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全球貿易成長失速警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從建中生出走,到高中生的懲罰與煎熬
◆  聯合報黑白集/從吳朱會看格局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全球貿易成長失速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全球貿易成長失速警訊


2019-04-07 00:3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世貿組織(WTO)上周大幅調降民國108年(2019年)全球貿易成長預測,從去年底的3.7%下修到2.6%,並指出民國109年(2020年)一樣不看好。事實上,WTO這個組織的前景跟世界貿易一樣黯淡,理論上台灣應該特別緊張,但政府似乎老神在在,以不變應萬變。
用民國107年(2018年)全球貿易總值換算,WTO調降1個百分點等於少掉1,740億美元的貿易值,幾乎是我國去年出口總值的一半,應該許多國家會逐漸感受到衝擊。WTO還推算若是貿易戰持續惡化,在最壞情境下全球貿易值會少掉17個百分點,屆時全球貿易可為陷入急凍期。
不只WTO,世界銀行、OECD等國際組織也都大幅修正成長預測,而且理由都差不多,大抵跟美中貿易衝突、英國脫歐鬧劇以及美國可能加徵汽車關稅等變數,連帶影響各國經濟成長動能有關。以目前情勢觀察,美中正在談判、英國已被迫可能會在脫歐方案上妥協,川普汽車關稅命令可能只是談判籌碼會留中不發等發展下,前述的「最壞情境」出現的機率已大幅下降。
不過千萬不能誤判危機已經結束;國際間多數專家意見認為美中達成協議的六個月內,就會出現下一波美中貿易戰,因為現在又多了中方未落實協定這個更容易點燃的導火線。其次,選舉將近,實在無法預測川普會做出什麼拉抬選情的舉動。最後,除科技進步外,美國製造業回流的「吸力」持續加大,中國減稅減費給補貼的留住企業的「拉力」不斷加碼下,亞太區域投資結構可能會震盪調整,但所造成「在地生產」的趨勢貿易量反而會繼續萎縮,使台灣的展望更加黯淡。
另一個變局則是WTO這個機構的未來。自從川普總統上任後,就將美國對WTO長期的不滿一次端出,並認定WTO的設計有三大瑕疵,分別是對「計畫經濟」的中國、俄羅斯根本無作用、長期讓經濟大國以發展中國家身分搭便車並享有否決權,以及爭端解決法庭過於積極,屢屢侵犯各國權益,亟需改革。
美國用杯葛、威脅等方式迫使WTO其他成員至少承認了改革的需要,但對於如何改革卻是南轅北轍毫無交集。上個月博鰲論壇中,中國大陸多次針鋒相對的指出大國以單邊主義推動改革不會成功,而且中國已經致力於落實WTO義務,並無美國所指的問題。同時給予發展中國家彈性一直是WTO原則,言下之意並非瑕疵。
在這種情況下,WTO改革工程雖已啟動,不過接下來光是對於改革重點、方向、順序就會吵個幾年;悲觀的看法認為少則三年多則十年,都難有重大突破。簡言之,作為當今世界上對最重要的國際經貿自由化組織,WTO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很難發揮作用,會繼續萎縮,甚至會在各國自行發展雙邊及區域自由化機制下,變成無關緊要的單位。
貿易對台灣成長至關緊要,面對如此繁雜眾多的挑戰與變數,重要性絕對不低於兩岸關係。尤其是當台灣經濟成長趨緩,國力持續衰退,當然是影響兩岸關係的國安問題。遺憾的是政府作為極其有限,WTO使不上力外,似乎也已經放棄加入雙邊或區域自由化機制的推動,連口頭上繼續努力都懶得再說
這樣的短、長期因素,恐怕會盤旋許久不去,持續影響台灣經濟發展,也會間接衝擊明年選情。大家都知道處境艱難,不過政府反應常給產業事不關己或不知所措的感受。有簡單的做法可以立刻上路,例如經貿團隊需要有政治明星級推銷員來振奮人心、需要在降低貿易障礙與變數上有具體作為,不能只有新南向政策一招。如此雖無法扭轉大局,至少讓人民感受到追求小確幸的努力,這樣的期待不過分,也沒有超過政府能力,關鍵就在政府是否有力執行了。







聯合報黑白集/從吳朱會看格局


2019-04-07 00: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約詢有志參與總統大選的黨內同志,卻為會談內容「要不要公開」與朱立倫互槓,最後決定所有協商全部延期。九合一選後的大好局面,弄到今天的局面,這些大咖都難脫責任。
藍軍落入初選提名泥淖,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格局面對快速變化的民意及內外形勢,若還想玩「宮廷政治」的老把戲,已經行不通了。從政治現實看,黨內「大老當家」的時代已過去,今天再搞密室協商或黃袍加身,也太丟臉了!
這回,局面複雜遠勝以往。人氣王韓國瑜若像民國97年(二○○八年)的馬英九,頭上有光環而身上無市長方上任的之包袱,自無人敢攖其鋒。人氣居次卻也具相當實力的朱立倫,亦非攪局或喊價而沽之輩。吳敦義說,與其他人的會晤都將同等安排沒有例外,聽似公平卻頗待商榷
吳朱會的布局,黨中央擺出副主席曾永權及郝龍斌陪同與會,會後由文傳會統一轉述之陣仗。然而,誰會想要玩莊家親自下場、找好搭子並設好套路的貴賓室牌局?
再看朱立倫,從稍早全民調之爭到內容要不要公開,似顯得過度拘泥,缺乏慨然面對大局的氣魄畢竟,迎合新民意是一回事,如何表態更是藝術。若有勝選信心,又何必執著於枝節?若會談必須公開全部內容,那豈不是不許雙方有任何協商空間?
國民黨為了初選內訌至今,民調支持度已經持續下滑。藍營大咖們若看不到這個問題,那就太瞎了!








聯合報社論/從建中生出走,到高中生的懲罰與煎熬


2019-04-07 00: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學測改為選考4科,7成大學校系篩選條件也跟著改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校長管中閔最近指出每年有一成多建中生出走,認為是台灣高教的一大警訊;此際,也正是所有高中生面對從繁星推薦懲罰個人申請煎熬的時刻。兩件事其實不無關聯資優高中畢業生選擇到國外就學,顯示學生的選擇更趨多元國內大學的吸引力則在降低而考招制度年年宣稱改革,卻只是帶給學生更多的焦慮與不安
優秀高中生出走,與國際高等教育競爭激烈,而國內大學的發展遲滯有關深一層看,學生不願再接受大學考招的懲罰與煎熬,也是原因之一。撇開大學招生競爭的角力不談,政府許多考招措施聲稱是為適性揚才、減輕學生負擔,最後卻因陳義過高或配套不足,反而帶給學生更大的壓力與焦慮。
以今年為例,高三生還沒進入考場,就先面臨了學測考科「五選四」改革的大考驗。所謂「五選四」改革,是限制大學端最多只能以四科為篩選標準,打破以往五科滿級分的迷思,目的在減輕學生壓力。但高中生對這項改革卻不領情,為爭取最大的選擇與申請機會,七成一以上的考生仍然會五科全部上陣。許多家長則發現,大學考招多年來改來改去,如今卻彷彿重新回到過去自然組和社會組分流的情況,說好的通識理想早拋諸腦後如此一來,廿年的教改不是白鬧一場
選考的掙扎拉開序幕後,學生也正式進入長達近半年的升學懲罰與煎熬。表面看來,媒體上「五科滿級分」的英雄走入歷史,更多學生可以追求自己的三或四科滿級分。但實質上,首先的效應就是頂大校系的繁星推薦變得不易區別,從高中成績比到學測級分都難判學生高下,只好增額錄取。如此一來,便挪用了指考名額,則形同對另一群學生的無預警懲罰
繁星落定,學生接著面對個人申請的煎熬。試題鑑別失守,篩選機制失靈,通過第一階段篩選的人數爆表,近二百個校系嚴重超額。大學負荷倍增,教育部可以補助經費打發了事;但許多學生跨過一階門檻的期待,卻瞬間陷入各系超高競爭與超低錄取的陰霾。學生在費力準備二階審查的同時,也面對著高度不確定性的煎熬。幾年來,校系面試衝堂互卡未見改善,如今更增添學生的選擇困難與不安情緒。教改專家建議學生應適性選擇,備審資料也不要像軍備競賽;這類建議其實是不食人間煙火,弱勢學生則更弱勢了。
個人申請一階的篩選超額現象,會不會帶來落榜倍增,進而衝擊指考考情?這尚待觀察。但當學生接受指考的分派命運時,其實已進入一場更激烈的意外延長賽。而他們原已準備面對比其他同學多辛苦兩個月的現實,繼續奮鬥,到頭來,卻仍然必須面對指考名額被超額繁星搶走的打擊。
學測考科「五選四」,主要是因應一○八課綱的「素養」要求。但許多老師早就對可能的衝擊提出警告,也提醒應有周延的配套,但招聯會置若罔聞。如今篩選超額問題燎原,招聯會還誇稱學生被看到的機會多、學系選才的機會也增加,他們卻看不到學生的壓力與煎熬。
這些改革者自以為做功德」,卻不知這也製造了新的災難,增添了學生的懲罰與煎熬就像多少教育部長誓言遏制補習歪風,事實上,這只是幫助補習班的多元補習方案與之同步發展。相對的,多少國民中小學努力辦學、發展特色,家長還是辛苦排隊送孩子進私校。十二年一貫國教還在反覆波折,私校從小學到高中的另類十二年一貫」,則在免除學生的徬徨至於管中閔憂心國內大學搶不到明星高中生,事實上,許多私立中學早已鋪平直通國際名校的道路
一場升學賽局,大家都被迫押賭,優秀生陷入恐怖競賽,一般生進入迷航困局,至於弱勢生則難脫放牛吃草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