願意犧牲小我來換取大我的成功,這樣的心態更加可議。 希望國民黨面對未來的挑戰或爭議,可以敞開大門,不管是面對面溝通,或是政策的大辯論,都不要預設立場,而參與的人也應該摒除成見,更有遠見,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唯有國民黨再起,才能對台灣政治產生制衡的力量,也才會讓自己有更多發揮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