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懷念李登輝的大陸密使管道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9191/web/

◆  郭台銘大有機會、蔡柯配不配… 從聯合報民調看大選三腳箸
◆  不接地氣 危老宅淪國安爭議
◆  藍思考人治分離 建立可長可久制度
◆  日本換鈔聯想…重返亞洲?
◆  農民年金 何時上路
◆  綠玩爛滿手好牌 誰分裂了民進黨?
◆  漫畫/政策利多連發
◆  2020大選 須來場「神的會議」?
◆  聯合筆記/懷念李登輝的大陸密使管道
◆  世界地球日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全民減塑救海洋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懷念李登輝的大陸密使管道


2019-04-22 00:54 聯合報  郭崇倫
日媒產經新聞刊出的「李登輝秘錄」。記者蔡佩芳/攝影

最近李登輝總統運用密使與大陸往來的消息紛紛出現;日本產經新聞連載的《李登輝秘錄談到前總統府資政曾永賢如何往來兩岸之間而南懷瑾的兒子南一鵬父親南懷瑾一書,記述了當時兩岸在香港接觸的情形
從民國79年(一九九○年)開始的五年間,我們看到李登輝如何利用各種關係與大陸高層接觸,其中有舊國民黨、戰後的左翼舊友,甚至還有海外的關係。
南懷瑾屬舊國民黨人脈,民國49年(六○年)代在台北開塾,李登輝辦公室主任蘇志誠與華視總經理鄭淑敏都曾是他的學生,民國79年(一九九○年)十二月在南懷瑾引薦下,民革中央副主席賈亦斌台辦主任楊斯德與蘇、鄭在香港會面,建立起香港管道
曾永賢是戰後左翼舊友,二哥曾永安曾加入日共,民國39年(五○年)代護送當時日共總書記德田球一到大陸治病,留任總政聯絡部,雖然民國59年(七○年)代病歿,但是民國79年(一九九○年)出任總政聯絡部副部長葉選寧葉劍英之子),藉此與曾永賢接上頭,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邀他到北京訪問,見到了當時的國家主席,也是中央對台工作小組組長楊尚昆
威斯康辛大學教授田弘茂則是海外關係;李登輝民國79年(一九九○年)決定啟動憲改,委託田籌辦國是會議,田與其東海學長陳必照連袂在民國82年(一九九三年)祕密訪問大陸,先由統戰部長王兆國接談,國台辦主任陳雲林作陪,第二天就由王兆國陪見江澤民,江還要他到上海見汪道涵汪當時炙手可熱,是隨時可電話直通江澤民辦公室的元老
李登輝的手法是藉著接觸把管道一層一層提高,前面的管道用過即丟,雖然殘酷,卻是保密所需,南懷瑾的香港管道,讓李換到了與曾慶紅的管道,南懷瑾事後才得知
這五年中,李登輝最關心的是大陸對三件事的反應:一、國是會議結束後,李準備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二、與大陸就事務性議題接觸談判;三、李正在籌備出訪美國。
每一件事都是台灣先提議,探口風,當然對方一時並不會同意,但是台灣鍥而不捨、逐步解釋,對方終究會諒解,也因此化解了反彈的敵意。
譬如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原本希望換得大陸更大的政治讓步,當時楊斯德回應是,希望兩岸簽訂和平協定,但鑑於政治衝擊太大,最後雖未成,卻促成海基會海協會確立九二共識,以及次年的辜汪會談
大陸也察覺到有管道是有好處,民國84年(一九九五年)三月,蘇志誠在澳門告訴曾慶紅,李即將訪美,希望中方理解「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曾慶紅的反應是「你們有你們的立場,我們有我們的立場,因此到時候批評還是要批評的」。所以曾永賢才在七月接到善意的提醒電話,說飛彈即將試射
何時北京覺得這樣的管道成為李「欺騙」大陸的工具?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後來新黨立委郁慕明接獲訊息,揭露李登輝的密使交往,也形同切斷了兩岸最高層溝通渠道
李登輝對密使的運用,譽之者說他雄才大略,譭之者認為是陰險謀略,現在蔡政府不知有沒有密使,但是看到大陸連連出招,我們處處被動,不禁懷念起那個時代與李的密使管道。








世界地球日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全民減塑救海洋


2019-04-22 00:53 聯合報  劉國兆/國小校長(台北市)
人類製造的海洋垃圾塑膠袋是鯨豚的致命殺手。圖/海洋保育署提供

耳邊傳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琅琅讀書聲,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笑容,心裡想著「這一個地球」,我們應該如何盡一份心力來保護她呢?而生活在地球村裡的「住戶」,可不是只有人類,還有那千千萬萬的生物
但是,近來的新聞報導,讓我們不得不擔心,跟人類一樣擁有居住權的海洋生物的艱難處境。包括:「全球僅剩千隻左右的『微笑天使露脊鼠海豚,馬祖今年已見八死」、「科學家證實小頭鼠海豚已列入民國107年(二○一八年)絕種的動物」等。而保育類鯨豚的生命,往往就是葬送在人類製造的海洋垃圾中,尤其是塑膠袋,更成為牠們的致命殺手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不應該只是琅琅上口的「口號」,特別是海洋占了地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面積,當海洋生病了,地球也會生病,人類也無法倖免因此,愛護地球,要從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開始做起
先看看全世界所發起的拯救海洋行動,包括:成立「海洋保護區」、不要「塑化」海洋、遏止碳排放以避免海洋酸化、阻止「怪獸漁船」掏空海洋、選擇永續海鮮等行動。筆者所服務的學校,從國際教育的發展方向,接軌目前全世界發起的拯救海洋行動方案,因此,發起減「塑」救海洋的實際行動。
學生會邀請家人一起填寫「無塑行動日記」,每天記錄「我及家人今天不小心使用了幾個塑膠製品」,並分享避免或拒絕使用塑膠製品的好方法,進而發現自己及家人的改變,更期望學生及家人繼續維持減塑行動,甚至達到無塑生活。
從日常生活做起,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習慣;與家人一起合作進行,也會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是的,但是您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呢?







2020大選 須來場「神的會議」?


2019-04-22 00:54 聯合報  廖凱弘/台北大學數位行銷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新北市)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將參與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初選,指媽祖託夢要他一定要出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鴻海集團郭台銘董事長,日前在板橋慈惠宮媽祖及信眾面前,當著鏡頭對大家說,媽祖託夢於他參加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郭董更在當天隨即前往國民黨接受吳敦義主席頒發的榮譽狀,迅速搶在藍營新共主高雄市長韓國瑜回國前,一連串動作,造勢意味十足。
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甫遶境結束。總統蔡英文、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上周才參拜完,台北市長柯文哲與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更跟隨媽祖腳步遶境。跟板橋媽祖淵源深厚的郭董也參加總統大選。這已說明,台灣人共同民間信仰中心,藍、綠各方政治角力已布局,錢與權更縱深當中,換言之,台灣大小宮廟與民國109年(二○二○年)總統大選,有著千絲萬縷、分不開的牽繫。
社群媒體最近瘋傳一張KUSO郭董被媽祖託夢參選總統的圖片。圖片中,大甲媽召集全台各宮廟媽祖,詢問眾姐妹是誰去告訴郭董要出來參選總統的?結果這些平日守護台灣的海神媽們,都說不是我、不是我。看了令人莞爾,卻也說明,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實際牽動的可能不只是當下台灣政治領域的政黨角力,更是國際局勢之間美中台日政經角力的試煉場,影響著台灣民主發展甚巨。
觀察這幾年台灣民主選舉發展進程可知,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地方選舉,選票結構裡有大量年輕中間選民,後來更促成白色力量崛起;民國105年(二○一六)總統選舉,選票裡有一大群討厭黨國勢力、不民主的年輕世代;然而,民國107年(二○一八)地方選舉,選票結構裡深藏更大一部分,是視進步為險途,寧願保守傳統一點安全的選民。而在民進黨敗選,蔡主席下台、主席改選,再到三月的立委補選後,台灣選票中更有愈來愈受重視的線上世界,充斥著各路臉書網紅與LINE群組的混雜聲量。
延續著上述這個民主軸線下來,我們不難發現,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各黨各派勢力有著更重要的選戰任務,亦即地方宗教信仰中心的宮廟代表、廣大信眾與可能候選人之間,如何進行一場合縱連橫的大選策略規畫與推進,再由眾望所歸的代言人出線,爭取大位?在各參選人與神同行之後,是否所有參與這場大選遊戲的眾玩家、裁判、觀眾等,奉媽祖之名,再來一場「神的會議」,甚至其他眾神亦加入戰局(如保生大帝、關公、觀音媽等),由此展開對話,勢必牽動台灣民主的未來與存續







日本換鈔聯想…重返亞洲?


2019-04-22 01:00 聯合報  石齊平/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香港)
日本自1984年沿用至今已35年的「福澤諭吉」萬元鈔將卸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五月將迎來新年號令和」,紙鈔也將更新設計。新版紙鈔肖像,一萬日圓紙鈔的擬換為有「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澀澤榮一,目前舊版一萬日圓紙鈔的肖像是福澤諭吉
福澤諭吉是日本近代史上重要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最早將經濟學由英文世界引入日本,更是日本國際外交戰略新思維脫亞入歐論的倡導者
福澤生於一八三五年,出生當晚,作為儒學家的父親剛獲得《上諭條例》(記錄清朝乾隆帝時期法令的著作),因此給他取名為諭吉」。福澤雖生於儒學世家,但習漢文之餘,十九歲的福澤前往長崎學習蘭學」,卻成了他人生轉捩點。「」即荷蘭,是當時的世界強國,在荷蘭之前,有葡萄牙、西班牙,之後,有法國、英國的崛起,俱為歐洲強國,這種學習接觸與認識,自然是福澤日後「脫亞入歐論」的主要背景。
中日關係淵遠流長,自漢以下迄今二千年,從日本的角度看中國,大約有三個階段的變化:由漢、晉到隋、唐,甚至到宋、元、明朝,一千餘年,基本是「仰視」,其中最著名的即是遣隋使,遣唐使,一切俱學中國。明朝時期,日本結束了藩鎮割據,國力漸增,不再仰視,而是「平視」中國了,甚至在朝鮮半島上與中國開戰,平視時代一直到一八四○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敗於英國之後告一段落,自此而後,即是以「俯視」的角度看待一個由盛轉衰的中國。
西潮東漸,中國在被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欺侮之際,一八五○年代,閉關鎖國的日本也面臨了一個新崛起的美國的敲打(一八五三年「黑船事件」),日本政治家因此覺悟,日本跟它之前的老師中國都落後了,日本必須以強大的西方當時主要為歐洲,美國尚未真正崛起為師,進行改革開放」──此即為一八六八年開始的明治維新」,福澤諭吉也因此發表「脫亞入歐」論,在中國(亞洲)與西方(歐洲)之間作出了選擇。平實以論,對日本而言,這應是理性明智的選擇
時移勢轉,進入廿世紀,美國崛起壯大,成了西方之首,更在二戰日本戰敗後,實際控制了日本,讓日本成了美國在西太平洋制衡中國的重要棋子。形格勢禁,日本也別無選擇,況且美日聯盟無論在經濟與安全上日本都是受益者
時序進入廿一世紀,又是時移勢轉,沉睡了一百多年的中國終於甦醒了,GDP在民國99年(二○一○年)超過了排名第二的日本,並可能在民國119年(二○三○年)前後超過美國。這無疑讓日本再度在經濟及安全上面臨抉擇廿一世紀中國的崛起很大可能意味著中國的復興。日本熟知中國歷史,應比一般西方國家更能意識到這樣的可能與趨勢,但無論在中國倡議的亞投行及一帶一路,或華為事件上,日本似仍擺脫不了美國的約制,但日本的選擇終將面臨關鍵時刻。
福澤諭吉在新鈔上的淡出,是否喻示了日本終將走出戰略選擇的困境,不免讓人產生懸念






綠玩爛滿手好牌 誰分裂了民進黨?


2019-04-22 01:00 聯合報  李成蔭/中國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憂心民調會讓黨分裂,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堅持初選是民主機制,且有助團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總統初選氣氛熱鬧,但令人驚訝的是現任總統蔡英文卻也陷入初選危機,急喊「民調初選會分裂民進黨」?
民國97年(二○○八年)民進黨慘敗後,蔡英文成為黨內共主,不僅外圍團體擁戴,內部派系也團結支持,但如今卻慘遭各界圍剿,賴清德更要挑戰她總統大位。
其實仔細觀察幾年施政結果並不意外,民進黨過去就主張要跟勞工站在一起,結果上任沒多久所謂「一例一休」鬧得沸沸揚揚。而一再說要維護的農漁民權益,整體表現卻是慘不忍睹,一向主張要「斷開大陸連結」,改由「新南向」來發展,卻不如上任三個多月的韓國瑜,馬上從星馬、港澳及大陸拿回訂單,農漁民被「韓流」帶著走。
再來意識形態上一再拿中華民國當擋箭牌,而沒明確展現所謂「獨派精神」的具體作為,不僅基本教義派不買帳,外圍小黨及社團更是嗆聲。
民進黨各種神主牌打盡,不僅無效,更把滿手好牌玩爛,如此不正建立了賴清德參選正當性嗎?假設蔡英文施政好,豈有讓賴起心動念參選之念頭?更遑論害怕民調會分裂民進黨!
如此看來,「分裂民進黨的人不是民調,也不是民進黨支持者,更不會是賴清德,就是蔡英文自己





農民年金 何時上路


2019-04-22 01:00 聯合報  王清厚/退休公務員(台中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臉書表示,政府決定將「農漁子女獎助學金」增加三成,也刪除原本的成績規定。圖/取自蘇貞昌臉書

選前利多頻頻釋出農民的權益也成了執政黨拉攏農民選票的標的行政院蘇貞昌日前表示,決定將農漁子女獎助學金增加三成,並刪除學業成績規定
照顧農民,應予肯定。但廣大老農期盼多年的退休年金養老照護,依然無聲無息。政府除對農民補貼補助外,早日實現農民退休制度,實為老農至為渴望之事。
目前雖有「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替代年金給與,然而,「施捨」與「權利」,給農民感受畢竟不一樣。該暫行條例從八十四年五月暫行至今近廿四年,也令人感覺怪怪不妥。
照顧農民是政府一貫政策,執政當局更應排除萬難,拿出魄力與決心早日建立農民年金制度,以健全農村社會安全體系,造福廣大農民,使老年農民安心離農離地,但不離開他們可愛的鄉間。







藍思考人治分離 建立可長可久制度


2019-04-22 01:00 聯合報  徐芳敏/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台北市)
韓粉發動427誓師大會,要讓高雄市長韓國瑜「感受」到高雄人力挺他進總統動的心聲。圖/攝自臉書「韓國瑜市長後援會」


我們都羨慕西方老牌民主國家自由、進步,卻不太注意它們背後行之多年的各種制度;我們都羨慕日本「藝匠精神」,卻不太注意例如「無印良品的成功絕大部分靠制度」;上周一在台大,外交部前部長程建人指出:「台灣關係法併同美國與中國大陸簽訂的三個公報,實質上在美國、中國與台灣之間,建立了一種平衡架構。」這也是一種已經運作四十年、希望能繼續下去的制度
韓國瑜要不要競選總統,備受關注,國民黨上下為「如何推出最強棒候選人」而焦慮膠著。筆者沒有答案。不過,從「人、治泛指制度分離」來思考,或可提供一些正面訊息。就像「節能減碳」:最基本「種樹」、直立式太陽能板,其次碳排量趨近零火力電廠(日本)、農業用「伏流水」(台灣彰化,循環使用;好環境才能源源不絕孕育貨賣得出去農產品)。
不怕慢,只怕站。」這些制度卑之無高論」,如果建立起來,並且可長可久運作下去。倘使韓國瑜「人」更上層樓了,「治」仍在高雄;倘使國民黨由其他人出征,「治」仍然可能在中央或地方運作(當然這需要大家協力合作,不至於「一朝天子一朝治」)。藍營焦慮膠著會不會稍微舒緩?甚至,綠營與藍營良性競爭;畢竟,民生議題無藍綠






不接地氣 危老宅淪國安爭議


2019-04-22 01:00 聯合報  拱祥生/土木技師(台北市)
台北市信義路上一棟大樓(左)震後傾斜依靠在旁邊建築物上,該棟大樓在九二一地震後已被列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四一八地震,再度震出老屋耐震度不足問題。事實上,政府近二年主動積極為中高樓層私有住宅進行「結構快篩」,竟有高達七成有安全疑慮,對抗天然災害視同作戰,這樣的危老宅絕對是國安問題,值得蔡政府嚴肅以對。
為避免發生三年前美濃台南)地震類似中高層住宅軟腳蝦結構弱層現象,政府積極推動「結構快篩」作業,冀能先委請專家根據結構圖說,針對民國八十八年底以前興建六層樓以上住宅,快速找出結構強度不足標的,進行後續結構安全評估與可能的結構補強作業,以維護公共安全。但若是由屋主接續執行與負擔補強經費,只怕會不了了之,凸顯危樓補強政策跳票危機重重。
結構快篩政策原始目的是快速找出明顯結構系統不良危樓根據台南維冠大樓事後鑑定調查發現,有疑似設計階段明顯結構設計瑕疵,及使用維護階段有不當增建與敲除結構牆情形出現,上述不利房屋結構耐震因素,可經由有經驗的結構設計技師或建築師,藉由簡易審視結構圖說與現場目視發現。顯然結構快篩不僅找出危屋,更會快速找出後天人為疏失因素。一旦快篩標的物需要結構補強,這會牽涉到後續法律責任分擔的問題,很可能房屋還未補強,法律攻防程序就會吵翻天與曠日廢時,因為房價腰斬與結構補強經費要誰出?
結構快篩」立意良善,但要達到維護公共安全目的,一定要建物完成補強到現有耐震標準,以竟全功。當快篩結果交到民眾手上時,民眾期待的是後續政府持續輔導與協助但現在政策卻傾向強制將快篩結果法律化,要求民眾應接續進行耐震評估,列入公安申報項目,並建立罰鍰制度,這樣的政策真的是以「接地氣」的方式解決問題嗎?
既然結構快篩目標是快速找出並同時補強危樓,在公共安全優先的前提下,可以考慮根據危樓危險程度分級,要求不同補強完成期限,當逾期限則先由政府分年編列預算代為執行危樓補強作業若危樓可歸責設計者或屋主,則同步進行法律程序來求償結構補強經費
結構快篩」是政府主動發現公安疑慮,若不比照重大天然災害排除危險為先,政府只宣布一棟棟危老宅有安全疑慮,安全未改善反造成社會恐慌,豈不讓防災美意淪為國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