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莫因選戰忽視長照財務缺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7084/web/

◆  聯合報社論/七千億比零:蔡政府招商話術的真相
◆  聯合報黑白集/看企業獲利大衰退
◆  經濟日報社論/莫因選戰忽視長照財務缺口






經濟日報社論/莫因選戰忽視長照財務缺口


2019-11-20 23:3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選戰倒數計時,藍綠兩陣營一度針對長期照護究竟應實施保險制還是稅收制進行交鋒叫陣,但因執政黨掌握了大選時期不增加民眾負擔話語優勢,韓國瑜陣營也不再針對長照保險議題繼續論辯,然而在處處選票算計的氛圍下,我們不應忽視長照可能面臨的財務缺口
先從衛福部近月來發布的新聞中,找出一些值得關注的數字。衛福部10月10日針對民代質疑長照基金可能破產的澄清文指出,台灣今年失能人數為79.4萬人,明年民國109年(2020年)將成長至82.4萬人,預期到了民國115年(2026年)將突破100萬人大關。再看衛福部9月提出的「長照十年計畫2.0成果報告」,統計今年1-7月使用長照服務人數為20.5萬人,推估到今年底為31.9萬人。對照失能人口與已使用長照服務人數,會發現至今年年底,全台未能獲得長照服務的失能人數尚有47.5萬人(79.4減31.9),占現有失能人口近六成
舉另一個例子,「長照2.0」計畫民國104年(2015年)上路後,雖然政府編列的預算逐年增長,明年有望突破400億元,然而在今年9月以前,「長照2.0」計畫中的資源僅提撥給社區及居家服務中被照顧的個案,經過評估而能獲得的補貼,平均占所有開支的八成,民眾自付額僅占了兩成
反觀住宿型機構,直到今年9月,衛福部終於將住宿於機構中的個案納為政府補貼對象,提供最高一年6萬元的補助,若以住宿機構住民每月3.5萬元的支出來對比,政府補助僅占全額費用的14%,與居家及社區的補貼比重相距甚遠,這些住在住宿型機構的個案,失能失智程度可是比居家及社區個案更嚴重呢
以上兩點,相信衛福部都了解,台灣長照若要達到全民公平正義的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蔡總統宣稱明年的長照預算400億元,遠多於馬前總統執政時的60多億元,但估計台灣仍未被滿足的照顧缺口,依現有的長照預算恐怕得翻倍到800億元才勉強填補,若僅透過現有的遺贈稅、菸捐,再加計衛福部所稱尚未動用的公務預算,能夠增加多少預算?令人憂心。
然而為什麼民進黨執政下,堅持不實施長照保險呢?判斷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民進黨早年福利國思維,在蔡總統執政初期,希望透過政府管控,確保長照走向公共化政務委員林萬億幾次公開暢言反對長照財團化,而「住宿機構」、「保險制」都易導致財團化,也成為林萬億直言反對的重點。
然而過去兩年隨著住宿機構業者及個案家屬的反彈,小英政府也察覺「去機構化」的結果,將讓那些失能比較嚴重、不得不住進住宿型機構的長者們,反而得不到政府的補貼。直到今年才推出「長照2.0加強版」,由衛福部提出對住宿型機構者提供補貼,甚至發動署立醫院、台糖等公營單位帶頭成立住宿型機構
其次,台灣現有長照基礎建設不足,貿然採行長照保險,恐有資源浪費之嫌,尤其是那些尚未獲得長照服務的47.5萬人,他們的照顧責任主要是來自家屬及外籍工作者,一旦實施保險制,大量資金可能流入外籍工作者口袋。持此看法者,目光僅只看到外籍工作者將獲利,卻未體察到失能者長期持續受苦
第三,實施長照保險,將讓許多年輕人抗拒反彈。長照保險不同於健保,健保具有隨付隨用的功能,長照保險卻要等到年老時才可能用得到。但是持此理由者卻未考量,年輕人現在繳的長照保險,卻可以幫他們分擔照顧上一輩的財務壓力。
財政部根據財政紀律法,提示衛福部未來可能限縮長照財源,建議研擬長照保險制可行性,初時衛福部長陳時中一度表態會考慮,結果一經藍營立委質詢,長照基金有破產之虞後,衛福部隨即改口否認,堅持長照預算絕對充足。
隨著選戰倒數計時,攸關全民福祉的長照財務缺口,恐怕再度淪為藍綠陣營口水之爭下的犧牲品。








聯合報黑白集/看企業獲利大衰退


2019-11-21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金管會公布財報資料,台股全體上市公司前三季的稅前淨利為一.四兆元,創七年來最大衰退幅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近日公布的財報資料,台股全體上市公司前三季的稅前淨利為一.四兆元,較去年同期減少十九%,創下七年來最大衰退幅度。正當台股指數不斷創新高,催熱台股行情;但上市公司獲利卻大幅下滑,顯示許多企業忙了一年卻未必賺到錢,台股漲指數、卻沒漲獲利
說來說去,還是美中貿易戰造成的不確定性,影響了企業的獲利。在光明的一面,由於產業供應鏈重組,我國廠商獲得了他地轉來的訂單,也擴增了在國內的產能。在陰暗的一面,美中貿易對峙嚴重衝擊全球經貿表現,國際經濟成長趨緩,台灣企業自然無法倖免於難。
但一枝獨秀的企業也是有的。今年以來,台股吸引了約七十億美元的外資流入,炒熱了台股行情。然而,其中五、六成資金皆集中在大買台積電股票,說明這波熱錢並非雨露均霑。包括美國商務部最近暫時解除對華為的禁令,應聲大漲創下歷史新高的,也是台積電
由於台積電的市值占台股指數權重高達廿三%,台股指數今年漲聲不停,近半貢獻要歸功於台積電這點,蔡政府絕對無法攬功。這種一枝獨秀的景象,一方面顯示台積電是台灣之寶,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台灣經濟結構體質失調
除了上市公司獲利衰退經濟部發布的第三季製造業產值,為負成長七%,是連續三季負成長至於外銷訂單,則已是連十二黑」。這些,都說明台灣經濟沒有「自嗨」的餘地。











聯合報社論/七千億比零:蔡政府招商話術的真相


2019-11-20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稱,台商回台投資的資金從哪裡來是「假議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多次宣稱台商回流投資金額高達七千億元,但經濟部次長林全能立法院答詢時卻承認,七千億元是申請金額,但尚未看到外資金匯回,台商運用的都是國內資金。此話一出輿論譁然,「零與七千億」差距宛如天壤,原來政府誇稱台商回流的成績都是空口白話。蔡政府隨後極力滅火,辯稱「台商回流」與「海外資金匯回」是不同的事;但如此詭辯,卻完全無法解釋台商錢沒回來的事實
蔡總統辯稱,台商回台投資的資金從哪裡來是個「假議題」,重點在,台商究竟有沒有落實投資這種說法,似是而非。首先,一再公開宣傳台商資金回流的,正是蔡總統本人;但當國人發現台商資金並未回流,用的卻是國內資金時,她立刻改口稱這是「假議題」,顯示她無法面對真相。再者,台商回台投資不是不能動用國內資金,回流資金」和「本地資金在稅負上意義不同境外匯回的資金,稅率在八%到廿%不等,台商用哪裡的資金投資,對國內的稅收和經濟大不相同。如此重要的區別,豈能輕輕帶過?
今年這波台商回台投資潮確實存在,但主要是受全球經濟形勢變化牽動,功勞不能算在蔡政府頭上。聯合國最近一項報告指出,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台灣和墨西哥、越南等國因廠商轉移生產基地避稅之惠,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簡單地說,中美貿易戰才是這波全球企業轉移生產基地催化劑,蔡總統把川普總統的傑作包裝成了自己拚經濟的政績。事實上,這並非蔡政府唯一的搶功之作,蔡總統最近誇稱我國「重返四小龍之首」,其實只是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稍高,事實上,台灣的人均所得仍遠遠落居四小龍之末
短期的國際政經情勢變化,讓蔡英文撿到槍;長期低迷的台灣經濟到了蔡政府口中,卻搖身變成了經濟強國,這真是無慚的「夜郎」精神。事實上,越南從美中貿易戰中獲益更大,但越南政府並未據此沾沾自喜新加坡近期因為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效應,吸引了大量香港富人與企業資金轉進,人們亦未聞新加坡吹噓這是政府政績?簡言之,今年台灣的執政者無論是不是蔡英文,是不是民進黨,在美中貿易大戰的格局下,台商都會選擇回流台灣
除了吹噓話術攬權爭功,蔡政府許多拚經濟的手段都是在「慷全民之慨」,開國庫撒錢,假拚經濟之名拚選戰之實今年政府擴大補助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從兩百億元暴增至五千億元,不但要銀行提供低利貸款,政府還要出錢補貼銀行手續費。如果台灣的投資環境真如蔡政府所宣傳的那麼美好,政府何以還要花大錢用「低利貸款」吸引台商,而不是讓台商用他們自己手上的錢來投資?蔡政府一面宣傳台商回流投資台灣七千億,一面又拿五千億來補助回流台商;試問,台商有國內的低利資金可用,誰還要從國外匯回資金
蔡政府慷人民之慨,還不僅補貼台商貸款一樁蔡英文引以為傲的風電政績,全民也要付出高昂的電價作為代價。蔡總統誇稱,離岸風電可為台灣帶來上兆元商機,事實上,這些商機絕大部分都被外商整碗捧去,本土廠商只能分食外商的殘羹剩飯。即使在蔡總統卸任後,民眾還要繼續為高昂的離岸風電付出代價很多很多年。
蔡總統的施政成績單充滿了吹噓和謊言,但在政府強大的包裝和網軍動員下,加上民進黨國會多數的護航,卻成為她競選連任的宣傳利器。在這一波全球經貿結構重組中,我們的競爭對手都在積極擴展經貿調整體質,蔡政府眼中卻只有明年的大選。當七千億的神話戳破,真相卻是零,蔡總統還可輕鬆推稱這是假議題,她靠著話術、攬功與人民血汗錢堆砌出的經濟成績單,還值得人民嚮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