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劉曉波的空位
.經濟日報社論.獨立董事制度應全盤檢討
經濟/獨立董事制度應全盤檢討
2017-06-28 01: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永豐金控連續爆發違規放款事件,以及之前持續發生問題的公司例如樂陞、復興航空、富驛、必翔等,許多人質疑獨立董事並未發揮功能,因此金管會將採取三項措施來強化獨立董事的功能,包括:一、公司提名連續任期已達三任的獨立董事時,應公告及說明理由;二、要求獨立董事至少一名應親自出席董事會;三、審計委員會開會過程應全程錄影或錄音。
根據證券交易法規定,上市、上櫃公司董事會需設立不得少於二人,且不得少於董事席次五分之一的獨立董事。同時,為配合獨立董事制度,上市、上櫃公司循序漸進採取由全部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制度;今年開始,資本額超過20億者,就必須設立審計委員會取代監察人,而這些公司就必須至少聘任三位獨立董事。
基本上獨立董事應以全體股東權益為判斷依歸,而且在決策時不受管理階層影響。由於獨立決策判斷很難認定,因此退而求其次,從身分別定義其獨立性。目前獨立董事的條件是二年內未在公司或關係企業任職、與公司無財務關係,且和公司其他董監事、高階管理不具親屬關係,同時持股比率低於1%者。
獨立董事的功能所以受到批評,主要是目前獨立董事大都由董事會提名,說穿了是由大股東提名,要當選仍然需要大股東支持;如此情況下,如何確保獨立董事不受大股東與管理階層影響?
其次,有公司聘任退休或離職二年以上的主管,回任獨立董事;甚且有公司聘任退休二年以上的前任簽證會計師、委任律師、顧問,或同事務所的會計師、律師擔任獨立董事,因而被批評為影響獨立性。
再者,也有評論者指出台灣證券交易所或櫃檯買賣中心的董事長、總經理、高階主管退休或離職,馬上擔任上市、上櫃公司的獨立董事,不用像金管會官員一樣有三年的旋轉門限制。同時,像行政院長、副院長、政務委員也無三年旋轉門的規範。另外,部分上市櫃公司有獨立董事已經連續擔任超過三任(九年),有人批評其獨立性已經逐漸喪失中。
綜合以上針對獨立董事制度的批評,我們認為金管會目前採取的措施並不夠,因而提出四點進一步改革的方向。首先建議可思考持股一張(1,000股)以上的股東「一人一票」選舉獨立董事的適當性與可行性。此建議的立論基礎是獨立董事應代表外部股東立場,由持股一張以上的股東一人一票選出的獨立董事,比較不會受到大股東的影響。目前公司法是由全體股東、依據股份來選舉董事(包括獨立董事),因此要實施此一建議必須先修法。
其次,目前獨立董事的獨立性資格有必要重新審視,離職超過二年就可讓原先有僱用、委任關係,變成具備獨立性?
再者,也應思考行政院首長、證交所或櫃買中心的董事長、總經理與高階主管,在某種程度、界定範圍地納入旋轉門的限制。
最後,獨立董事是否有任期規定?我們建議任期超過三任的獨立董事,如果要續任,為了確保董事在與管理階層互動時,能保持獨立的地位,必須經過嚴格審查,而且可考慮限定最多再續任一任。
許多人批評獨立董事為門神、橡皮圖章或肥貓,這或許太超過,畢竟我們不可能希望透過一種制度即能解決所有問題。
其實,台灣引進獨立董事制度,至少讓董事會有外人在,而在董事會之發言、詢問增加許多,且獨立董事對董事會議案表達保留或反對意見也是時有所聞;同時,媒體所報導的獨董坐領高薪,也只是少數個案。不過,獨立董事制度在實施近十年來,仍然有改進空間,希望金管會能瞭解問題之所在,提出更能強化獨立董事功能的措施。
聯合/劉曉波的空位
2017-06-28 01:3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當年缺席諾貝爾頒獎典禮的空椅子。 (圖/路透社)
一個許久不見的名字,劉曉波繫獄多年,幾已在世人眼中消失無蹤,突聞他因肝癌晚期,被允許保外就醫,刻在瀋陽接受治療。
作為諾貝爾和平獎百年來首位華人獲獎者,劉曉波繫獄當然是中共尷尬的一頁。七年前在挪威的頒獎典禮上,那把空椅子不見主人,猶如無聲的控訴。
劉曉波的牢未必白坐,在他監禁的歲月,中共領導人曾屢次談及政治改革。前任總理溫家寶多次放言要改變國家領導體制,如今的習近平則以「把權力關進籠子裡」作為其政治標題,他並且引述艾克頓爵士、孟德斯鳩的名言,表現心嚮往之的姿態。
但關於民主,北京從未將它當成真實無誤的信條,而是迫於形勢的修改。前年北京當局突然大規模搜捕維權律師,人們這才驚覺,中共所謂的政治改革,離西方民主顯然有距離。
隨著大陸的崛起,民主甚至退化為一個負面的概念。美國在全世界輸出的民主,幾乎都以動盪與戰亂告終,就連歐美多國都掉在民粹的急湍裡載浮載沉。北京原來還對民主十分汗顏,現在卻乾脆晾在一邊。
劉曉波此刻保外就醫,固然可能是他的病況已到不得不爾的地步;另一層裡透露的訊息卻是,中共對西方高論的民主已沒有心理障礙。
民主的實踐雖呈現出衰頹景象,正如寫出「歷史的終結」的福山之擔憂,但民主的內涵卻不曾崩潰。中共當然知道,它的體制亦非改不可。百年追夢,民主終究仍是中國人民叩問的命題。
聯合/民意亮黃燈 蔡英文仍要硬闖?
2017-06-28 01:3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調顯示,五成民眾不贊成蔡英文總統領導國家的方式。 記者杜建重/攝影
台灣民意基金會近日發表的民調,五成民眾不贊成蔡英文總統領導國家的方式,遠高過支持她的三成三。這項民調最值得注意的兩項指標,一是五成八的民眾不滿意蔡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僅三成五滿意;二是五成民眾不支持她大力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認為四二○○億的軌道計畫應該暫緩者更高達六成四。看來,兩岸與前瞻若不謹慎處理,恐將壓垮蔡政府的正當性。
蔡英文總統的政治性格,至今仍讓人難以捉摸。表面上看,她似乎比陳水扁冷靜、理性,懂得自我節制,不會因一時興起即脫軌惡搞;正因如此,一般民眾也願因其理想性而給予支持。但是,從實際的政治因應看,蔡總統在國家大政上卻常表現出一種特殊的固執:她插手各種大小決策,遇到現實上的阻力或明知此路不通,她卻不願繞路而過或設法圓緩形勢,而堅持硬幹直闖。這點,她比起陳水扁的善於變臉亦能屈能伸,即顯得遜色許多,當然也為她堆砌了執政障礙。
對於民調日漸低迷,蔡英文有一套奇特的自我防衛機制。她宣稱,她正在大力推動各種改革,難免引起民意反彈,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她更辯稱,「我不是為民意做事,我是為台灣做事」;這真是動人卻不通的遁詞。「為台灣做事」,聽起來是偉大的情操;問題是,一旦拿掉了人民之後,她口中的「台灣」還剩下什麼?而如果主政者心中沒有人民,卻說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則即使「愛台灣」的口號喊得再響亮,也不過是政客的矯情吶喊罷了。這點,從陳水扁「邊愛邊撈」的醜態,人們還看得不夠清楚嗎?
再說,當一個領導者宣稱自己的所作所為,都來自大選時的民意付託;但當面對施政反應不佳,卻又聲稱民意可以置之度外。如此,豈非矛盾之至?就任十三個月來,蔡英文對於民調聲望一跌再跌,始終不作積極回應。除了漠然,有時甚至表現出要與民意「對撞」的不信邪姿態,這與她當初宣示的「謙卑,再謙卑」顯已截然相左。
舉例而言,內閣表現欠佳,早就有調整人事之必要;但蔡總統卻寧可堅持維持現狀,以致不僅無法改善施政表現,更徒然損國傷民,讓百姓失望。以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民眾對林全內閣的不滿意度已達六一%,蔡總統仍然覺得無所謂嗎?再如,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明顯衝擊國內許多陸客觀光相關產業,更招致外交上不必要的圍阻和挫折;外界無不期待蔡英文在就職周年發表演說,設法釋出善意,以求化解。但是,蔡總統卻一意孤行,乾脆取消演說,甚至在招致台巴斷交的報復後,揚言強硬以對。試問,要人民為元首的逞強付出代價,這不是「殘民以逞」是什麼?
觀察這次民意對兩岸政策和前瞻計畫開出的兩個黃燈,其實是很值得玩味的對照。民眾不滿意蔡總統的兩岸政策,其實是漸次累增的。最初,只是陸客不來,衝擊到觀光和遊覽車業,許多人覺得還可以忍受;但當打擊擴及更大的外交、經濟及國際合作領域,民眾的不安即迅速翻轉成為不滿。至於民意對前瞻建設的難以苟同,則與政治認同或意識形態無關,而是出於對政府重大公共政策決策粗糙的不信任。尤其是軌道建設,就連年輕世代也能看出,在歐美國家已經退流行的輕軌,若任意搬到台灣複製,最後只會成為更可怕的錢坑建設。但是,蔡英文不讓立法院有任何修正的空間,卻對民進黨團下達「一定要過」的指令;這種唯我獨尊、動輒硬幹的作法,又置民意和專業於何地?
蔡英文可以宣稱她「不是為了民意做事」,但主政者若不懂得觀看民意的青紅燈,委實是一件危險的事。當民意已亮出兩個黃燈,主政者卻還要硬闖十字路口,這能不出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