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經濟/川普的財經主張並非全是笑話

.聯合報社論..柯市府建公宅不可橫柴入灶
.聯合報黑白集.阿扁包廂,法治破窗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的財經主張並非全是笑話





經濟/川普的財經主張並非全是笑話


2016-06-05 02:0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約一年前,當唐納.川普加入美國總統選戰時,國際媒體不是肆意譏諷,便是惡意抨擊,絲毫不認為他有任何機會,但現在他已在共和黨內初選中取得足夠的選舉人票,篤定成為11月大選中的候選人,也就有機會成為美國下任總統。目前民主黨的希拉蕊在民調上領先川普的幅度並不大,而川普還有的是時間可以縮小差距。
川普選戰的成功,是奠基於三分之二的美國人都認為前途黯淡,並認為現有的經濟體制偏袒富人。十年來美國的實質中等工資水準停滯不前,中產階級萎縮,貧富差距擴大,使70%的美國人相信政治人物不關心平民百姓;全球化與中國崛起,也使製造業原有的高薪工作機會大量流失。於是川普順勢接收了這股民怨,計劃打一場「新興力量對抗既有勢力」、「打破傳統對抗政治醬缸」、「國家民粹對抗國際主義」的選戰。
川普在競選初期所提出的財經主張,多屬即興之作,以嘩眾取寵;主流媒體也經常扭曲他的發言,完全不顧談話的背景。但隨著一州州初選的進程,川普的政策路線已基本成形,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層面。
一、限制移民:川普在這方面的一些選舉語言顯然無法落實。但他如果當上總統,的確有權減少對外國勞工授予綠卡,或拒發專業人員(H-1B)工作簽證;既不受國會約束,也非常有效力。
二、簡化金融規範:主要是運用總統的人事權,在金融法規的執行上大動手腳,包括聯準會、證管會、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消費金融保護局的人事,及任命跟他理念相同者出任財長及財金部會首長,並頒布新的行政命令,而給予金融機構更寬廣的營運空間。
三、貿易:總統有權逕行對中國及墨西哥進口品大幅提高關稅,無須國會同意,而且能以外國操縱匯率為由採取報復措施。川普還主張取消剛談成不久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而民主黨也採取類似的立場,使TPP能否獲得美國國會的同意備受質疑。但問題在於這些作法對振興經濟及就業的效果不大,副作用卻不小。提高進口關稅稅率會使進口價格大漲,嚴重打擊消費及經濟成長,中國等也會對美國產品進行報復,反而使美國仍具優勢的製造業受創。
四、環保與能源:川普強調「能源獨立」,主張擴大開採國內的石油及天然氣,增加從加拿大進口油砂,不再看中東的臉色,並反對關閉燃煤電廠,甚至保證將取消「巴黎氣候協定」。在這方面,總統能夠著力之處甚多,主要是透人事任命權,來影響能源與環保政策的執行。影響所及,對國際油價將造成更大的下壓。
五、減稅:川普主張大幅降低企業稅及所得稅率,聲稱他的全面減稅計畫既不會使赤字擴大,還能使經濟年成長率達到6%。但專家預估減稅計畫將使赤字在十年內增加10兆美元,共和黨不可能接受,而每年6%的經濟成長目標更是天方夜譚。川普並主張減稅將與其他措施齊頭並進,包括採取強硬的貿易政策,及反制中國操縱匯率等,而能使更多就業機會回流美國,以刺激經濟成長並增加稅收。但要變更貿易與租稅政策,都需贏得國會的支持。
綜觀川普的主要財經政策,宣傳的意味濃厚,落實的機率卻小。但正由於他出身草莽,是個高度務實的「生意人」,行事作風比任何職業政治人物更有彈性;即便政見缺乏一致性,甚至彼此矛盾,他也可以出爾反爾,隨心所欲地調整方向。支持者真正欣賞的是他的嗆辣風格,並不期待他能端出整盤的牛肉來。而且一旦勝選,他反而會心懷戒懼,並任命理性的顧問來規劃可行的政策。
川普的崛起已成定局,而美國總統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自屬非同小可,絕不能再以「看笑話」的心態視之。

聯合/阿扁包廂,法治破窗


2016-06-05 02: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總統陳水扁昨天 (左)在大直典華飯店阿扁感恩餐會旁的小包廂內,
接受鄉親與支持者探視。 記者林敬殷/攝影
有一種遊戲叫「得寸進尺」,陳水扁掌權時曾百玩不厭,如今陳致中也盡得其真傳。陳水扁昨夜以「阿扁包廂」的變相手法,完成他參加凱校募款餐會的目的,突破保外就醫的法網,完全應驗了「法律碰到阿扁會轉彎」的說法。
陳水扁要參加這次餐會,台中監獄原本不准,明言違反保外就醫規定。孰料,一開會,中監就讓了一步,准許他返回民生東路老家;再隔一天,法務部又退一步,用「三不」原則開了小門。然後,就有了「阿扁包廂」的發明,直接讓阿扁在餐會現場旁開個包廂會客。
在整場遊戲中,扁家得寸進尺、步步進逼;反觀中監和法務部,則是毫無堅持、步步退讓。餐會在大飯店舉行,席開一百卅桌,賓客上千人,阿扁在一旁弄個包廂接受膜拜;試問,這如果不叫出席餐會,怎樣才叫出席餐會?
新政府一上台就大談司法改革,但是,如果連一條明確法律的界線都畫不出來,獄政管理一碰到陳水扁就轉彎放水;在這種情況下,誰會相信司法改革是玩真的?阿扁昨夜會見扁迷的包廂,其實就是新政府的一面法治破窗,這是法務部自取其辱。
以陳水扁貪腐對台灣民主的傷害,陳致中還有臉打著他的招牌出來募款,這是難以想像的事。陳水扁已獲得保外就醫的優渥待遇,陳致中還強將他推上政治舞台來試法律的刀鋒,可見,他早已看出法務部是隻紙老虎。這是扁家的鬧劇,也是台灣的民主悲劇。

聯合/柯市府建公宅不可橫柴入灶


2016-06-05 02:0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柯文哲力推四年兩萬戶的公共住宅計畫,經信義、文山兩區居民群起反對,及公宅單一基地最大量體的廣慈周遭居民的數度陳情抗議下,已窒礙難行,如今不能不改弦易轍。台北市民不是不支持居住正義,更不是個個自私自利,而是無法忍受柯市府獨斷獨行「橫柴入灶」的行徑。
柯文哲的公宅政策陷入泥沼,主要原因是政治性掛帥,超越了居住正義,更忽略了市民的居住現實。蔡英文總統承諾要在八年興建二十萬戶社會住宅,其中八成戶數落在首都圈,尤以台北市為重;也因此,台北市推動公宅的成效攸關著蔡政權的信譽。柯文哲將他「八年五萬戶」的競選支票下修為「四年兩萬戶」,是務實作法,但兌現壓力仍極沉重,因此又下修為以發包為準。
公宅發包的壓力如此沉重,主要是柯文哲被自己設下的誇大目標纏困。柯P「只租不售」的公宅支票,迄今租金部分已經跳票,競選時「一坪五百元」文宣深印民眾腦海,但現況是每坪幾乎破千。租金跳票已傷及柯P五臟,若是四年兩萬戶再跳票,連任選情不啻直接進入葉克膜狀態。然而,競選口號再怎麼動聽,一旦實際進入區位選擇和施工,即不免面對和既有居民真槍實彈的溝通;問題在,當初一心只想到要蓋公宅,但對於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生活機能的綜合評估卻付諸闕如,這才是政策碰壁的主要原因。
以廣慈公宅基地遭到鄰近居民的反對為例,即徹底反映出柯市府粗暴推動公宅的癥結。這塊基地,作為公宅或社宅建設基地已擬議甚久,從最初的七百餘戶,到郝市長擬增加為一千四百餘戶,皆根據學理評估。先檢討基地的承載條件,在不減損現有住戶居住品質前提下,包括交通、綠地、排水、日照等公共設施還能承載多少人口入住,再交由都市計畫、建築、運輸等專業者確認後,才核算出合宜的公宅數量。
當初郝市府推廣慈社宅時,曾帶著各領域專家幾乎是「挨家挨戶」拜訪周遭民眾,對居民的疑慮走一遍現場,若發現不妥即帶回修正。這麼做,是深切了解如果沒有在地民眾支持,社宅必行不通。而即使如此賣力溝通,郝市府所提的一千四百戶社宅計畫,還是遭到嚴厲批評。
柯市府的公宅政策,則徹底翻轉郝市府基礎,不但一舉推翻原先已溝通得差不多、且有都計等專業支撐的量體,擅自翻倍增加為兩千八百戶,甚至連都計應有的「由下而上」程序都跳過。在完成蔡總統目標的使命驅使下,柯文哲連他「公民參與」的招牌一併棄置,把市民都當成公宅的反對者,拒絕溝通,欲強行推動公宅目標量體達陣。
在地居民真的都反對蓋公宅嗎?其實不然。廣慈當地里長說,他從小跟廣慈安養院的老爺爺、孤兒、失依少女相處,「我們最夠資格證明與弱勢、不幸邊緣人相處的善意,為什麼柯市府要推公宅就罵我們自私?」居住正義,大家都支持;但是,政府不能只顧埋頭蓋公宅,卻不顧整體居民的生活品質。
事實上,興建公宅的目的,除了照顧弱勢及年輕族群,更大的意義是帶動舊社區的翻新。學界甫出爐的田野調查,發現木柵安康平宅改建的興隆公宅,對鄰近社區的房價有正面的帶動作用。柯市府增建公宅的目標並沒錯,問題出在區位的選擇不夠適當,以及推動的手段太過粗糙和急切,為目的而不擇手段。
為今之計,柯市府必須回歸正軌,重新計算公宅基地的環境承載能量,包括道路、綠地、排水、教育設施的餘裕,經都計等環節專業確認,估算出可容納的公宅數量,之後再以「溝通、溝通、再溝通」的態度取得民眾的支持。如果仍是官僚心態,不遂己意就逕批民眾「自私」,意圖橫柴入灶;其結果,只會自掘墳墓,並葬送了公宅計畫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