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經濟/大陸房市泡沫 危及深化改革路線

.聯合報社論..台獨:內向事件 內部解決
.聯合報黑白集.教育部不如信義房屋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房市泡沫 危及深化改革路線









經濟/大陸房市泡沫 危及深化改革路線


2016-10-17 04:09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圖為福州正在建設中的房地產樓盤。(中新社資料圖片)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國際會議上透露第3季大陸經濟好轉跡象超乎預期,但弔詭的是,近來大陸房市泡沫復燃現象愈演愈烈,知名大陸房地產商王健林更公開警告,中國房地產市場是「歷史上最大的泡沫」。很顯然房市泡沫是目前支撐大陸經濟未繼續下滑的主力,但這明顯悖離北京以「去槓桿」為核心的經濟改革方向,儘管大陸各省市近來紛紛祭出抑制房市過熱措施,但效果有限;如脫韁野馬的大陸房市如果重蹈去年陸股暴跌覆轍,勢將重創大陸經濟,並危及習李楬櫫的深化改革路線。
大陸房市出現「歷史上最大的泡沫」,並非危言聳聽,因為這一波房市泡沫是十數年來北京在房市飆漲、嚴厲打房、房市走緩、放寬信貸及嚴管措施、房市泡沫重燃的惡性循環所造就,北京打房無效的市場邏輯,正帶動最後一波的房市暴衝,接下來可能就是一場經濟的大災難。
早期大陸房價飆漲肇因於2000年後市場化發展,以及平均每年高達兩位數經濟成長所引發的強大購屋需求,但2005年後隨房市炒風蔓延,房價飆漲和經濟基本面悖離現象愈來愈嚴重。2008年金融海嘯後大陸房市雖短暫沉寂,但隨後因為4兆元人民幣振興經濟措施及同步實施的信貸放寬措施,催化房市新一波迅猛飆風,也迫使北京當局從2010年開始祭出一連串的房市調控政策。然而,因為房市牽涉到地方政府、國企、國有金融機構等根本利益,也是大陸經濟增長主要動能之一,隨著近年大陸經濟不斷下滑,北京為避免「硬著陸」風險,又大幅放寬信貸,並陸續放鬆甚至取消限購令等打房措施,從而為房市泡沫再起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北京「供給側改革」新政下,去年第4季開始推出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去庫存」措施,出人意表的是,這項措施意外觸發今年大陸房市新一波飆漲,而且漲勢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快速蔓延,根據官方最新統計,大陸70個大中城市房價已連續十多個月上漲,8月更大漲1.5%;年漲幅更創下9.2%的近年新高,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年漲幅高達21.2%到37.8%,還有部分二線城市如鄭州、廈門漲幅更逾四成。
而大陸房價和經濟基本面脫節情況更令人瞠目結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新發布全球房價觀察報告,2016年上半年全球各大城市「房價收入比」,排名前十位的中國大陸就占四個,分別是位居第一的深圳(38.36)及第五、六、十位的北京(33.32)、上海(30.91)、廣州(25.85)。
這樣離譜的房價帶來的經濟風險也愈來愈高,由於房市泡沫規模及金融槓桿遠超過股市,一旦崩潰勢必造成大陸經濟「硬著陸」、信貸違約及金融機構壞帳飆升等極大風險,而且許多家庭投入畢生積蓄及承擔高額房貸購置住屋,若房價重挫也勢必造成嚴重社會問題。更令人憂慮的是,房市泡沫更延滯、拖累市場改革,如北京力推去化過剩產能政策,但鋼鐵等建築有關行業受惠房市擴張出現異常榮景,造成今年「去產能」政策較預定目標大幅落後,出現很多「殭屍企業」殭而不死的怪現象。
鑑於問題嚴重性,北京已指示須抑制資產泡沫,各項緊縮房市信貸及嚴厲打房措施又紛紛出爐,大陸十一長假前後,有十多個一、二線城市政府部門先後發布房市調控措施,但過去經驗顯示,以限購、限貸為主的調控措施治標不治本,且效果有限,所以,北京終須面對大陸資金泛濫的根本問題,未來人民銀行為刺激短期經濟的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再度轉向,但為避免房市重演去年股災崩盤的覆轍,貨幣政策調整將漸進而緩慢,這樣做是否能讓房市泡沫軟著陸?或者製造出更大的泡沫?看來北京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聯合/教育部不如信義房屋


2016-10-17 04:09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為了讓高中職學生畢業後不是只有升學的選擇,教育部與勞動部合推「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
每月由勞動部、教育部各存入5千元,最多3年共36萬,提供高中職畢業生就業、創業或就學使用。
未來畢業生若選擇在企業全職工作並完成三年計畫,就可將這筆36萬元的「存款」一次領回,希望藉此讓高中職畢業生有更多機會選擇未來的路要怎麼走。
記者杜建重/攝影

教育部接連推出新政策,都無關教育,而攸關撒錢。其一,是鼓勵高中職教官退出校園,每退一人補助七十萬元,讓校方改聘校安人員。其二,鼓勵高中職畢業生「先工作,再升學」,進入職場就業者,每個月可獲一萬元補助,三年期滿可以領到卅六萬元。
教育部如此努力落實蔡總統政見,用心可感。但是,選擇「撒錢術」以求快速達陣,卻不顧教育本質,即不免顯得太過廉價。尤其,為了意識形態,要把教官全部趕出校園,卻罔顧民間保全人員維護不了校園安全的事實。也難怪,家長們憂心之餘,痛批政府:「這種轉型正義不要也罷!」
轉型正義淪為空洞口號,用金錢補助鼓勵學生暫緩上大學,也如出一轍。「空檔年」是西方社會高中畢業生流行的作法,像歐巴馬的長女瑪麗亞今年高中畢業,獲得哈佛大學入學許可,但她決定明年再入學,先利用空檔年旅行、實習、當志工,來探索人生和興趣。
但在台灣,教育部鼓勵學生自我探索,似乎就只想得出金錢補助一途,而且鼓勵學生提前就業。試想,十八歲青少年為了卅六萬元,要被綁在職場三年,這豈不是變相剝削青春?教育部應該做的,是廣邀企業打開實習大門,才更有助於年輕人探索社會。
且看信義房屋最近猛打的徵才廣告:新人前六個月每月保障五萬元底薪,滿卅天離職還送五萬離職金。算一算,教育部的就業補助計畫,有什麼競爭力?

聯合/台獨:內向事件 內部解決


2016-10-17 04:09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國慶談話提及兩岸關係,重申「四不」立場。記者楊萬雲/攝影

台獨的方案,若不能向國際及兩岸取得發展,即必須設法在台灣內部政治中加以化解。蔡政府不可使台獨成為「對外沒有出路/對內只有撕裂」的自我戕害之路。內向事件,必須內部解決。
台獨曾被認為是一個「外向事件」,亦即被視為是一個突破及解決國家外在困境的方案。具體而言,即切斷與中國的連結,使台灣在國際上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
但是,隨著兩岸格局及國際情勢的推移變化,台獨顯然已是無可能實現之事,其「外向性」也就急劇消減,反過來則愈來愈變成只是一個「內向事件」。亦即,台獨其實已然成為純粹台灣內部的政治爭議,甚至成為只是綠營內部路線及權力鬥爭的外溢題材而已。台獨之所以無解,只因綠營內部的鬥爭無解。
本報社論曾說,「外擊型的台獨」(即攻擊台灣外在敵對勢力的台獨)已經式微,「內殺型的台獨」(即撕裂台灣內部政治的台獨)仍然存在。這即是指出了台獨的外向性及內向性。
蔡總統在國慶演說中說「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此語與蘇貞昌曾說的「不會走回台獨的老路」應有交集;蔡總統並重申,「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這些說法,皆可印證蔡總統也知:外向性外擊型的台獨已然消退。
與此對照,蔡總統在演說中仍未提「九二共識」四字,並說「我們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這則是要向獨派交代,也顯示了內向性內殺型的台獨仍然綑綁了蔡政府。
蔡政府今日的矛盾,其實只是反映了「外向性外擊型台獨」已然消退,及「內向性內殺型台獨」依然存在的悖論。因而,蔡政府若不能發展外擊型的台獨,即必須化解內殺型的台獨。
蔡政府顯然已被獨派所挾持,這股內向性內殺型的台獨勢力,無論在國際上及台灣內部皆趨向萎縮,如今卻對台灣政局產生了巨幅超越比例的嚴重影響。因此,蔡政府若想處理台獨問題,即必須設法換置改組其社會支持的結構。亦即,必須設法從獨派的挾持中脫困,積極地柔化淺綠、爭取淺藍、擁抱廣大的中間選民,使其社會支持結構得以換置改組,並在此基礎上重新整理其兩岸論述及政策。
蔡總統就職演說及國慶談話的兩岸論述語意是:我其實什麼都接受了,我不會改變承諾,不會改變善意,我也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只是,我因獨派的羈絆而不能說出「九二共識」那四個字。北京的語境則是:妳既然認為什麼都可以接受,有承諾,有善意,不走回對抗的老路,則為什麼不能說出「九二共識」這四個字?北京知道,蔡不說這四個字,正顯示她未跳脫獨派的挾持。如此,是否說出九二共識四字,就成了是否「對抗」的指標。
任何人皆可看出,蔡總統所說「我們不會在壓力下屈服」與「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這兩句話的矛盾。蔡總統既說「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則有何理由不接受「和平發展」的九二共識?而她所謂的「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正是表明了她在獨派挾持下不得不「對抗」「九二共識」四字的困境。蔡政府這種自知外擊型台獨已無可能,卻又被內殺型台獨綑綁的困境,自然看在北京的眼中;所以北京也就將「說不說九二共識」視為蔡英文能不能擺脫獨派挾持的指標,因而更不肯放過這四個字。
蔡總統的就職演說及國慶談話,皆顯示外擊型的台獨已然消退,而內殺型的台獨依然存在。因此,處理台獨問題既不可能寄望於對外發展,唯一的解決路徑就是要換置改造蔡政府的社會支持結構,掙脫獨派挾持。
蔡政府若沒有這種「內向事件/內部解決」的認知,倘放任現今這種「不屈服/不對抗」的矛盾情勢繼續惡化下去,將使獨派更加張揚,中間選民更加失望,整個局面就更難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