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薛承泰/「婚姻」與「昏因」

.薛承泰/「婚姻」與「昏因」
.葉銀華/政策沒有白吃的午餐 然後呢?
.王正方/政客愚弄歷史 愚弄「這個國家」
.嚴震生/舉重金牌與學術正義
.林中斌/川普外交「聯俄制中」?
.黃介正/二○一七兵推年
.周行一/當學習是良心事業時







薛承泰/「婚姻」與「昏因」


2017-01-10 03:37 聯合報  薛承泰


婚姻古為「昏姻」,未來則有可能為「昏因」!英文Marriage將來也可考慮改為Merriage,筆者創此新字乃根源於Merry,耶誕節剛過,大家都知道是甚麼意思,我姑且以中文「昏因」對之。人類是否會從婚姻走向昏因,是一個大考驗!
在台灣,現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行之已久,儘管不完美,仍有許多人願意去遵守與承擔;因此,政府不論基於何種理由而欲改變現有制度,會有抗爭一點都不意外,當社會未達共識而強渡關山立法,不僅無法達到實質「平權」,還會留下難以縫合的社會分裂。
以最近「一例一休」為例,決策者以為是展現「魄力」可以讓勞工增加收入與休息時間,結果是兩者無法兼得,卻吹皺了一池春水,使得勞資默契頓時鬆脫,關係轉為緊張,於是一連串反應,包括物價上漲、所得不升反降、非典工作搶進…最終可能弱化台灣經濟與競爭力。我們只能感嘆,物質確實不滅只是崩解
法務部邱部長曾指出,修民法一夫一妻制所涉及到的法律超過一百個,法條則超過三百條,於是他提出另立新法之說,卻被人指責為保守歧視;是修法好,還是另立新法好,誰都說不準。兒少、老人、婦女、勞工、農民等都不是立了專法嗎?難不成也是「歧視」?還是「多了一些保障」?當議題具有爭議且對未來發展有所疑慮,按部就班以最小衝擊為考量,才符合蔡總統「自自冉冉」的期許,不是嗎?
基於此,筆者建議以「實踐來檢驗真理」,以「試辦來踏出第一步」。民國五十七年延長義務教育為九年時,先在外島進行兩年實驗才全國上路;很不幸,之後的教改都沒有實驗而貿然實施,最終都成為下一個教改的改革目標。這可以說明,試辦可以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
若三位市長同意,可考慮北中南各設一個「彩虹特區」,讓同志婚或多元成家在特區中實踐,不必受到現有制度的羈絆,且這幾個地方都已實施「伴侶登記」,可估出特區可能對象與人數,妥善規劃。
這雖然像是「一國兩制」,但台灣並不乏類似經驗,例如「經濟特區」,許多地方政府都搶著要設立,可以因應特定人群或目的來建立新的規範。當然也有人會認為這是「隔離」,沒錯,是暫時的隔離,給對立的雙方驗證彼此的機會;至於是「保守」隔離「進步」,還是「進步」隔離「保守」,見仁見智。如果特區能順利試辦一段時間而發展出人類未來的「新選項」,說不定有一天諾貝爾某個獎會落在台灣。
話說回來,不論民法是否修正或特區是否試辦,筆者更在乎,政策推動的時間點與順位。看看台灣多年來持續下降的結婚率,還有趕上歐洲水準的離婚率,更不用說,自二○○三年以來生育率就一直是聯合國的「黑名單」,還明顯低於那些具有多元婚姻家庭制度的國家
尤其是未來十年最可能為人父母者,人口數比之前少許多,且超過半數還未結婚;即便維持近年生育率,今後新生兒數量會有另一波明顯下滑!十年後,蔡總統七十一歲了,台灣有多少大學倒閉了、有多少人工作帶動經濟、有多少人陷入無依窮困、更有多少國家崛起了…,執政者應知什麼是當務之急,就算是為了婚姻平權,也總該有配套並鼓勵生育才能永續生存呀!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