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經濟/發展數位國家 先改革政府

.聯合報社論..拚三坎:黨主席不是權力花轎
.聯合報黑白集.地動山搖!誰動誰搖?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數位國家 先改革政府










經濟/發展數位國家 先改革政府


2017-01-10 03: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去年底通過「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契合時代潮流,也是台灣要走出經濟發展困境的正確方向。然而在推動的優先順序上,仍有再細緻化的空間,其中最關鍵的發展瓶頸,其實正是政府本身的改革。
這個為期九年的方案英文簡稱為「DIGI」,重點發展策略包括了:一、建構有利數位創新之基礎環境(DIGI+Infrastructure);二、培育數位創新人才(DIGI+Talent);三、數位創新支持跨產業轉型升級(DIGI+Industry);四、成為數位人權、開放網路社會之先進國家(DIGI+Right);五、中央、地方、產學研攜手建設智慧城鄉(DIGI+Cities);六、提升我國在全球數位服務經濟之地位(DIGI+Globalization)。此外,還設定幾個量化指標,分別是2025年,我國數位經濟規模達新台幣6.5兆元(目前不到4兆)、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80%(目前26%)、寬頻服務可達2 Gbps以及資訊國力排名全球前十名。
在傳統經濟成長結構逐漸失去動力之際,DIGI方案的方向正確卻也有隱憂,兩者都跟作為推動者的政府有關。第一個隱憂是長達九年的計畫是否能持之以恆的問題。過去十年,類似的方案不知有幾個,從數位台灣、創意台灣到行動台灣,前仆後繼、眼花撩亂。固然不能說沒有成效,但也都距離初始設定目標有相當的差距,其中一個關鍵問題便在於計畫推動的延續性及一貫性。特別是時間一長,各種政治資源分配的扭曲,勝選的考量常使大家有畫虎不成反類犬之嘆。這次的DIGI方案也看似廣泛且周全,但我們更期待能堅持到終點。
第二個隱憂是如何讓政府從絆腳石變成墊腳石。DIGI方案的指標之一,是要推升台灣的資訊國力排名到全球前10名。若行政院所謂排名,是以「WEF全球資訊國力評比」(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為基礎,則進入全球前10名這個指標正凸顯出大問題。其實早在2011年時,台灣就已經在138國中排名第六,2012年落至第11、2014年第14,2016年更掉到19。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每況愈下的難堪?
攤開「WEF全球資訊國力評比」的各類評比項目就可發現,我國排名最差的項目是解決契約糾紛所需要的程序步驟,2016年時竟排名125名(總共139國)次糟項目是立法機關的效率,而且是愈來愈慘;排名從2012年的74名掉到2016年的104名。再者,在產業能否挑戰政府監管法規正當性的機制一項中,我國也只有第63名。在整個評比十大項目中,台灣得分最低者,就是「政治與監管環境」這一項,而資通訊基礎建設準備程度一項中,台灣則勇奪全球第二。由此結果來看,背後的意涵已經很清楚,民間能帶頭衝的,台灣一點也不差;需要政府自我改革者,才是拖累資訊國力之根源。換個說法,資訊國力要重返全球前十名,提升台灣數位服務經濟之地位的阻力,其實不在民間,而在政府。
這種政府跟不上時代腳步的例子比比皆是。從過去的中華電信MOD、Uber/愛奇藝爭議到媒體黨政軍條款,以及吸引外國人才牛步化等問題,關鍵都不在監管還是鬆綁,而在於政府舉棋不定、令人無所適從的態度,以及立法院政治、民粹高於一切發展需求的思維。
DIGI方案要成功,政府痛下決心推動政治及管制革新,讓絆腳石變墊腳石當然是正途;否則放手民間,降低干預,將絆腳石變小變薄甚至變不見,也是可行之路。這些需要政府自省、自知及自明的工程,都很龐雜,因此建議在眾多「DIGI+」中,須加入DIGI+Government,而且要放在最頂層,才是DIGI方案成功的方程式。

聯合/地動山搖!誰動誰搖?


2017-01-10 03:34  聯合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在美國時間7日過境休士頓,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右)、駐美代表高碩泰(中)接機。中央社


過境美國,川普團隊七日說,川普本人與團隊成員都不會與她見面。另一方面,我駐美代表高碩泰日前也表示,不多不少,蔡總統只是過境而已,似乎意謂不會橫生枝節。
如今突又傳出蔡總統一行已與川普團隊餐敘的消息,且出現幾個版本,這在川普團隊與台海兩岸又添加了不測的變數。儘管府方否認,但仍虛實難測。倘是真有會面,則蔡團隊會不會又變成川普用來撩撥北京的貓腳爪?
如此一來,兩岸形勢又添了一個「地動山搖」的因素,原本只有北京,現在又加上川普。自川蔡電話後,川普想打台灣牌的心態昭然若揭。川普若想把台灣拖下水,台灣恐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捉摸不定的川普,隨時都可能造成牽動兩岸神經的地動山搖。
蔡政府面對川普團隊,從正面看,或許覺得有了新靠山;但從反面看,卻也可能多了一個攪局的亂源。較令人擔心的是,川普若纏著蔡政府不放,三不五時就拿台灣出來玩一玩,蔡順從也不是,抗拒也不是,那就真是進退維谷、禍福難卜了。
一通川蔡電話,使此趟英捷之旅,又要關注遼寧艦何時北返,又要防範出現報復性斷交,又要擔心川普玩什麼花樣。杯弓蛇影、風聲鶴唳,若成了兩岸的新常態,蔡政府恐將寢食難安。
川普成了地動山搖的因素,更添加了北京弄出地動山搖的可能性。兩隻達摩克利斯懸劍在頭上,蔡政府要好自為之,切莫亂動亂搖。

聯合/拚三坎:黨主席不是權力花轎


2017-01-10 03:34 聯合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社論

國民黨主席選舉,洪秀柱(中)、郝龍斌(左)、吳敦義(右)三強之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郝龍斌、吳敦義相繼表態參選黨主席後,洪、郝、吳三人競逐國民黨領導權的格局大致成形。郝龍斌並率先拋出「不選二○二○總統」的宣示,用意有二:一是凸顯自己不以黨主席為權力跳板;二在逼洪秀柱和吳敦義跟進表態,讓主席之爭回歸黨現階段任務的焦點。
這次洪、郝、吳三人逐鹿的戰局,其實與去年國民黨大敗後的局面類似。不同的是,去年原傳出吳、郝打算聯手,卻因吳敦義舉棋不定而作罷;這次,郝龍斌乾脆宣布參選。一年的變化,郝吳由未遂的「合擊」變成「分進」,顯示國民黨的形勢又更混沌一截,內部的整合、討黨產的壓力、如何回應民眾對政局的期待,都是棘手的工程。
國民黨當前的處境是陷在前所未見的低谷。過去兩年因接連敗選,帶來士氣和執政版圖的流失,至今仍未重建;而面對民進黨粗暴的「討黨產」行動,亦顯得束手無策。更嚴重的,則是黨內的路線分歧毫無整合跡象,反愈形撕裂;而黨內眾多大老對此景象,也都只是坐視。正因如此,這次洪、郝、吳三人的主席選戰,依然被定位為狹隘的「本土」與「非本土」之爭,甚至被當成二○二○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不免讓許多支持者感到沮喪。
事實上,以蔡政府目前施政亂象百出、民怨四起的情況看,國民黨要重新擄獲民心,並非沒有機會。這從近期的民調變化,即可窺知一二。關鍵在,國民黨自己要重振形象,整理腳步,看清楚黨的再起方向;否則,如果一天到晚同志刀槍相向,內鬥比外鬥厲害,只會讓選民嗤之以鼻。
我們認為,在這個階段,國民黨下一任黨主席有三個核心任務,這是藍軍要走出死蔭幽谷所必須爬過的三個大駁坎,也是黨員投票時應思考的重點。第一,要有整合黨內異議和分歧的能力和胸襟:國民黨之所以失去中央或地方政權,原因無他,都是因為領導人或幹部徇私,把個人利益和權位放在黨的整體利益之上,導致黨內離心離德。國民黨兩度分裂,乃至馬王政爭,無不如是;直到今天,主席職位之爭,似乎也變成某些派系人馬搶攻大選的預演。如果抱著這種心態,不僅黨的團結無望,恐怕還會提前分裂。
第二,部署讓中生代出頭接班的形勢:國民黨內大老如林,但在黨遭遇困境之際,卻無人願伸援手或登高一呼。這種情形,相對於民進黨的人才輩出,以及時力在年輕世代的吸引力,藍軍顯然必須儘速部署中生代出線的環境,黨的後續經營才有足夠的競爭力。新主席選出後的第一役,就是要面對二○一八地方選舉,這是國民黨重振士氣的好機會,必須加速延攬內外人才,包括黨友,進而營造氣勢,為國民黨增添火力及氣象。
第三,以智慧因應討黨產危機:國民黨上下應該已有黨產「歸零」的心理準備,但是,面對執政黨的粗暴及卑劣行動,新主席應該不卑不亢地與之周旋。可以據法理力爭者,絕對寸步不讓,務必凸顯蔡政府的霸道與無理;覺得來源有疑義者,則主動奉還國家與人民,不留任何不義之財。也只有抱持這樣不義不取、無理不屈的態度,新主席才能帶領國民黨站穩新的立足點,重新喚回人民的信任。
這次的國民黨主席選舉,與過去大不相同,它不是總統的另一個「兼職」,也不是一頂個人的權力「花轎」,更不是躍向下一個角色的「跳板」。新的黨主席,是要自己挽起衣袖,號召同志抬著國民黨的原則與包袱,一起爬過上述三個巨大的駁坎,讓百年政黨的招牌重新發亮。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存有太多個人私欲,如果被派系利益或意識形態糾纏,如果沒有心繫黨的未來及中生代出路,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和膽識,恐怕拚不過這三個大坎,那就不會有國民黨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