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製造業興衰決定國家實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國土計畫之亂,考驗賴清德的韌性永續國土
◆  聯合報黑白集/賴政府視宮廟如夜壺
◆  經濟日報社論/製造業興衰決定國家實力







經濟日報社論/製造業興衰決定國家實力


2024-08-11 01:35  經濟日報/ 社論
製造業示意圖。 路透


大英帝國沒落了。英國製造業產值不斷下滑,最新數據顯示,已經摔出全球前十大製造國榜單外,位居全球第12,為工業革命以來首見。在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時,英國仍是第五大製造國,現在還不如人口僅其三分之一的台灣(排名11)。英國首相辦公室日前說英國已經「破產且支離破碎」。何以致之?

製造業沒落是其中一大關鍵。英國當年稱霸世界,主要憑藉是製造業興旺,船堅炮利打遍全球無敵手,國內生產力旺盛,優質商品行銷全球,賺取豐盈外匯,進而在國內投資研發、生產、教育及基礎建設,形成良性循環,國勢益趨強大。美國循此模式後來跟上,半世紀前取而代之,稱霸世界;如今似已強弩之末,關鍵在於產業空心化,製造業大量外移,連軍需工業都捉襟見肘,服務業早已成為產業主力,產業結構偏倚,所需商品大量依賴進口,導致外貿長期逆差嚴重。  

美國製造業曾盛極一時,過去半個世紀逐漸空心化。在產業結構比重上,製造業從上世紀50年代的50%,下降至當前約30%。在就業人口占比上,製造業從上世紀50年代的約30%下降至目前的10%以下,其中「鏽帶」占比同一時段從54%下降至目前的30%以下。這是川普八年前橫空崛起的重要因素。當今美國許多病灶,包括實力衰退、國債與貿易赤字高築,貧富差距擴大、地域矛盾加深、右翼民粹興起,都與製造業空心化脫不了關係。

美國製造業衰退的關鍵因素在於大企業不斷合併擴張,小規模生產者漸被淘汰,製造業就業者不斷流向服務業,資本則轉向資本密集型產業,沉迷於比較利益法則,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量移至海外,只留下研發與行銷;另則拚命賺快錢、大錢,對於賺取辛苦錢的製造業看不上眼。歐洲、日本與中國產品與價格優勢衝擊美國製造業,導致實體經濟持續萎縮,而且經濟成長的減速與擴張性財政政策相互作用,形成經濟滯脹,進一步減少固定資產投資。新自由主義經濟又促進企業金融化,致使產業結構進一步脫實向虛

歐美製造業強國德國近年步向美國後塵。德國工業正在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高盤後快速衰退,光是去年一年,就超過17萬家企業退出市場;其中以建築公司、化工企業、技術服務提供商、機械工程公司、汽車製造商和電氣工程公司大量關門影響最大,許多製造業小公司和高度專業化企業消失,更嚴重衝擊經濟核心。德國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於製造業競爭力衰退,現在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又受中國大陸威脅,前景可憂。

歐洲另一個製造業強國法國亦然。工業明顯衰落了,奢侈品是今天世人對法國製造第一反應,仍保持超強業績和高利潤率的製造業王牌;但高鐵、核電廠、雪鐵龍等已從世人眼中淡出。重工業在產業資本轉移中大量消亡,經濟陷入停滯。法國人自我調侃:「擁有劍和盾的騎士是如何不知不覺成為一個日漸手無寸鐵卻滿身綾羅綢緞的人?」

亞洲的製造業強國日本情況稍好,但韓國、台灣在一些產業上已經趕上或超前,疲軟或衰退的陰影日益擴大。日本製造業衰退的一個指標是,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時日本企業有99家上榜世界五百強,到了民國一O六年(2017年),只剩下51家,而中國大陸企業攀升到了115家。 日本製造業受到中國大陸產業崛起的嚴峻挑戰

中國已建立起體系完備、配套齊全、協同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國際競爭力日強,目前在美國遏制之下,更以舉國體制提升產業協同水平,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製造業「東升西降」態勢明顯,這個趨勢是否將使歐美日等傳統製造業強國一消一漲之後,真的導致霸權沒落,坐視中國繼續強勢崛起,實為當今世界秩序面臨翻轉的一大關鍵。















聯合報黑白集/賴政府視宮廟如夜壺


2024-08-11 02:10  聯合報/ 黑白集
賴清德總統到台灣道教總廟無極三清總道院參香祈福。記者游振昇/攝影


賴清德總統到台灣道教總廟無極三清總道院參香祈福,要宗教界與對岸交流勿接受招待、不要被拐走。無極三清總道院主委鄭銘輝直言,兩岸交流互相招待只是禮尚往來。

政治人物逢廟必拜,蔡英文拚連任時更把跑廟當國政行程。但民進黨一翻臉就斥責宗教系統與中國系統連結在一起,宮廟被紅色滲透。賴清德進廟拜完了就說宗教界讓對岸請客影響國安。如此政治干預宗教,與他批評的中共「蓋廟為了統治」有何差別?

賴清德無限上綱兩岸宗教禮尚往來,但台灣許多宮廟都有前往大陸祖廟溯源之行,這些已存在千百年的祖廟與共產黨何干?賴又說中國和共產主義是無神論。但中共認為,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階段將長期存在,並不要求信徒放棄有神論和宗教信仰,只是必須擁護共產黨領導。但正因大陸有限的宗教自由,兩岸宗教交流,到底誰易被拐?

可議的是賴政府視宮廟如夜壺的兩手策略:需要時逢廟就拜,還想在宮廟囤彈藥抗中;嫌惡時就貶宮廟為第五縱隊,洗腦劇「零日攻擊」更把宮廟列為黑道擾台根據地,加上賴的被拐說,宮廟幾被汙名化成蠢、壞、惡的代名詞。

鄭銘輝開玩笑對賴清德說要帶宮廟主委去總統府讓總統請客。這倒是個重要的提醒:下回誰做客總統府,全民都會睜大眼看要不要付費!













聯合報社論/國土計畫之亂,考驗賴清德的韌性永續國土


2024-08-11 03:13  聯合報/ 社論
許多業者、民眾為趕搭新版國土計畫法明年上路末班車,紛紛搶地搶開發。記者季相儒/攝影


賴清德總統主持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登場,賴總統以能源的多元多選題淡化非核神主牌的爭議,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也轉移了外界對氣候調適的關注。諷刺的是,環境部長彭啓明雖在報告中凸顯賴總統政見,強調必須更加重視氣候調適,方能建構韌性永續國土,但為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而制訂的《國土計畫法》,卻正遭到地方政府與農民的強烈抗拒。

其實《國土計畫法》可說是因發展需要而起,卻因開發與保育的糾葛而延宕,又因氣候災難而催生,更因配套不足、缺乏整合及利益失衡而卡頓。李登輝時代提出的《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和陳水扁時代送審的《國土計畫法》,都因阻力過大無疾而終。直到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莫拉克颱風造成高雄小林村滅村慘劇,馬政府重提拖延十六年的《國土計畫法》,終於在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底完成立法,並在卸任期於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五月起施行。但依法應承擔責任確立國土新秩序的蔡政府,並未能如期推動上路,如今已成賴清德建構韌性永續國土的考驗。

國土計畫分三階段上路,《國土計畫法》施行二年內,中央應公告實施全國國土計畫;四年內地方應公告縣市國土計畫;六年內縣市公告國土功能分區。但地方政府紛紛反映無法如期完成,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修法延長期限後,內政部要求各縣市需於今年六月底前遞交國土功能分區圖,以便明年五月起依法管制。不過,全台廿二縣市至今仍有十六個縣市尚未完成劃設作業

國土計畫法》將全國土地區分為國土保育區、農業發展區、城鄉發展區和海洋資源區。土地被劃設為國土保育區的民眾,擔心只能保育而不能農作;被劃設為農業發展區的民眾,也擔心只能農作而不能設置相關設施。國家要確保糧食安全,維持農地總量,農民則擔心農地用途受管制,即使無力耕作也賣不掉,地價更受壓抑,各地出現急著在國土計畫上路前賣掉農地或申請變更開發的現象,凸顯了農民的焦慮。

農業縣市不滿既要扛起全國糧食安全責任,又要獨自承擔發展落後苦果,要求中央投入更多農政資源,提高農業補助和農地給付,保障農業權。農業部雖然保證未來農業區會享有更多給付和資源,內政部也表示城鄉區開發會收取國土保育費和影響費,但這些看不到的大餅,都遠遠無法彌補農業區與城鄉區的利益失衡。

當國土計畫面臨子法配套不足、中央地方與部門缺乏整合、產業照顧與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時,農民不希望土地被劃設為優良農地,竟然被中央官員看作是對自己的農業生產沒信心,農民的焦慮,更被看作是不必要的悲情。然而,你可以護航綠友友的光電掠地、風電圈海,放任財團變更土地、開發山坡賺得盆滿缽滿,我卻要苦守一方田,背天面土難翻身,這教農民怎麼能服氣?

在氣候變遷會議上,彭啓明舉例,到民國一四九年(二○六○年)沒有冬天,礁溪溫泉業者怎麼辦?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荔枝適栽區將從現在高屏產區北移台南,農民要做準備;面對高溫氣候衝擊,中長期調適策略就包括國土計畫。問題是,民進黨政府滿口韌性永續,但國土安全與公平機制卻不在其政策視野裡。國土計畫法通過八年來,中央用空洞承諾和道德喊話要求如期實施,地方卻在缺乏配套下苦於發展和永續的拉鋸,財團和地主拚搶「頭過身就過」的土地利益,農民則陷入永世不得翻身的焦慮。國土計畫之亂,讓國土更加破碎,更禁不起極端氣候考驗。