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何時熄火?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0570/web/

.聯合報社論/注意!連斷三國都是邦誼七十年以上國家
.聯合報黑白集/樂見學生問程序正義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何時熄火?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何時熄火?


2018-08-22 00:2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自從6月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對中國大陸出口至美國產品課徵25%的關稅之後,美中貿易戰可以說是正式開打。雖然本周起,美中雙方代表重啟談判,一連串你來我往的關稅戰,可望露出熄火曙光,但一般預料,一陣刀光劍影之後,雙方不容易就此熄火,因此,這場貿易戰對夾在中間的台商,還是要有長期的應變準備。
美國貿易代表總署分別在6月、7月、8月,分三波對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加徵關稅,中國隨即宣布反制措施,也對美輸中國商品課徵25%關稅做為報復。在中國政府亦步亦趨的報復行動刺激下,川普政府決定採行更大幅度的課稅行動,將針對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另外2,000億美元,共約6,000項商品,課徵10%的關稅。這些項目已經提出,而且正在接受進一步的調查與詢問相關廠商的意見,預計9月初就會有結果。這些項目包含的範圍很廣,到時如果真正執行,對於中國大陸出口將有重大傷害。由於去年美國對大陸出口總量只有1,300億美元,因此中國大陸無法再提出同樣金額的報復,於是中國的反應轉為低調,只聲稱將會向WTO去尋求解決。
中國大陸與美國是台灣兩個最大的貿易夥伴,因此當這兩者之間出現嚴重的貿易摩擦時,自然會對台灣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身在大陸的台商,可能受到的衝擊會更為嚴重,值得特別關注。
自從民國69年(1980年代末),台灣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許多台商把大陸工廠當做主要的生產基地,也就是「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同時,在大陸生產所需要的原物料和零組件,就從台商的母公司進口,形成大陸工廠是「兩頭在外」,即原物料從台灣來,然後產品又賣到國外,其中美國是最重要的最終市場。兩岸因此呈現「垂直分工」的產業鏈關係,也就是說,由台灣生產原物料和零組件,再經過大陸組裝之後,銷售到美國和其他國家。
當美國和中國之間彼此增加課稅之後,必然會使雙方的貿易受到阻礙,台商經過大陸轉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會直接受到影響。經濟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出口產品中約有40%銷到大陸,其中近七成是原物料與零組件,然後加工再出口到美國或其他國家這一部分經過中國間接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會是美中貿易戰中受害最嚴重的產業,其中鋼鐵、塑化和電子可能都難逃波及
另外也有一種可能,就是有些商品會轉單到台灣來,比方說,中國大陸從美國進口的產品會轉向台灣購買;或是,美國原本從大陸購買的的產品,會轉向台灣購買。但是我們認為此種轉單的效應應該不大,因為美國出口大陸的產品和台灣出口大陸的產品項目產異很大;同樣的,大陸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和從台灣進口的產品差異也很大,當這些項目被課稅之後,可能會轉向其他國家購買,而轉單到台灣的部分應該很少。
另外,對台商可能產生的影響是,這些產品被課稅只是一個短期現象或是長期的課稅戰爭,如果是短期現象,也許大陸台商可以暫時忍耐一下,等到雙方重新談判後,再把稅降回來就沒事了。但是,如果雙方增稅是一場持久戰,那麼大陸台商可能就要考慮轉移投資地點,移到沒有被增稅的東南亞國家,或是重新回到台灣。
經濟理論告訴我們,自由貿易協議或是反自由貿易(加徵關稅),長期下都會造成廠商在投資布局上的更動。現在台商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到底該如何因應?然而,一個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到底美中貿易戰爭會是一場短暫的戰役,或是長期的持久戰?台商可能要先確定,然後才能決定下一步要如何走。問題是,川普的行為難以捉摸,美中貿易戰爭何時能解決更是以難以預料,台商又該何去何從?政府應該有對應的輔導措施。






聯合報黑白集/樂見學生問程序正義


2018-08-22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課審大會通過提案,將在綜合高中、高職公民納入「程序正義」。 圖/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課綱審議持續進行,有學生代表提案增加台灣史課程比例,未獲大會通過;另有人提案在公民科增列「程序正義」課題,修正後獲大會通過不論從教育或法治角度而言,讓學生了解「程序正義」,的確是重要的事
一般人較易理解「實質正義」,例如欠債應還錢,犯罪就要受懲等。但現代法治國家更重視「程序正義」:縱然是公認的惡人,檢警不能非法蒐證,要經審判程序才能定罪;縱然是現行犯被捕,執法者須諭知其緘默權等。法治觀念進步的國家,公民知道不能未審先判,不應以私刑對付壞人,都是基於「先要有正當程序,才可能達到正當目的」的理念
對照今日台灣社會景象,各機關團體連續針對年金改革案聲請釋憲,就是要求程序正義的明顯例子。年金改革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已是近十年來的社會共識,可謂「實質正義」但制度改革不能牴觸憲法精神下的信賴保護原則,以及法不溯及既往原則,這是「程序正義」
換言之,年金改革訴求不管多麼「正義」,還是應走程序正義的法治路線。無程序正義,即無實質正義這是保護弱勢公民不受國家暴力侵害的基本原則,法律系一年級學生就懂的「毒樹毒果」理論亦不外如此。
提案學生也曾針對「轉型正義」等課題振振有詞。此番回到「程序正義」的基準上,應可理解何以老百姓訴求「行政處分不可違法」、「法條不可違憲」!






聯合報社論/注意!連斷三國都是邦誼七十年以上國家


2018-08-22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薩爾瓦多與中共建交,台薩昨天斷交,天母使館特區前,本來懸掛於中華民國國旗旁的薩爾瓦多國旗,隨即降下,只剩旗桿懸空。 記者林俊良/攝影



蔡英文總統前腳才返抵台灣,後腳就傳來薩爾瓦多斷交的消息。僅一日之隔,蔡英文在過境美國時不斷宣稱的各種「突破」——參觀太空中心、開放媒體採訪、獲准公開演說等禮遇,頓時變得索然無味。在外交天平上,一邊是缺乏重量的形式禮遇,另一邊則是外交重鎮遭到攻破,結果當然是嚴重失分
外交部長吳釗燮面對其短短半年任期內的第三次斷交,昨天提出公開說明;其談話,透露出蔡政府一種「三合一」的應付公式。一則,指控薩爾瓦多在經建及金援計畫上如何需索無度;二則,譴責中共對我國如何窮凶惡極地無盡打壓;三則,聲稱我國在民主自由主權的道路上將如何堅定不移云云。這套公式,民進黨政府運用起來固然順手,但要說其中有任何對政策的反省,或對國家利益的思量,答案其實都是否定的,因為三點全是無謂的空話。
在一般民眾眼裡,薩爾瓦多也許不過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家;事實上,薩國與我國已有八十五年的邦誼,這點絕不可忽略。如此綿長的關係,卻在蔡政府任內驟然畫下句點,一點都不可惜嗎?再看,去年六月斷交的巴拿馬,曾與我有一○七年的邦誼今年五月斷交的多明尼加,則與我國有七十七年的邦誼從悠久的邦交紀錄看,這些國家並非在兩岸之間任意投機倒把之輩如今,卻由於蔡政府的輕率,正逐一被中共從我國的牆角挖走
說民進黨政府輕率,並非無的放矢。第一,外交部長吳釗燮上月中才訪問薩爾瓦多,外交部還發新聞稿稱此行順利,兩國「邦誼篤睦」。誰料,才隔卅多日,篤睦之邦即宣告不治;可見若非外交部門對變化缺乏掌握,就是先前部長出訪是謊報戰情。
第二,中共與薩國建交,應非昨天才驟然敲定,而是將籌碼握在手中,等候時機出手。此事之所以選在昨天宣布,可能是不滿蔡英文過境美國的高調宣傳、仗恃《台灣旅行法》所獲之「突破」及「規格」,因而決定迅即給她一個難堪。去年巴拿馬斷交,如果是中共對兩岸共諜案的警告;強取多明尼加,則是報復賴清德大剌剌的「台獨」論調,其中皆有脈絡可尋。
第三,民進黨正如火如荼推動其所謂「轉型正義」,包括修改歷史課綱將中國歷史納入「東亞」架構,亟欲切斷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歷史關係。也因此,蔡政府對於這些在民國早年、乃至清代即與「中華民國」或其前身建立外交關係的友邦,難稱有珍惜之情,或甚至認為是某種可以割棄的歷史「累贅」。在這種「島國史觀」的心態下,看不出蔡政府的全盤戰略何在;率爾切割兩岸連結,結果便導致外交連連的挫敗
中共的外交打壓,當然令台灣人民反感。但我們一再主張,作為小國,台灣在兩岸關係和外交路線上務必要更聰明靈活務實,才能把握空間和時間為自己和下一代創造更寬廣的未來。但民進黨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不斷採取「草螟弄雞公」的方式和對岸正面交鋒,甚至不惜以台灣民眾的福祉為犧牲,作為和大陸對抗的籌碼。從決策邏輯看,其實極為不智;從決策效果看,則心態極為不仁。然而,蔡政府不僅偏執地走向泥沼,也把人民帶向沒有出路的險境。
正當蔡英文沾沾自喜於其過境美國的寒微「突破」,薩爾瓦多斷交的消息立刻給了她一記重擊。弔詭的是,竟有一些民進黨人士難掩歡愉,為中共出手打壓供綠營召喚「反中」的民粹幽靈而感到竊喜,這真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情緒。
必須提醒的是,吳釗燮就任不過半年,中共連奪我三個邦交國,都是七、八十年以上的元老級盟友。如果連這些國家都朝不保夕,我們還有什麼盟邦不是別人的囊中物?然而,就為了一個不信仰中華民國的總統,一個三呼「台獨」的院長,我們要把邦交國全輸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