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經濟/亞洲.矽谷三大成功關鍵

.聯合報社論..要戒用塑成癮,蛋盒政策卻走回頭路
.聯合報黑白集.失智課綱教出納粹崇拜
.經濟日報社論.亞洲.矽谷三大成功關鍵







經濟/亞洲.矽谷三大成功關鍵


2016-12-26 02:4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揭牌開始運作了。作為新政府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之首,也作為新政府「創新、就業、分配」目標落實的最重要驅動力,亞洲.矽谷計畫如何運作、是否能有具體成效,格外令人關心。
亞洲.矽谷計畫的重要性可以由三方面來檢視。首先,當全球經濟由資本驅動逐步歷經技術驅動、知識驅動到創新驅動時,台灣自不能落後於此趨勢。台灣在過去知識經濟驅動的時代已然落後,如何在創新經濟時代急起直追,任務艱鉅。
其次,台灣目前的產業結構面臨困境,資源過度集中於硬體、中上游產品的生產,量產卻又缺乏品牌支撐,以致長期難以游出紅海競爭。
第三,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最新數據,低薪現象至今幾乎無改善現象,工作貧窮問題使得新政府面對青年發展的承諾顯得格外沉重。亞洲.矽谷被賦予達成創新、就業、分配的三大目標,自然必須解決上述三大課題,也彰顯了其重要地位。
亞洲.矽谷計畫的兩大主軸,一是創新創業,一是物聯網(IoT)的發展。事實上,這二者互為表裡,缺一不可。因為物聯網不但是未來智慧製造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科技應用的基礎。
對於以製造業為主的台灣而言,物聯網的發展自是因應智慧生產趨勢的重要基石;對於缺乏終端產品與服務的產業結構而言,物聯網也是創造終端產品與需求的必要手段,對於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根據估計,到九年後的2025年,全球物聯網產值將達3.1到6.3兆美元,亞洲.矽谷計畫以全球物聯網5%的規模估算台灣可有4.6到9.5兆元新台幣的產值,創造附加價值1.9到2.4兆元新台幣。這是值得各界參與並努力的目標。
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則在於使物聯網能發揮更大的加值作用。全球正在歷經產業革命,無論是舊產業的技術創新、跨領域應用創新,或是新產業與新經營模式的興起,都使我們不能墨守成規。如何使創新創業蓬勃發展,不自外於全球產業革命浪潮,當然也是重要使命。
當亞洲.矽谷計畫早前提出時,曾遭受一些批評,但也因此取得若干共識,如創新創業應著重生態體系的建立、藉法規鬆綁與良好的租稅誘因機制來吸引早期投資與人才、完備4G基礎環境建置等。這些共識使計畫更為完善,值得肯定,但對於計畫的落實與成功,我們仍有以下建議。
首先,必須要有配套政策來打破既有產業活動的慣性思維與作為。無論是主要的資通訊產業或其他產業,生產與研發投入仍多以ODM代工模式為主,多配合客戶需求,專注在各自專業領域發展,且流於單打獨鬥,不但對市場掌握度不足,也缺乏跨領域應用與提出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這是產業沉痾,若不能有良好的誘因機制搭配,很難期待既有產業與廠商建立創新思維或全力投入創新模式來達到亞洲.矽谷計畫的理想。
其次,創新創業固然欲建立新的產品、服務或應用模式,但與既有產業間絕不能成為二分的關係。既有產業已有良好製造或服務基礎,也提供大量就業,應在良好基礎上持續發展,一來應透過物聯網的發展引導既有廠商往數據資料蒐集分析及應用服務升級轉型,二來新的業種業態也應尋求與既有產業的合作,共同提升發展。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須清楚說明亞洲.矽谷計畫如何落實以達成創新、就業、分配的三大目標,這包含了亞洲.矽谷計畫將如何改變產業圖像、獲利模式、就業型態、所得分配。
我們大致知道亞洲.矽谷計畫欲藉由創新創業促使產業全面升級,解決因低薪而惡化的分配,但政府對於此一邏輯與細節的論述實在太少。當政府強調亞洲.矽谷計畫欲「搶進下一世代的未來產業、連結矽谷等全球科技核心聚落、成為亞太青年創新與創業發展基地」時,產業與民眾都在等著這些目標如何化為一個更有感的論述與承諾。

聯合/失智課綱教出納粹崇拜


2016-12-26 02:4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竹市光復中學「歲末感恩·光復有愛」變裝遊行,有班級扮納粹德國親衛隊,還出動虎式戰車惹爭議。 圖/截自網路


光復中學高中生上演納粹變裝秀,說明近兩年的課綱之爭,乃至教育部遴選高中生參與課綱審查,完全是鬧劇一場。
納粹變裝秀引發爭議後,學生辯稱是為了「藝術與公益」,校方則聲稱是「尊重學生的創意」,這都是腦殘的邏輯模仿納粹和希特勒,是在踐踏人性,請問有什麼藝術與公益是以荼毒為目的?學校不能教導學生明辨善惡,卻奉他們的無知為「創意」,這又是什麼教育?
近兩年一波轟轟烈烈的高中生爭課綱主導權,經過納粹變裝秀的檢驗,證明根本就是一場「反智運動」。聽聽光復的學生是怎麼說的:「高中生的思慮,哪裡想得到那麼遠?」但回顧去年的反課綱運動,學生們把「自己的課綱自己審」的口號喊得多響亮,社會上多少人卻點頭如搗蒜。
學生無知也就算了,更可悲的,是該校老師和某些教師團體的愚昧。納粹變相秀是經過導師和校方同意才演出的,學生不辨黑白,校方卻隨之起舞,毫無價值底線。尤其,在反課綱運動扮演指導角色的「歷史教師深根聯盟」和「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對外界批評納粹秀卻反駁說:「有那麼嚴重嗎?」「認真就輸了!」這種毫無價值觀的教師團體,卻是主導反課綱的幕後黑手,台灣的下一代不怕毀在他們手裡嗎?
看這些學生,煞費苦心地打造出納粹制服、旗幟和坦克,即可知他們對納粹多麼崇拜。這一切,正反映台灣課綱之爭多麼走火入魔。

聯合/要戒用塑成癮,蛋盒政策卻走回頭路


2016-12-26 02: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為了防疫,農委會修法,規定生鮮禽蛋須使用洗選塑膠包裝或紙盤包裝。 記者楊萬雲/攝影


菜市場常常是最好的民怨測量器,從高麗菜天價到香蕉居高不下,都聽得到人民心聲。這兩天的最新民怨,是買雞蛋。農委會為了防疫,要求裝載雞蛋必須使用「一次性包裝材料」,以往用大型塑膠箱籃裝運的散裝裸蛋,今後皆屬違法。對此,業者與民眾怨聲四起。
新的蛋盒政策,從批發到零售買賣雙方皆感不便,且可能造成蛋價上漲兩成,都招致民怨。更大的疑問,則是政策的合理性。新政策強制實施後,將製造大量的一次性包材,紙盒或塑膠盒廢棄物勢必氾濫成災。諷刺的是,環保署日前才宣布將擴大限用塑膠袋政策的適用對象,從水果店到手搖飲料店都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目的是在「減塑」。但對照蛋盒一次性包裝可能製造的大量塑膠類廢棄物,前後兩項民生政策對於限塑的態度,卻互相矛盾。
台灣過去曾因雞蛋散裝運載而導致禽流感或其他疫情的案例嗎?疾管署坦言「沒研究」,並說大家勤洗手、戴口罩也有防疫效果。再實際點說,若是為了防疫,根本之道應回到蛋場源頭進行衛生控管,例如要求業者清洗、消毒蛋品等,而不是在容器上做文章。
再不然,要求目前散裝蛋品的塑膠箱籃每次用後皆須遵循固定的清洗消毒程度,也是簡便又環保,為何捨此而不為?何況,就算廢了塑膠箱籃,但如果一次性包裝容器中裝的是衛生有疑慮的蛋,仍然可以四處擴散。那麼,除了增加廢棄物及其清運銷毀之負荷,對防疫又有何實質作用?
可見,目前各部會自行其是已是常態,既未思及政策手段的整合,也未考慮對民眾的衝擊,甚至連政策是否合理都無法自圓其說。事實上,政府作成決策後,若能提出有效的輔導對策,引導業者及民眾改變既有的營運及消費模式,或許有成功的機會;但若只會嚴推禁令,等到民意反彈後,再後退緩衝或鬆綁,這種拖拉施政模式,已非「徒勞無功」足以形容。
政府施行十四年限制使用塑膠袋政策為例。一開始,環保署嚴格要求商家不准再提供免費塑膠袋,即使花錢購買,塑膠袋厚度須達○.○六公釐以上,以為可以提高消費者重複使用的意願,卻被譏為「全世界最厚塑膠袋」,諸多不便當然引起反彈。限塑三年後,署長換人,限塑政策也跟著縮水,用量最大的小吃業者不再限塑,湯湯水水都可以打包帶走;此後,限塑效果便大打折扣。
根據環保署估計,限塑十四年,約減少塑膠袋廿億個。但如今台灣一年仍然用掉兩百億個塑膠袋,十四年減廿億的成績,對比我們的實際用量,並不值得誇耀。
人民日常的經驗是,在超商、量販店等無法免費取用塑膠袋的場所,已很少人要求袋裝;可見,政策對民眾行為確有引導效果。但上一趟傳統市場下來,四五個紅白塑膠袋跑不掉。這個景象,讓波蘭來台留學生古正浩為台灣環境痛惜,他並在網路發起連署向蔡總統請願:「讓免費塑膠袋從台灣消失吧!」環保署隨後因應宣布的第二波限塑,卻仍然不敢毅然「讓免費塑膠袋從台灣消失」,只將限制對象由兩萬家擴大到九萬家,小吃業仍不包括在內。
如果減塑是要戒掉台灣的「用塑成癮」症,今天,要求雞蛋使用一次性容器,則是反其道而行的矛盾作法,除加劇低成本塑膠包裝的用量,也將加重垃圾處理成本環境的負荷。當然,任何政策都可能引起反彈,但施政者必須有策略、有步驟地慎選手段,讓官民走在同一條路上。為防疫而修訂的「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公布兩年,農委會四處找紙廠研發可一次使用的紙箱,仍說服不了業者,仍有五成雞蛋使用大型塑膠箱籃盛裝。
決策見樹不見林,同樣的錯誤模式不斷重覆,除讓台灣不斷虛耗,老百姓也都覺得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