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平均數與中位數的愛恨糾結
.大屋頂下/借吳佩蓉問蔡英文:這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畫中有話/白牆愈白 汙垢愈明顯
.政治人物「失智」 全民痛苦
.蟑螂不止一隻…促轉會成正義毒瘤
.別讓吳佩蓉的吹哨白費
.行動上網 何必吃到飽?
.「中國的正統在中華民國」 台灣最大籌碼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平均數與中位數的愛恨糾結
2018-09-15 23:59 聯合報 陳冲(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行政院長賴清德「台灣勞工薪資低於四萬八千元,員工可以去向老闆要求」一席話,被自己行政院內部打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作家馬克吐溫在自傳中曾引述英國首相Disraeli的話:「謊言有三種,謊言、該死的謊言,以及統計數字」,這話似嫌言重,但也說明一代文豪厭惡一些扭曲真相、愚弄眾生的數字。
八月初,賴院長上電視節目,談到他在勞動節時所提國人平均薪資四萬八千元時,坦承挨了不少罵,但他表示四萬八當然是一經濟指標,提出這標準是「讓勞工在談判薪水時,能向資方據理要求,你給的薪水太少。」這個補充又遭冷嘲熱諷,三天後聯合報社論甚至以揶揄的口吻要教賴清德統計學的基本課。
社論中提到,院長必須能區分「平均數」與「中位數」的不同,平均數是所有勞動人口薪資合計,除以就業人口數,缺點是會受極端值影響;中位數則是全體薪資排序的中間數,比其高或低的人數原則相同。國內平均薪資確是四萬八,但薪資中位數則是三萬三千五百零二元,社論質疑賴院長的態度,「是以為人民可欺,或在展示自己的無知?」
社論的語氣頗重,一般民眾大概也未必了解平均薪資與薪資中位數的區別,不過前些日子我上「均一教育平台」(全國最大線上教育平台),發現「眾數、平均數、中位數」居然只是小學的課程水準,這就會影響年輕人對院長的觀感,真是茲事體大。為逆轉這種影響大位的印象,建議院長應該重新分析全國人民薪資的眾數(mode)、平均數(mean)及中位數(median),一雪前恥。
談到平均數與中位數爭議,在立院晚近一項重要法案中也曾出現,只是未為眾人注意,就是「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本法意旨崇高,卻也是「德不配位」,內容及其執行,都難達立法目的(見兩個月前「誰讓『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中風?」一文)。不過其中有一條文討論及協商過程倒頗有統計學教育意味。
話說「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係由立委分別提出兩種極為相似版本,付諸討論。其中有一觀點是:基本生活需要,有不受課稅之權利。因此在第四條(兩版本均同條次)規定「納稅者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之最低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不得加以課稅」(很巧,文字也相同)。緊接著,何謂基本生活所需費用,兩草案條文又「湊巧」採相同標準:「參照中央主計機關所公布最近一年全國『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百分之六十定之」。
如果參照前述,平均數與中位數是不同觀念,如今竟聯手出擊,豈不比院長更先進?在審議協商過程,果然引發注意。依據立法院公報一○五卷一○一期第四二三-二四頁記載,先是有委員引用主計總處意見,認「平均」兩字是贅字。接著有位統計學教授級立委表示「大家要用眾位數」,轉念又說「如果要補助或補償一個人,對他有利的則是平均數。」當然順便也為大夥上了一課統計學基本觀念(可惜執政黨委員及行政官員都忘了向院長報告),正當納稅人權益有望提升時,列席的財政部官員認為採中位數可配合現行措施、而採平均數會影響稅收等,主席徵詢教授委員,答覆是「我先不講話,我思考一下」,然主席竟隨即裁定「將平均拿掉」!因此目前全國納稅人看到的第四條文字為「所得中位數百分之六十」,錯失提升全民統計水準的機會,也是在立法階段就將納稅人權益先打了折扣。套句上述社論的話,當時反對「平均數」的人,「是以為人民可欺,或是在展示自己的無知」?
行政院長偏好「平均數」,行政官員卻愛「中位數」,內部是否應協調一下?而對原始理念「符合人性尊嚴之最低基本生活所需」渾然未顧,也不理睬教授委員意見(他說要思考一下),甚至在施行細則中界定基本生活需要時,又對已打折「權利」再予打折,真是情何以堪?為免有負「功德院」之名,建議賴院長除盡速修法外,應責成研訓單位為行政部門開兩堂課:一是「統計學ABC」、另一是「納稅人保護ABC」,才能避免馬克吐溫式評論。
星期透視/拋棄對立爭取和解
2018-09-16 00:04 聯合報 邱坤玄/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十二日在海參崴與日相安倍晉三會晤,兩人握手致意。 (法新社資料照片)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大陸主席習近平,日前在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進行會晤,安倍於會後表示已與中方達成共識將於十月訪問大陸。根據日本媒體報導,安倍將在「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生效四十周年的十月廿三日左右訪問北京,如果成行這將是安倍自民國101年(二○一二年)上台以來首次訪問中國大陸。而九月上旬,南北韓也商定將於九月十八日至廿日在平壤舉行第三次「文金會」,討論北韓無核化的議題。東北亞形勢出現緩和的趨勢。
反觀兩岸關係發展,則令人憂心。不僅官方溝通與協商管道中止,民間也不時出現仇中的情緒,甚而有人將我外交官輕生歸咎於我媒體與政黨配合大陸統戰操作,這完全是從敵視大陸角度出發,是政客的惡劣操作。過去兩岸關係發展曾經成為韓國羨慕對象,我國在大陸與日本間的平衡作用,也促進了日本與我關係的改善,但現在日本與韓國的作為,卻是我們最需學習的。
日本甲午戰爭戰勝清朝後,成為亞洲唯一在地強權,雖然二次大戰中戰敗,但是日本認為打敗日本是美國而不是中國,中國仍然是積弱不振的,對中國仍有優越感。直至民國99年(二○一○年)中國大陸國內生產毛額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差距日益加大,日本優越感逐漸消失,隨之而來的是失落與缺乏信心,不免對大陸產生敵視情緒,而一個與大陸對立的台灣,正可作這種情緒的暫時結合。
南北韓的和解更具有啟示性,雙方在韓戰中兵戎相見,但是現在握手言歡,雖然各有盤算,北韓需要經濟發展,南韓總統的民族情懷與外交主動,但高峰會能夠順利舉行,關鍵在於雙方都承認同屬一個民族,都希望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
我們要認清大陸崛起事實,認清兩岸力量對比,就不會做出超出自己能力的要求。兩岸雖然物質力量對比懸殊,但是我們絕對有能力去「管理」兩岸關係發展。首先政府的責任在於創造兩岸和解的氛圍,阻止敵意的擴散,過去外交休兵的政策,減少了兩岸外交競逐的案例與經費,也降低了兩岸民間的敵意,就不會凡事比較,彼此攻訐。
管理的另一要素是發揮台灣的優勢,我們有全世界最好的健保、醫療設施與照顧,我們的戶政管理制度完善,我們的中華文化素養深厚,我們要以真正關懷的態度去面對一個崛起的強權,在兩岸交流中發揮我們的優勢,促進大陸的進步,同時又能爭取到緩和。但是當前政府卻選擇對立,結果是力不從心,將自己陷入困局。其實脫困之策常在一念之間,當前日本與韓國的作為,已經為政府提供了答案。
畫中有話/白牆愈白 汙垢愈明顯
2018-09-16 00:12 聯合報 杜建重
圖/杜建重
烈日下,有民眾躺在公園「六角拱門」裡休息,兩腳蹬在水泥牆上滑手機;白色的水泥牆因眾人足跡而留下一大片汙漬。
促轉會一次內部會議中,研擬聲討非我族類的市長參選人,遭內部員工揭發,痛批國家機器竟有如封建時代剷除異己的東廠作為,在輿論韃伐下,官員引咎請辭,落得千夫所指。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就算穿上白襪,踏久了,白牆還是會變黑牆。許多人總以為構思天衣無縫必能瞞天過海,殊不知天地有眼善惡分明,如果心術不正想要為所欲為,就算計畫再周詳,最後還是難逃被拆穿,落得無地自容的下場。
大屋頂下/借吳佩蓉問蔡英文:這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2018-09-16 00:09 聯合報 黃年
促轉會淪為選戰打手,兼任民進黨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說,發生這樣的事情並不妥適。 記者陳柏亨/攝影
吳佩蓉問:這是我想要的民主嗎?
九月十二日早上發生兩件事,鮮明標誌著五十年來台灣追求民主法治的啟始與終結。一件事是沈君山光榮辭世,一件事是張天欽齷齪下台。
在不到兩個月之間,楊國樞、胡佛及沈君山相繼謝世,三人皆是六○年代末至八○年代台灣民主大潮中的先驅。那股民主大潮中的弄潮者包括:國民黨自蔣中正政府至蔣經國政府、反對陣營自黨外運動至民進黨、海外則有釣魚台運動的餘緒及台獨運動,台灣民間則另有以公知為主幹的中介力量,沈君山、胡佛及楊國樞即是代表人物。
當年,這股中介力量的主要平台是聯合報系發行的《中國論壇》期刊,以自由主義及憲政主義為旗幟,集結了胡佛、沈君山、楊國樞、李鴻禧、林山田等海內外數百公共知識分子,陶百川等開明政治家也參與其中。當時,尚無「藍綠」的概念,以今日標尺看昔日人物名單,可見那是公共知識分子在自由主義及憲政主義下的大集結,如今已成台灣政治社會史上可能空前絕後的勝景。
解嚴後,這股力量漸漸分為兩支。一支可稱作胡沈楊等人的中華民國憲政民主派,另一支則可稱作李鴻禧、林山田等人的台獨制憲派。不過,這些公知雖分兩支,縱然他們主張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憲法,但他們均堅持憲政、民主、法治的道德信仰應無二致,皆是不忘初心。
但是,沈君山等人昨日的創造民主與張天欽等人今日的背叛民主,卻標誌著五十年來台灣知識界的「不見向上提升/只見向下沉淪」。
胡佛、沈君山、楊國樞等人的統緒,今日可稱泛藍,但並非深藍。他們的共同點在:一、維護中華民國,主張革新保台;二、主張與中國大陸和平競合,不排除統一議題,但堅持台灣必須掌握「如何統一」。例如,胡主張「整個中國」、沈主張「一屋兩室/分持門匙」,皆是「大一中架構」。三、其核心主張更在自由主義及憲政主義,不隨現實政治潮流而轉移。
因此,他們在那股民主大潮中發生的兩大效能是:一、短程,政治和解:在解嚴前後,成為國民黨政府及黨外之間的中介力量,對療治雙方傷口(沈君山面告蔣經國,美麗島大審不能出現死刑),及後來民進黨組黨皆有重大成績(胡佛已向黨外轉達「只要登記/即可建黨」的蔣經國承諾,因此民進黨搶先建黨)。二、長程,堅持民主:全力主張國民黨政府應該回歸中華民國憲政,一方面認為這是民主政治的應然軌轍,另一方面也認為這是台灣在兩岸對峙中的國家生存戰略(胡佛感慨:人家選舉要換政府,但我們選舉要換國家)。
如今回顧,這股力量是促成解嚴轉型的相當重要的因素。蔣經國在當年顯然陷於內部鷹鴿兩派的包夾之中(如「劉少康辦公室」),但他未被鷹派挾持,例如他將王昇外放巴拉圭、蔣孝武外放新加坡,最後親自拍板解嚴及開放大陸探親。這些,皆可看到「沈君山、胡佛們」的努力痕跡。
回過頭來看李鴻禧及林山田等人。他們皆不曾是「黨外」,而是遲到的收割者。不過,如前所述,他們雖主張制憲建國,卻好像仍然信守自由主義及憲政主義。也就是說,在他們的政治邏輯中,如果民進黨在中華民國執政,應當仍是持守民主法治的政府;倘若建立了台灣國,則台灣國也不應是一個反民主、反法治的國家。
但是,今日景觀完全不同。若拿當年的胡佛、沈君山、楊國樞等人,與今日張天欽、陳師孟、詹順貴、吳音寧、顧立雄、潘文忠、吳茂昆、陳金德、陳英鈐及葉俊榮等人相較,高下之別,雲泥之判,簡直慘絕人寰。
張天欽所承續的此一統緒,台獨根本作不到,又嚴重背叛了民主真諦與法治原則。台獨作不到,或許可說是形格勢禁所致;但背叛了民主真諦與法治原則,則唯「士大夫之無恥」的人格墮落是問。
再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五十年前,國民黨政府在民國58年(一九六九年)蔣中正時代頒布《中央公職人員增補選辦法》,啟動了中央層次的民主改革,至蔣經國宣布解嚴,在對內民主及對兩岸開放上,皆可謂盡到了歷史責任,未被內部鷹派保守勢力羈絆,掌握了主動地位。但相對而言,中華民國政權到了陳水扁及蔡英文手上,非但不能建立穩固的國家憲政論述(台獨無膽/中華民國無能),而且將民主法治蹂躪糟蹋至今日地步,真是不忍卒睹。
蔣經國外放王昇、蔣孝武,可與蔡英文任用張天欽、顧立雄對照。那是蔣經國的壯士斷腕,這則是蔡英文的開門揖盜,終致自己被深綠挾持。
張天欽事件是因談話錄音而爆發。但如果沒錄音,這些話就等於沒說過嗎?或者,沒說過那類話,但心裡就不是那樣想嗎?
沒聽過黨產會的談話錄音,但它做的事有幾件不是出自「這個沒有操作,很可惜」?反過來說,大家親眼看到陳師孟那樣說,可見有無錄音都沒差。
張天欽們,請看看沈君山們。從沈君山到張天欽,看到那一代公知議政在呼喚民主、創造民主,也看到這一代公知從政在奸汙民主、背叛民主。
我強烈建議蔡英文看一段十分鐘的視頻。有關促轉會人員張世岳率員赴國民黨智庫搜索時與智庫人員何展旭的對話。這是妳的台灣價值?或是大家的台灣之恥?妳看了,會不會無地自容。
〈大屋頂下〉曾說,民進黨主張台獨是騙局,民進黨主張民主法治則是更大的騙局。別以為只是張天欽的一捲談話錄音證實了此事,大家親眼所見,俯拾皆是不必錄音的鐵證。
胡佛們在努力撫平民主傷口,蔣經國也在償還他的民主債務。張天欽們則自詡為東廠而沾沾自喜,蔡英文的一句「不認同」多麼文青,但根本無法抵償她在摧毀民主憲政所造的罪孽。
借吳佩蓉問蔡英文:這就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中國的正統在中華民國」 台灣最大籌碼
2018-09-15 23:51 聯合報 王正治/農(屏縣內埔)
揭發水門案醜聞的華郵記者伍華德《恐懼:川普入主白宮》新書披露川普總統治下白宮的亂象,提及川普曾在國安會議上質疑,美國護台得到什麼?圖為該書封面。 (美聯社資料照)
所謂「正」,就是得天下以正,歷史上得天下正者僅三人。第一是漢高祖劉邦,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他削平群雄即帝位。第二位是朱元璋,他與元朝沒任何牽連,在削平分立勢力後即帝位。第三位是孫中山先生,在他奔走下,推翻二千年帝制,創立「中華民國」。
所謂「統」就是一統天下,「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之意。在民國十七年到卅八年,中華民國是達到全國統一(至少表面上是如此),今日中共政權尚未做到,所以習大大有壓力。
得天下不正沒關係,但一定要「統」。史稱唐太宗李世民「逆取順守」,貞觀之治史上無雙。中共從鄧小平開始,採「順守」之勢,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厚植國力,各國逐漸將中國「正統」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惟中華民國依然存在台灣,是我們的保護傘,最大公約數,若不要這頂帽子,正好給中共藉口會很麻煩。
依中國歷史經驗,沒有偏安政權或割據勢力能長久。現在主政者,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川普的善意上,殊不知「商人重利輕別離」,如曾揭發水門案醜聞的華郵記者伍華德,近日在其新書《恐懼:川普入主白宮》揭祕,川普曾在國安會議上質疑,「美護台能得到什麼?」
真不知蔡總統手上有什麼籌碼,可以要川普不變臉,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即曾說過:「川普廿四小時可以連三變」,所以我們要當心!許信良所說的「大膽西進」,是要有與中共爭天下、爭正統之氣魄與野心,才是生存之道。
現在的最大依恃,是在中華民族大義不讓對岸有藉口,從而在軍事上讓對岸不敢有藉口;惟若主政者反轉作為,不承認九二共識?豈非將台灣前途放在十字路口,國人將不知何去何從?覺悟吧-中國之正統在中華民國,若再「徘徊岐路,必貽後至之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