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房間裡的大象…對岸經濟亂象多
2019-04-07 23:25 經濟日報 李春
中國經濟一直在雙重預期中前進,一個是官方拿來引導社會的預期,那是穩中有進,不斷向好,另一個是官方自我提醒的預期,是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所以過去一年間,「黑天鵝」、「灰犀牛」是最熱門詞。也許是因為防得早、守得好,一年多來「黑天鵝」沒降臨、「灰犀牛」沒撞來。但這時倒是「房間裡的大象」可能就在那裡了。
所謂「房間裡的大象」,就是一直就在那裡的大問題、大麻煩,然而卻有集體性視而不見。這種集體性的迷思,其實在中國很多領域都存在,而在經濟層面,可以拿最新鮮熱辣的上市銀行年報,來找找大象。
有人說找「房間裡的大象」容易,只要看六大上市銀行年報中的新增信貸數字就相信,大象就在那裡,因為六大行去年新增信貸人民幣5兆多元,其中新增個人住房信貸就有2.5兆多,占去年新增貸款的一半。
個人住房信貸增加得多,因何會被視大象?其一,那是因為去年是中國嚴控房地產的一年,好多地方都有限購政策,因而房屋信貸應該是超級嚴控的一年。
其二,同時政府首腦天天在喊要支持實體經濟,但現在看來,至少是一半的新增信貸沒流到實體經濟去,還不要細算別的帳了。
其三,新增個人信貸多,原則上是拿去買房了,而供應減少下的需求增加,真實樓價應在大漲。隨便找兩個城市的數據來說,武漢市民國99年(2010年)房價是每平方公尺人民幣6,196元,今年3月的房價是每平方公尺人民幣18,655元,漲幅201%;西安市民國99年(2010年)房價每平方公尺人民幣5,398元,今年3月房價是每平方公尺人民幣14,145元,漲幅162%。
然而這筆新增信貸、這十年的樓價狂漲,人們都看在眼裡,沒有視而不見,只是說歸說、做歸做,所以嚴格來說還不是「房間裡的大象」。但大象又真的在房間中,而且也跟銀行有關,也在信貸數據中來發現,那是消費信貸和年輕人。
這兩天中國又一個熱詞是徵信,因為未來政府會強化徵信來控制人類的活動,未來會細緻得要命。有數據說到,到去年底,中國央行的徵信系統中有信貸紀錄者達到5.4億人,年增12.3%,較三年前增加1.6億人。如果估計還有未納入徵信的現金貸和超利貸,則過去三年至少2億人邁入借款人的陣營。
還有數據說,到去年底中國借款人共借下48兆元人民幣銀行債務,折合每人借銀行3.4萬元人民幣,其中近半是過去三年借攢下的。
過去三年是指民國104至107年(2015年到2018年),同期中國的銀行們,發出2.5億張信用卡,其信用卡業務收入翻倍。而消費貸款類上市互聯網金融平台如宜人貸、拍拍貸等五家的數據顯示,其淨利潤從虧損人民幣13億元,變成盈利百億元。
借貸人大增,銀行和網路借貸平台都大賺其錢,但那新增借貸者都是誰呢。有資料說,新增借貸者的數目,跟中國的「90後」總數一致。又有各種各樣的調查報告,說中國現在「90後」們,都有超前消費的的信念和借貸的習慣,比如說大學生不惜揹高利網貸去買蘋果手機,又有像《民國107年(2018年)全國購房者調查報告》,說「90後」們買樓,平均月供收入比已經為43.5%,以年齡段來看最高。還有調查說中國剛進社會工作的小年青,還債支出可能占到百分之七、八十,超過百分百的也不奇怪。
以這些數據的險惡和相關群體的生猛論,這才是「房間裡的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