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介正/強權博弈一甲子後的台海
.薛承泰/八二三的最後記憶
.趙春山/當那杯咖啡「變味」的時候
.陳立恆/台灣走出去,也需要一個好「禮」由
.方祖涵/波利泰尼的網球夢
.盛治仁/好好張開眼睛,迎接AI新世界
.李清志/享受寧靜與孤獨的旅行
.王正方/政治要為體育服務
.周行一/試著寫一篇論文吧!
.林中斌/美國選舉:多數服從少數
.王健壯/兩岸都該踩一下煞車
.葉銀華/促進股東行動主義
.洪蘭/誠信崩解 再多美德也換不回
.王文華/要當老闆?先打電玩!
.盛治仁/當了父親,更能體會父親的愛
.馬凱/川普畫虎 可比雷根?
.施振榮/台灣產業發展新策略
.黃介正/難如登天 易如反掌
.趙春山/台美軍事交流的政治意涵
.嚴震生/川普,同性戀?不,是同性社交!
.陳亮恭/正是時候定義老
.方祖涵/數據時代的新規則
黃介正/強權博弈一甲子後的台海
2018-08-21 23:47 聯合報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八二三砲戰六十周年了,但台海僵局依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美國、蘇聯兩大集團對峙的棋盤上,海峽兩岸於民國47年(一九五八)戊戌年交手,讓離島金門彈丸之地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時隔一甲子,從外交戰場的廝殺,到軍力部署的抗衡,台海僵局依舊,對抗正熾。
近兩年來,台灣海峽因對於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產生根本性的分歧,復由於強權在博弈中不斷加碼,雙方更傾向從惡意對抗的角度解讀對方的言行,幾乎放棄推敲隱喻善意的可能性。更有甚者,近來兩岸雙方似均偏好膝蓋反應模式,相互即時快速回擊,致一再的扼殺必要的思考與轉圜的時間,反而加速負面螺旋而難以跳脫。
八二三戰役時期的國際與兩岸環境,與六十年後之台海情勢當然有極大之差異,惟仍有四點足供思考,更需警惕。
國際強權對抗再現。八二三戰役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大超強在全球競爭勢力範圍,中蘇爭奪國際共產主義詮釋權與路線,以及美中之間既會談又鬥法,三組雙邊關係互動下的插曲。在川普總統《國家安全戰略》點明俄羅斯與中國兩個修正主義強權係美國最大安全挑戰,國際權力競爭之頂層仍是美、中、俄三個大國,只是中國領先了俄羅斯成為美國頭號競爭對手。
不一樣的冷戰再現。過去冷戰時期,以美國與蘇聯為首的東西陣營壁壘分明,不僅展現在軍事部署與力量的對峙,兩陣營間的商貿交易也自成區塊,美國的「圍堵政策」最終以軍備競賽拖垮蘇聯經濟而奏效。今日縱有美中之間的武力展示與經貿大戰,然而世界早已是牽一髮動全身,經貿全球化的體系,且在網路時代的推助之下,政經交錯、藩籬難定,當今中美對抗關係是否能沿用過去的分析要素來界定為「新冷戰」,學術界仍在爭辯。
中國強人政治再現。中國大陸當年發動八二三戰役,既沒有向蘇聯老大哥請示,也沒有在事先和美國打招呼,而是毛澤東以強勢領導,親自決定對金門發起砲戰。近年來,中國大陸屢屢強調「領導核心」、「看齊意識」,鼓吹「定於一尊」、「一槌定音」,頗有重回強人政治決策模式的味道。一人說了算的強人政治,在某些層面固可增加執政效能,然是否伴隨相當程度的決策風險,仍須在實踐中檢驗探究。
測試對台承諾再現。八二三戰役是毛澤東以有限範圍及目標砲擊金門的軍事行動,測試《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真正的涵蓋範圍,測試美國對台軍事援助的力道,以及測試美國西太平洋戰略的底線,更是藉由砲彈傳達政治訊息,而進行與美國的戰略對話。當美國從過去的「援台反共」演變到今日的「友台制中」,當解放軍海空力量巡航台灣周邊漸成常態,中國大陸在兩岸僵持對峙形勢嚴峻之刻,是否曾考慮以行動測試美國對台安全承諾,仍須多算不殆。
台海雖已有一甲子不曾發生戰爭,然而在美中強權競爭愈趨明顯,且極可能持續相當長時間的估算下,兩岸倘仍堅持升高對抗而不談判,僅讓漁翁得利耳!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