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經濟/杜絕商業間諜 台灣當自強

.聯合報社論..偏執、自嗨、以民為壑,內閣能不改組?
.聯合報黑白集.當衛福部長拚外交
.經濟日報社論.杜絕商業間諜 台灣當自強









經濟/杜絕商業間諜 台灣當自強


2017-05-27 02:5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法務部長邱太三親自到科學園區主持「營業秘密內控措施與犯罪偵查作為」會議,中科四月下旬剛辦完,五月十一日預計在竹科和廠商面對面座談,希望透過修法嚴格制裁非法竊取營業秘密者。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余承翰/攝影


近來科技廠商營業秘密外洩案頻傳,科技業人心惶惶,法務部為了安定民心,部長邱太三親自到科學園區主持「營業秘密內控措施與犯罪偵查作為」會議,4、5月分別在中科和竹科與廠商座談。
政府已看到商業間諜對企業的危害問題,重點是要拿出具體措施,不能讓問題懸而不決。
邱太三部長向與會企業主管及法務人員說,「2013年以來,檢調單位偵辦57件營業秘密案件,有27件起訴,僅兩件判決成立」。聽到這樣的數據,企業老闆們的心都涼了,違反「營業秘密法」成案少得可憐,根本不能發揮嚇阻效果。
政府有決心保護企業營業秘密,由調查局與檢察署成立「快打部隊」。然而,就目前營業秘密法起訴案件定罪率不到8%的情形,不管成立什麼部隊,最後也只是讓九成以上的商業間諜嫌疑者,吹著口哨輕鬆走出法院。台灣的產業界面對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不斷挖角台灣員工帶槍(產業技術秘密)投靠,心中充滿焦慮,但目前政府的作為,只會讓產業界的焦慮繼續加深。
商業間諜的低定罪率是台灣獨有現象?還是全球普遍的情形呢?事實上,韓國的商業間諜犯罪定罪率是台灣的十倍。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在2015年所發表,「營業秘密流出對應手冊(韓國)」登載,2007到2010年之間,韓國營業秘密侵害案一審審判有116件,其中無罪判決為24件,有罪判決為92件,定罪率高達79.3%。台灣是不到8%,韓國卻高達八成;台韓之間相差十倍的商業間諜定罪率,顯示兩國的產業保密制度有著根本上的差異,值得好好探究。
據法務部檢察署的說法,商業間諜案不起訴處分及無罪判決主要有三因素欠缺合理保密措施、營業秘密不特定與欠缺秘密性
這三項的前兩項可歸結於企業本身沒有做好平日的保密措施,後面一項則顯示企業與司法單位需要多溝通營業機密的定義。
就前兩項因素來說,許多台灣企業專注產品開發,卻因為缺乏法務部門或者保密意識,連最基本的保密契約都沒有讓員工簽署,一旦員工帶走研發過程的「精華」到大陸企業就業,企業將員工告上法庭,光「缺乏合理機密管理」這一因素就注定企業敗訴,將研發成果奉送給紅色供應鏈。
台灣低定罪率的重要癥結之一在於企業沒有建立好平日的保密措施,但是這不只是企業的問題以韓國為例,韓國政府早在六年前就幫助企業建立有公信力的機密保存平台,此措施若以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降低企業未來商業機密訴訟的交易成本
韓國專利資訊協會KIPI的營業秘密保護中心Trade Secret Protection Center),在2010年就開始營業秘密存證服務」。企業可以用相當便宜的方式,將經營秘密以PDF文件上傳到KIPI的專門網站保存。上傳之後的檔案內容即被視為商業機密,萬一日後發生法律訴訟,企業可以調出PDF文件以及上傳日期,來宣示企業的權利。韓國開辦此服務後的三個月,申請件數就超過3萬件,顯示此服務非常符合企業的需求。
我們建議,政府應該將產業營業秘密保護視作消防制度。好的消防制度絕非只有建立火災發生後的快速滅火部隊,而在事前的消防宣導、消防設備的設置等平日準備更是重要
同樣的,台灣要改善低定罪率的情形,除了成立快速打擊部隊外,應該學習韓國政府,輔導企業建立平日良好的保密體系,也可以考慮建立官方的企業機密保存平台,讓企業一旦發生訴訟,可以利用有公信力的政府平台,來證明自己擁有企業機密的正當性,增加訴訟成功的機會。
以台灣當前的保護營業秘密制度,如果有一個歐美高科技企業,考慮在台灣與韓國之間,選擇一處設立先進研發中心,就研發機密保障的觀點,一定不會選擇台灣。

聯合/當衛福部長拚外交


2017-05-27 03:0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衛福部長陳時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長陳時中率團赴日內瓦抗議中共打壓,自評「至少及格」。但在他忙著「拚外交」之際,國內卻接連爆發「群聚感染」及「黑心藥品」事件。衛福部長如此本末倒置,該打幾分?
陳時中的「世衛行動」帶回的會議成果,國人大多無感。但他出國前,桃園維蓮診所爆發注射未換針頭感染急性C型肝炎的群聚事件;他出國期間,台灣健康照顧品質名列全球同級國家後段班的評比;他回國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爆發流感群聚感染。事端叢出,國人都感到非常不滿。事實上,A型流感疫情已發燒一個月,家長師生和基層醫師都很憂心。
陳時中上任百餘日,黑心偽藥、藥品改標、農藥放寬、食品過期、乃至醫院群聚感染等諸多醫衛與食安事件接踵而至。民眾看不到陳時中拿出什麼具體對策,只看到他在國外抗議中共打壓;衛福部長不管醫衛卻去拚外交,這完全是本末倒置。
台灣國際處境艱難,世衛參與知其不可而為,沒有放棄的理由。但論事件源頭,是因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而起,並不意外。可是,衛福部長出征世衛,後防衛生醫療空虛;在前線還未爭取到醫療人權,在後方國人的安全福祉已先受害。
這樣的「世衛行動」成果,可以「出口轉內銷」,拿來做政治消費,卻不足以拿來照顧國人的健康福祉。陳時中結束「世衛行動」回來了,捍衛國人的醫療與衛生人權,是否也該拿出行動了?

聯合/偏執、自嗨、以民為壑,內閣能不改組?


2017-05-27 03: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端午連假國道夜間免收費新制昨大轉彎,從原本「一假兩制」,改為四天連假都是凌晨零至五時免費。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上台後,接連兩次端午連假,民眾都被交通部長賀陳旦的收費政策點燃怒火。去年賀陳旦取消國道夜間免收費引發強烈反彈,今年他不屈不撓再度測試民眾的神經耐受力,訂出了「一假兩制」的變形收費法,四天中有兩天是凌晨三到五時免收費。此舉,再度惹得民怨沸騰,賀陳旦最後再被迫急轉彎,收回成命。
兩次如出一轍的收費政策,除顯示了賀陳旦的偏執,也反映林全內閣迴避面對的改組問題實已刻不容緩,這只是冰山一角。以賀陳旦為例,過去一年,人們未曾聽聞他在交通決策拿出什麼創新改善之舉,卻屢見他在連假收費問題上斤斤計較。試想,就算是一名高速公路局長,也不會僅有這麼窄的眼界吧?
賀陳旦身為交通部長,難道認為台灣的交通問題已經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才一味在國道收費上作文章?比方說,台灣許多道路肇事率高,與道路設計不良有關,但賀陳旦作了什麼改善?再如,許多道路標誌老舊,加上燈光不良,用路人在夜間不易判讀,只要一時反應不及,即可能肇禍。這些,都遠比計較收費問題重要得多,但賀陳旦又做了什麼?何況,僅僅四天的端午假期,他硬要分成兩種不同的收費制度,其偏執已經不可理喻了。
內閣這種偏執表現,其實處處可見。以勞基法的一例一休為例,實施之後民怨四起,尤其嚴重衝擊中小企業,但整個內閣卻絲毫不為所動。勞動部更採取便宜之計,想藉由對行政命令的「從寬解釋」在執行上放水,以應付局面。亦即,高層決策的偏失,卻要教基層勞動官員以「執行打折」的手法來處理,這分明是對行政體制的腐蝕
尤有甚者,最近廿多名民進黨立委針對一例一休提出修法連署,希望放寬勞工加班工時的規定。但閣揆林全態度不改,說「半年前才修過,不可能再修一次」,全然置之不理。
勞動部長林美珠則稱,勞動部沒有修法打算,但「尊重立委提案」。言下之意,似乎是要把政策修補善後的工作,丟給立法部門去承擔,行政院只消袖手在那裡納涼,等著別人收拾殘局即可。這種「以民為壑」的態度,傷害產業及人民生計,能教人民信任嗎?
內閣總體表現欠佳,主要原因是閣員能力不足;但表現不佳卻還如此倨傲,則與蔡英文總統的過度呵護有關。其連鎖政治效應是:當總統把內閣當成推動其政策的主要馬車,不僅閣揆被貶成了「執行長」,立法部門也被矮化成為「立法局」,它們都被要求配合推動政策。如此一來,內閣部長被剝奪了決策能力,立法委員扮演「反映民意」的機制也被貶抑。在缺乏、甚或不理民意的回饋下,蔡政府的決策一路走偏,導致支持度節節下滑;但是,總統為了鞏固自己的執政顏面,又遲遲不肯撤換那些明顯不適任的人選。如此,形成一個府、院、國會的三角惡性循環
一個政府如果成天為了民意沉浮而提心吊膽,而不敢作為,當然是可悲的事。但是,一個政府如果自我隔離於民意之外,宣稱不在乎民意,面對民怨四起而拒絕自我修正,那則是可悲亦復可恨的事。
我們看林全內閣之中,有「自嗨」無底限的國防部長馮世寬,毫不在乎民眾如何看他笑話;有固執無底限的賀陳旦,滿腦子只有國道夜間收費;有沉默無底限的財經首長,面對擱淺的經濟而沒有一點社會溝通能力;有輕薄無底限的政委張景森,一路笑罵由人。這樣的內閣,真的沒有改組的必要嗎?
如果能拿出真本事,閣員要怎麼偏執或自嗨,民眾也許都還覺得可以忍受。如果別無本事,卻只會自以為是作出以民為壑的決策,這樣的閣員還值得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