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王健壯/擺盪的大法官解釋\徐重仁/掃廁所與日本人的情懷

.徐重仁/掃廁所與日本人的情懷
.王健壯/擺盪的大法官解釋
.馬凱/薪資高低 是禍?是福?
.嚴震生/莎士比亞戲劇的政治面向
.盛治仁/政治人物的歷史感
.林中斌/習近平打貪的險路
.方祖涵/員工快樂的重要
.黃介正/「親美、和中、友日」再平衡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王健壯/擺盪的大法官解釋


2016-05-08 02:08 聯合報 王健壯

大法官七三七號解釋剛出爐不久,但這項解釋究竟有沒有宣告刑事訴訟法相關條文違憲?輿論說有,法務部說沒有,大法官卻未澄清釋疑,讓人一頭霧水。
偵查中之犯罪嫌疑人與辯護人應否有權閱卷?這是七三七號的爭點;所涉法條則包括刑訴法三十三條第一項與一○一條第三項。但七三七號卻未明確宣告其中哪一條文違憲,或者兩條文都違憲,僅模糊諭知「與上開(憲法)意旨不符」。
「與憲法意旨不符」是否等同於「違憲」?語意上應當如此,但不同大法官卻有不同認知。蘇永欽雖說七三七號是「國家立法給付不足的違憲」,但大法官「既沒有確定三十三條第一項違憲,也沒有確認一○一條第三項違憲」。陳碧玉則認為七三七號「迴避處理各個審查客體之合憲性爭議,委由外界各自解讀之方式,並不適當」,她以比喻質疑「難道將病人送入手術室之前,無須先註記手術部分?」
換句話說,大法官都同意偵查中嫌疑人與辯護人應有閱卷權,否則即違反憲法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但不知何故,也不知是哪位大法官舌戰群雄奏效,而讓多數意見最後作出「與憲法意旨不符」而非「違憲」的宣告,模糊原則取代了明晰原則,身處司法神殿的大法官,再次讓人揣摩沉吟莫測高深。
另外,七三七號是因「國家立法給付(司法人權)不足」而作的釋憲宣告,這是大法官對「立法不作為」的違憲審查,所以要求有關機關應於一年內修法,以「命定期修法」的手段,迫使行政與立法兩權必須要有所「立法作為」。
大法官過去的違憲審查,審查的通常是「立法作為」有無違憲,幾乎未曾觸及「立法不作為」的案例。但七三七號卻是針對立法不作為而進行違憲審查,雖然可能會受到「司法能動」的質疑,卻具有難得的進步意義,值得給大法官按讚。
但七三七號卻留了條尾巴:「逾期未完成修法,法院之偵查中羈押審查程序,應以本解釋意旨行之」,並未像過去慣例作出「逾期即失效」的宣告。也就是說,大法官一方面在「能動原則」的驅策下,罕見的對立法不作為進行審查,另一方面,卻又在「節制原則」的規範下,不介入立法形成過程。用白話文來說,七三七號的意思就是「我希望你修法,但修不修你決定,怎麼修也尊重你,但你若不修,就要聽我的」。
以實務來說就是:法務部可提刑訴法修正草案,亦可不提,為什麼?因為大法官並未宣告相關條文違憲,既未違憲,何必非修?況且,七三七號並未有屆期失效的強制宣告,不修法也不至於出現法律空窗危機,何必多此一舉?
多數大法官或許認為,七三七號達到了四個目的:一是進一步伸張司法人權,二是創造了未明確宣告法律違憲的違憲審查方式,三是對立法不作為進行違憲審查,四是尊重立法裁量權。但同一號解釋,忽而司法能動,又忽而司法節制,不但讓一般資質駑鈍的人暈頭轉向,連多位大法官也在意見書中表示「不明」、「不解」、「何必如此」;一年到期後,司法人權究竟又能有多少進步?不得不讓人有所保留。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徐重仁/掃廁所與日本人的情懷


2016-05-08 02:08 聯合報 徐重仁

廿年時間算不算長?今次,年逾九十歲的A君與八十餘歲的B女士再見面,足足經過了廿年。
猶記得拍合照時,A君與B女士兩人緊緊抓住我與內人的手腕,那股勁,在兩位長者身上算是十分大,我心裡明白,兩人對於此生能有緣再續一面,自是激動。
早年,到日本留學時獲得日本扶輪社的生活津貼,A君與B女士分別是當年的負責人與秘書,惠我良多,尤其當年還安排一戶日本家庭,如同是我在日本的父母,帶我熟悉日本環境,讓一位台灣學子的思鄉之情,有了慰藉的靠港。
日本人關愛他人的情感,不是直接顯現的,是內斂而細微。當年剛結婚未久,每每和內人要到日本home家時,我們下了火車站,home家的媽媽已守在車站,再駕車帶我們到home家;儘管歲月更迭,如今換我們從台灣飛赴日本看她,這份情感只有更濃。
此次,我刻意安排住在東京的A君與福岡的B女士相會,則是因為廿年前的一句承諾,那是我答應B女士的,我必須做到。儘管兩人因為年歲已高,耳已不聰,彼此講話還因聽不清楚,常常搭不上話,但是能把想念轉成實際見面,意義還是好的。
日本人的情懷,想要與之深交,一開始的門檻極高,日本人客氣卻不易親近,不過一旦對日本人付出、關懷,那份恩情他們卻永不忘。
我因公務常赴日本出差,當年三三一大震時,台灣人捐款給日本逾六十億元,這份恩情日本人時常惦記心裡,每每遇到我就會感謝台灣人再三。上回,台南不幸因地震有大樓倒塌,日本友人十分關心,沒隔幾日飛來台灣見我,希望他可以幫得上忙。
日本人的情懷,轉化為實際建築。位在日本松島海岸,他們將台灣日月潭觀光業者集資募款來的經費,用於救災後;另在海岸重建一座紅色的福浦橋,全長二五二公尺,直通海岸外的福浦島,日本稱之為「相遇橋」,是為見證台日友好的意涵,紀念牌寫著「福浦橋今後成為日台友好之象徵,謹保永世流傳」。
日前,我所屬的清掃協會舉辦大會及清掃活動,日本清掃協會共有一○六人主動自費飛來台灣參加,多數為日本企業界老闆及幹部,飛來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和我們一起掃廁所,大多數人掃完隔天又飛回日本。
這種實際力挺的友誼,藉由雙邊清掃活動串起「民間外交」,遠遠勝過所謂的外交之意。十四年來,包括台灣這邊的會員主動飛到日本掃廁所,反之日方亦主動來台掃廁所,這種只求清潔環境、淨化心靈的活動,別無利益他求;久之,台日雙邊的情感,從朋友昇華成家人,很多時候不說出口,但常伴左右。
清掃的力量,我時常提了又提。簡單、人人可做,但能累積不間斷,才是見證真本事。清掃協會在日本已經過四十年,台灣則是十四年,台灣未來幾年盼能在外縣市的分會,有更好發展,日本則已有很多大學生主動成團參加清掃。
日本最富觀光盛名的京都,其市長門川大作,一直以來便是清掃協會成員,二○○七年也曾飛來台灣掃廁所,當年他為京都市教育局長,他當時從清掃中體悟出新政策,大力推動「便教會」,意即藉由掃廁所來教育學子。宏觀來看,現在的京都市容,整齊劃一,這便是清掃的力量累積的成果。
前陣子,我赴日本參加清掃協會清掃活動,會後我們去協會成員之一的大發汽車公司參訪,在他們的維修廠接待中心,車子才剛進來,立刻會有服務人員趨前招呼,顧客只要在休息室內喝咖啡,透過螢幕就能看自己車子的維修進度。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員工的辦公桌抽屜一打開,剪刀要擺在哪、鉛筆放在哪、文件紙張又放在哪,全數都整整齊齊,而且是每位員工的辦公桌抽屜都是如此,這種細緻度極高的整齊能力,是長年清掃所累積而來。
我常認為,捲起袖子、彎下腰,開始掃廁所,這簡單的動作卻是最佳的體驗哲學。有的廁所髒又臭,你都願意正面迎接它、處理它了,這股勇氣在你遭遇事業逆境時,你就不會害怕。
「別人不做的事,就我來做」,這股力量擴大出去,夥伴的情懷、日本人的情懷,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累積出來。
(作者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