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

【即時短評】3個月後颱風季 別讓環評成為遮羞布

.【即時短評】請問政府,500度以下用戶就不用節電了嗎?
.【重磅快評】阿Q可無畏挑戰 但有真本事才能壯大台灣
.【即時短評】政院因應對台措施無新意 解決低薪一直拖
.【重磅快評】惠台改對台 蔡政府一字之辨所陷入的困境
.【即時短評】難得冬日藍 請問賴院長什麼是乾淨的煤
.【重磅快評】俄諜被毒殺 梅伊驅逐外交官後還能做啥?
.【即時短評】3個月後颱風季 別讓環評成為遮羞布

.【重磅快評】中台辦高唱習思想 小英揮棒要再想想
.【重磅快評】電廠闖環評 詹律師同意詹大人這一票嗎?
.【重磅快評】不談公民不服從 太陽花22人判無罪有學問
.【重磅快評】森友弊案瓦解安倍長期政權的美夢
.【即時短評】農業靠發錢 是掩飾政府失職最簡單的方式
.【即時短評】陸銀監保監整併 協同監管控系統風險
.【重磅快評】連那一國都講不清 余光中會要這褒揚令?
.【重磅快評】輻射廢土堆滿福島 台灣得多看幾眼
.【即時短評】學者干政的另類奇蹟







【即時短評】3個月後颱風季 別讓環評成為遮羞布


2018-03-16 00:15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
蘇花改通車1個多月以來,大客車急切期盼走蘇花改,交通部卻屢次將環說書當成輿論壓力擋箭牌,指稱環評結論要求初期只限小客車通行,3至6個月才能檢討開放大客車通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蘇花改究竟何時可開放大客車通行,近來成為交通部與地方、立委攻防焦點,交通部屢次以當年環境影響說明書分階段通車當成擋箭牌,但分階段通車分明就是當初交通部送審環評時,自行在環說書中開發規劃載明的期程,如今遇到輿論壓力卻事事賴給環評,彷彿環評只是一塊掩飾行政保守與怠惰的遮羞布。
2010梅姬颱風來襲造成搭載陸客團的創意旅行社、弘泰旅行社行駛蘇花公路,卻因超大豪雨導致土石崩塌、路基沖毀,兩輛遊覽車遭落石掩埋和墜毀造成25人死亡,促成蘇花改迅速闖過環評並創下最快審查紀錄,如今過了8年,蘇花改好不容易通車,遊覽車卻仍然只能走較危險的蘇花公路
通車1個多月以來,大客車急切期盼走蘇花改,交通部卻屢次將環說書當成輿論壓力擋箭牌,指稱環評結論要求初期只限小客車通行,3至6個月才能檢討開放大客車通行。面對大客車誤闖事件不斷,公路總局更一度語出恐嚇,表示若遊覽車誤闖事件仍多,恐影響大客車開放時程,引發外界譁然。
不過,蘇花改分階段開放通車,是在環評審查時,交通部在環境影響說明書的開發單位規劃就已經自行載明的內容,且車種控制屬於交通部評估控管的事項,並非環評委員要求;就算要提前通車,只要經交通部同意並向環保署變更,若不涉及環境保護事項,「只需備查即可」。
比起雙手一攤賴給環評,交通部更該說清楚的是,大、小客車同時通車有何安全考量,且蘇花改蘇澳—東澳3.4公里,相較長達12.9公里的雪隧也不可相提並論,究竟為何是以3至6個月為期程,評估期間任何工程設計或管理層面,有何需要調查評估的內容,1個月來已進展到什麼程度。
交通部承諾會在通車3個月後檢討開放大客車行駛,但3個月就是颱風季,交通部難道想要再掉一輛遊覽車才能開放大客車嗎?






【重磅快評】俄諜被毒殺 梅伊驅逐外交官後還能做啥?


2018-03-16 12:37 聯合報  主筆室
遭毒殺的俄國前雙重間諜史柯里帕與女兒尤莉亞。美聯社


史柯里帕父女被俄製神經毒劑毒殺後,經過廿四小時最後通牒,英國首相梅伊終於下令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同時不會有英國王室貴賓參加今年在俄羅斯舉行的世界杯足球賽開幕。
老實說,這不算是嚴厲報復,有人認為應該要對俄羅斯資金開刀,甚至凍結與莫斯科關係密切俄國富豪的資產,但是脫歐已經對英國金融業打擊慘重,如果俄羅斯的錢再跑掉,倫敦恐怕承受不起。
梅伊更有國際合作的考慮,目前英、美、法、德四國聯合發表譴責俄羅斯的聲明,梅伊的制裁必須要讓其他三國也能夠配合協同行動,英國尤其在意美國,川普本人對俄羅斯往往採取曖昧諒解的態度。
不過在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莉發表與英國站在一起的演說,加上今天川普政府制裁涉嫌網路攻擊的19名俄羅斯人,讓倫敦總算鬆了一口氣。
俄羅斯在宣布制裁後遲遲沒有報復,這倒有些出人意外,據說俄國外交部已經擬好相對措施,不外乎也驅逐若干名英國駐俄外交官,駐莫斯科英國情報頭子已經在打包,預備搭上返國班機。
有些人猜測,這件事的發生有些蹊蹺,也許會影響俄羅斯的反應。
首先,俄國為什麼要幹掉史柯里帕?
現在的通說是,史柯里帕曾經在軍事情報局擔任上校,為了10萬美元的報酬,把在歐洲工作的俄羅斯臥底特工的身分,透漏給英國的軍情局六處MI5。導致許多特工被秘密逮捕,或者消失,給國家安全帶來重大打擊,所以被俄羅斯情報單位「家法」制裁。
但是史柯里帕2006年以判叛國罪入獄13年,在2010美國與俄羅斯換諜時,獲得赦免,在英國獲得政治庇護,按照情報圈的不成文默契,間諜交換後,過去恩怨一筆勾銷,不能算舊帳,俄羅斯真的制裁史柯里帕,是犯了大忌的。
其次,真要制裁,以儆效尤,就要秘密、乾淨俐落的做,不應該這麼大張旗鼓、搞的一團糟,英國幾十個人受到感染波及,而且現在時間點不能更糟,還兩周就要總統大選投票,世界盃再三個月就要開踢。
除非這是普亭的敵人要他出醜,要把事情搞大,其實英國在第一時間也想到這點,質疑俄羅斯對自己的情治人員已失控,而俄羅斯政府的回應也妙,稱願意協助英國政府調查
但現在雙方對立情緒已經升高,英國咬定普亭要負責,而普亭不能示弱,他的選舉就是打著民族主義的大旗,真相究竟為何,也許永遠不會有人知道。


【即時短評】難得冬日藍 請問賴院長什麼是乾淨的煤


2018-03-16 12:58 聯合報  記者陳洛薇╱即時報導


「五十年來,台化彰化廠決定了彰化縣民的空氣品質,也影響了彰化人的健康。如果說,咖啡與香水代表巴黎的味道;很無奈地,台化酸臭是多數人對彰化的進城印象……」。民進黨籍彰化縣長魏明谷兩年前以「下一代:彰化與台化的交集」為題投書媒體,對於台化彰化廠以降低自家成本、汙染大眾承擔的燃煤發電為主,提出沈重的呼籲。台化當時仍強調,所用的煤是優於國家標準。
中部天空陰霾罩頂,這個冬季難得出現「冬日藍」,民眾呼吸不到新鮮乾淨空氣,已成為中部縣市首長的痛。行政院去年底曾邀集中南部縣市首長召開空汙專案會議,包括李進勇、魏明谷等民進黨執政縣市長都要求將生煤燃燒執照效期限縮。
行政院長賴清德今天在立法院受訪表示,深澳火力發電廠是用乾淨的煤,換句話說,這樣子的發電,排放出來的汙染量跟天然氣的發電差不多。
追求非核家園、綠色電力,一向是民進黨的目標,然而,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在環評大會投下的關鍵一票,讓深澳電廠環評修正通過,引發北部六縣市群起反彈,連民進黨執政縣市都反彈。
追求無煤家園,已是全世界的趨勢,如今台灣卻是要重啟燃煤之路。試問,如果有先進技術能讓燃煤沒有汙染,走向純淨,先進國家如英國,不會設定2025年所有燃煤火力發電廠關閉的目標;如果有乾淨的煤,中部火力發電就不必降載,全部更換先進新機組繼續燒煤就好,又便宜又好又乾淨,台灣缺電困境不就迎刃而解?
請賴清德院長告訴我們,找到了什麼乾淨的煤?未來台灣的天空,又會是什麼味道?


【重磅快評】惠台改對台 蔡政府一字之辨所陷入的困境


2018-03-16 15:14 聯合報  主筆室
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檢視31項措施,其實用對台比較平實。記者周佑政/攝影


大陸「惠台卅一項措施」,賴清德改名為「對台卅一項措施」,一字之辨,正好看出其認知的心態與謬誤!
蔡英文政府不可謂沒有對這「卅一項措施」嚴肅對待,身為閣揆的賴清德下令各部會研議對策,今天並浩浩蕩蕩地舉行因應對策記者會。其實早在意料之內,除了祭出一些所謂的壯大自我的因應策略,賴內閣真正有恃無恐的是手上的法律與政策工具
譬如,台商若有任何參與對岸投資的計畫,即可由經濟部投審會把關或禁止前往;而大學教師若真想到對岸任教,即可依法處分。
但各部會在逐項檢視其內容,輕蔑地以為其中多項措施不過就是舊措施的新包裝,認定新瓶舊酒不足為懼時,其實已經陷入了一個認知的迷霧裡,即認為這些皆不過是中共吸納台灣人才技術,以尋求弱化台灣,最終達成賴清德所謂政治上「併吞台灣」的目的。
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上,今天拿出來的因應方案,實際上是兩手策略,一手拿著一些蘿蔔,一手則舉著棒子。但蘿蔔多半是個幌子,譬如產業上要以人工智能加速產業創新、對學研人才有深耕計畫或玉山計畫等,其實亦都是既有政策,效果都甚有限真正的利器是棒子,除現有的法規限制外,加重營業秘密法處分手段亦是重點
就如同去年對付已加入中共的盧麗安一樣,蔡英文政府是以將其戶籍除戶作為懲罰的手段,並間接讓想要效尤的人產生寒蟬效應而不敢動彈半步。
這次「卅一項措施」所涉及的台商、醫師、老師群體亦復如此,一者是投資審查未來恐怕都難以過關,一者是若暪著政府前去任職,一旦被舉報或查獲,即可依法論處。今天因應措施中對「卅一項措施」教育類的評析一句淡然的描述「我國現職公私立專任教師,如應聘赴中國大陸任教,依現行法規,尚屬禁止」,背後的意涵不言可喻。
但整份因應報告完全沒有述及的,是對岸的崛起是不可逆阻的潮流與趨勢,在此趨勢下,台灣的所有「對抗」作為,恐怕最終都將面臨難堪的失敗。故而將「惠台」改為「對台」,將「卅一項措施」所隱含的許多「機會」,都刻意解讀為「威脅」,是蔡英文政府整份報告的最嚴重而致命的謬誤!
報告以為卅一項措施是「利中」而非「惠台」,即是這個認知下的產物,然而,難道蔡政府竟以為,中共連續突破了隱形戰機、航母、量子通訊、登月、建立大空站等科技難題,竟還要靠吸納台灣的人才,以助其克服此前的經濟困境?
其實,作為與此「卅一項措施」最為切身相關的族群,即18到29歲的年輕人,依據最近的一份民調,已有超過六成的人願意因此赴陸發展,人民並不愚笨,那裡是他們的未來,他們心裡有數!
因應報告以「壯大台灣、無畏挑戰」作為其標題,說得豪氣干雲,但在全球化的世界裡,並沒有自我封閉與隔絕而依舊成功的任何或然率,報告將「卅一項措施」只作政治解讀,並決定與之對抗,只會將台灣鎖入更深的孤立困境,人民無奈之餘,大概也只能苦笑了!


【即時短評】政院因應對台措施無新意 解決低薪一直拖


2018-03-16 15:36 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即時報導
行政院中午由副院長施俊吉主持召開記者會,針對大陸31項對台措施成立小組,及可能產生的影響,提出因應措施。記者林俊良/攝影

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圖/行政院提供



中國大陸2月28日公布31項「積極促進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對台優惠措施,行政院快馬加鞭,歷經1個多禮拜的討論,在16日舉辦記者會公布因應對策,氣勢磅礴,以「壯大台灣 無畏挑戰」為題,提出4大方向、8大強台策略,還細數對岸方案,直言所謂惠台措施幾乎全是舊,31項中有14項是既有措施。
不過行政院對對岸舉措細心之至,不但數出31項中有多少新舊,或擴張性措施,還逐一分類,一共分出7大類,並進行評析,不是批評本次方案在實務上沒有比過往運作情形優惠,就是強調本國已有保護方法,但談到我國的因應對策,究竟哪些是新、哪些是舊,民眾很難一目瞭然。
以8策略中「強化員工獎酬工具」為例,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指出,行政院提出要研修「產創條例」,將「員工獎酬股票」與取得當年度依時價計算500萬元限額內,放寬為可選擇「取得時市價」或「轉讓時市價」孰低課稅,為新因應方案之一,但本項修法早列在行政院於2月26日所公布的優先法案當中,要說是因應「惠台措施」新解,實在說不過去。
不過中國大陸對台居心叵測、謀定而後動,31項措施可能研議良久,行政院臨陣磨槍,不求亮但求光,拿老酒換新瓶還情有可原,然而對於國內留才攬才影響最深的低薪問題,施俊吉於農曆年前承諾要提出解決方案,左一句雞尾酒療法,右一句標靶治療,叫民眾驚喜萬分,誰知雷聲大雨點小,如今年前已過,逾年後多時,解決方案仍不見蹤影。
儘管日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稱已完成研究彙整,將方案交由施俊吉核定,仍遲遲沒有結果。向行政院長賴清德詢問,賴清德則回答要促進投資,顯見行政院眼前只有促進投資方案,沒有解決低薪之法。16日有媒體再向施俊吉施壓追問,他避重就輕回應,稱解決低薪方案在緊鑼密鼓準備中,完成之後就會跟社會公布。
觀察中國對台政策,行政院點出有7項新措施,包括:
1. 臺灣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在中國大陸註冊的獨立法人,可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畫,享受同等政策。受聘於中國大陸獨立法人的臺灣科研人員,可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負責人,享受同等政策。臺灣地區知識產權在中國大陸之轉化,可參照執行中國大陸知識產權激勵政策。
2. 臺灣徵信機構可與中國大陸徵信機構開展合作,為兩岸同胞和企業提供徵信服務。
3. 支持鼓勵兩岸教育、文化、科研機構開展中國文化、歷史、民族等領域研究和成果應用。
4. 推動各類人事人才網站和企業線上招聘系統升級,支援使用臺胞證註冊登錄。
5. 鼓勵參與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等。支持臺灣文化藝術界團體和人士參與中國大陸在海外舉辦的中國文化年(節)等品牌活動,參加「中華文化走出去」計畫。
6. 支持中華慈善獎、梅花獎、金鷹獎等經濟科技文化社會領域各類評獎專案提名涵蓋臺灣。
7. 鼓勵臺灣同胞加入中國大陸經濟、科技、文化、藝術類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加相關活動。
實在不難看出對岸要搶的是人才,吸的是人心,若是行政院不能看出這麼簡單的道理,把自己本份做好,盡力解決根本的低薪問題,那「中國大陸惠台」因應、不因應,其實也沒有差別。


【重磅快評】阿Q可無畏挑戰 但有真本事才能壯大台灣


2018-03-16 16:30 聯合報  主筆室
針對大陸對台31項措施,行政院今天「壯大台灣 無畏挑戰」為題舉辦記者會,對外公開說明因應策略。記者林俊良/攝影



在蔡政府眼裡,大陸近期惠台措施,大概堪稱是中國大陸發動的「新228事變」,並藉機提出「併吞台灣」31項措施。因此,蔡政府全面動員,積極應戰。
教育部、衛福部首先出陣,大聲警告,公私立大學教授和具公職身分醫師赴大陸任職,可能違法。嚴厲恫嚇,頗見山雨欲來之勢。
接著,賴清德下令禁用「惠台」措辭,改稱「對台」措施。原來,「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也身懷阿Q絕招;力抗中國大陸,技高一籌。
再經過半個月皓首窮經,行政院最偉大的發現,就是揭露了大陸對台31項措施,其實有14項是舊措施,10項是擴張性措施,只有7項是新措施。
於是,行政院整備多時,終於勇敢正面對戰。行政院以「八大強台策略」,力抗中國大陸的磁吸;陸委會並將成立長期性專案小組,持續追蹤與研析,定期向社會說明。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更喊出最動人的口號:「壯大台灣,無畏挑戰」
其實大陸惠台31項措施,沒有「陰謀」,就是不折不扣的「陽謀」。中台辦強調,台灣問題的解決,是兩岸綜合實力較量的過程習近平更擺明就是要用大陸實力來吸納台灣,從人才到資金,以倍數待遇與廣大市場,提供更好的出路與機會。
台灣教授慨嘆薪資低廉還年金被砍,每年量產的七百名流浪博士高歌「出無車、食無魚、無以為家」,他們看著江浙滬20所大學齊聚招聘150名台灣博士的陣仗,能不怦然心動?而郭台銘FII神速通關禮遇掛牌,又提供了什麼啟示?
賴揆說得客氣了!按照他對大陸「惠台」的認識,只禁用「惠台」而改稱「對台」,是萬萬不足以形容其政策本質的,乾脆直接正名為「併台」措施吧
不過,那又如何!玫瑰不會因為換個名字,就不再散發芳香,更不會因此就立馬變得刺鼻難聞。
身擁阿Q絕招,可以「無畏挑戰」,但關鍵還在如何真實的「壯大台灣」可是,只看央行新總裁楊金龍可以為服務政治而不惜犧牲五百億改版新台幣,這個政府,迄今除了「轉型」正確,還有多少強台策略可以「壯大台灣」?







【即時短評】請問政府,500度以下用戶就不用節電了嗎?


2018-03-16 22:42 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即時報導
經濟部今天宣布,雖然電價上漲到天花板3%,但住宅用電500度、小商家1500度以下的用戶電價不調漲。聯合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今天宣布,雖然電價上漲到天花板3%,但住宅用電500度、小商家1,500度以下的用戶電價不調漲經濟部此舉,是要保護1,129萬用戶電價凍漲。然而,近年台灣供電已陷入「病危期」,全民節電才是唯一的解方。經濟部政策形同宣告「500度以下住戶不用節電」,對台灣的節能減碳工程幫上倒忙。
經濟部過去多次強調「住宅用電330度以下用戶不會調漲電價」能夠被外界接受,原因為,330度是台灣住宅用電平均用電量,政府讓用電低於平均線的小家庭電價不漲價,一方面算是社會福利用意,另一方面也是懲罰用電大戶多付電費。
然而,經濟部今天加碼,把330度加碼到500度,共85%用戶都不用漲電價,小商家更是一口氣加碼到1,500度以下都不用漲電價。兩者用戶共有1,129萬戶,佔了整體用戶的80.5%。換句話說,這次經濟部雖讓電價上漲3%,但保護了八成用戶都不漲電價。
住宅與商業用電量雖僅佔整體用電三成但比起被「能源法」強制規定要節電百分之一的工業用大戶而言,住宅用戶與商業用戶一向不容易節電。兩者容易受到氣溫影響、用電習慣等,導致用電量大增。2016住宅用電大增5%,去年夏季更是常常亮起限電紅燈,也是因為全台空調用電需求大增。
經濟部要推動全民節電運動,卻又同時宣布八成民生用電用戶不用漲電價,兩者邏輯是極為矛盾的。經濟部今天雖說是「為了照顧民生、保護物價」而有此政策,但其實聽在用戶耳中,更像是「住宅用電500度以下、小商家1,500度以下的用戶,就不用節電了」。
背負供電穩定、節能減碳KPI的經濟部推出矛盾政策,也只能讓外界解讀,經濟部是要在今年年底選舉前送給所有用戶一份大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