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經濟/施政過渡期 仍有突破困境妙方

.聯合報社論..地方首長施政豈可草率而為?
.聯合報黑白集.藍綠紅能否有共同利益
.經濟日報社論.施政過渡期 仍有突破困境妙方





經濟/施政過渡期 仍有突破困境妙方


2016-02-04 01:2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法院新會期報到,新內閣也已上任,朝野兩黨共須同度近四個月的過渡期,在民進黨過半的新國會之下,國民黨的內閣究竟會面對多大的阻力,而且,一切政策若在百日之內無法落實執行,很可能在政權更迭時全部半途而廢,如何不讓這四個月不虛耗?兩大黨都有責任。
台灣所面對的現實環境無比緊急。景氣燈號連七藍、去年經濟成長率不保一,今年開年並未見到轉機;在出口持續衰退的衝擊下,大陸觀光客也傳出會縮減三分之一。凡此種種,都必須迅速提出因應對策及時加以扭轉,絕不是內閣可以觀望等待空轉。除了這些短期問題,台灣多年來正面對少子化加速惡化、人才流失造成青黃不接危機、公私投資不足削弱有效需求並損傷未來發展潛力、國際貿易處處受限市場空間被蠶食鯨吞等斲傷國脈的重大問題,若不及早謀求解決之道,恐怕會步上日本失落20年的覆轍。
目前國民黨舊政權已經在獲得「新民意」的默許之下,組成新內閣,而且揚棄「看守」的心態,要積極推動與新政權較無可能發生扞格的若干重大政策,持續努力。而民進黨也針對陸客可能大減的問題研擬促成東協旅客免簽等優惠,以彌補缺口。但兩者都未能達到我們所期望的最大強度,使迫在眉睫的短期問題與傷及國脈的中長期問題都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緩解。這不僅陷國家與全民於凶險之中,而且很可能辜負了最佳的行動時機。
若能靜下心來,深入觀察,便會認知現在直到520之間的國會,是十餘年來最理想的氛圍。過去八年,為了爭取政權再度輪替,民進黨似乎採取「焦土政策」,大事杯葛議事,使國民黨的重大政策多年陷入癱瘓。如今民進黨已掌握過半多數,又即將掌握政權,其角色全盤翻轉,每一項重大政策都會力促其成。身居少數的國民黨立委,面對慘敗檢討,對民進黨也可能高抬貴手,而使立院出現罕見的和諧局面。若不趁此時機將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議案順勢推行,豈非莫大的遺憾!
究竟那些法案最該在此關鍵時刻付諸實施?當前台灣最迫切需求的,莫過於急速擴張有效需求,彌補出口衰退造成的缺口,進而設法扭轉少子化、強化人才的培育及補充,以維繫長久的戰力。
有幾項對策正可以一舉兩得。其一是,效法日本與中國大陸的智慧,以積極而有效的手段提高出生率,如安倍晉三的三箭中將出生率提高到2與習近平將一胎化放寬為「兩孩」的手段,依循先進國家如法國行之有效的政策,以出生率自1.17提升為2做為目標,由政府帶動民間力量全力以赴。則在目標達成之前,國內相關產業都將深受其惠而業績大增,相關的軟硬體投資也都會受其激勵而有所增長。
其二是,國內目前資金氾濫卻無處可去,投資則低迷不振。政府因財政困窘固無力大事建設,但若能有效動員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此時正是大好時機。然而BOT機制近來由於民間及地方政府大事撻伐,將運用民間資金的主要管道封堵;政府必須以更大的決心與努力促其暢通,以幾個指標大案消除各界疑慮,則有效需求即能立竿見影地大為擴張。
其三是,人才中空的危機根源在於教育體制崩壞,而其關鍵則為僵化的教育管制使整個教育市場向下沉淪。如果從若干私立大學與技職學校下手,容許他們引入外國名校的教育方式與師資結構成為源頭活水,教育投資將立即活潑起來,嶄新的人才也會源源不絕投入社會。
最後,台灣在對岸刻意圍堵下苦無出路,若自一、二特區開始,打造足與新加坡分庭抗禮的自由港,在近悅遠來之下,立即可為國內挹注投資,帶動十餘年經濟成長,更自力打開許多出口突破圍堵,展現活力。
信手拈出這些策略,無一不是立即可行並且短長兼顧,是非不能也,不為也。新國會就位,若能立即宣示全力打拚共謀台灣全民福祉的決心,則循此以行,突破困境易如反掌。

聯合/藍綠紅能否有共同利益


2016-02-04 01:2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陸客中轉」日昨上路,足以用「旅客的一小步,兩岸的一大步」來形容。只不過,此一政策協商過程之曲折,以及有人擔心五二○新政府上台後是否將無以為繼,足見政治的作用力可能影響好事多磨。
台灣應爭取作為亞洲區域的轉運樞紐,此事無關意識形態,而是台灣的地理位置如同上天給予的禮物。早在李登輝執政時的「亞太營運中心」,即大力推廣過一幅以台灣為中心向周邊亞洲城市輻射發散出去的地圖,說明台灣的區位優勢。
回頭一看,台灣一蹉跎已二十年過去!當年的政策專業有此認知,但從李登輝的「兩國論」,陳水扁「積極管理」的鎖國政策,馬英九謹小慎微事事受掣肘,到後來中共對桃園做為陸客前往第三地轉機點之敏感顧慮,使得台灣一直錯失發展成為「亞太轉運中心」的契機。如今終於跨出小小的一步,未來的民進黨政府能否對兩岸協商有見識、有誠意,將水龍頭「開大」而不是「關上」?
觀光和運輸產業已成為台灣、乃至全球的經濟核心力量之一。國人往歐洲旅遊,現在為數不少會搭乘阿聯酋、卡達、土耳其航空這些以往並非特別知名的航班,就因中東國家近年全力推展作為亞歐中繼轉運點的功能。伊斯坦堡機場登機門多達五百號,半夜轉機的人潮洶湧彷如國際交易中心,即使轉機旅客僅僅停下腳步喝杯咖啡都是商機。這樣的榮景,桃園機場能否存「有為者亦若是」的夢想?
台灣的藍綠死結、綠紅死結,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但看看全球大趨勢,例如美國和古巴,伊朗和歐洲,都正在和解並尋求共同利益。民進黨、國民黨、共產黨口口聲聲「人民」優先,能否以此為基點也想想共同利益之可能?

聯合/地方首長施政豈可草率而為?


2016-02-04 01:2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就任年餘始終是媒體的焦點,近來又是助選,又是訪日,新聞不斷。然而,年前這段時間的交通大打結,則讓他的神話破功;有市民形容,柯P把首都打回廿多年前的「交通黑暗期」,有人抱怨交通號誌變了七次,還停在原地。市民塞車顯然已塞出了火氣,也顯示柯文哲靠著販賣脫口秀的演技,已到了臨界點。
無獨有偶,正值全球都在搶救、保護濕地之際,台南市卻傳出要刪減轄內「台江國家公園」面積,箭頭指向緊鄰四草國際級濕地的七公頃餘、一萬三千多棵樹,目的在挪出土地設置垃圾掩埋場。計畫一出,各界譁然,認為在國家公園土地上設垃圾掩埋場,「簡直頭殼壞去」。所幸,在反對聲浪下,台南市卒在本月二日「世界濕地日」前喊卡,否則將鬧出國際級笑話。
柯市長做事一向具有超乎常人的自信和稟賦,有時讓人眼睛一亮;然而,多數市政畢竟是跨領域、科際整合的複雜學問,不是憑自信或意志力即能達陣。這一波交通混亂,即因其剛愎自用,無意虛心面對實務,甚至在問題爆發後仍依直覺辦事,造成如今治絲益棼的局面。
柯文哲想要效法荷蘭、丹麥等國,提高自行車在台北都會區運輸角色,是他對都會交通的願景,從節能減碳或改善空汙角度看,可以理解。問題是,在推動過程不能想到哪、做到哪,而必須有計畫地依序推動。柯P無視市民不斷升高的塞車之苦,直到自己也塞在車陣,才氣呼呼地承認交通黑暗期是大問題。
對於如何解決,柯文哲還是只有SOP的老招,要交通局拿出「標準作業程序」來。但民怨已逼近臨界點,重訂SOP顯然緩不濟急,柯市長只好拉高腔調要給交通做CPR(心肺復甦術)。此話一出,無異承認台北的交通比黑暗還糟,簡直已達心臟暫停跳動的狀態。此時,阿斯匹林已經無效,必須動用葉克膜了。
柯P開出的CPR措施,包括在壅塞路口及主要路段裝設e-Tag,「靠流量數據決定對策」,交警重新上街指揮、強力開罰違停……等,最新一招則是大幅提高路邊停車費。這些措施,讓市民見識到急診室外科醫生對問題器官殺無赦的果斷,但也不禁要問:這是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問題?
加裝e-Tag取得交通流量數據,先不談可能違反《個資法》的問題,這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累積到足夠的「大數據」?春節之前,這顯然已無可能解決;更何況,就算有了數據,要如何解讀和因應,以柯P好大喜功的作風,又肯務實面對嗎?再說,柯文哲把台北市的交通興革玩得太大,一下子改路型,一下子改公車路線,忽而喊漲價,卻又呼籲民眾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充滿矛盾。用自己的左腳,踩住自己的右腳,這個人要如何移動?
再看台南市擬削減四草濕地面積之議,賴清德市長決策的草率程度,恐不亞於柯文哲。濕地保護是地球人四十餘年來最大的生態覺醒,且略過水陸之間、地球之腎、廣鹽水域、生物基因庫等描述不談,逕自把濕地視為「無用廢地」,著實是可怕的無知。台灣《濕地法》歷經近二十年的立法過程,賴清德會不知道濕地保育的重要?
在上世紀前半濕地保育觀念覺醒之前,台南因為對四草濕地這片潮汐間生物基因庫珍貴性的無知,視其為爛地,多次提出開發為工業區或垃圾掩埋場之議;從而引發地方上長達十六年的保護濕地運動,而催生了台灣唯一一座地方覺醒、由下而上促成的「台江國家公園」。如今,台南不積極推動垃圾減量,卻要將珍貴濕地拿來掩埋垃圾,完全是開倒車的作法,讓人汗顏。對照今年世界濕地日的全球高廣度覺醒,美國鼓勵濕地重建的「濕地補償計畫」啟動,台南還真的是開倒車。
柯文哲和賴清德皆享有高支持度,但如果因此而剛愎自用或傲慢失察,錯誤決策的後果,最後都要由全體市民乃至下一代人承擔。施政不能率性而為,原因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