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治仁/愛國責任感或過度權力慾?
◆ 黃介正/台美之間的四個「悖論」
◆ 王健壯/這樣的黨主席太過分了
◆ 陳立恆/呂秀蓮之後,何處安放黨外的美麗?
◆ 楊志良/20年目睹之怪現象
◆ 葉銀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王正方/我們的離岸風電為什麼那麼貴?
◆ 周行一/地緣政治風險將決定股市短中期趨勢
◆ 洪蘭/當數學遇見美學 科技離不開人文
◆ 馬凱/哀哉!世上苦人將更多
◆ 薛承泰/當基本工資尬上貧窮線
◆ 方祖涵/大聯盟冠軍的政治氣味
◆ 趙春山/「馬習會」四周年:回首來時路
◆ 嚴震生/Mike & Mike
◆ 盛治仁/小確幸台灣,很久沒有大突破了
◆ 李清志/搬家的人生
◆ 王健壯/蘇貞昌要走的是豹變之路
◆ 楊渡/文字的災難,正在發生
◆ 陳立恆/城市藝術的中年危機與青春秘訣
盛治仁/愛國責任感或過度權力慾?
2019-11-18 23:29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最近各黨的不分區名單面對內部和外界批評,各方勢力爭成一團,赤裸裸的權力鬥爭過程,讓我想起美國今年播畢的一部影集,「指定倖存者」。大致劇情是總統發表國情咨文時遭受恐怖攻擊,國家級領導階層一下全部消失。只有在繼位順序很後面的「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當晚為指定倖存者,沒有出席國情咨文發表而依憲繼任總統。他是一個沒有政治性格和謀略的無黨籍學者,一開始獲邀入閣時並不願意,因為妻子勸說而答應。更糟的是,在恐攻發生前的當天上午,才被白宮幕僚長告知即將被撤換。他會成為指定倖存者,就是因為恐攻策畫者認為他就任後會是容易解決的對手。
這樣的性格和資歷在意外當上總統之後,果然面對重重阻礙,來自政敵的攻擊和不適任的質疑,以及堅持用誠實正直的方式做事,與現實環境扞格不入。在編劇的安排之下,他用圈外人的方法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只是到了影集最後,為了尋求連任,他還是違反了自己的道德原則,但是贏得了連任。
記得在大一政治學的教科書裡,有兩個著名學者的相關理論。一是拉斯威爾指出,多數政治人物相對於一般民眾,對於權力和支配有特別高的需求,心理上並不平衡。更早期的柏拉圖則說,即使是正常人,處於高位並擁有極大權力後,也會變得瘋狂。每天身處不管是真實或想像的不斷權力鬥爭中,只會讓情況更糟。
回到現實世界,多數組織的重要職務要招募到優秀人才,必須給予極高的尊重、優渥的待遇,甚至三顧茅廬的邀請,才有可能讓人才加入。而多數需要競選的公職則不是這樣。參選者在過程中必須受到極大的精神折磨,自己和家人被無情攻擊,還要投入大量金錢來參選,並到處拜託拉票,來爭取相對錢少事多的服務工作。有一定比例的人絕對是基於愛國愛民的責任感或理想性驅使,也會有一定比例的人是對權力的不正常需求,或是被擔任職務後不當利益誘惑。糟糕的是,到底是哪一種人,似乎要等任期結束一段時間之後才能論定,選民在投票前是不容易看出來的。
有人說拉斯威爾的理論沒有實際應用意義的價值。如果想競選的人因為心理有過度權力慾而不是理想的人選,那大家應該支持沒有出來競選的人來領導。這在邏輯和實務上都是不通的。開場的故事,畢竟只是電視劇本。
美國開國元勛麥迪遜的名言,或許提供了解答。他說如果人類是天使,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天使來管理人們,也不需要內部和外部控制機制了。在設計一個人類管理人類的政府體制時,最大的困難是,你要讓政府有能管理人民,還能自我控制,所以權力的分立與制衡尤其重要。
本文不是要鼓吹候選人都不理想,民主政治本來就是在有限的選擇中投給相對優秀的人選。正因為候選人都不是天使,我們才更應該建立真正的公民社會,理性觀察參與政治,並落實對權力者的監督機制,不讓民主成為廉價的口號或簡化成只有投票。民主的弊病,只能靠更多的民主來解決。
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