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101/web/
◆ 聯合報社論/走錯一步,英國精疲力竭而一無所獲
◆ 聯合報黑白集/口譯哥的洋啦啦隊
◆ 經濟日報社論/跨境數據爭奪戰 誰主浮沉?
經濟日報社論/跨境數據爭奪戰 誰主浮沉?
2019-01-18 02:1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19世紀中葉,德意志首相俾斯麥提出「鋼鐵即國家」,凸顯了鋼鐵在當時的戰略重要性。幾年前,阿里巴巴馬雲說:「得數據者得天下。」一語道破了數據資訊當前的關鍵地位。
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等電商平台通過網路獲得、匯集、處理和跨境傳輸數據資料,為跨境貿易商建構用戶社群,提供潛在客戶資源和有效聯絡方式,創造了多元的商業模式。民國100年(2011年)麥肯錫公司一項研究顯示,網際網路為傳統製造業帶來75%的價值成長;民國105年(2016年)另項研究更顯示,所有類型的全球貿易流動(貨品、服務、資本和數據)為世界經濟生產帶來至少10%成長(近8兆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是網路數據流動貢獻的,可見數據跨境傳輸已成為數位經濟的必要基礎。
然而,數據資料的保密和安全問題愈來愈嚴重,民國102年(2013年)6月,美國國安局外包技術員史諾登洩露美國監控外國官方的資料,引發各國對資料隱密的關切。去年3月,英國業者「劍橋分析」離職吹哨者揭露該公司非法取得臉書用戶個資,再以假新聞影響他們在美國大選的投票決策,讓川普勝出之後,社會大眾更驚覺資訊傳輸是個重大問題,不能完全放任自由。
然而,如何防止各國利用保護數據安全為由,設置跨境傳輸障礙,迫使外國企業在資料產生國設置伺服器、處理資料的「產業保護」行為呢?美國早在民國100年(2011年)即在世貿組織(WTO)和歐盟聯合倡議,應在WTO達成共識,會員國不得對網路服務供應商設置障礙或阻礙線上訊息自由流動,只是其他成員對問題認知不足,態度並不積極。
但問題迫在眉睫,美國遂轉向「區域貿易協定」。民國101年(2012年)簽署的「美韓自貿協定」中,就首次規範了數據的自由流動,要求各締約方「盡量避免對電子資訊跨境流動強加或維持非必要壁壘」;另外規範「締約一方應允許另一方金融機構出於正常業務範圍需要,將電子形式或其他形式的資訊傳輸入境或出境,以對其數據進行處理」。另美國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中,也要求將「跨境數據流動規則」列入,終於在「電子商務」專章納入拘束條款,包括一、強制要求各方允許數據跨境流動;二、禁制數據本地化,即無須在國境內使用或設置計算設備,做為允許在該國經營之條件;三、允許為實現公共政策目標的例外。這些規範在美國退出TPP後的CPTPP中,同樣列入了協定。
儘管這些新協定已對跨境數據流動有所規範,但歐盟在民國107年(2018年)5月頒布「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原則禁止個人數據移往歐盟以外。中國更在民國106年(2017年)6月就通過「網路安全法」,禁止將在中國產生的數據移轉國外,已迫使蘋果將中國雲業務轉給當地企業營運,效能當然受到影響。而更早在民國99年(2010年),谷歌為避免中國對搜尋引擎進行審查而退出了中國市場。
相對缺乏數據資源,但卻有能力處理跨境數據的日本、新加坡、澳洲等國,早就共謀在WTO提出多邊協定,來規範這個重要議題。日本目前更加積極,與美歐和上述國家,準備利用本月下旬瑞士達沃斯召開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之際,召開多國的非正式部長級會議,規劃在今年啟動諮商,最快讓此多邊協定在明年生效。但數據量將快速超越西方各國的中國,能否支持這個自由化規範,將會是個關鍵。只是,若中國特立獨行,西方各國應會快速形成一個排中的巨大「數據貿易圈」,對中國大陸不見得有利。
而海外投資眾多、也需數據跨境流動的台灣,應採何種態度,此態度對兩岸供應鏈中的台商有何影響、如何因應、應進一步調整那些法規面對新局,應是我國通過APEC跨境隱私保護規則(CBPR)後,必須探討的重大課題。
聯合報黑白集/口譯哥的洋啦啦隊
2019-01-18 00:3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口譯哥趙怡翔(右)與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口譯哥」趙怡翔榮登駐美政治組長的傳奇,最近奇上加奇。不僅外長吳釗燮親口證實一度考慮派他出任「駐美副代表」,各色各樣的國際友人都在網路發言力挺他,美國智庫資深顧問葛來儀還推文罵台灣媒體:「扮演可恥角色。」
看來,趙怡翔的任命雖未獲得國內民意支持,但他擁有一支「洋啦啦隊」助陣,聲勢似更嚇人。在去年底的選舉中,美國涉台人士對台灣政局的指指點點,已經相當超過分寸。而今,從口譯哥事件看,有人以砲轟媒體的方式幫他給力,簡直已到了赤膊上陣的地步。
年方卅的口譯哥,能如此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想必他有某種過人的本事,或是親切怡人的性格,抑或不世出的交友手腕,讓他人見人愛。問題是,這樣的外交「萬人迷」,從國家利益的觀點看,真的是無往不利而一無凶險嗎?
再說,輿論對趙怡翔事件的聲討,並非針對趙怡翔的個人能力而發,而是質疑此一派令對外交體制的踰越與破壞。可議的是,外交部不自檢討,卻發動各方國際人士前來助陣;這樣的操作手法,不會讓人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聯想嗎?
吳釗燮原本想要派趙怡翔出任駐美副代表,才是更不可思議的事。若不是蔡總統認為不妥而擋下,趙怡翔就創下前無古人的紀錄了。試想,一個年輕外交官就擁有接近國家最高層機密的便捷管道,美國如果派這麼一個人來駐台,我們也會展臂無限歡迎吧!
聯合報社論/走錯一步,英國精疲力竭而一無所獲
2019-01-18 00: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梅伊與反對黨工黨領袖柯賓(右)。法新社
英國最近的政局就像一部乏味的連續劇,不時出現激烈的角力劇情,但結局毫無意外都以「撞牆」收場。這就像走進一個巨大的迷宮,迷宮有不同出口,但每一個出口都會導向新的迷宮。首相梅伊的脫歐協議最近在國會以二三○票的偌大差距遭到否決,但她在隨後的倒閣案中,旋以十九票之多逃過一劫。這些情節其實都在預期的劇本上,問題是,一再反覆地投票攻防,英國的脫歐前景依然是一片茫然。
作為民主國家樣板的英國,擁有精緻的議會文化,有步驟嚴明的民主程序,有價值清晰的政治信仰,有能言善道的政治人物。然而,為了脫歐與否及如何脫歐,上述所有美好的民主遺產及政治菁英都無法提供好答案。一切的罪魁禍首,皆始於兩年半前前首相卡麥隆草率發動的脫歐公投,把英國帶到脫歐困難又後退無路的懸崖。更糟的是,英國社會為了脫歐爭議變得越來越分歧,政黨為了脫歐變得越來越投機與功利,而國家前景則變得越來越模糊。
事實上,自從兩年半前通過脫歐以來,英國的經濟景況已大受衝擊。英國的家戶所得,平均每戶減少九百英鎊,經濟成長下滑。英鎊兌美元匯率從兩年半前的一.六比一,跌至目前的一.二八比一,大幅貶值。這意味,英國人必須用更高的價格購買進口貨品,英國人的資產也相對縮水。許多總部原設在英國的跨國企業,紛紛選擇移往其他歐盟國家,以求免於關稅和其他干擾。其中,僅僅金融業的外移,估計即高達一兆美元。倫敦是國際金融產業中心,這樣的心理不安和實質變化,對英國的經濟發展勢必帶來嚴重衝擊。
撇開已發生的衝擊不談,英國脫歐要支付歐盟高達五百億美元的「分手費」,英國必須舉債支付,脫歐也將使英國的GDP在十五年後縮水三.九%。如此高昂的分手費,是英國人反對梅伊的脫歐協議的主要原因;許多人認為,英國最不濟就來個「無協議脫歐」,不理會歐盟的繁文縟節。問題是,「無協議脫歐」的結果可能更糟,估計英國十五年後的GDP縮水幅度將高達九.三%;但對一般英國百姓而言,有些人覺得這只是政府的「恫嚇」伎倆。
首相梅伊努力了兩年的脫歐協議方案在國會遭到否決,甚至遭到自己保守黨內同志的嚴厲反對,當然是極難堪的局面。但保守黨內部的分裂,還不是英國最嚴重的問題;它更糟糕的困境是,整個國家都被脫歐議題卡住,政黨與社會各界各說各話,但誰也拿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現任工黨領袖柯賓,自始就在「留歐」、「疑歐」之間不斷曖昧游移,既不表明立場,也無意提出自己的主張。這種投機態度,只會使迷宮愈發曲折而難以脫身。
梅伊在逃過「不信任投票」一劫後,目前正要與在野黨共商新的脫歐方案,以爭取與歐盟再談判的機會。但目前工黨態度強硬,不願參與對話,並要求梅伊必須放棄「無協議脫歐」的選項,才願意參與協商。也因此,情勢其實幾乎又回到原點,仍在迷宮中摸索出路。至於英國能否舉行二次公投,就「脫歐」與否再次徵詢民意,這或許是最後的解套之計。但二次公投就算推翻上次的公投結果,民眾選擇英國留在歐盟,這未必能讓那些「疑歐派」心服,社會反將更形分裂。尤其,英國過去兩年半已經耗掉了多少精力,結局若只是回到原點,那真將彷如一場民主春夢。
走錯一步,即退無死所,英國的公投脫歐堪稱是民主史上血淋淋的一課。梅伊之所以不畏挫折,一心要談成脫歐協議,是覺得應該尊重脫歐公投的民意。問題是,兩年半來冒出的這些爭議及衰退,如果能在公投之前對民眾作出客觀的利弊分析,也許今天英國不必在迷宮中盲目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