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經濟/金融市場當真自欺自滿?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這張試卷,蔡英文要怎麼答?
.聯合報黑白集.流浪動物的兩個世界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市場當真自欺自滿?






經濟/金融市場當真自欺自滿?


2017-05-26 02: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呈現齊步式復甦,金融市場理應被持續看好。但近期每逢股市上漲,各種專家提示風險的言論即充斥媒體;尤其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 Shiller公布經景氣循環調整後的美股本益比CAPE)持續攀高,今年4月已升至29.2,遠高於2007年5月金融海嘯前夕的27.6,以及1881年以來的長期平均16.2;素有恐慌指數之稱的VIX則持續下滑,遠低於長期平均的20,兩指標似乎都指向金融市場缺乏風險意識國際清算銀行BIS)更直指,當前金融市場最大的風險,即在於「自欺」(self-delusion)與「自滿」(complacency)。
金融市場當真如此昏昧?既無視全球經濟存在許多短期風險,如全球利率上揚恐令新興市場深陷債務危機、地緣政治風險頻傳、不具預測性的川普政權;又忽略全球人口老化、所得分配不均、結構改革牛步化等結構性問題?那倒未必!仔細深究可發現,金融市場既不自欺,也不自滿,目前看似鎮定的舉措,純屬「不得已」。
首先,若就席勒研究團隊編制的股票價值指數Valuation Index及跌深買進指數Buy-On-Dips Index)看來,機構法人與個人投資人都認為,目前股票偏貴程度已是網路泡沫以來之最,且4月機構法人與個人的跌深買進指數為55.95及56.1,遠低於1989年以來的61.5及62,代表投資人已有風險意識,不再將股票大跌視為拉回買進的機會。同時,5月美國銀行發布的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亦指出有37%的大型基金經理人認為,當前國際股市偏貴程度創下17年來新高由此可知,市場投資人並未自欺地認為金融市場表現符合基本面
再者,市場投資人也沒有如同2000年、2007年泡沫破滅前般自滿,反而無所不憂。例如擔心川普稅改案未過、聯準會升息將引發動盪、法國新總統馬克宏在國會改選後跛腳、梅克爾恐難連任、英國脫歐歹戲拖棚、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足見目前市場投資人絕非沒有風險意識
既然如此,為何市場投資人沒有轉進公債與黃金等避險資產,美國銀行的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甚至指出,有57%的投資人認為此時應低配」(underweight具有避險特性的債券有45%認為應超配」(overweight股票投資,擺明說一套,做一套?
其實,投資人只是「別無選擇」。畢竟,在2007年金融海嘯爆發前,美國公債殖利率仍可提供高達4.8%的豐厚利息,投資人將資產從股票轉往債券,既能避險,又可「保值」。但如今,已展開升息的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僅在2%左右,與通膨率相當,而歐洲、日本等國的債券殖利率甚至在0%上下,扣除通膨後的實質利率更淪為負值,保值功能大不如前。若要求市場投資人大舉轉進避險資產,未免強人所難。更何況,除了獲利外,金融資產投資的目的尚有保持購買力。於是,投資人只好一邊故作鎮靜地持有較高收益的風險性資產,一邊不安地祈禱著主要央行能在各種風險發生之際,即時出手救市。
此外,目前並無任何學理論證結果指出美股本益比一定要回到1881年以來的長期平均,且在2008~2009年經濟狀態疲弱時期,本益比也不過跌落長期平均數月,而若將時間拉近到過去30年,平均值則將上升至24.5,顯見當前偏高的本益比,未必隱含行情是否馬上要反轉的訊號。
要言之,當前的市場「榮景」並非投資人過度自滿與自欺,也不是對經濟投下信任票,僅是金融海嘯後的長期低利率,所造成的市場扭曲新常態。更令人擔心是,這種與長期低利率相伴隨的市場低波動,雖可緩解投資人短期內面臨市場崩解的過度憂心,卻會使金融市場調節資源的功能喪失,減弱經濟的活力與效率,甚至陷入殭屍狀態,後患之大絕不下於金融市場崩跌,不可小覷。

聯合/流浪動物的兩個世界


2017-05-26 02: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彰化縣可愛動物教育園區工程說明會,爆發打群架流血衝突。 記者何炯榮/翻攝


媒體播出「十年救援上千狗」的人物訪談,一名台灣奇女子散盡家產,為一千多隻流浪動物找到新家,其中八百隻「飄洋過海」送往美國的認養家庭。這故事如同電影「十二夜」一般,像去年自殺的女獸醫帶來的震撼一般,具體呈現了台灣流浪動物的命運。「台灣狗送去給美國人養」的黑色紀錄,讓很多人感慨又慚愧。
同一時間,彰化發生了因流浪動物而起的「假民意,真暴力」事件。縣府規畫三年即將設立的「可愛動物園區」說明會上,民代率外地民眾鬧場,以「公園好所在,變成流浪狗來放屎」為訴求,把在場動保人士和防疫官員打到流血。明年是地方公職選舉,這是否民代聯手有意參選者在地方上炒作「狂犬病流行」的話題製造恐慌,已引起議論。無論是否涉及土地利益,都與政治動機難脫關係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於此又添一例。彰化的動保資源並不豐富,但動物防疫所人員盡心盡力,上半年該所收容流浪動物的認養率高達七成以上。如果可愛動物園區設立成功,可用更短時間增加認養率,一方面往「零撲殺」目標邁進,也可減少「台灣狗送美國人養」的可恥紀錄。
流浪動物的悲歌,近年來一再震撼人心,也才激出收容動物「零撲殺的立法。但實際效果又如何?連公職的動物防疫所人員都成暴力攻擊對象,地方民代如此無法無天,讓人可悲可嘆:台灣的「兩個世界」!

聯合/大法官這張試卷,蔡英文要怎麼答?


2017-05-26 02:2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同性婚姻釋憲,大法官一致認為屬違憲,需在兩年內修法,引發全球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法官以壓倒性多數作出七四八號解釋,認定我國現行法律未允許同性婚姻,違反憲法保障人民婚姻自由及平等權的精神;因此,相關部門應在兩年修訂法制,否則同志即可依民法規定至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大法官這項釋憲,使我國在同志婚姻平權上跨出重要的一步,意義非凡。
儘管如此,通往「亞洲第一個承認同婚的國家」之路,仍非一蹴可幾的事。在修法或立法承認同婚合法的過程中,台灣社會仍有許多必要的溝通和準備工作要做。簡言之,各界必須藉由溝通和討論來凝聚共識,並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問題坦誠以對,這個過程可能比迅即完成立法更為重要。唯有社會做好準備,才是落實同性婚姻保障的基礎。
面對大法官這道試卷,蔡英文可以選擇的途徑有三:第一,是直接修改《民法》親屬編婚姻章,將同性婚姻法制化納入民法。第二,是另訂新法,例如採取德國、瑞士模式制訂《同性伴侶法》,再逐步對相關的贍養、財產、繼承等議題作出更細緻的規範。第三,不積極進行修法或立法,俟兩年期滿,讓有意結婚之同志直接註冊登記結婚。
總統府在大法官釋憲後所發表的聲明,提到「請行政部門儘速提出具體的法律方案」,顯示蔡總統已排除前述第三個選項「被動等兩年後生效」一途。這是正確的作法:推動婚姻平權是蔡英文的競選承諾,若只是坐在那裡靜待釋憲效應發酵,不僅太過消極,也失去政府推動政策的意義。換言之,未來政府可能的作法,將在請法務部另訂《同性伴侶法》或請內政部修訂《民法》之間擇一而行,或者兩路並進,看實際情勢發展而定。
然而,如此一來,事態發展也就繞回了去年社會爭議的原點:是要激進一步到位的《民法》?或是要循序漸進的《同性伴侶法》?事實上,兩者之間要如何取捨,恐怕不取決於蔡英文的意志,而取決於社會民意的接受度和認同度。
綜觀台灣社會近年對同志議題的討論,有幾個值得注意的趨勢:一,民眾對「同志現象」的接受度已趨於普遍,也抱著開放和認可的態度;但一般大眾對於「同性婚姻」的想像仍然匱乏,疑懼多於期待。二,台灣社會對同性婚姻的態度存在著明顯的世代差異,這種差異主要取決於個人價值觀及對傳統家庭制度的認同,而無關族群、政治立場、宗教信仰或教育程度;也因此,社會在爭論中出現了許多跨領域交叉的現象。三,台灣民眾對同婚的接受程度,有明顯的城鄉差距和南北地域差距;這反映在民意上,區域立委承受的反同婚壓力,就遠遠高於不分區立委。這和一例一休的問題是一樣的。
無論如何,不論是修訂《民法》或另訂《同性伴侶法》,都是台灣對同婚的進一大步。其差別只在,修民法是一步到位,而《同性伴侶法》則是一個中途站,逐漸向終點邁進。以台灣社會目前對同婚相持不下的態勢看,若先藉《同性伴侶法》為過渡,開步前進,卻保留了社會適應的空間,或許是更符合社會現實的作法。以德國為例,在二○○一年制定了《生活伴侶法》,十幾年來不斷地在遺產、贈與、收養等相關法制上作出修正,沒有人否認其進步性,亦不認為「生活伴侶」之名是一種歧視。如果在德國可行,在台灣應該沒有不可行的道理。
我們建議,蔡政府不妨將《同性伴侶法》視為走向婚姻平權的前哨站,先向此進發,讓相關法制和社會各界有一段適應的時間,其後視實際需要不斷擴充補強。同時承諾,在該法實施若干時間諸如五到十年之後,當適用人數達到一定標準,或該法已顯不敷使用時,可以透過公投或其他修法手段將同婚納入民法。如此,務實穩健地達標,亦使社會疑慮「最小化」,最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